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叶汝贤 日期:2022-02-24 16:06:47
2004年中央决定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这是党中央在思想理论建设方面的一项重大战略部署,对于我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与发展马克思主义,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发展,繁荣和发展我国的哲学社会科学,具有重要意义。对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基本观点进行系统而深入的研究,是中央理论工程的重要内容。在这里我想借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当代马克思主义研究丛书”出版之际,着重谈谈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应当采取什么样的正确态度,如何推进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基本观点的研究。
立足当代中国和世界发展变化的新实践,科学地、完整地研究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的基本观点,忠实于经典著作的原意;结合新的实际,通过理论创新,深化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研究;努力分清哪些是必须长期坚持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哪些是需要结合新的实际丰富和发展的理论判断,哪些是必须破除的对马克思主义的教条式的理解,哪些是必须澄清的附加在马克思主义名下的错误观点;引导干部群众用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这是中央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的重要目的,也是在新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对加强和推进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基本观点研究提出的根本要求。
**,要努力分清哪些是必须长期坚持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是一个内容广博的思想体系,既包括基本原理,也包括个别观点;既包括指导原则,又包括具体结论;既包括价值观,又包括方法论。坚持马克思主义,首先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根本价值。一般的说,马克思主义的根本价值就是实现共产主义的理想社会制度,其基本原理就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的*终理想是消灭人类社会在经济上的剥削和政治上的压迫,消灭产生剥削和压迫的社会制度,解放被剥削和被压迫的工人阶级,实现共产主义社会,解放全人类,建立一个自由人的联合体,实现人性的完全复归和个性的彻底解放。为了实现解放全人类的崇高目标,马克思主义发展出了一套分析和认识世界的完整理论和科学方法,也就是我们熟悉的唯物史观和唯物辩证法。贯串于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背后的,是这样一种科学精神:对任何重大问题的认识和分析,必须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辩证地、历史地加以看待,而不是墨守成规,拘泥于教条和书本。所有这些都是我们必须长期坚持的东西。我们经常说,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个别观点和个别言论可能随着现实的变化而不再适用,但其基本原理则放之四海而皆准。然后,我们常常开列出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一二三。其实,仔细的研究和比较后就会发现,我们开列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不同时期和不同的条件下,也不是完全相同的。这说明,对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我们也仍然需要做进一步深入的研究,在更加具体的层次上分清究竟哪些是我们必须坚持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仍然是我国理论工作者的紧迫任务。
第二,要努力分清哪些是需要结合新的实际丰富和发展的理论判断。马克思主义是一个系统的知识体系,它要求我们以科学的态度和方法不断探求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马克思主义是一个开放的思想体系,它要求我们以宽广的视野和胸怀善于吸取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马克思主义的目的不仅在于解释世界,更在于改造世界,其不竭的动力来源于旨在实现人类解放的伟大实践。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当代世界的实践相结合,用政治、经济、文化和科技等领域中日新月异的新成果去丰富马克思主义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强大的生命力所在。着眼于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以世界的眼光,严肃认真地研究具有重大理论意义的现实问题和具有重大现实意义的理论问题,整体性地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是我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的神圣职责。这就需要我们努力辨识经典作家的哪些论断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是正确的,但在现时代那些历史条件已经不复存在,从而对这些论断需要进行新的反思;努力辨识我们现在面临的哪些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是经典作家所不曾遇到的,因此需要我们做出新的理论概括;努力辨识马克思主义诞生后科学研究和社会实践取得了哪些重大的突破性进展,需要我们及时地用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来丰富马克思主义的理论。
