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著名作家 日期:2023-01-25 01:44:07
一年到头,又到了年度总结、年度评选的时候了,以下是北京文艺网为您推荐的10本年度中文好书,欢迎大家收藏转发。
1
《我与父辈》 阎连科 河南文艺出版社 2019年1月版
推荐理由:
★只有经历了灾难幻灭的人,经历了死亡般窒息的人,才能够正视乡村社会的深层隐语,阎连科把那些痛感统统压在自己的身上,去为一个民族背负黑色的棺椁并踩出一道道的墓志铭。
——孙郁,鲁迅纪念馆馆长、中国人民大学教授
★连科天生具有奇幻的想象力,又是当代中国*有探索勇气的小说家,他的小说从不重复自己的写作经验,每一部都具有小说形式的探索性,开掘着新的令人喜悦的思想深度。
——陈思和,复旦大学教授、文学评论家
内容简介:
《我与父辈》从自己的童年开始写起,把人们带回到上世纪那个充满贫穷和饥饿的年代,讲述了生活在偏僻农村里的父亲、大伯、四叔坎坷而平淡的一生,以及自己艰辛的成长经历。当然,除了对那段沉重历史的回忆之外,阎连科用更多的笔墨讲述了父辈对子女浓浓的亲情,讲述了自己在温暖的亲情之下获得的滋养,以及对这种亲情的真诚感恩。经历过的人读这长文会有一种共鸣;而没经历过的人,却有一种警醒与启迪。
摘录:
我是在充满贫穷与温情的家庭长大的。
我的那些叔伯兄弟和姐妹们,也都是在充满贫穷与温情的家庭与家族中长大起来的。我们叔伯兄弟姐妹十五个,堂叔伯兄弟姐妹二十几个人,包括我,没有成才做官的,没有暴富到流金流油的,但没有一个不是善良的。没有一个不是把善良做为人生的底色后,再说在这底色之上去涂着别的色彩颜料,让人生尽可能的有些丰富、充满情谊和活着时多一些人间烟火的快乐与温暖。
善良,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根基和原本。
而家庭和家族中世代酝酿的亲情与温情,则是养育善良的土壤、阳光和细雨。
2
《人生海海》 麦家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2019年4月版
推荐理由:
★《人生海海》是麦家老师跨越了自己的第一座高峰,向内心深处的文学攀登下一座高峰的大作。
——高晓松,音乐人、导演、脱口秀节目主持人
★麦家的身上永远有一种旁观者的气质,一旦他开了口,他的语言是那么的精准。他的细节是那么的触动,他的思想是那么的深刻。如果用一句诗来形容我读完《人生海海》的感受,那就是“回首向来萧瑟处,也无风雨也无晴”。
——董卿,主持人
内容简介
《人生海海》讲述了一个人在时代中穿行缠斗的一生,离奇的故事里藏着让人叹息的人生况味,既有日常滋生的残酷,也有时间带来的仁慈。
“他是全村最出奇古怪的人,古怪的名目要扳着指头一个一个数:
第一,他当过国民党军队的上校,是革命群众要斗争的对象。但大家一边斗争他,一边又巴结讨好他,家里出什么事都去找他拿主意。
第二,都说他是太监,可我们小孩子经常偷看他那个地方,好像还是满当当的,有模有样的。
第三, 他向来不出工,不干农活,天天空在家里看报纸,嗑瓜子,可日子过得比谁家都舒坦。还像养孩子一样养着一对猫,宝贝得不得了,简直神经病!”
