作者:邨里 日期:2021-12-27 04:50:38
邨里,原名胡锦生,1959年生于辽宁锦州获此名。1976年应征入伍在某部服役30年。2005年转业入职福建教育出版社成为出版人。长期从事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与写作,曾出版《社会主义政治文明论纲》等多部著作和学术论文百余篇。“令人合眼梦还山。”作为“梦山获露”第一卷的《此雪》终于结稿了。完成此书,耗费了我不知多少个日日夜夜,这只有我和我的太太孙洁华女士最清楚。好多次都是她后半夜一觉醒来,看见我还在写作,就起身为我沏一杯茶,披一件衣服。她经常说:“我别的也帮不了你什么,只能为你做好‘后勤保障’。”其实,她可能有所不知。她为我所做的,不仅是承担了所有的家务,她还应是这本书潜在的作者。她的思维一向比我睿智,生活中又一向比我通俗,是属于那种“低到尘埃,开出花朵”的人。她对待生活的态度。从来都是不卑不亢,看问题有棱角,却从不愤青。面对朋友中的一些“有头有脸”的人物,她也绝不看人家脸色,几句话就把人给“拉”下来,而被“拉”下来的人反倒非常欣喜,这大概是平时老是“装”着做人的人也很累的缘故吧。对生活中一些现象的看法也是一样,她从来不假思索,一下子把问题放到最低,容不得再考虑,而结果反倒是“船到桥头自然直”。她的这种性格正好是对我的性格的有益补充。写作久了总不免“入戏太深”,经常也是走不出来,而这时只需与她品几杯茶,喝几盅酒,可能就把问题解决了。这大概就是徐渭所说的“虚不能以自虚,而生于阕”的缘故吧。凡事总要有一个缺口和通道,我想洁华就起到了这样的作用。说到“入戏太深”,不仅指的是做学问本身,我们在实际生活中又何尝不是如此呢?正如林语堂先生所说,“我们演戏的本能是根深蒂固,以至于我们常常忘记离开舞台,忘记还有一些真正的生活可过。”我的这部书也许就是为了“打破”这舞台,把人彻底放下来,立于“转身处”,用心体验一下真正的生活。所以,该书的完成,首先要感谢的人,就是孙洁华女士。
福建教育出版社对该书的出版也给予了很大的支持。这里是我曾经工作十三年的地方,原社长黄旭和现任社长江金辉两位同仁,我们在曾经的岁月里,相濡以沫,荣辱与共,结下了深厚的感情,令人难以忘怀,在这里表示深深的谢忱。社科室主任祝玲凤、美编室的季凯闻编辑为该书的编辑出版做了大量工作,总编辑孙汉生同志为本书进行了终审,并提出许多修改建议,本人的战友,著名美术学者浣成先生为本书的封面设计提出了重要意见,在这里也表示衷心感谢!
己亥年一月于梦山路27号寓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