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著名作家 日期:2023-01-25 00:48:36
微信公众号推送规则变更
请将“腾讯好书”设为星标
不错过每一期好书推送
腾讯好书
九月十大文学好书发布
“腾讯好书”由腾讯集团主办,QQ阅读、微信读书、腾讯新闻协办,腾云智库、探照灯书评人协会承办。根据12位读书人的投票评选结果列出十大文学好书、十大人文社科好书。
我们致敬那些有“文学的美,思想的真,历史的重,关注当下,典雅叙事,优美表达”,有创造力、想象力、探索性的好作品。
以下是2022年九月十大文学好书,排名不分先后。感谢这些作品的作者、译者、责编以及出品和出版机构。
文学 | 翻译好书 | 长篇小说
《缺席的城市》
里卡多·皮格利亚 著
韩璐 译
后浪·四川文艺出版社
2022年7月
BOOK REVIEW
腾讯好书评委 | 路艳霞(《北京日报》首席记者)
小说故事背景设置在上个世纪70年代豪尔赫·拉斐尔·魏地拉统治阿根廷的军事独裁时期,其间,反对独裁政权的作家和知识分子常常莫名失踪。布宜诺斯艾利斯市的一名记者朱尼尔在收到爆料后,踏上了追查一台神秘机器的旅途。这台机器拥有一个女人的心智和灵魂,能够输出故事。除了个人的爱情回忆,机器还守护着流传在城市里的集体记忆。当朱尼尔通过重重文本和磁带录音,影射现实、传播真相时,警察也介入进来,试图将机器捣毁……
读这本书,文学、爱情与政治的交织构成了解开这一切谜团的关键。更能让人感觉到,作者对局外人和社会边缘的偏爱,还有他对逝去的时代的怀念。本书既是一次对军事独裁政治的文学抵抗,也是一个关于爱与失去的爱情故事,还是作者皮格利亚与乔伊斯、博尔赫斯、福克纳、但丁等伟大作家之间的文本对话,他打破叙事边界,让文学的疆域变得宽广无限,让人叹为观止。
文学 | 中文原创 | 短篇小说集
《上海爱情浮世绘》
潘向黎 著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22年9月
BOOK REVIEW
腾讯好书评委 | 顾学文(《解放日报》读书周刊主编)
潘向黎是个典型的“两面派”。
第一次被她吸引,是远远地看见她,觉得她很美,柔柔弱弱、知性的美;待她一开口,却发现她原来是这么飒的一个女子。她的外在和内里,是两面的。
读诗读词是潘向黎在“过日子”。读到兴起,她就写,从《看诗不分明》《梅边消息:潘向黎读古诗》写到《古典的春水:潘向黎古诗词十二讲》。她读那些诗那些人,能读出其中的两面性。比如从辛弃疾军汉似的“不可一世之慨”中,读出他的“极细腻,极妩媚”“深情绵邈,勾魂摄魄”;从苏东坡的磊落浩荡中,读出他的“难有深情语”“擅结亦擅解”。“两面派”最懂“两面派”。
潘向黎写起小说来,也是很要命的“两面派”。阔别十二年,作为小说家归来的她,给出一部短篇小说集《上海爱情浮世绘》。和前阵子火过的电影《爱情神话》比起来,这是一封更深刻的写给上海的情书。书中写尽了爱的种种:十九岁的校园初恋,二十岁的浓情热恋,三十岁的复杂情缘,四十岁的疲惫与曲折,近六十岁的父母爱情,等等。但它们都是属于上海的。她把“两面派”耍到了极致:文字是温柔的,细思是有点“极恐”的;但在世情冷暖、人心明灭之中,她又为读者留了一盏灯,一点点的光,一点点的暖。
上海女作家写上海人情世故是有传统的,潘向黎给续上了。
文学 | 中文原创 | 散文集
《遇见树》
苏沧桑 著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22年8月
BOOK REVIEW
腾讯好书评委 | 王雪瑛(《文汇报》高级编辑)
