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著名作家 日期:2022-09-11 01:53:10
“从一条路出发的人生,走到哪里,故乡都如影随形。”秀丽淳朴的茶峒,山清水秀的水乡,田野苍茫的草原……哪一段文字才是你记忆里的故乡?
1、《山河故人》
作者:汪曾祺
在书中,我们将认识作者儿时的家庭成员和学校教员、故乡的街巷店铺和坊间奇人,还有昔日西南联大那些气质各异的师生以及在战乱年代仍有趣地生活着的人们。书中也收入了作者谈沈从文的多篇文字,从中可以窥见20世纪中国两位文学大师之间深挚动人的情谊……
“从我家到小学要经过一条大街,一条曲曲弯弯的巷子。我放学回家喜欢东看看,西看看,看看那些店铺、手工作坊、布店、酱园、杂货店、爆仗店、烧饼店、卖石灰麻刀的铺子、染坊……我到银匠店里去看银匠在一个模子上錾出一个小罗汉,到竹器厂看师傅怎样把一根竹竿做成筢草的筢子,到车匠店看车匠用硬木车旋出各种形状的器物,看灯笼铺糊灯笼……百看不厌。”
2、《红高粱家族》
作者:莫言
小说通过“我”的叙述,展现了抗日战争年代“我”的祖先在高密东北乡上演的一幕幕轰轰烈烈、英勇悲壮的故事。爷爷、奶奶、父亲、姑姑等先辈,一方面奋起抗击残暴的日本侵略者,一方面迸发着让子孙后代相形见绌的传奇爱情。小说洋溢着丰富饱满的想象,以汪洋恣肆之笔全力张扬着中华民族的旺盛生命力。通过这部作品,作者把他的“高密东北乡”安放在了世界文学的版图上。
“我曾经对高密东北乡极端热爱,曾经对高密东北乡极端仇恨,长大后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我终于悟到:高密东北乡无疑是地球上最美丽最丑陋、最超脱最世俗、最圣洁最龌龊、最英雄好汉最王八蛋、最能喝酒最能爱的地方。生存在这块土地上的我的父老乡亲们,喜食高粱,每年都大量种植。八月深秋,无边无际的高粱红成洸洋的血海,高粱高密辉煌,高粱凄婉可人,高粱爱情激荡。秋风苍凉,阳光很旺,瓦蓝的天上游荡着一朵朵丰满的白云,高粱上滑动着一朵朵丰满白云的紫红色影子。一队队暗红色的人在高粱棵子里穿梭拉网,几十年如一日。他们杀人越货,精忠报国,他们演出过一幕幕英勇悲壮的舞剧,使我们这些活着的不肖子孙相形见绌,在进步的同时,我真切地感到种的退化。”
3、《望春风》
作者:格非
儒里赵村,江南一座简朴而风景如画的乡村,号称祖先是世代簪缨的高门望族。在这里,似乎天大的秘密都能守得住。浩劫岁月中维持完整,时代变迁中悄然离析。小说刻写家乡的村庄逐渐衍变的复杂过程,通过个人命运、家庭和村庄的遭际变化,描写江南乡村半个多世纪的历史运动,并展现它可能的未来。
“父亲说,到了仲春,等到村里的桃树、梨树和杏树都开了花,等到大片的柳树、芦苇和菖蒲都返了青,江鸥、白鹤和苍鹭就会从江边成群结队地飞来,密密麻麻地在竹林上空盘旋,那时半塘就是人世间最漂亮的地方。他还说了些别的。比如,坐在院子的老槐树下喝茶,就可以看到江边大堤上露出的尖尖帆影。再比如,半夜里躺在床上睡觉,都能听见江里的摇橹声和时而低沉、时而高亢的船工号子。”
4、《中国在梁庄》
作者:梁鸿
作家梁鸿在其生命困顿匮乏之时,重返故乡,探访梁庄生活内部的驳杂与丰沛,叙述梁庄生命个体的迁徙与流转。前后历时五年,铸就《中国在梁庄》与《出梁庄记》,关于每个人都在沦陷的故乡,关于每个流落在外的异乡人,关于早已隐没在时间长河中的温柔与哀痛。
“清晨,火车缓缓地驶向县城,看到那座桥的时候候,我知道,穰县就要到了,这是我旅程的第一站。我曾经在这座桥上,看到了世界上最美的月亮。那个黄昏,天色将暗,月亮已经升上天空,是一种奇异的淡黄色,如宣纸,中间一抹轻淡的云,清雅,圆润,恰如青春的哀愁,有着难以诉说的细致。”
5、《四个春天》
作者:陆庆屹
《四个春天》是陆庆屹文字作品,他用深情质朴的文字和饱含温度的摄影,记录下父母、故乡、旧识……在书页间搭建起西南小城中充满烟火气、人情味,同时充盈着诗意的生活景象。清水白菜式的记录,简单却有热力。虽不是自己的故事却发生在我们生命中的每一天里。
“回家当晚的夜空和迎春花
这丛花原本从楼顶垂到我房间的窗口,一直覆到地面
我的窗户因此从不挂窗帘
花丛驻扎了近百只麻雀,我爸偷摸将花枝剪短,却挨了妈一顿骂”
6、《边城》
作者:沈从文
《边城》寄托着作者关于“美”与“爱”的美学理想,是较能表现人性美的一部作品。小说以20世纪30年代川湘交界的边城小镇茶峒为背景,以兼具抒情诗和小品文的优美笔触,描绘了湘西边城淳朴的世道民风和天然的生活状态。
