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著名作家 日期:2023-01-25 00:58:56
“书籍是最有耐心、最能忍耐和最令人愉快的伙伴。在任何艰难困苦的时刻,它都不会抛弃你。”
——赫尔岑
纸质书阅读正在变成一件越来越奢侈的事情,碎片信息充斥着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占据人们的注意力,而另一边,静默的书籍仿佛离我们越来越远。但在这个略显寂寞的春天,阅读这件事或许能够帮助我们抵挡突如其来的无常。每一本书都在讲述,虽然春花遗憾,无人欣赏,但幸而有穿越了时空与文字的对话,乃不负春光。
于是,我们和10位不同领域的创作人朋友,聊了聊他们近期正沉浸其中的阅读书目,无论是探讨社会议题的人文学科,还是优美动人的诗人传记,翻开这些作品,与创作人一起共度阅读时光。
作家、策展人沈奇岚
目:《我们都是马戏团:伯格曼文集》
[瑞典]英格玛·伯格曼 著 王凯梅 译
雅众文化|中信出版集团
文集收录了伯格曼的80余篇文章,回答了“伯格曼为何要成为这样的伯格曼”。书中他书写了自己身为导演的命运:不妥协地去表达和创作。为什么在艰难时刻依然需要艺术和创作,在这本书中可以找到答案。1944年,战争阴云密布,而时任瑞典赫尔辛堡城市剧团团长的伯格曼执导剧团演出《麦克白》。那些即将奔赴战场的演员,在舞台上理解了自身的处境以及人类共同的命运。这是身为创作者的责任和勇气,在人类的至暗时刻尤为珍贵。对当下的我们富有启发意义。
目:《策兰传》
[德]沃夫冈·埃梅里希 著梁晶晶 译
雅众文化|南京大学出版社
创伤经历如何成为诗歌,《策兰传》回答了这个问题。德语诗人保罗·策兰证明了,奥斯维辛之后,写诗是可能的,但也是残忍的。无论是《死亡赋格》,还是《罂粟与记忆》,他的诗歌从苦难中获得灵感,同时充满愤怒、苦涩和惊人的美。每一首都通向宇宙深处和人性深处的奥秘。《策兰传》叙述了策兰从童年到生命最后一刻的轨迹。在写到策兰跳入塞纳河结束生命时,作者说到:“策兰缺少求生所必须的冷漠”,深刻入骨。真正的诗人代表着世间的良心。
艺术家 罗黛诗
目:《海错图》
[清]聂璜 著 戴启飞 吴冠臻 译注
重庆出版社
推荐一本清代奇书,传说是乾隆挚爱。此书虽被归类为古代经典博物志,但其实是三百年前作者关于生命的思考和探索。聂璜说:“它们首先是一个生命,其次才是一种食物。”他对海洋生命的尊重值得我们反思当下与自然的关系。当“它们”对“我们”来说,不仅仅意味着糖类、蛋白质和脂肪的补给,“我们”才能真正开始明白什么是生命。正如此刻,我们面对病毒、面对一餐一食,未来该如何以更好的方式与这个星球共处呢?
纸艺艺术家 陈粉丸
目:《她身之欲》
丁瑜 著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这是一本社会学的田野调查作品,群体是千禧年前后的珠三角地区的“小姐”(性工作者),一面是城市化进程的边缘人,一面是性解放的实践者。书里描述只看观察对象互动而不参与的用词是“共景”,而我作为阅读者,跨越时空共景,从一些个体身上看到了群体叙述中不可能有的鲜活与机智。
更新设计周游
目:《奇点来临》
[英]索恩 著 赵俐 译
人民邮电出版社
随着科技事业的不断发展,机器智能成为又一个被大众所关注和看好的领域。在未来,机器智能也将借助各类技术获得的发展。这其中当然也包含空间设计领域。如何用科技、AI的方式赋能空间设计,《奇点来临》让我获得更多的启发。
设计师共代谢工作室
目:《社会学的想象力》
[美]查尔斯·赖特·米尔斯/李钧鹏 闻翔 主编
谭徐锋工作室|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我们最近读的书都是和社会学人类学相关的,这本《社会学的想像力》是美国社会学家米尔斯的著作,算是学习和了解社会学方向比较入门的一本书。目前我们处在社会剧变下,很容易被各种信息淹没,如何对周遭世界及其自身处境有更清晰的认识?“社会学的想象力”可能是一个方向。在米尔斯看来,社会学在于转译和赋权,社会学家有责任向大众阐明,他们的私人困扰并不只是个人命运的问题,而是和全社会的结构性问题密不可分。社会学的想象力将“环境中的个人困扰”转化为“社会结构中的公共论题”,是一种理解个人生平和历史之间关系的能力。
导演雷磊
目:《图像理论》
[美] W. J. T.米切尔 著 兰丽英 译
拜德雅|重庆大学出版社
记得三、四年前——三年前吧,我的电影在英国伦敦的I CA艺术中心放映,电影票后面就是维特根斯坦的“鸭兔图”,当时我也不太明白,也不知道为什么I CA要把这个符号印在电影票的后面。这本书让我真正补了课,理解了图像和文本在当代语境里的一些含义,它解决了我很多的困惑。目前我能说的还不多,还在阅读的过程中。
导演 姬京璐
目:《波西米亚楼》
严歌苓 著
天津人民出版社
阅读这本书,特别激起了我一直以来心中那个漂泊流浪的感受,以及唤醒起我在最困难的时候依然对生活抱有“波西米亚”式的浪漫态度。除此之外,还有一本在读的书是《红字》,我个人从中找到性别、爱情、社会耻辱这方面的讨论的契合点。
插画家 胡钟文
目:《人类群星闪耀时》
[奥]斯蒂芬·茨威格 著 姜乙 译
果麦文化|上海文艺出版社
最近很喜欢的一本书是奥地利作家茨威格写的《人类群星闪耀时》,姜乙老师翻译的版本特别好,读得人心潮澎湃。书里包含了十四篇历史特写,每一篇都像是卡拉瓦乔的画一样,描述并捕捉着决定及扭转命运的瞬间。最有意思的是某几篇故事读完后再反观现实,会发现人类总是在不断地重复着历史,同时也可以看到小人物身上拥有的神性的一面。放到今天来看,也能从中得到某种安慰了。
插画家孙佳艺
目:《经济学是什么》
梁小民 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
最近在读《经济学是什么》,虽然是经济学科的入门书籍,但对我这个抽象思维活跃的人来说十分受用。引用书中两句话“价格在市场上是自发地由供求关系决定的,也是在自发地调节经济”与“通过价格的调节可以使消费者与生产者的决策协调,实现供求相等的最优资源配置”,我很喜欢这两句话,尽管作者是从一个学术角度阐述供求关系,但实则上我们的生活小到一日三餐,大到人生规划,不都是每天以协调各种决策去实现各方面对最优配置吗?
音乐制作人 李星宇
目:《2666》
[智利]罗贝托·波拉尼奥 著 赵德明 译
世纪文景|上海人民出版社
拉美文学我一直很喜欢,也许是历史的复杂性形成这种魔幻与现实交叠的独特风格,让我深深沉浸其中。《2666》比起他其他的作品,线索和文学世界更加庞大,交织错综的人物关系把你引入一个个悬念的迷宫,读起来越来越上瘾。
编辑—Sean
肖像图由采访对象提供
其他图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