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 島 書 城

纸书新书文集文学小说

娱乐青春社科玄幻网热


作品介绍

文艺批评·特稿|2020年度文学作品书单


作者:著名作家  日期:2023-01-25 01:21:52



  点击上方蓝字
  关注文艺批评
  编者按
  “文艺批评”公号自2016年12月创办以来,受到同行师友、广大读者们的大力支持和关爱,是大家的肯定和鼓励激励着我们不断进步。尤其是在特殊的2020年,大家一起扛过艰难时段,奔走援助或呐喊讨论,都没有放弃文学和阅读,甚至在最为严峻的时刻,我们渴望能有温暖有力的诗句,连接无穷的远方和无数的人们。新年伊始,文艺批评公号首次邀请师友们推荐2020年度文学作品书目,作品仅粗分为虚构/非虚构两类,包含了科幻文学、网络文学等,推荐排名不分先后。受篇幅和阅读关注所限,挂一漏万在所难免,但文艺批评公号希望通过推荐作品书单,促进文学重回公共领域,呈现我们时代和世界不同的经验和感受,重建抵达历史的新路径,探寻现实新的可能性。
  文艺批评编辑部敬祝读者朋友们新年快乐!
  2020年度文学作品书单
  虚构类作品推荐
  1
  1
  1
  《白色游泳衣》徐皓峰著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2020年10月版
  早有人说过,徐皓峰不是写武林而是写武术,武林背后是浪漫的江湖世界,武术却置身在严酷的现实社会。然而,社会即使再严酷,之所以还成其为社会,关键在于有规矩讲规则。《白色游泳衣》所收两部小说,无论写北京的“老炮儿”还是北平的“飞贼”,大抵不离规则和规矩:流氓打架讲规矩,飞贼盗宝守规则,镖师护院同样有规则,甚至警察抓匪徒也要懂规矩……“规则”和“规矩”在这儿相当于徐皓峰心中的“礼乐”。可是,小说成其为小说,其动力却来自于“礼崩乐坏”,也即规则和规矩的崩解破坏,这才是比严酷的社会更严酷的一面。面对崩坏,徐皓峰似乎想借用“唯心”思路来化解“危机”,恰如小说中所写叶洪民的心思:“人活一世,唯我独尊,他人为假象。看见的都是想看见的,遇到的都是想遇到的。想做件大事,把弟弟想死了……”“前念着境即烦恼,后念离境即菩提”,如把徐皓峰的小说看作武侠,“离开”了,就是他的浪漫;若将他的小说读成武术,“离不开”,则是徐皓峰的反讽。
  推荐人:罗岗(华东师范大学)
  1
  2
  1
  《本巴》,刘亮程著,
  《十月·长篇小说》2020年第5期
  借用《江格尔》史诗的材料,但别出心裁,重整山河,成就了这部充满想象力与思辨而又自然浑成、语出天真的小说,带人回到世界原初意义上的本真,让我们看到一个别有洞天的中国智慧。这是一种可译性的文学,显示出多样性文化与多元传统的活力及其创造性的转化,又在创新之中抵达更为广阔的共通性。
  推荐人:刘大先(中国社科院)
  1
  3
  1
  《雾行者》, 路内著
  上海三联书店出版社,2020年1月版
  舌尖舔到铁是什么滋味?主动或被动地到苹果的内部去感受外面转动的刀锋和光亮又是什么滋味?一个好的作家必然会不止一次冲决自己亲手建造的堤岸,我觉得《雾行者》于路内就是这样的一个文本,一次行动。这里面会有奔突、碰撞甚至颠覆,都可归为一种敞开,一种混沌,一种茫然与不羁。这部作品,会令人重新思考他的追随系列,他的短篇,以及将来的一些可能。文学是大于作家的,而文学又是由具体的作家写就。时代的或鲜艳或晦暗或盛大或卑微或清新或腐败的气息正写进我们的骨髓,而一些行者也正从他们的命运中冲逸而出。
  推荐人:木叶(《上海文化》)
  1
  4
  1
  《玫瑰开满了麦子店》,石一枫著,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20年10月版
  近些年,北京作家石一枫尝试书写都市生活的边缘人,如《世间已无陈金芳》的外地人陈金芳、《特别能战斗》的北京大妈苗秀华以及《心灵外史》中盲目信仰的大姨妈等。《玫瑰开满了麦子店》也塑造了北漂王亚丽的形象,借王亚丽展现都市底层“打工人”的梦想与挫败。麦子店由很多单位制留下的老旧小区组成,毗邻北京最繁华的CBD,很多北漂寄居与此。小说探讨了追求个人梦想与利他主义的“团契”是否可能的问题,涉及个人生存的意义与价值。
  推荐人:张慧瑜(北京大学)
  1
  5
  1
  《逍遥游》,班宇著 ,
  春风文艺出版社2020年5月版