“小溪流下去,绕山岨流,约三里便汇入茶峒的大河。人若过溪越小山走去,则只一里路就到了茶峒城边。溪流如弓背,山路如弓弦,故远近有了小小差异。小溪宽约二十丈,河床为大片石头作成。静静的水即或深到一篙不能落底,却依然清澈透明,河中游鱼来去皆可以计数。”
7、《繁花》
作者:金宇澄
著名作家金宇澄代表作,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这是一部地域小说,人物的行走,可找到“有形”地图的对应。这也是一部记忆小说,六十年代的少年旧梦,辐射广泛,处处人间烟火的斑斓记忆,九十年代的声色犬马,是一场接一场的流水席,叙事在两个时空里频繁交替,传奇迭生,延伸了关于上海的“不一致”和错综复杂的局面,小心翼翼的嘲讽,咄咄逼人的漫画,暗藏上海的时尚与流行;昨日的遗漏,或是明天的启示……即使繁花零落,死神到来,一曲终了,人犹未散。
“下班回来,开钥匙进门,不必做手势,此刻,其他人,坐进一条马路开外“大明”饮食店,吃浇头面,然后看见卖蛋男人跟进弄堂,推门进去,弄堂朋友立起来,离开修鞋摊,急步走到“大明”,三个小艺徒,吃猪肝面加素鸡,男人不叫面,毫无胃口,面孔变色,弄堂朋友朝男人点一点头,男人也点头,香烟一揿,立起来,小徒弟吃得头冲到碗里,稀里呼噜。”
8、《飞行家》
作者:双雪涛
故事发生的地点大多是没落的北方城市。艳粉街、影子湖、光明堂、红旗广场、春风歌舞厅、红星台球社……这里布满破败的街道、废弃的工厂,流窜着形形色色的人。故事里的角色大多是被遗忘的边缘群体。久藏、小橘子、疯子廖澄湖、“少年犯”柳丁、姑鸟儿、驯养师阮灵、“疯马”马峰、“飞行家”李明奇……他们是被历史的大潮拍在岸边的鱼。
“厂区的中央是一条宽阔的大道,两边是厂房,厂房都是铁门,有的锁了,有的锁已经坏了,风一吹嘎吱吱直响。有的已经空空如也,玻璃全都碎掉,有的还有生锈的生产线,工具箱倒在地上,我扶起来一个,发现里面有1996年的报纸。我顺着大路往里走,车间的墙上刷着字,大都斑驳,但是能认出大概,一车间是装配车间,二车间是维修车间,三车间是喷漆车间,一直到九车间,是检测车间。路的左侧,跟车间正对,有卫生所和工人之家,卫生所的地上还有滴流瓶子,上面写着青霉素,工人之家有个舞台,座椅烂了大半,东倒西歪。我走到路的尽头,右面挂着一个牌子,上面写着:子弟幼儿园。”
9、《秦腔》
作者:贾平凹
《秦腔》是写故乡的作品。贾平凹说:“《秦腔》这本小说,是写我最熟悉的、和我有直接生命联系的东西。”贾平凹以故乡棣花街为蓝本,写他最有感情的村人和村事,写出大时代变革下乡土中国所面临的矛盾和迷茫。就文学风格而言,《秦腔》更是贾平凹的里程碑之作,日常生活式的书写臻于纯熟。
“清风街的染坊,从来都是西街白家人开的。白家人善于生意,中街的门面房除了东街的竹青租了一间开理发店外,压面房、铁匠铺、裁衣店、纸扎坊,都是他们的。染坊门面比先前小多了,但染出的布花样更多,颜色更亮,平日里晾布架要撑到清风寺的门前土场上去。从染坊旁的短巷往南就是清风寺,隔着土场和戏楼端对。”
10、《我的阿勒泰》
作者:李娟
《我的阿勒泰》是李娟的散文成名作和代表作之一。原生态记录了作者在疆北阿勒泰地区生活的点点滴滴,包括人与事的记忆和感悟。全书文字明净,质地纯粹,原生态地再现了疆北风物人情,充满了朴野清新的气息。
“在我们的视野里,有三股旋风。其中位于我们正前方的那一股最高最粗,足足二三十米,左右倾斜摇晃着,柱子一般抵在天地之间。在我们的左边有两股,位于大约一公里外一片雪白的、寸草不生的盐碱滩上方。因此,那两股风柱也是雪白的。而天空那么蓝……这是五月的晚春。但在冬季长达半年的北方大陆,这样的时节不过只是初春而已。草色遥看近却无,我们脚边的大地粗糙而黯淡。但在远方一直到天边的地方,已经很有青色原野的情景了。大地上雪白的盐碱滩左一个右一个,连绵不断地分布着,草色就团团簇簇围拥着它们,白白绿绿,斑斓而开阔。后来我看到左面的那两股雪白的旋风渐渐地合为了一股,而我们道路正前方不远处的那一股正在渐渐远去,渐渐熄灭。”
渐行渐远才发现,故乡是根本剪不断的脐带的血地,断了筋骨,连着血脉;故乡是起点,是终点,是即便永远回不去,也依然是故乡的那个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