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凤飞,张大生 日期:2021-12-27 04:51:43
1 寂寞一时,凄凉万古
栖守①道德者,寂寞一时;依阿②权势者,凄凉万古。
达人③观物外之物④,思身后之身⑤;宁受一时之寂寞,勿取万古之凄凉。
【注释】
①栖守:栖,安居;栖守,固守。
②依阿:指缺乏独立人格,凡事附从他人。
③达人:指智慧高超、胸襟开阔、眼光远大的人。
④物外之物:物质以外的东西,指精神生活或道德修养。
⑤身后之身:身后,死后;身后之身,指死后的名誉。
【译文】
一个坚守道德规范的人,固然免不了遭受一时的冷落;但那些依附权势的人,却会遭受万世的凄凉。
大凡胸襟开阔的人,都能重视物质利益以外的精神价值,并且能够虑及身后的名誉问题,故而他们宁愿承受一时的冷落,也不愿遭受永世的凄凉。
【领导通鉴】
流芳千古与遗臭万年往往仅存一念之差,关键就在于你是否恪守了做人的道德规范。“苏武牧羊”能够名垂千古也正因为此。
公元前100年,汉武帝下了一道诏书,历数匈奴的罪恶,准备再次派兵讨伐匈奴。正在这时,匈奴又派来了使者,说刚刚即位的单于愿意和汉朝和好。汉武帝觉得这是一件很重要的事,他决定派中郎将苏武为正使,副中郎将张胜为副使,带着助手常惠和loo多名士兵,同时带了好多金银绸缎等礼物,赠送给匈奴的单于。
单于却误听奸臣之言,把苏武等人扣留在匈奴,并对其严刑拷打。苏武以死抗争,决不屈服。单于很佩服苏武的骨气和视死如归的精神。他想,如果苏武这样的忠臣能为我效力,那有多好!于是他早晚派人去问候苏武,想软化苏武,让他投降。
苏武却意志坚定,丝毫不为之所动。单于实在想不出更好的办法来让苏武投降,又不忍心杀掉这个硬汉子,于是就下令把他送到北海边上(今俄罗斯西伯利亚贝加尔湖)去牧羊。单于对苏武说:“等公羊生了小羊,我就送你回汉朝去!”公羊怎么能生小羊呢?很明显,单于是不准备放苏武回去了。
苏武来到北海边上,这里的气候、风景和汉朝完全不一样。冬天特别长,雪积有一尺多厚,没有人烟,鸟兽也很稀少。单于不给苏武粮食吃,他就挖野菜、逮田鼠充饥;天冷了,他就靠着那些羊取暖。过一段时间,单于又派人来劝苏武投降,苏武毫不动摇。时常,苏武一边牧羊,眼睛一边望着南方。他抚弄着出使时汉武帝亲手交给他的使节,想着汉朝,想着亲人。晚上睡觉时他也把使节紧紧地抱在胸前。这样,日子一长,使节上的绒毛都脱落了,只剩下一支光滑的杆子,可苏武还是整天紧紧地抱着这根光秃秃的杆子。太阳升起来,又落下去,一天天过去了;草原上的草长绿了,又变黄了,一年年过去了,苏武在北海边上度过了漫长的19年。
汉武帝死后,汉昭帝即位,匈奴内部分裂,又想和汉朝议和。汉朝要求匈奴把苏武他们放回来,经过多次交涉,公元前81年的春天,苏武、常惠等9个人回到了久别的汉朝。苏武出使匈奴时,还是个40岁左右的中年汉子,19年后他从匈奴回来时,头发胡子全白了。他那种坚强不屈、忠贞不二的精神感动了很多人,不论是做官的,还是普通老百姓,一提起苏武的名字,人人都深深佩服。这就是所谓“宁受一时之寂寞,勿取万古之凄凉”。
2 与其练达,不若朴鲁
涉世①浅,点染②亦浅;历事深,机械③亦深。
故君子与其练达④,不若朴鲁⑤;与其曲谨⑥,不若疏狂⑦。
【注释】
①涉世:经历世事。《晋书·孔衍传》:“博学不及衍,涉世声誉过之。”
②点染:本为点缀景物、渲染色彩,此指一个人沾上不良社会习气之意。杜甫:“反复归圣朝,点染无涤荡。”
③机械:本为器物,此喻机诈。《庄子·天地篇》:“有机械者,必有机事。”《淮南子》:“故机械之心藏于胸中。”
④练达:指对世事洞察通达。《后汉书·胡广传》:“广为太傅,年八十而心力犹壮,练达事理。”
⑤朴鲁:憨厚、老实。苏轼有句:“其余皆朴鲁不能传也。”
⑥曲谨:拘泥小节,谨慎求全。《宋史·李纲传》:“平居无事,小廉曲谨,似可无过。”
⑦疏狂:疏,疏放;狂,豪迈。疏狂,放荡不羁,不拘细节。白居易:“疏狂属年少。”
【译文】
一个刚踏入社会的人阅历虽然短浅,但沾染的各种社会不良习惯也较少;一个饱经事故的人固然阅历深广,但其阴谋诡计等恶习也随之增加。
所以一个正人君子,与其圆滑世故,不如保持朴实的个性;与其小心谨慎、委曲求全,不如豁达大度一些。
【领导通鉴】
刚刚步入社会的人处世的经验短浅,还没受恶习的影响,自然能保留纯洁的天性。而经历了人间艰难险阻的人,相应地城府也就比较深。涉世深的人从成功和失败中积累经验,帮助人们应酬着种种问题。经验有好有坏,有的人却从不好的方面去积累经验,品格便逐渐发生质的变化。这种人往往心存险诈。所以君子遇事太讲究练达和圆滑,就会失去本性,变成一个老奸巨猾的人。如此这样反而不如保持本来的淳朴面目。P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