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德)汉斯·海因茨·霍尔茨 日期:2022-01-15 05:08:02
汉斯·海因茨·霍尔茨以镜子的映射为切入点,系统地考察了中西思想史中镜像隐喻的使用状况,重新探讨了在严格术语中对镜像隐喻的精确使用,进而揭示出“反映”概念对于理解辩证唯物主义思想的重要意义。他基于唯物主义立场讨论了反映定理的世界模型,并借助镜像隐喻中的反映关系来理解唯物主义思想中的反思概念,从而尝试由对象性活动或实践来给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反映模型的范畴结构。最终,他通过指出镜像隐喻的思辨运用与解释学运用的差异,强调了反映理论是辩证法的基础与前提。
汉斯·海因茨·霍尔茨,德国哲学家,1927年出生于法兰克福,2011年逝世于瑞土。曾在恩斯特·布洛赫的指导下在莱比锡大学以“莱布尼茨和黑格尔的主奴问题”为题申请博士学位。1971年在马尔堡大学获得哲学教授席位,1978年去往荷兰格罗宁根大学任教直至退休。
霍尔茨发表了大量关于辩证法史和辩证法体系学的论著,在艺术理论和当代艺术领域也有涉足。曾任国际辩证哲学协会主席,后任荣誉主席。先后创办《Topos:国际辩证理论论丛》《扬弃:辩证哲学杂志》。
代表作《萨特:对其哲学的介绍与批判》(1951),《语言与世界:语言哲学问题》(1953),《乌托邦与无政府主义:论马尔库塞的批判理论》(1968),《从艺术品到商品:对晚期资本主义美学对象的功能的研究》(1972),《新马克思主义中的潮流与趋势》(1972),《作为开放体系的辩证法》(1986),《同一与矛盾近代辩证法问题史》(三卷)(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