  在班宇的《逍遥游》小说集中,社会转化为环境,人物和社会之间不再是有机性的关系,主人公们是一群东北废墟上的游荡者,“一旦人被剥夺了他所属的环境,就不得不成为一个游荡者”。然而和流行的写作不同,人物并没有退回到内心幻觉之中,而是在普通生活中把握到某种危急时刻,并将这种危机时刻启迪性地转化为自身的命运。班宇的作品在此完成了一种颠倒:从喜剧向悲剧的颠倒,从“快乐”向“幸福”的颠倒,从遗忘向救赎的颠。故而,班宇提供了一种现代悲剧的文学样态,这个世界是忧郁者的世界:忧郁者是有历史感的,历史的残余在他的灵魂深处不断堆积;忧郁者又不是在历史之中,他回望逝者,正如逝者对他凝视不语,时间对于生者和逝者是一种关系,而不是一条河流。
  推荐人:黄平(华东师范大学)
  1
  6
  1
  《灰衣简史》,李宏伟著
  长江文艺出版社2020年8月
  这本书原本设想的名字是《欲望说明书》,标示的是小说的主题,试图探究欲望在世界中运转的样子,背后的经典或者对手,是歌德的《浮士德》。
  这本书曾准备更名为《影子宪章》,提取的是小说的想象对象,用影子的有无支撑起那个虚构的世界,背后的经典或者对手,是沙米索的《彼得·史勒密尔的奇怪故事》。
  最终,这本书以《灰衣简史》的名字面世,点出的是支配欲望和影子的力量,归万殊而为一,背后的经典或者对手,是作者对自己人生和写作的切身反思。
  推荐人:黄德海(《思南文学选刊》)
  1
  7
  1
  《小行星掉在下午》,沈大成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20年1月版
  沈大成的写作一直以来带有强烈的个人气息,以致人们常常忽略了,她也在默默替同代人开启新的文学磁场、更新对于审美可能性的认知:向内折叠,同样可以发现无限!
  相比于几年前结集出版的《屡次想起的人》,《小行星掉在下午》继续任性游走于写字楼隔间与平行宇宙之间,书写那些卡在异化变形过程中的人与他们遭遇的神奇时刻,但发力方向更为集中,形成了某种可形容为“社畜魔幻现实主义”的风格。沈大成的写作自有脉络可循,但无须匆忙与安吉拉·卡特或托卡尔丘克相比较,毋宁说她的灵感全部来自我们身边一立方米大小的现实与梦境。可能与既有印象相反,这样的写作,足够轻逸、足够有趣、足够偏僻,反而更接近了那条文学的坦荡大道。
  推荐人:徐晨亮(人民文学出版社)
  1
  8
  1
  《活食》,陈思安著
  译林出版社2020年4月版
  《侦探小说家的未来之书》,周恺著
  译林出版社2020年12月版
  《活食》和《侦探小说家的未来之书》是“现场文丛” 的第一、二种。“现场文丛”是和译林出版社合作的一个长期出版计划。旨在对标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作家出版社的“文学新星丛书”和长江文艺出版社的“跨世纪文丛”,瞩目汉语文学未来,遴选35岁以下,有审美开拓精神的青年写作者。陈思安的《活食》以诗歌和戏剧的文本可能性尝试为短篇小说破局和出新。九个故事恰似当代人的九个精神剖面。单独看是九个故事,合而观之则是有着内在精神指向的九幕剧。在小说结构和语言探索等方面,陈思安是青年作家中少有的持续有力的文体实验者。《活食》出版社后先后入围第三届宝铂理想国文学奖初选名单和2020单向街书店文学奖年度作品候选名单。《侦探小说家的未来之书》是青年作家周恺的首部短篇小说集。它的写作时间应该和他去年出版的《苔》是同时期的,可以彼此对读。十篇短小说,涉及“身体的堕落”、“诗意的纯粹”和“孤独与自由”等貌似常识却无法避而不谈的时代问题。在普遍“肤浅”的青年写作时风,《侦探小说家的未来之书》提供了一个思想和文本“深刻的可能”的样本。
  推荐人:何平(南京师范大学)
  1
  9
  1
  《南货店》,张忌著,
  中信出版集团出版社2020年7月版
  《南货店》写浙东宁波一带一爿小店、一座小村、一个小镇、最多不过一个小县城里二十年间的日常生活,人们在此生老病死,婚丧嫁娶,哭过也笑过,聚了又散了,其间充溢的是浓浓的烟火味道,当然还有浙东沿海所特有的鱼鲞腥气。琐碎的日子里偶有波澜,但很快就归于风平浪静。这是张忌作品的一贯风格,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最近二、三十年来评价越来越高的汪曾祺和他的小说。但流布弥散于汪曾祺小说里的,是一种闲适恬淡的诗意,往往也隐约透露出一分士大夫气,以至于越到晚年,他笔下的人物越趋向“俗世奇人”。