第三,要努力分清哪些是必须破除的对马克思主义的教条式的理解。作为一个科学的、开放的思想体系,马克思主义是共产党人的行动指南,而不是束缚我们行动的教条。作为党的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必须与变化着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及时汲取新鲜的营养成分,与时俱进,使党的指导思想始终保持时代的先进性。一旦把马克思主义当作僵死不变的教条,党内就必然迷信盛行,党的事业就必然受到严重的损害。教条主义是党的事业和共产主义事业的大敌,这是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历史共同得出的一条惨痛教训。所以,绝不可僵化地、一成不变地对待马克思主义理论,更不能对马克思主义抱迷信的态度。必须科学地对待马克思主义,根据不断发展变化的现实来发展马克思主义,并对党员干部不断进行正确的马克思主义发展观教育。要达到上述目的,一个显而易见的起码要求是,必须首先弄清楚哪些东西是对马克思主义的教条式理解,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究竟存在着哪些迷信态度,在哪些方面我们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与现实相比还显得守旧和僵化。
第四,要努力分清哪些是必须澄清的附加在马克思主义名下的错误观点。许多对马克思主义不正确的和错误的理解,是在马克思主义名义下进行的。这种情况甚至在马克思在世时就曾经发生,针对当时流行的各种在马克思主义名下的非马克思主义和反马克思主义观点,马克思气愤地说:我不是一个“马克思主义者”。这种在马克思主义名下的错误观点,对我们事业的损害往往比那些公开的非马克思主义观点还要大,因为它更具有蒙骗性和蛊惑性。这些错误观点有时还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权威的面目出现,危害性就更大。从这个意义上说,努力辨清哪些是附加在马克思主义名下的错误观点,对全面准确地坚持正确的马克思主义意义极其重大,难度也要大得多。对于马克思主义名下的各种错误观点,还要善于区分并区别对待两种不同情况:一种是出于反马克思主义的目的,利用马克思主义之名故意歪曲马克思主义;另一种是在坚持和探索马克思主义过程中,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偏差。
努力做到上述四个分清,对于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是一个十分紧迫的课题。要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高度,充分认识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基本观点研究的重要意义,使我们的研究成果具有鲜明的时代性、针对性和实践性。要立足于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既要梳理理论、澄清是非,又要紧紧联系我国改革开放的实际。特别要注重研究那些过去不够重视而今天看来特别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的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思想和观点。要大力弘扬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使我们的研究具有世界眼光和时代特征,既要研究国内的情况,又要研究国外的情况;既要梳理历史,又要着眼今天的现实。要抓住重点,不搞体系,直接面对现实对马克思主义提出的新挑战。*后,还要集中全国的马克思主义研究力量,协同攻关,整体推进。
马克思主义是开放的,允许而且应当鼓励人们对此进行严肃的讨论,包括正常的争论,任何人、任何组织都不能垄断对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解释权。马克思主义的这种开放性和包容性,正是其生命力的重要源泉。但是,对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研究和评论,必须采取科学的、实事求是的态度。既不能把马克思主义的个别结论当做僵化的教条,来要求现实的万古不变;也不能用变化发展的现实,随心所欲地去解释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历史结论。马克思和恩格斯自己对待工人运动和革命理论的态度,为我们树立一个如何对待理论与实践相互关系的榜样。我认为,无论当今世界和中国的现实如何变化,我们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理论均应当采取以下四种正确的态度。
其一,应当历史地看待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马克思主义是19世纪资本主义发展和工人运动兴起的产物,必须把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放到当时的历史背景下去理解,绝不能用今天的现实去裁剪当时的理论,否则就会发生历史的错位,导致对经典著作的历史性误解。例如,从我们今天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现实需要出发,我们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对私有经济和民营经济采取鼓励措施,对合法的资本收益采取保护政策。对此,我们既不能因为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没有倡导私有制、市场经济和资本收益,就断定我们的改革措施离开了马克思主义;也不能反过来去挖空心思地论证,马克思当年的理论中就包含着对私有制、市场经济和按资分配的肯定和鼓励。
其二,应当全面地对待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行动理论,是工人运动的指导思想,它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和革命性;马克思主义也是19世纪人类先进思想的集大成者,它充分地吸取了人类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是一个完整的思想体系,马克思主义的各个组成部分和一些基本理论之间有着内在的逻辑联系。因此,我们既不能离开人类文明的发展道路,去孤立地理解马克思主义,认为马克思主义与人类文明格格不入;也不能形而上学地去解释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的个别结论,实用主义地用经典作家的个别观点去否定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的其他观点。例如,马克思和恩格斯强调阶级社会中阶级斗争的作用,肯定阶级斗争是人类社会的政治公理,但不能因此而否定人类社会除了阶级斗争之外也存在着其他的政治公理,不能把我们今天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看成是对马克思主义的背离。