她对书名有一个作家的自我解说:“遇见树”是一个文学意象——遇见万物,遇见万象,遇见最真的自己。《遇见树》是作家苏沧桑的散文精选集。分为“时光篇”“故土篇”“乡野篇”“手艺篇”“古迹篇”五个部分,她的文字在山川风物,江南四季、民间烟火,各色人物之间舒展和凝练:她可以在树,暗绿色的呼吸中感受泥土、雨水和星辰的味道,万物生命之初的味道;她可以在故乡玉环,感受大雪之后大地的气息,粮食与果实的香味,海风从云里生出的清冽。她在超越时空,遇见刘勰、李白、杜甫和苏东坡时,探讨如何写下正在流逝的美好;她在直面当下,遇见西溪船娘、草台戏班、龙井茶农和执灯人时,探寻如何在现实与心愿之间行走……
她的散文犹如带着诗意之清露的草叶,思想之芳华的花朵,她的散文有着写实的沉稳,灵动的飘逸。我们在阅读中,如遇见浪花与涟漪,那是情感与思想流动激荡的潮汐图,我们在回味时,如遇见黄昏里亮起的盏盏灯光,那是作家以精神能量发出的文心暖,慰藉着远方游子的原乡梦。
文学 | 中文原创 | 长篇小说
《命运》
蔡崇达 著
果麦文化 · 浙江文艺出版社
2022年9月
BOOK REVIEW
腾讯好书评委 | 党云峰(《中国文化报》编辑中心副主任)
作家蔡崇达创作的散文集《皮囊》中的阿太成了小说《命运》的主人公。《命运》由九十九岁的阿太的五段回忆组成:层层浪、海上土、田里花、厕中佛、天顶孔。时空轮转中呈现了几代人的经历。人们该如何面对生活的苦难,命运的冲击?《皮囊》里的“皮囊是拿来用的,不是拿来伺候的”,正是出自阿太之口。《命运》中的人物在岁月中沉浮,阿太的选择是改变命运的预言。死亡成了阿太亲密的旧友。她终是生下了自己的命运,成为自己命运的母亲。生命的韧性由此得以彰显。
文学 | 中文原创 | 随笔
《故宫艺术史:初民之美故》
祝勇 著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22年8月
BOOK REVIEW
腾讯好书评委 | 张英(《腾讯读书》主编)
故宫博物院第五任院长郑欣淼先生曾说:“故宫是一部浓缩的中华文明史。”祝勇再一次从故宫出发——沿着一件件国宝文物,由时间的河流中逆流而上,带领读者走上一段“美的历程”,去探索中华文明源头深处的美。
《故宫艺术史》是一部由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文物串联起来的中国艺术史。《故宫艺术史:初民之美》是这个庞大的写作计划的第一卷,以故宫博物院所藏彩陶为对象,探讨了新石器时代的中国艺术。
祝勇试图“以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文物为依托,在那些零零散散的文物之间寻找线索,去构建中华民族的艺术史,去梳理总结我们祖先对美的探寻,去把握我们民族的精神流向。”
文学 | 中文原创 | 中篇小说
《五湖四海》
王安忆 著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22年8月
BOOK REVIEW
腾讯好书评委 | 路艳霞(《北京日报》首席记者)
《五湖四海》以有限的篇幅容纳广阔的历史空间,浓缩丰富的人间故事。改革开放四十多年的历史进程,通过修、张一家的细碎日子一一闪回,真实可触。小说的文字简练,情节利落,字里行间透露出作者笔力之强健,功底之深厚。在文字构成的细碎日子里,个人际遇与社会大变革紧密相连,令人自然回顾、思考四十多年来的社会发展及其带来的各个方面的进步、变化和深远影响。
文学 | 中文原创 | 散文随笔
《李商隐十五日谈》
李让眉 著
胡杨文化·中国长安出版传媒有限公司
2022年8月
BOOK REVIEW
腾讯好书评委 | 田科武(《北京青年报》总编辑)
在汉语世界里,李商隐的影响无处不在,虽然许多人并没有意识到。对于诗人李商隐及其诗作,似乎也一直缺乏公允的评价。个中原因,大概是因为,在历史的大视角中,李商隐一直是一个在时代边缘游走的“小”人物。撇开人格论文章,从古到今,似乎都是一件奢侈的事情。