张忌虽然也把目光聚焦于市井民间,但他笔下所反映的是地地道道的升斗小民,他的小说里多有宁波一带的方言土语,尤以“讨生活”一词最为传神,此处的“生活”等同于“活计”“工作”,搭配上“讨”字,让人心中无端生出一种艰辛、凄凉之感。“生活”便是为“生”而“活”,不仅要咬紧牙关,更必须要有心计,或曰“生存智慧”。这些在为生计而奔波、为生存而挣扎中不时闪现狡黠的民间智慧,更接近明清“世情小说”一脉。张忌的小说很像他所热衷于收藏的“小插人”——这是一种过去普遍流行于江浙一带大户人家婚床、婚轿上的小木雕,人物形象基本上来源于民间戏曲、通俗小说(特别是世情小说),以及种种劝人向善或富有吉祥寓意的民间故事。从收藏的角度而言,张忌所看中的,或许是“小插人”在艺术形式上所呈现出的精美与繁复,但对于作为其精神来源的民间伦理和情感立场,想必他也是心知肚明,并自然而然地移植到自己的创作中。但这并不等于说张忌的小说就是彻彻底底的“俗”,他的超脱之处就在于,透过凡俗的日常生活、透过普通人为生存所进行的挣扎和斗争,他看出了一种人类与生俱来的无奈、虚无,及其背后所蕴涵的悲剧意义和悲壮之美。
  推荐人:宋嵩(《长篇小说选刊》)
  1
  10
  1
  《烟火漫卷》, 迟子建著,
  人民文学出版社2020年8月版
  《烟火漫卷》是“大兴安岭的精灵”迟子建为城市招魂的一部长篇。在今天,城市早就几乎成为现代性问题的代名词,造就了现代人的都市也使得他们陷落。人们的感觉、情绪甚至困惑,仿佛都被城市迷宫般的道路纠结不休,思想的命题也像是被块状的街区所框定。然而,当黄娥这个自然山水孕育的精灵被迟子建引入现代都市哈尔滨,城市中各色人物及其遭际也在一个新的尺度被重新打开。
  为城市破晓和落幕的,总是形形色色的卑微生灵。因而城市本身,不过是这些生灵故事的短暂会聚。如刘建国们的故事在市井间已是传奇,在他们自己更是缠绕生命的心结,然而,在更为廓大的自然宇宙间,任何都市里的荡气回肠不过也是烟火一场,盛放然后消失。迟子建说:“生命浩瀚,宇宙洪荒,万物有灵,世界皆是烟火。”因为这个更大的尺度,生命的悲欢、城市的困惑得以救赎。当然,倘若你在夜行列车窗外的滚滚黑暗中,与原野上萧瑟城市上空蓦然绽开的一场烟火不期而遇,又怎么会不为这“从绽放就宣告结束的美好”惊心动魄。
  推荐人:乔焕江(海南大学)
  1
  11
  1
  《一把刀,千个字》,王安憶著
  麥田出版社2020年10月版
  与王安忆过去的作品多设定一时一地不同,《一把刀,千个字》表现时空跨度极大:纽约法拉盛、上海、淮扬、北国,革命年代、拨正时光,异乡与旧日,物质遗产与精神狂飙,交替叙事,竟能纹丝不乱,高潮迭起。从特定空间或历史场景进行解读的方法可能会失效,须从二十世纪中国乃至世界潮流之前因后果出发,才能应对这种书写强度。与此同时,这也是一部很能体现王安忆艺术特色的作品,无论是语言思辨力的再次展现,还是作者近几年所着力塑造的一类人物,很多方面都更趋于圆熟。
  推荐人:张屏瑾(同济大学)
  1
  12
  1
  《大地》, 杨遥著
  云南人民出版社2020年11月版
  杨遥的小说,也曾如天外飞仙般奇崛绚烂,出人意表:一个女人,却偏偏活成了个“二弟”,把院落变成了“碉堡”,把岁月过成了“囚禁”。一匹白马,不知为何,变魔术般,从天而降,又不知所踪。一条铁轨,亮闪闪的,游弋到弧村,一个流浪儿循此抵达,开始了这里的梦魇。一个小伙子,好不容易跑到了梦幻巴黎,却一言不合,挥刀杀人,亡命天涯……想象的绚丽,对应的是现实的苍白,或者更准确地说,杨遥之所以虚构一个奇崛的想象世界,是因为他对现实的匮乏极度不满,因而以此与之对峙、填充、弥补。与之前的大多作品不同,其长篇新作《大地》完全是一派绘事后素的样子。作者娓娓道来,讲了一位驻村干部“我”的日常,讲“我”的不情愿,讲“我”的愧疚,讲“我”的转变,讲“我”最后的倾情。作者也讲孤城的封闭、贫穷、孤独。自然,最后还讲了孤城人在“我”的启发下,开始打破封闭、告别贫穷、摆脱孤独,以新的面貌,迎接新的生活。这样的变化,不是因为现实与想象发生了逆转,而是作者意识到,现实的匮乏无法仅凭想象解决,更需要扎实的劳作创造,因而在无边的大地上迈出了一步。对我们而言,这是小小的一步,对作家来说,却是大大的一步。
  推荐人:鲁太光(中国艺术研究院)
  1
  13
  1
  《安南怪谭》, 朱琺著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2020年5月版
