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单有很多种,新华书店的书单,万圣书园的书单,张老师的书单,作家王二的书单,好书单,烂书单,历史书单,文学书单……2014年1月7日,凤凰网邀请了二十一位年度好书评委,从2012年11月至2013年11月中国所出版的超过三十万种图书中,挑选出十本,推出了”凤凰好书榜”。
1. 阎连科长篇小说:《炸裂志》
《炸裂志》讲述了“炸裂”这个耙耧山脉深处一个村庄的三十年。阎连科以神实主义的写作手法,荒诞、夸张地呈现了一个百人乡村走向超级大都市的变迁,将经济发展中走向富裕的狂野欲望,撕心裂肺的两性博弈,家族的仇恨,历经沧桑依旧温暖的无功利的坚持,融合在了一起。是一部乡村志,也是一部精神史和心灵史。
2. 沈浩波诗集:《命令我沉默:沈浩波1998-2012年诗歌选》
沈浩波所著的《命令我沉默》讲述他观察、感受、书写着那些在他周围的事物;他审视、挖掘着自己的灵魂;他用敏锐的触觉探知着生命深处最隐秘的真相;《命令我沉默》中他显得咄咄逼人,不留余地;他的傲慢让眼中充满嘲讽和厌倦――他有多少嘲讽和厌倦,就有多少爱和温柔;他自觉规避了种种喧嚣,用不间断的写作,使沸腾的语雷结晶;他不单是在表达一种姿态,还试图去抵达神性的所在,他说“我的身体里有天空被雷电劈死前的记忆”;他让悲悯和尖锐相互对抗,在他的诗歌中你能感受到世界的残酷、深刻、美好和无限;他轻浮、油滑、世故――不!他从不轻浮、油滑、世故。
3. 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长篇小说:《爱达与爱欲》
《爱达或爱欲:一部家族纪事》为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的巅峰之作,创作于纳博科夫晚年,是他所有作品中篇幅最长、他自己最为钟爱的小说。甫出版便登上美国当年的畅销书榜,产生了与《洛丽塔》比肩的轰动效应,书中的语言、结构、人物、道德内容曾引发广泛争议。小说流溢出五光十色的神秘气息,集狂热的激情与狡黠的转折组合于一体,以轻快灵动的文字,狂野而错杂的情节与文风,详尽却不时作着恶作剧般扭曲的描述,展现出纳博科夫在处理单个场景上出神入化的天赋,又从整体上散发着童话般的魅力。
4. 木心文学笔记:《文学回忆录》
文学是可爱的。生活是好玩的。艺术是要有所牺牲的。八十年代末,木心客居纽约时期,亦自他恢复写作、持续出书以来,纽约地面的大陆和台湾同行在异国谋饭之中,居然促成木心开讲“世界文学史”,忽忽长达五年的一场“文学的远征”——从1989年1月15日开课,到1994年1月9日最后一课,每位听课人轮流提供自家客厅,在座者有画家、舞蹈家、史家、雕刻家等等。这也是木心留给世界的礼物,文学的福音书。
5. 王鼎钧”王鼎钧回忆录四部曲”(《昨天的云》、《关山夺路》、《怒目少年》、《文学江湖》)
多少人都写自传,因为人最关心他自己;可是大部分读者并不爱看别人的自传,因为读者最关心的也是他自己。王鼎钧先生的回忆录不是写自己,而是借自己的受想行识,反映一代众生的存在。他希望读者由此能了解、能关心那个时代,因为那是中国人最重要的集体经验。用等待一辈子的自由,写尽20世纪中国人的因果纠结、生死流转。
6. 陆键东传记作品:《陈寅恪的最后20年》
《陈寅恪的最后20年》为陈寅恪先生后半生(1949-1969年)的传记。本书根据大量档案文献和第一手的采访资料,详尽描绘了陈寅恪生命最后二十年的坎坷经历,披露了许多鲜为人知的史实。本书为读者打开了一段尘封的历史,从陈寅恪的生存状态和人际交往入手,探索了他的内心世界,并以此分析、诠释了陈寅恪晚年作品的内涵,提出了不少颇有说服力的见解。
7. 傅高义传记作品:《邓小平时代》
邓小平深刻影响了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的走向,也改变了每一当代中国人的命运。解读邓小平的政治生涯及其行为逻辑,就是解读当代中国,解读个人命运背后的历史变局。 哈佛大学傅高义教授倾十年心力完成的权威巨著《邓小平时代》,是对邓小平跌宕起伏的一生以及中国惊险崎岖的改革开放之路的全景式描述。作者对邓小平个人性格及执政风格进行了深层分析,并对中国改革开放史进行了完整而独到的阐释。书中涵盖丰富的中外档案资料和研究成果,以及为数众多的作者独家访谈。对中美建交、华国锋历史评估、改革开放的幕后曲折、邓小平和诸多当时关键人物之关系、香港问题、邓小平南巡等重大议题均有详述及剖析。本书既具学院研究的严谨专精,又对中国现实政治与事理人情有透彻把握,被誉为邓小平研究“纪念碑式”的著作。
8. 安妮·阿普尔鲍姆纪实作品:《古拉格:一部历史》
在这部受到普遍称赞的权威性著作中,安妮·阿普尔鲍姆第一次对古拉格——一个大批关押了成百上千万政治犯和刑事犯的集中营——进行了完全纪实性的描述,从它在俄国革命中的起源,到斯大林治下的扩张,再到公开性时代的瓦解。阿普尔鲍姆深刻地再现了劳改营生活的本质并且将其与苏联的宏观历史联系起来。
9. 梁鸿纪实作品:《出梁庄记》
梁庄的打工者在城市打工时间最长的有超过30年,最短的才刚刚踏上漂泊之程。《出梁庄记》主要人物有51位,51位中,外出务工时间长达20年以上的有26个,外出务工时间10年以上的有15个,平均外出打工时间为16.7年。 然而,他们进入了中国的哪些城市?做什么样的工作?如何流转?他们与城市以什么样的关系存在?他们怎样思考梁庄,是否想回去?怎样思考所在的城市?怎样思考自己的生活?他们的历史形象,他们的身份,是如何被规定,被约束,并最终被塑造出来的? 中国有近2.5亿农民和梁庄打工者一样,他们是中国特色农民,长期远离土地,长期寄居城市,他们对故乡已经陌生,对城市未曾熟悉。然而,他们构成完整的农村与城市,构成完整的中国。他们是一个共同体的存在样态,我们是如何思考并以什么样的姿态参与了他们的生态发展?
10. 秦晖政治论文集:《共同的底线》
本书的宗旨是从“主义”、“文化”与“部门”的分析中,结合我们特定的“问题”来论证持守底线的意义。 “共同的底线”并不是调和折中。虽然我并不反对调和折中,正如我既不反对自由主义也不反对社会民主主义一样。也许将来在自由主义与社会民主主义之争成为真问题时,我会持某种有原则合逻辑的折中态度,但是现在,我们需要持守底线。
除以上作品外,凤凰网也发布了2013年度好书提名书:
贾平凹《带灯》金宇澄《繁花》欧阳江河《如此博学的饥饿 欧阳江河集 1983-2012》沈博爱《蹉跎坡旧事》陈冠中《我这一代香港人》刘瑜《观念的水位》乔治·维加埃罗《身体的历史》陈徒手《故国人民有所思》唐宝林《陈独秀全传》吴稼祥《公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