《李商隐十五日谈》,穿过历史的迷雾,站在现代性的维度,从李商隐所处的时代讲起,以平易晓畅、引人入胜的方式,描绘了李商隐的出身、身边人物群像、感情与婚姻,进而分析其诗作的美学内涵以及宗教对其创作的影响等,是一次对李商隐及其诗作的全面的重新检视。
阅读这本小书,将是一次极其愉悦的体验。诗人出身的李让眉,以富于觉察力的文字、诗意的语言、丰富的细节、独特的理解,描绘出了一个有别于以往认知的鲜活的李商隐。这本书,不仅是在向李商隐致敬,更是在尝试追索李商隐诗中可能的当代性,从而揭示诗歌将自身向未知开放的根本属性。
文学 | 翻译好书 | 长篇小说
《天堂》
阿卜杜勒拉扎克·古尔纳 著
上海译文出版社
刘国枝 译
2022年9月
BOOK REVIEW
腾讯好书评委 | 沈杰群(《中国青年报》资深文化记者)
2021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阿卜杜勒拉扎克·古尔纳,几部作品的中文版在国内出版,让中国读者开始接触和了解这位此前并不熟悉的作家。《天堂》就是很好的一部开启古尔纳阅读之旅的作品。“记忆”“难民” “身份认同”“残酷”“爱”与“软弱”等,是古尔纳作品一以贯之的主题。离散者家园何在?他像拼拼图一般构建起自己的文学世界,召唤、追寻埋藏在心灵深处的故土与他乡的记忆。《天堂》发表于1994年,是古尔纳的代表作之一。作者借少年未经世事、不加滤镜的视角,将一个男孩优素福的成长故事嵌于社会动荡、历史变迁的大背景中,通过书写一代移民的前生,来“努力保存那种记忆,找回人们赖以生活,并以此认知自我的那些时刻与故事”。未经世事的男孩见证的一切现实,更具分裂感和残酷感,“天堂”的隐喻别有深意,种族压迫的残暴剥夺了所有尊严和希望。
文学 | 中文原创 | 散文随笔
《听大雪落满耶鲁:苏炜自选集》
苏炜 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22年9月
BOOK REVIEW
腾讯好书评委 | 张英(《腾讯读书》主编)
“我在哪里,中国就在哪里”。耶鲁大学教授、旅美作家苏炜,出版了他此生最重要的作品集,散文题材选取宽泛,时空跨越度大,涉及自我成长、社会变迁、异域生活、文化洗礼、师友行状、亲情世态等,文字典雅气韵优美,抒情和哲理相融合,富有思想内涵和文学气韵,弥漫着浓郁的学人情怀和中国传统文化的自信。
文学 | 中文原创 | 诗集
《悲伤或永生: 韩东四十年诗选(1982-2021)》
韩东 著
雅众文化·出版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22年7月
BOOK REVIEW
腾讯好书评委 | 邓凯(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
这应该是韩东迄今为止最为重要的一本诗集,他从四十年诗歌写作成果中挑选出具有代表性的300多首结集而成,集中呈现了这位“第三代诗歌”代表人物的创作样貌和诗学主张。在他的笔下,诗歌从“天空中舞蹈的黄金”滑向芸芸众生的日常,在我们习焉不察的日常生活中,他往往能提炼出令人惊讶却又直抵人心的诗意。随着诗人年龄和经历的增长,“诗到语言为止”不仅仅是一种技术主张——他像一位语言的炼金术士,耐心,克制,冷静、精确,坚信“少即是多”,在口语诗写作中表现出对语言的杰出操控性和平衡感。他让进入诗歌的汉字更具张力,更有重量,更为纯粹,更有尊严,从而抵达生活的本质。
编辑 | 珠 兰
主编 | 张 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