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 島 書 城

纸书新书文集文学小说

娱乐青春社科玄幻网热


作品介绍

天高地古鹿邑城之老子仙乡漫话


作者:周西华  日期:2021-12-27 05:13:01




  第一章 鹿邑的基本概况
  一、地理位置
  古代的中国人以为自己的国家位于天下的中心,所以自称中国。又因为所居住的土地美丽可爱,所以也自称中华。
  历史学家公认世界上有四大文明古国,分别是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和古中国。又因为四大文明古国皆是因为河流而诞生,所以这四大文明古国所代表的文明又分别叫尼罗河文明、两河文明(今天西亚的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这两条河流之间的地方,即今天的伊拉克和伊朗)、印度河文明和黄河文明。这四种古代文明中,或被异族势力完全摧毁,或被洪水完全覆压在极深的泥层之下,或在不知不觉中衰败、消亡。有的遗迹还在,传承没有了;有的连遗迹也没有了,只剩下传说;有的连传说也没有了,失去了最终的记忆,徒给历史和考古学家们留下无限的感慨。
  而中国文明是世界四大文明中唯一统一和连续被完整保存下来并得到不断发展的文明。中国历史更是世界所有国家历史中最丰富的,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的历史能像中国这样可以追溯到五千年以前,甚至连哪一年、哪一月、哪一天,包括早上还是晚上发生的事,都留下了详细的记载。黄河不仅给中国人提供了生活用水,而且携带的泥沙也给中国人带来了广袤丰腴的土地。平原上树木茂盛,百草丛生。植物的果实、出没的动物以及河水中的鱼虾都给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提供了赖以生存的食物,这便是中国古代文明产生于黄河中下游的原因,黄河中下游从而也成为汉民族的发源地和发展的核心,成为中国历史上的心脏地带。
  公元前23世纪时,夏王朝国王把当时全国河流环绕的九块高地命名为九州,分别是冀州(山陕间的黄河以东、晋豫问的黄河以北)、豫州(所辖区域即今天的河南省)、雍州(关中与陇西)、扬州(长江下游)、兖州(黄河下游)、徐州(江淮平原)、梁州(秦岭以南及四川盆地)、青州(山东半岛)、荆州(长江中游)。九州在夏王朝时是行政区域,到了秦汉以来,则引申为“全国”、“天下”、“四海”的代称。各州名字,一直沿用至今,只是所辖的区域越来越小,有的最后成为了一座城的名字。
  因为豫州独居九州中央的位置,所以又称中州;因为所辖地域为一望无际的大平原,所以又称中原。而中州或中原因黄河东西穿境而过,大部分位于黄河以南,故又得名河南。这便是河南省简称豫和中州、中原的来历了。
  而鹿邑县就位于远古豫州的东部,也就是中国历史心脏地带的东部,从而也成为黄河文明发祥地的组成部分和中华民族摇篮的组成部分。
  这就是鹿邑县。
  二、地质地貌
  在对鹿邑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有了一个概括的印象之后,让我们分门别类介绍它各方面的形态,这些形态构成鹿邑的地貌,是鹿邑历史发展的重要基础。
  首先介绍鹿邑的地质地貌。
  河南省古称豫州,鹿邑就位于豫州的东部。由此也可以知道,鹿邑这片土地在远古之前也是一片泽国,只是由于亿万年来黄河携带的大量泥沙的淤积,才形成了平原。20个世纪70年代,科学工作者为了寻找石油而对屁邑地质的勘探结果也表明,鹿邑地下是个大峡谷,上面全是不同厚度和不同土质的土壤层。深厚的不同十质土壤的一个最大好处就是可以使发生在地表深处岩石层的地震强度减弱。所以鹿邑历史上虽然发生过多次地震,却只是记载“地震……金属器皿震动作响”,并无大的生命伤亡和财产损失。这说明了震中并不在鹿邑,即便在鹿邑,深厚的土层也把地震的灾害程度减弱了。