  《安南怪谭》是朱琺改写安南故事的一部集子,书中遍布语言自我衍生的狂欢气息,因词害意的乐趣,有名无实的语词之间的联系,超出常理之外的未知与怪异的无道理的好奇,违背日常逻辑的奇异混搭,存在着隐秘而又神秘联系的声音,似乎都在提示我们意义的无效,至少是单一而固定的意义对精神世界的伤害和现实世界诸多可能性的泯灭。与故事正文并行的语(“琺案”)也与习见的按语不同,它并不是试图告知读者正文意义所在的收束性的总结,而恰恰是前文故事发散性的提示,是试图将叙述从已完成状态的束缚中再次解放出来,使故事的指向具有更为丰富广阔的可能。
  推荐人:王晴飞(《扬子江文学评论》)
  1
  14
  1
  《民谣》, 王尧著,
  《收获》2020年第六期
  刊发于《收获》2020年第六期的长篇小说《民谣》,历经王尧先生20载光阴打磨,完成时间跨度之久,足见作者对创作之敬畏与用心。作者以故事中的少年“厚平”兼迈入中年的旁观者双重身份凝望以1972年为起点的江南村庄,用细腻平实的语言,书写了历史在小人物与家族、村庄身上留下的斑驳光影与新的缝隙。作者借助小说有限的空间延伸出无限向度,通过写作重建与“历史”的动态联系,思考人在历史中被选择与自我选择的辩证关系。学养深厚的王尧先生,把自己多年来在语言、叙事、历史观、审美观等方面的积累融于文字,以更为自觉的创新意识践行着他对历史、现实和人的理解,探寻抵达真实历史的路径和新的可能性。
  推荐人:沈杏培(南京师范大学)
  1
  15
  1
  《小花旦》, 王占黑著
  上海三联书店出版社2020年10月版
  《小花旦》是近年来最优秀的华语小说之一,王占黑的写作,与平民文学在全球的崛起,构成一种意味深长的对照。小花旦的经验是整全性的,他拒绝了“空间”所内在的社会关系。或者说小花旦和他的共同体空间有一种本真性的不可剥离。王占黑将《小花旦》视为自己创作的转折,从这一篇小说开始,她将开始自己的“城市漫游”系列。老人、病人、穷人从社区中走出来,像小花旦一样一无所有,像小花旦一样无处不是家园。他们不是资本主义现代性那孤独、颓废、内心不安的漫游者,他们是街道上真正的英雄。
  推荐人:黄平(华东师范大学)
  1
  16
  1
  《麻雀王国》,浦歌著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2020年版
  麻雀如何建成了一个“王国”?“麻雀”显然又承载着当代生活的隐秘,在这里,太阳就像天空开出的毒花,把带孢子的花粉撒到了每一个地方。浦歌善于用文字解析出生活中“污垢和可笑的成分”,他的叙述往往具有创痛过后那种奇痒的感觉,比如孤独,在他的笔下竟是“一条汪叫的狗”。《麻雀王国》是青年作家浦歌的中短篇小说集,他创造出几欲癫狂的乡下世界,也创造出羞耻与不安并存的都市边缘的日常生活。
  推荐人:刘芳坤(山西大学)
  1
  17
  1
  《夜晚的潜水艇》,陈春成著
  上海三联书店出版社2020年9月版
  陈春城《夜晚的潜水艇》以夜晚的语法,漫游于幽深的记忆中,搅动现实与静谧而微妙的自我宇宙,凝聚为一种奇特而迷人的审美力。
  推荐人:项静(华东师范大学)
  1
  18
  1
  《余事勿取》, 魏思孝著,
  上海文艺出版社2020年8月版
  魏思孝曾出过一本小说集,题为《小镇忧郁青年的十八种死法》。十八则故事,写尽了一群出生于小镇、苟活于都市的底层青年的无聊与无奈。他们穷困潦倒,无所依存,明知死亡是所有人都躲不开的归宿,但毕竟还太遥远,不想让它早早到来,只能一边抱怨“活着是麻烦的事”一边算计着“每天的花费要控制在五块钱以内,最多不能超过五块五毛钱”,为下顿饭的着落而苦苦挣扎。这不是海德格尔意义上的“向死而生”,但却又是当下我们身边无数人正置身其中的“向死而生”,是所谓“青年焦虑文学”的真谛。而在《余事勿取》中,魏思孝真的写到了一起离奇的死亡事件,一个普通的山东农民与几个被生活逼得无路可走的青年偶遇并丧命,命案双方老中青三代人几十年的生活也便随着作者冷静甚至冷酷的笔触逐渐显影,拼凑出一幅鲁中乡村生活的残酷真相。普通农民物质与精神上所承受的双重负担呈现在小说中,读来令人动容,更警醒我们去关注那些在时代洪流面前无力又无助的小人物,不止于悲悯,还要真真切切去为他们做点什么。
  推荐人:宋嵩(《长篇小说选刊》)
  1
  19
  1
  《笑的风》,王蒙著,
  作家出版社2020年4月版
