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坚 日期:2022-01-15 05:04:52
《无声的北方——清代夏峰北学研究》由王坚著。
晚明时代,随着皇权专制颓废所导致的知识空间扩展,以阳明学为主导,学界掀起了新一轮的儒学革新运动,由此导致明清理学转向。在此过程中,随着阳明学北传,以及与北方理学致用传统的结合,在晚明北直隶儒生集团实践的基础上,产生了独具特色的以鹿善继、孙奇逢等为代表的燕南王学。而到清初,作为为数不多的在晚明就成名、历经明清大变局仍健在的学术领军人物,孙奇逢承接晚明北直隶儒生集团遗产,集北方理学之大成,以其回归、重释孔孟经典来整合理学各派的内圣思想与“舍三纲五常无道术”基础上“礼理合一”的外王思想,两者完美结合,一方面为清学的展开提供了新平台,另一方面也使得在清代北方形成了以孙奇逢为宗师、以会通儒学各派为特征的夏峰北学,且风靡北方。在整个清代的学术流变中,既有以王五修、王法乾、王余佑为代表、以侠儒兼收为特征的河北夏峰北学和颜李学派,也有以“中州十先生”为代表、热衷于理学的中州夏峰北学;既有如汤斌、张伯行、倭仁、李棠阶这样的“理学名臣”,也有规模庞大却不名一文的下层儒生;既有崇尚心学的张沐、赵御众、马时芳,也有程朱派的耿介、窦克勤、冉觐祖、李来章、田兰芳;既有走向考据学和“王道政治”而为清代考据学派“导夫先路”的费密,更有走向西学而成为清代“畴人之功首”的薛凤祚。到嘉道年间,马时芳承上启下,视野更是扩展到汉唐儒学及诸子学,把“势”、“理”、“人情”三者打通融合,兼容并包,以至超出理学。这昭示了夏峰北学走向近代的新前景。
王坚,历史学博士,河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教授,从事明、清、民国时代北方学术史、理学史的研究和教学工作,先后在《文史哲》、《史学月刊》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多篇,主持、参与国家及省级社科基金项目多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