……
摘录:
1.世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在认清了生活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
2.当一个人心怀悲悯时就不会去索取,悲悯是晴空欲望的删除键。
3.泰戈尔曾称赞丰子恺:“用寥寥几笔,写出人物个性。脸上没有眼睛,我们可以看出他在看什么;没有耳朵,可以看出他在听什么。高度艺术所表现的境地,就是这样。"
4.故乡的味道,不仅是儿时的记忆,更是日后的牵挂。
5.人活一世,总要经历很多事,有些事情像空气,随风飘散,不留痕迹;有些事情像水印子,留得了一时留不久;而有些事情则像木刻,刻上去了,消不失的。
6.人生苦短,路途却慢慢长长,沿途风大波恶,机遇与挑战并肩,诱惑与陷阱同生,你要自卑,更要自信;你要知彼,更要知己;你要辛勤劳动,更要循天分而动。天分是天意,要为天意去执着,不要让勤去补拙。通往罗马的大路只有一条,多一条都是歧途。
3
《云中记》 阿来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2019年4月版
推荐理由:
★拿到《云中记》我特别感慨。“5·12”地震发生的2008年,我有好多诗人朋友直奔灾区,有的直接现场就发现金给灾民,还有的很快就写出一本本诗集。我坦率讲,有些作品不宜写得太快,也不宜写得太早。尤其文学作品,它是要跟时间抗衡的东西,要面对千百年。我们宜以对话和凝视的方式进入《云中记》,才会重新回到2008年的那一时刻,大地在颤抖,最终我们会听到自己内心的声音。从结构、叙事上,从本身巨大的题材意义上讲,《云中记》都可以说是当代作家能够拿出的最杰出的作品。
——邱华栋,作家
★《云中记》中,阿巴去安抚那些死后的魂灵。他去寻找它们的过程,其实是一个自我寻找,他想寻找死后的他。这一伏笔跟《安魂曲》有一个对位关系,它化成了小说叙事一个非常有意思的元素。
——欧阳江河,著名诗人
内容简介:
这个故事酝酿了十年。汶川地震后,拥有上千年传说的云中村移民到平原。年复一年。祭师阿巴感到身上云中村的味道越来越淡,他的力气在消散,内心越发不安。于是,两匹马,一个老祭师,踏上了回乡的山路。他穿过山林和田野、石碉和磨坊,来到村里每一户人家的废墟前。焚香起舞,诉说过往。于是,一个村子的悠长岁月和那些鲜活面孔扑面而来。祭师用这种方式,为村子吟唱赞歌,安抚亡灵。也用这种方式,找回了内心的安宁。然而,从一开始他就知道,这片土地和所有的记忆,很快就要伴随山体滑坡长眠江底……
4
《浮生二十一章》 任晓雯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2019年5月版
推荐理由:
★匍匐于尘埃中的写作,为无名草芥作传。
——吴亮,批评家
★写底层人物,任晓雯是女性作家里不多见的才女。
——高群书,导演
内容简介:
《浮生二十一章》是茅盾文学新人奖得主、作家任晓雯在《南方周末》连载的短篇小说系列精选,材料源于对上海芸芸众生的采访记,聚焦小人物命运,故事凄苦悲情,结尾出人意料,兼备生活细节的笃实与文学想象的自由;语言文白融汇,精炼筋道,被誉为“篇篇沉重,句句耐品”。当是近年来颇具特色的短篇合集。
试读:
彭娇娇
彭娇娇起念留学,是在大三下学期。母亲张爱娣与崇明知青聚会,回来道:“赵黑皮的儿子,要去美国当洋秀才了。小辰光木噱噱的,大了比娇娇有出息。”父亲彭健强说:“娇娇也会有出息。”“嘁,大专生一个,卖相又不灵,这辈子看死她。”
彭娇娇不语。逾数日,宣布说:“我要到新西兰念书。那里教育好,治安好,汇率好,学费便宜,签证容易,不考雅思,不歧视中国人,保不准还能移民呢。”一气念完,将印了蓝天碧海的宣传单片,甩在父母面前。
张爱娣乜斜了眼道:“不要听风就是雨,中介想赚你钞票,一泡屎都讲得花好稻好。”
“现在中国文凭不值铜钿了,大学生多得潽出来。我面试这么久,实习都找不到,出国是唯一的翻身机会。有能力不帮,对得起我吗。”
彭健强道:“帮,帮。”
张爱娣推他一记,“我们刚买断工龄,手头捂了点钞票,她就挖空心思算计。”
彭健强道:“娇娇当年高考时拉肚子,没发挥好,你也有责任的,”拿出一元硬币,“问问老天爷吧,正面留学,反面不留。”双指一拨,硬币旋成银色球体,渐而减速,耗尽惯力而倒。彭娇娇拍手道:“正面正面。”
张爱娣绷了脸,走去电话赵黑皮。赵黑皮说:“你女儿比你有见识,出去镀层金回来,不要太长面子哦。你这当娘的,等了享福吧。”张爱娣笑了,“哪有这么好。”
彭娇娇拖着父母,走访数间中介,拿回一堆资料。张爱娣半夜起来,嗒嗒按弄计算器。“爱娣,做啥?”“我困不着。单位不要我们了,国家不管我们了,一点防身的养老铜钿,还要散出去。”“妈,你就当是做投资,等我回国,翻倍赚钱还你。”