  爱情无疑是人最重要的生命情感之一,但谁又能说清楚爱情是什么?小说以傅大成为中心的三角结构,令人想起五四一代的知识者面临的传统伦理和现代生活之间的困境。但王蒙先生有意将爱情放在一个更广阔的时空中去把握,最终探索的仍是个人的生活选择。借由傅大成追寻“理想之爱”的漫长旅途,王蒙先生向我们揭示了生活的辩证法:生活不会欺骗任何人,得意失意、忠诚背叛都是生活。无论当初遵从父母之命与白甜美结合,还是后来向杜小娟追寻平等自由,反者道之动,有不爱才会有爱。恰如其所言:“人生有高有低,有喜有悲。有聚有散,有兴有灭。”共和国六十年风风雨雨,傅大成感叹好像什么事都赶上了,其中或被时代裹挟,抑或主动选择。但事总在人为,浪潮之下的个人生活因此获得了意义。而傅大成的暮年忏悔,既是与生活和解,自觉承担一生选择的后果,也是作为“时代之子”对过往经验的直面和反思,现代化的历史亦需经历辩证法的检验。
  推荐人:沈杏培(南京师范大学)
  1
  20
  1
  《女人们和进化的敌人们》, 金息(韩)著,
  杨雪梅、曹仁赫(韩) 译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2019年12月版
  从干涸的口腔到停水的自来水管,作者以种种诡谲的意象塑造了一幅残酷压榨之下的现代女性生活景观。婆媳关系被独白为动物式的争抢和计算,家庭生活被表现为丛林式的掠夺和竞争。女性主义的故事在小说中得到了全新的、极富创造力的叙述——大量生物学和生理学知识嵌入文学文本,情感叙事则被压缩到难以被观察到的地步,现代的也是日常的生活则是两代女性的囚笼。现代化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曾被视为女性的盟友和救主,而在小说中则被呈现为一个令人无路可逃、无处可匿的控制系统。《女人们和进化的敌人们》以一种难以归类的笔法,描绘了东亚式生存的当代图景。
  推荐人:李丹(南京大学)
  1
  21
  1
  《飞发》, 葛亮著
  《十月》2020年第5期
  这是在大时代里回望老香港,也是一篇美学时尚的“双城记”。中篇小说《飞发》,“孔雀”“温莎”两家理发店和它们主人的故事,两代人、一个行当、一座城在大时代里的命运沉浮,时尚风习里沉潜着家国之思。作者要摘取“某个阶层温柔的时代断片”,这盛世华发、市井街头,是个人声望、奢华、梦想与野心的景观呈现,更是国计民生的能量气运在数代人身体记忆里留下的印迹。港风妆发与海派时尚的考据与怀古,似是旧人来,不啻于一次对百业蓬勃城市嘉年华时代的深情缅怀。匠人精神和它支撑起来的市井尊严,构成这座城市始终不变的坚实底座。
  推荐人:季亚娅(《十月》)
  1
  22
  1
  《岛》, 林森著,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20年10月版
  林森2020年出版的《岛》,以一种近乎隐喻的形式,回到了人类面临的一个基本命题:在现代性轰轰烈烈推进的烟尘中,那份独属于人的对抗、孤独,到底有怎样的出路和可能?林森有一个自己的世界,在独特地域的熏染和浓厚的本土经验中,他在《岛》里,推出了一个丰富立体的人物形象,而人物背后,藏匿了这个时代的所有秘密。
  推荐人:黄灯(深圳职业技术学院人文学院)
  1
  23
  1
  《我们骑鲸而去》,孙频著,
  上海文艺出版社2020年8月版
  孙频的叙事有一种势能,每一个人物都似乎保持着惊人的人性“状态量”。这一次孙频继续了她深邃的人间烟火眺望,热爱写诗的小职员、没落的剧作家、杀死丈夫的中年妇女一起登陆一座人性实验的孤岛。我们骑鲸而去,但我们又能够承受“桃花源”吗?在“隔离”成为一个特殊词汇的2020年,我们最终全部失败于建立一个只有自己的“彼岸”。岛上的老周将一个人的剧场命名为“世界剧场”,人与世界的关系也是人与自己的关系。岛上没有四季,其实,我们对世界一无所知,恰如每个人对自身的存在浑然不觉。孙频的文字依然细腻而晦暗,但是,不管是忽然离开还是继续等待,她的天地玄清已经初成规模。
  推荐人:刘芳坤(山西大学)
  1
  24
  1
  《有生》, 胡学文著,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2021年一月版
  胡学文《有生》是一位塞北老祖母的史诗,在漫长的岁月中历经一场又一场难,在身体上写下永恒与变迁,独自领受活着的磨难与风华。其他人物可以看作各自的“身世”类作品,他们琐碎的人生中有严谨的态度,也有任性失常的举止,被建筑在塞北地方的风物民俗人情世故中,这是他们面对生死大欲,哀伤与理想的底色。
  推荐人:项静(华东师范大学)
  1