其三,应当国际地看待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无论是作为一种理论,还是一种实践,马克思主义从诞生之日起,就一直是一种国际现象。马克思说过,其全部理论的根本目的,既是解释世界,但更在于改造世界。马克思主义的根本宗旨,从理论上说是发现人类社会的普遍规律;从实践上说是为了解放全人类。因此,对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的研究,同样也必须具有世界的眼光。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主要体现在其对人类社会普遍发展规律的解释能力上,而不仅仅是对某个国家的特殊发展规律的解释。相应的,也必须把马克思主义理论放到世界范围内的人类实践中,用世界范围内的社会发展现实来检验其理论的正确性。用世界眼光看待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另一层意思是,应当充分借鉴和善于吸取世界各国对马克思主义的优秀研究成果。无论是社会主义国家还是资本主义国家,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都有大量的专家学者在从事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研究。虽然每个研究者的立场、分析和观点各有不同,但从总体上看,许多研究都试图用马克思主义原理来解释各国实践,或从各国的实际出发来阐释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其中不乏真知灼见。对国外马克思主义的研究成果,我们当然不能不加辨别地盲目认同,但也不能不加审视地一概否定,而应当批判地吸取其合理的成分。
其四,应当发展地看待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马克思主义是一种实践的理论,其强大而持久的生命力源自生生不息的社会实践。科技的发明、经济的发展、政治的进步、文化的变迁等等,都直接或间接地推动着马克思主义的发展。随着实践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马克思主义的原理将进一步丰富,经典作家的一些结论也会过时,建立在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马克思主义的灵魂。看一种理论是不是马克思主义的,主要不在于马克思恩格斯有没有说过什么样的话,甚至也不在于经典作家是否肯定或否定过某个观点,而在于是否从根本上符合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否符合马克思主义人类解放的价值观。马克思从来没有倡导过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市场经济,从来没有谈及社会主义的宪政与法治,而这些恰恰是我们今天社会主义经济和政治制度的根本所在。仅仅因为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从未论述过这些问题,就认为它们不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仅仅因为某些人类文明的共同成果可能*初源于资本主义国家,就断定它们是非社会主义的,那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真正背离。
作为中央理论工程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基本观点研究课题的首席专家,我要衷心感谢“当代马克思主义研究丛书”的编者和出版者,他们把近年来国内外一些有一定代表性的马克思主义研究成果汇编成册,为本课题的研究和广大读者提供了极好的参考资料。“丛书”所选文章仅仅是近年来国内发表的一小部分研究成果,因而带有局限性。但从收录的这些文章中可以看出,编者不以作者的地位和名望取舍文章,不追求观点和结论的划一,而以文章本身的理论价值和学术价值为基本标准。这是一种十分可贵的态度。科学的马克思主义研究必须摈弃“自大狂”,这些“自大狂”自以为垄断了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凡是与自己观点不同者动辄扣上“非马克思主义”,甚至“反马克思主义”或“资产阶级自由化”的高帽。“自大狂”式的研究,只会葬送我国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事业。对于任何一位坚持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学者,只要他采取严肃的态度,并且言之有理,持之有故,哪怕观点和结论有所不同,其研究都应当受到鼓励。*后,我想,可以说,该“丛书”的出版不仅为我们对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基本观点的深入研究作出了贡献,而且也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看做是当代中国学者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新探索和新贡献。
本套丛书共十卷,分别是《马克思主义研究的基本问题》、《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 》、《当代西方社会主义研究》、《当代西方资本主义研究》、《马克思主义与全球化》、《马克思主义与现代性》、《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当代阐释》、《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的现代解读》、《马克思主义研究的前沿问题 》。书中以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全球化为时代背景,以中共中央编译局《马克思主义与现实》杂志、中山大学《现代哲学》杂志近几年发表的文章为主,兼收了其他杂志的部分文章,书中文章以理论性、现实性、学术性和文献性作为自己的学术目标,反映了在中国对当代马克思主义研究的主要趋势和发展流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