  中国是一个地震灾害频发的国家,据文献有记载的地震多达万次,其中,破坏性地震有3000余次,八级以上特大地震18次。而鹿邑县历史上记载下来的地震也不少,据《康熙鹿邑县志》记载,从1644年清入主中原到康熙三十一年(1692)的48年问,鹿邑就发生了八次地震,其中顺治九年(1652)一年就发生了两次(其中一次发生在正月初一)。明嘉靖三年(1524)和崇祯八年(1635)鹿邑的地震也是发生在正月初一。每次读《康熙鹿邑县志·灾祥》卷中关于地震的那些文字时,我都长时间屏息凝视这个日期。鹿邑历史上的地震竟有两次都是发生在正月初一这样一个对中国人来说最为重要、最为特殊、最为喜庆的日子,令我惊诧不已。这八次地震如果按月份划分的话,正月两次,二月一次,六、七月各一次,八月两次,十一月一次。如果按季节划分的话,夏季四次,冬季四次。上查鹿邑历史,自周宣王三十二年(前796)开始记述雨、雪、冰雹、震、旱、虫等灾,距今已3000年,所记载之地震竟都是发生在夏、冬两季。走笔至此,我推案止读,眺望窗外,浮想联翩。历史之借鉴处,大约就存于此吧!
  P1-3
  一
  2006年底,当我的第一本介绍老子的著作《老子故里风景名胜解说》面世时,我就决计要对它进行修改了。当时想的只是修改,未曾想到后来真的动笔时却完全撇开了那本书的写作脉络而另起炉灶了。老子故里自古流传下来的“地古永传曲仁里,天高近接太清宫”的诗句,既表明了曲仁里悠久的历史和太清宫在道教中的崇高地位,又表明了老子在中国历史上和中国人心目中“顶天立地”的巨大影响,又因为北宋大文学家欧阳修在几首诗中都把老子故里称作“仙乡”。所以,本书便被定名为“天高地古鹿邑城”之《老子仙乡漫话》。
  二
  尽管我对本书的写作已做了充分的心理准备,但到了真正动笔时,才发现困难重重。这个困难首先是资料的贫乏。在一个县城,手头上只有几本说来令人汗颜的相关书籍,而这几本书所记载的关于老子故居的文字就好像是许多棵参天而且枝叶茂盛的大树,经过几百上千年的风霜雨露,许许多多的枝叶脱落了,只剩下了一些根干。也就是说,我们今天所看到的历史上老子故居的史料,不仅许多的细节不具备,即便作为简略的梗概,也是非常不完整的。要想从中梳理出历朝历代老子故居的兴衰荣颓,无疑是非常困难的。其次是古今时间的换算。我在大学里读的虽然是历史学专业,但对我国古代的皇帝纪年和天干地支纪年月日时多是借助工具书才能换算出相应的公历时间。还有古今地名的对照、古碑文字的辨认、标点及译注(尤其是元代碑文)等都是令人困扰而且繁琐的问题。三是历史上太清宫的许多文物(如碑刻等)尚未出土,即便一些已出土的文物也尚需作最基本的认知或作进一步深入的考证与研究。写作这本书,对于笔者来说,最大的问题是心有余而力实绌,研究的水平低,写作的水平又差,等等。这样的一本书是需要研究老子文化的专家来写的。这些都决定了本书存在着许多的局限和不足,我期待着读者朋友的指正。
  三
  从2008年6月到2013年2月整整四年零八个月的光阴,在几乎所有能挤出来利用的业余时间里,在那间冬天冻得要死夏天热得要命的狭小书房中,我埋头整理这本书。当然我并不是说这四年零八个月里的每一天都要动笔去写它,因为工作性质的特殊,我常常的三天、四天,甚或是十天半月不曾动它。但有一点需要说明的是,在这四年零八个月的日昼月夜以及暑夏寒冬的交替中,我没有一天不曾想到它。所以,这本书的写作也就成了一次漫长的人生苦旅,我的身心一直处于这漫长苦役的煎熬之中。我许多次地问自己为什么要自讨苦吃,许多次地有过想放弃的念头,但我还是咬着牙坚持了下来。当我为本书画上句号,回过头来看那浸润着太多汗水的纸张已发黄、字迹已模糊的六大本初稿时,心中无限感慨,我竟然完成了!我长长地舒了一口气,大笑。再想想自己这几年的辛劳,竞咨嗟欲泣,继而长号而不能自禁……