  25
  1
  《血色莫扎特》,房伟著,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20年版
  在为北岛诗集《零度以上的风景》所写的序言中,欧阳江河这样写道:“不是发生了什么就写下什么,而是写下什么,什么才真正发生。换句话说,生活状况必须在词语状况中得到印证,已经在现实中发生过的必须在写作中再发生一次。”作为一个写出了《王小波传》并致力于读解“90年代宏大叙事”的学者,世纪之交长达五年的工厂生活一直是房伟挥之不去的梦魇,因此,在文学创作的起步阶段,那段灰暗的日子被他反复书写。2020年的长篇小说新作《血色莫扎特》并不是房伟的自叙传,但故事显然有其原型。十几年后,时过境迁,由当年的工人蜕变(此处应为一个中性词)为大学教授,房伟需要写下些什么,以此来使“现实中发生过的”“再发生一次”。要写些什么自然无需赘言,关键是怎么写,用怎样一种“有意味的形式”来向逝去的时光、逝去的人们致意。小说开头看似平淡无奇,却埋伏下一个轰轰烈烈的大时代的苦乐悲欢,人性深处最隐秘的部分,伴随着一场奇情虐恋在时间的底片上渐渐显影,并最终为历史留下了真实却又不堪回首的记录。闪耀着“八十年代”所特有的炫目光芒,时代曾无比肯定地向青年们许诺“新的生活”,却化作一场震撼了整个麓城的大爆炸;而随着1998年夏天的又一场大爆炸,以及企业破产、兼并、工人下岗的浪潮,还有越来越明目张胆的官商勾结、越来越肆无忌惮的资本运作、越来越张牙舞爪的黑恶势力,八十年代的理想主义和英雄主义在世纪末回光返照,“卑微的生命燃烧,爆炸,照亮你们前行的道路”却一语成谶。就像超新星爆发那样,夺目的闪耀之后便是急速的坍缩,直至化为恐怖的黑洞,将我们所憧憬的“新的生活”卷入其中,直至万劫不复。如果说“70后”作家的创作存在一个难以与历史建构关系的真实困境,那么,恰恰是在“个体”与“历史”的关系这一层面上,无论是学理还是经验,房伟比起其他“70后”作家来都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推荐人:宋嵩(《长篇小说选刊》)
  1
  26
  1
  《莫比乌斯时空》,顾适著,
  新星出版社2020年3月版
  华语科幻星云奖得主顾适的首次结集。作为一位女性工程师,顾适恰到好处地结合了周密严谨的构思、繁复细腻的叙事和令人印象深刻的人物——尤其是凸显了性别特质和认同的女性。她精心营造的故事被誉为科幻小说中的“古典交响乐”,正与寄托于笔名的自我期许相合。顾适等新星的闪耀让我们相信,当他们的光芒不再被中国科幻的太阳掩盖,人们将看到一片灿烂星海。
  推荐人:李广益(重庆大学)
  1
  27
  1
  《北宋大丈夫》, 迪巴拉爵士著,
  起点中文网2020已完结
  以《带着仓库到大明》一书封神的迪巴拉爵士,继续在他的历史穿越中坚持着群众路线。2020年完本的《北宋大丈夫》,依旧为众多历史老白所追捧。没有取之不竭的仓库,更不见爽文男主常备的异能武器金手指,自邙山来的少年沈安带着前世混迹各行熟悉的劳动技能,一路背着瘦弱的妹妹走到了仁宗的汴梁。从州桥夜市卖锅贴开始,沈安一路开挂,兴新学、改农具、强军事,改写弱宋既定的悲剧走向,守护大宋百姓的安逸日常。
  但沈安的开挂并非异想天开,也不是历史文常见的上层路线。爵士笔下的宋代是百姓的宋代,普通兵士是真实可感的个体而非抽象的数字,洗掉有宋一代武人“贼配军”污名的并非超级英雄,而是战必解衣冲阵的排骨将军、血染白须死不退后的陌刀队长。文官集团与皇权的朝堂争斗退居其后,新旧党政变成了新学的持久战,变法依靠的不是王安石一封万言书,而是新学子弟日复一日田间地头讲授育种制肥、基层小吏常年累月市井奔走实务中影响四邻街坊。扎实的群众基础,泛工业党式的励精图治,最终锻造出君主和人民站在一起的强宋。爵士一部接一部的历史网文仿佛执拗地告诉我们:群众路线不只是策略,而是念念不忘必有回响的人心。
  推荐人:孙葳(海南大学)
  2020年度文学作品书单
  非虚构类作品推荐
  1
  1
  1
  《<黍离>——它的作者,这伟大的正典诗人》,
  李敬泽著 ,《十月》2020年第3期
  他的目光里有世界和万古,他的散文写作一直在起源处辨认中华文明的内在根性与外在风度。这一次,他从文明史的角度重读诗歌经典,以黍离讲述“华夏自觉”的发端与存续。此文系李敬泽《十月》“正典”专栏第一篇,在现实语境里重启经典作品的问题与意义链,用阐释为世界再次安排秩序,现实与书写、他者与本地构成隐秘的对照。这是中国人情感与精神方式的朝拜式回望,自毛诗而下这每个人皆身处其中的意义之河,李敬泽蹚出一条“信”的路径。这废墟边的守望者,走在中华诗教与道统的前端,走过少年逞才与暮年变法,走过“人”与“仁”的无数分身,转身辨认文明的先知。
