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9月华文好书榜
从古中国经天纬地的历史洪流到当下现实生活的众声喧哗,从中国西部一个叫“崖边”的小村到国外名校诸如剑桥牛津者,从呐喊“摇滚不死”、风华正茂的“恰同学少年”到在中年危机的迷茫蹉跎,在这“说了”也不知是否“白说”的境遇中,我们如何记录与反思民族的命运、个体的生活,体察历史嬗变的艰涩凝绝,解救日常生活的正义危机?
本期的“华文好书”关注你所关注的大格局、小生活,邀你穿梭时空,从夏商周到今天,阅名流绝代风华,看人生岁月留痕。
《白说》
白岩松 著|长江文艺出版社|2015年9月
“今天,我们依然不知道未来,可如果不多说说期待中的未来,就更不会知道。思考可能无用,话语也许无知,就当为依然热血有梦的人敲一两下鼓,拨三两声弦。更何况,说了也白说,但不说,白不说。”
继《痛并快乐着》、《幸福了吗》之后,白岩松推出新书《白说》,这本书汇集了他近年来在各个场合所作的讲座,涵盖时政、教育、改革、音乐、阅读、人生等各个领域,观点睿智却又不乏犀利。
《经与史》
刘仲敬 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年9月
从夏商周清朝结束前夜,中国古代文明在世界历史中的坐标几何,当下又如何认识华夏世界与中华文明的演进历程及其意义?中国的“经”与“史”又如何承载中国文明的厚重?刘仲敬认为,“经”意味着正统性,是衡量价值的准绳;“史 ”意味着基于“经”的价值裁断和历史建构。他在本书中以“经”与“史”为关键词,选择各朝代在社会、经济、文化等诸方面的关键点,以勾勒出其时代面貌,以一种全局性的理解,讲述华夏世界及中华文明的演进过程,及其在世界历史进程中的位置及其作用。
《帝国的溃败》
张鸣 著|东方出版社|2015年8月
张鸣在这本书中开篇直指大清“帝国溃败的根源”——养人的官僚制度、怀柔的天下体系。王朝末年,不管是李鸿章、袁世凯,还是康梁、洋务运动、新政立宪、变法都不能挽救大清王朝日落西山的结局。民国,是近代史中最精彩纷呈的部分,政治上,孙中山、袁世凯关于江山的角力,带来了南北议和、北伐、国民政府统治这些“大历史”;与此同时,民间则是在联省自治、军阀混战、币制改革的缝隙中,演绎着生动的“小历史”。而那些毁灭帝国的劣根性,并没有随王朝倾覆而消失。
《蘑菇圈》
阿来 著|长江文艺出版社|2015年8月
本书由《蘑菇圈》和《三只虫草》两部小说构成。《蘑菇圈》里的斯炯,从政治荒诞的年代走到当下,经历了诸多人事的变迁,以一种纯粹的生存力量应对着时代的变幻无常。小说沿袭着阿来一贯的对于藏区的“人”的观照,用笔极具诗意,将现实融进空灵的时间,以平凡的生命包容一个民族的历史,表露出阿来对于藏区的人的“生根之爱”。《三只虫草》讲述的藏区小学生桑吉在藏区的“虫草季”,为减轻家庭经济拮据和自己内心纯粹的理想而逃课挖虫草的故事,面对着一个复杂的成人世界,桑吉纯净的心灵世界显高贵。小说充盈着一种温暖而动人的格调。
《桃夭》
张者 著|人民文学出版社
离开具有浪漫精神的80年代校园三十载的一群人重新再聚时,他们的身上还有多少理想主义者的影子?业已活在中年危机中,俗念与心灵磕碰渐多的一群人如何再寻往日的青春情怀?现实生活如何打磨一个人的心性棱角?
张者在小说中将庸常圆滑又精怪喧腾的现实生活切出一个截面放大给人看,和读者一起思考平庸生活的罪与罚、欢与乐。
《涯边报告:乡土中国的裂变记录》
阎海军 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年8月
城市化浪潮之下,中国的乡土社会发生了什么变化?一系列乡村问题,诸如留守、空巢、离村潮……该何去何从?
独立纪录片导演、青年学者阎海军深入自己的故乡“崖边”村,用文字和镜头全景式地呈现了一个中国西部村庄的变迁史,以细腻又极富深情的笔触触及乡村问题的每一个神经,勾勒出乡土中国的转型困顿与痛楚。
《秋风宝剑孤臣泪》
姜鸣 著|三联书店|2015年8月
晚清中国,中西交冲,新旧消长。近代外交、海外留学、西学东渐等都成为古老的中国震惊中变革的新景观,中国政治格局的动荡变化也由此展开……李鸿章等得风气之先的人士直面内忧外患的交迫,痛定思痛,数十年强毅力行,蹒跚摸索行走在中国人走向世界、走向现代化的路程上。
在本书中,姜鸣从被过滤掉的历史细节入手,讲述了慈禧、李鸿章、左宗棠、翁同龢、张佩纶、郭嵩焘、严复、吕耀斗、胡传、唐国安等同光朝的政要、社会精英在时代大势中与民族国运同沉浮的故事。
《大学之路》
吴军 著|人民邮电出版社|2015年8月
这本书并不是一本出国指南,而是讲述教育理念的书,诸如年轻人如何最大地利用学校的资源成长,大学在社会、个人成才过程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吴军在这本书中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大学剑桥、牛津、普林斯顿、耶鲁、哥大、宾大、哈佛、MIT、加州理工、霍普金斯、斯坦福、卫斯理、杜克、华盛顿大学(WashU)等讲述了大学在人才培养和为社会立德立言做表率的道路与方法。
《把青春唱完》
高原 著|中信出版社|2015年9月
20世纪80年代后期至90年代初期,中国摇滚音乐的黄金十年,一代人对青春、自由、独立的追求,成为一种桀骜反叛精神的标杆。
摄影师高原记录这段黄金岁月,她的镜头里有崔健、窦唯、何勇、张楚、老五、丁武、高旗、艾敬、许巍、栾树、汪峰、孟京辉……这段在混乱中自在生长的记录,因其真实和诚恳而具有特殊的力量。从这本书里,每个人都可以得到自己想要的,不论是从摄影、音乐、社会学的角度去解读,还是重新唤起自己的青春记忆。
《正义的可能》
周濂 著|中国文史出版社|2015年8月
如果不正义的人生活得比正义的人要更好,为什么人们还要去做正义之人和行正义之事?如果正义不可能,良好生活还有希望吗?当下中国日常生活的正义有多少可能性?作为个体的人们又如何让正义成为普遍的可能?
作者周濂说这本书是他的哲学随笔《你永远都无法叫醒一个装睡的人》的“升级版”。他将政治哲学概念延伸到日常生活场景之中,讲述一个个体的人如何应对“生活”二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