  这本书的写作带给我许多苦痛,我不得不放弃本来就不多的一些生活的乐趣。但也正是这本书的写作充实了我的生活,点亮了我的生命,给了我活着的快乐,鼓起了我直面丑恶的勇气,使我能够在许多个漫漫长夜中微笑着去等待白天的来临。
  四
  当本书出版之际,我要郑重地写下要感谢的人们的名字。感谢我的父亲周自敏,在“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他认识到了知识的重要,毅然将我从农村带到县城读中学,我的命运自那一刻而改变。他和母亲供我一直读完大学。十多年的求学生涯使我热爱上了读书,而书中的世界又是那样地迷人。父亲是那样的宽厚、慈祥与善良,而这正是我在这个充满着欲望的世界里没有迷失自我和对这个社会永存感恩的基础。张景志先生引导我走上了关注老子的道路,使我增加了一个以研究老子为切入点的了解中华悠久历史和博大精深文化的窗口,从而比别人又多了一个世界。
  感谢我的老师,全国著名历史学家朱绍侯先生。我在河南大学历史系读书时他是历史系的系主任。他拿着巴掌大的小纸片给我们娓娓讲课的大师风范已定格为我对先生以及20世纪80年代河南大学深厚学术积淀以及独特教风的最重要记忆。当我将书稿呈送给他,他不顾年届米寿,仔细审阅书稿,并欣然作序,给予了最热情的鼓励和肯定。
  我还要郑重地写下为本书的写作和出版做了大量具体工作的几位朋友,他们是王勇、栾少群、宁高明。他们帮助我一遍一遍地打印、校对、订正文稿,这本书的字里行间有许多他们的心血。王勇同志还曾多次陪同我参与了对一些古碑刻文字的抄录工作,并同我一同发现并感受了认定“太清官斋醮记碑”为唐碑的巨大惊喜。
  河南大学苏文魁教授、宋立华教授对本书的出版给予了许多的关心,李云先生、张珊女士作为责任编辑为本书在我的母校河南大学出版社出版做了很多具体工作,付出了很多辛劳。我的好朋友魏风山、郭永生、薛斌等对本书的出版给予了帮助,他们的帮助已转化为对老子故里文化事业的支持。
  我的妻子张馨对我的写作给予了默默的全力支持,她在繁忙工作和琐碎家务的间隙,两遍通读初稿,分享着我写作的快乐,分担着我生活的风雨。我的孩子给了我许多快乐,我常常陶醉在女儿那优美的琴声里,我感受到了人生的美好和音乐的巨大魅力。
  我还要感谢在我生命里程的每一个阶段给了我关心、帮助和爱护的人,虽然我不能一一写下他们的名字,但我心里对他们存有无限的感激。
  五
  “我为什么眼中常含着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我常常地自吟自诵着艾青诗中的这段名句,当写这本书的时候,我觉得我读懂了诗句的含义。当这本书出版之时,我觉得对我的家乡、我的亲人和所有爱护过我的人,已尽了自己最大的责任。
  周西华
  2013年7月7日国难之日于老子故里







阅读提示:天高地古鹿邑城之老子仙乡漫话的作者是周西华,全书语言优美,行文流畅,内容丰富生动引人入胜。为表示对作者的支持,建议在阅读电子书的同时,购买纸质书。

天高地古鹿邑城之老子仙乡漫话下载地址

上一本:所有失去的都会以另一种方式给你..
下一本:马基亚维利讲的君主论的故事

经典文集

历届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作品
21世纪年度最佳外国小说
阎连科作品集
世界文学经典名篇
中国现代诗人诗集精选集
经典言情小说作家作品集
历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
中国经典文学作品精选
莫言作品全集
金庸武侠小说全集
世界十大文学名著
中国古典十大名著
死活读不下去的十本书
世界短篇小说精华作品
刘震云作品集

孤岛书城 ◎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