  推荐人:季亚娅(《十月》)
  1
  2
  1
  《空巢:我在这世上太孤独》,弋舟著,
  上海文艺出版社2020年5月版
  这是一本非虚构实录,聚焦于老人的生活状况,弋舟没有添枝加叶,而是让记录的对象自己言说自己,他们于是不再是面目模糊的群体,而是生动可感的具体的人。由他们的人生故事关联起城乡差别、社会结构的变迁、信仰与情感的转折、伦理与道德的位移,即可见人生之艰难,又可见人性之尊严,平朴扎实,刻骨椎心。这是对他人的温情与体恤,也是对自我的超越与升华。
  推荐人:刘大先(中国社科院)
  1
  3
  1
  《应知故乡事》, 黄灯/张慧瑜/黄志友 主编
  上海大学出版社2020年12月版
  2018年底北京爱故乡“文学与文化专业小组”发起“故乡纪事·爱故乡非虚构写作大赛”,用非虚构的方式来推广爱故乡文化,共收集到293 篇作品,评选出了35篇佳作,本书就是获奖作品的结集。这次获奖者的身份非常多元,有大学生、博士生、高校老师,也有普通的劳动者,还有基层工作者,地域分布也很广,来自于20余个省市,充分说明这次大赛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是21世纪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群众写作运动。这些来自于基层的故乡书写,主题多样、风格各异,既有故乡的文化和风俗,又有故乡的凋敝和变迁,也有故乡的新貌和改造。好的非虚构写作能够把不同的经验和感受呈现出来,变成一种公共表达和时代记忆。
  推荐人:张慧瑜(北京大学)
  1
  4
  1
  《生命之证》,刘诗伟、蔡家园著
  《中国作家》纪实版2020年第10期
  2020年初在武汉首先爆发的新冠肺炎疫情,是中国与世界史上的一件大事,而中国在疫情爆发之初在武汉断然采取的“封城”措施,更是人类史上前所未有的举措。从1月23日“封城”,到4月8日开城,在短短76天之内,武汉经历了生与死、血与火的考验,也牵动着全中国乃至全世界的目光。刘诗伟、蔡家园的《生命之证》的可贵之处,在于它为我们提供了一幅武汉抗疫的全景式画面,让我们看到了在媒体上常被忽略的那些角落和人群,更在于两位作家以“逆行者”的勇敢姿态,以亲历性、在场性的书写,为我们呈现出了他们眼中“封城”时期的武汉,以及武汉抗疫的整个过程。
  推荐人:李云雷(《小说选刊》)
  1
  5
  1
  《第76天》,熊育群著,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熊育群的《第76天》,以非虚构的方式全景再现了武汉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取得阶段性重大胜利的艰辛历程。2020年1月23日,武汉“封城”,到4月8日开城,共历时76天。《第76天》以标志性事件、各界典型人物等为线索,近距离还原了“新冠”肺炎病毒的发现和确认、疫情初期武汉市的民生状态、当地医院以及援助医疗队的困境和突围、“封城”和“解封”的第一线、火神山和雷神山医院的建设等抗疫现场。全书叙述冷静、精准,注重细节,为我们展现了武汉抗疫的过程与全景。
  推荐人:李云雷(《小说选刊》)
  1
  6
  1
  《我的二本学生》,黄灯著,
  人民文学出版社2020年8月版
  这本书出版于2020年8月份,应该说这是一次对精英视角的轰炸。后疫情时代,人们大规模地重申底层人民的生存状态,而这本书是对生存视角再一次精细化的挑战。从《大地上的亲人》到《我的二本学生》,黄灯的视角不再只是单纯地偏隅于农村,而是放在了一个更大的关乎城市与乡村、关乎生存的视角上。当谈及生产、生存、生活时,生产让人们关注农村与时代的剥离,生活让人们沉醉在新媒体假饰下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中,而生存却被人遗忘。这本书,第一次完整地关照了这些被遗忘的对象们—二本学生。膨胀的大众在膨胀的大众传媒的宣传下,隐视了原本不该被遗忘的事物。这本书,迫使人们再一次认识“遗忘”,这是值得欣慰的,这是“非虚构文学”的又一次胜利。
  立足于社会学的“田野调查”,直指等级制及其支持系统不断再生的风险。阅读者不再考虑此类文学本身的文学性,而是关注其不菲的介入性价值。高中升学、考公、考研、乃至计划生育都成了这些二本学生的牵绊,黄灯并没有向社会秩序、社会逻辑发问,她只是平静地记录她周围发生的一切,“这些二本学生大部分都留在广东工作,按部就班地、悄无声息地加入到这个社会的运转中”。文学并非只需要明显的载道意图与意思,简单的记述凸显了这本书的载道价值。换言之,在后疫情时代,社会在解放自身,文学也在解放自身,但是其核心“关注人”并没有改变。“非虚构文学”无需为其没有展示“文学”的修辞空间而感到尴尬,独立的叙述与叙述的独立已经为其“文学性”兜底。
  列夫·托尔斯泰说:“毫无目的,不指望起作用的写作,我坚决不干”。只有阅读才能感受到这本书的作用与不朽。黄灯展示的不是这个社会想我们所见之物,在所有看见都受制于流量的算法体系,这些不想被见之物显得更加难能可贵。这本书不仅仅是个人的记录,更是时代的记录,更见证了时代不朽与速朽之间的鏖战。
  推荐人:沈杏培(南京师范大学)
  1
  7
  1
  《失落的卫星:深入中亚大陆的旅程》
  刘子超著,文汇出版社2020年7月版
  某日在食堂遇到一位年轻同事,聊起刘子超的《失落的卫星》,书里那个为了逃离故乡而自学中文,口头禅是“哥,我被困在这里了”的塔吉克斯坦青年“幸运”的故事,让他感动得几乎落泪。
  本书所探访的中亚五国是一片困在历史遗迹与变动世界之间的土地,作者刘子超凭借旺盛的好奇心、充沛的行动力、扎实的案头准备与细微的人性洞察,在脱轨卫星般陷入悬浮状态的“异域”与同样被时代潮流所裹挟的“我们”之间,建立了一种文学意义上的动人关联,打破业已腐化的“到此一游”式游记书写与鸡汤化的“行知书”式读物的窠臼,将汉语文学既有的“壮游”传统与当代西方“非虚构”写作的启发糅合为一体,呈现了旅行文学的独特魅力。
  推荐人:徐晨亮(人民文学出版社)
  1
  8
  1
  《生死课》, 袁凌著,
  上海译文出版社2020年11月版
  打开《生死课》的目录,我眼中浮现的是袁凌笔下庞大的人物群像。从《我的九十九次死亡》、《青苔不会消失》、《寂静的孩子》到《生死课》,他的眼光始终对准尘世中那些寂寞、边缘而又细微处的人物,他屏住呼吸,大气不出的注视他们的命运,并用质朴的文字,庄重记下他们生而为人的痕迹与尊严。《生死课》再一次凸显了袁凌的写作观、价值观和对真正非虚构精神的守护,它让人看清袁凌写作的来路和去向。
  推荐人:黄灯(深圳职业技术学院人文学院)
  1
  9
  1
  《缓慢而永远》,姬中宪著,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社2020版
  整本书跨越了百年的历史,涉及很多亲人、师友,而又仿佛就是在写“一个人”的一生,令人感觉这个人好像有小小的分身术,而作者正是试炼着把不一样的生老病死、悲欢离合融汇于其身。个人最喜欢其中的《小舅安顿》。
  坦白而言,非虚构更考验作家的想象力与节制。在本书中,运行着具具体体的人生与人心,未必惊天地,却有动人之处。死生波转之际,间或透出幽默,这是纷繁现实与未明中最属己的部分,是释解,也可能是抵抗。
  推荐人:木叶(《上海文化》)
  或许你还想看
   长按关注
  欲转载本公号文章
  请后台留言申请
  转载请注明来源
  本期编辑|Chestnut
  图源|网络







阅读提示:文艺批评·特稿|2020年度文学作品书单的作者是著名作家,全书语言优美,行文流畅,内容丰富生动引人入胜。为表示对作者的支持,建议在阅读电子书的同时,购买纸质书。

文艺批评·特稿|2020年度文学作品书单下载地址

上一本:阅文·探照灯书评人好书榜2020年..
下一本:《扬子江文学评论》2020年度文学..

经典文集

历届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作品
21世纪年度最佳外国小说
阎连科作品集
世界文学经典名篇
中国现代诗人诗集精选集
经典言情小说作家作品集
历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
中国经典文学作品精选
莫言作品全集
金庸武侠小说全集
世界十大文学名著
中国古典十大名著
死活读不下去的十本书
世界短篇小说精华作品
刘震云作品集

孤岛书城 ◎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