张爱娣渐渐定心,逢人便道:“新西兰是发达国家,文凭全球公认的。”忙乱停当,到了日子。全家起早,叫一辆出租车。三十二寸的牛津布拉杆箱,支棱着后备厢盖。彭健强和司机左推右塞。张爱娣击拍厢盖道:“一个女小囡,跑那么远做啥,也没个人照应。”
一路塞到浦东机场。三人浃了热汗,办完值机托运。彭娇娇冲进入关口。张爱娣喊道:“登机牌没丢吧。”“没。”“护照呢。”“没。”“都给我看看。”“啊呀烦死了。”彭娇娇掏出来,转身一扬,见父母肩靠了肩,倾在铁栏杆上。父亲的涤纶衬衫领尖,一个外翻,一个内缩。母亲忘摘袖套,头发跟刨花似的,灰灰白白堆了一脑袋。她心软了,近前捏捏母亲的手,“对不起,再见。”张爱娣回捏她,“啰里八唆,别搞迟到了,飞机票万把块钱呢。”
彭健强买了二手电脑,学会拨号上网,每日拨个十几回。张爱娣问:“娇娇来信了吗。”“没。”她凑到屏幕前,一睃,嚷道:“明明来信了,做啥骗我。”
彭娇娇的邮件,寥寥一二百字,抱怨新西兰像个大农村,“到处是矮房子,商店少得要命,卖的东西又贵,下午四点统统关门。天一黑路上就没人了。待在宿舍也没劲,电视机只有四五个频道。”
张爱娣读罢,老花眼镜一掼,“我说别留学的,没人听我。白眼狼,败家精,捧不起的刘阿斗,只会白白里烧钞票。”骂过一晌,逼了彭健强回信:“娇娇,你妈说,留学不是请客吃饭,还望你勤奋学习,艰苦朴素,回来赚大钱。很想你,爸。”
彭娇娇不再抱怨,邮件也少了,个把月一封,写得仿佛学业报告书,“新西兰功课多,别再打国际长途了,有事上网写信。”她出了语言学校,入读怀卡多大学,专攻旅游管理。
一次春节回家,说及新西兰汇率大涨,学费也涨。张爱娣扔了筷子,拍腿跌足,“不停给你寄钱,还哭穷。有本事自己赚啊,外国不是遍地黄金吗。”彭娇娇也扔了筷子,拽上羽绒服出门。彭健强追赶不及,满地捡了筷子,赪红脸道:“不回来呢,你拼命想她,回来呢,又吵相骂,”揩掉筷尖灰尘,捘着老伴肩膀道,“好了好了,别落眼泪水了。”
彭娇娇提前回校,自此假期再不探亲。彭健强去信道:“你妈脾气躁,自己也后悔。她年纪大了,有高血压,还痛风,你原谅她吧。”彭娇娇只说:“我对她没意见,忙打工呢,毕业就回来。”
逾两年,学成。彭健强夫妇到机场,等了一上午,遥见一褐发姑娘,腮肉一抖抖地过来,“爸,妈。”张爱娣略发怔,探手掐她一把,“吃发酵粉了吗,胖得眼睛都寻不着。”彭娇娇甩开她的手。两厢无话,彭健强接过行李箱,走起来。
他们下馆子庆祝。彭娇娇面前堆了菜,却不动筷,“在减肥,不想吃。”张爱娣面色渐晦,“都是为你点的,一盘肉十八块钱,你当人民币是橘子皮吗。现在形势变了,海归不好混了,你有本事发大财呀。去个垃圾国家留学,剥削掉我们二十五万三千六百多块钱。我背也缩了,爬楼梯喘气,还要出去做老妈子,帮你还债。”彭健强道:“赵黑皮的儿子不是进外企了吗,工资万把块呢。”“人家读的美国名校,学的计算机。她呢,旅游管理算个屁专业,出来当导游吗。”“娇娇在外头吃了好几年苦,不容易的,至少英语学好了。来,娇娇,讲个英语给你妈听。讲啊,哈啰,耗欧达油。”
彭娇娇道:“我写过借据的,本金利息都还你们,不会赖掉。”张爱娣眼乌珠往斜兜里一睨,正欲说回去,彭健强道:“咦,那桌有个外国人,娇娇过去讲两句。”彭娇娇哼道:“你当是猢狲出把戏啊。”彭健强道:“你面皮忒薄了,以后到社会上,最要紧的是做人活络。”挥挥筷子,朝外国人嘿一声。彭娇娇砰然站起,膝盖窝将椅子朝后顶开。走出几步,回来抓双肩包。包带子钩着椅背,连抓两下不得。她甩手哭了起来。
写于2016年12月23日星期五
5
《乌金的牙齿》 万玛才旦 中信出版集团 2019年6月版
推荐理由:
★万玛才旦笔下的西藏日常而真实,又带有些许魔幻的色彩。对这片土地,他从来不刻意地渲染和煽情,他更喜欢用一种幽默的笔调写藏族人的生活,写他们的欢乐和忧愁。如果你想了解一个真实的西藏,他的小说,你非读不可。
——阎连科,作家
★万玛导演及他所带领的这波优秀的青年电影人,他们对电影的纯粹和付出,令人钦佩。
——王家卫,导演
内容简介:
《乌金的牙齿》是万玛才旦全新短篇小说集,包含了十三个故事。在日常即魔幻的藏地之上,穿行着色彩斑澜的各种人物,有嗜酒如命的酒鬼,恭敬虔诚的喇嘛,还有讳莫如深的屠夫与上师,执着于寻找自我身份的牧羊少年,站着瞌睡的少女……他们在执拗中生出孤独,在欲望里产生失落。无论是在传统与现代的边界摇摆,还是在真实与梦境中寻觅,万玛才旦总能用他独特的笔调,使他的人物故事在平常中幻化出奇异的光彩。
诚如马尔克斯在谈及拉美写作时所言 :“那些看上去魔幻的东西,实际上是拉美的现实特征,我们每前进一部,都会遇到对属于其他文化的读者来说似乎是神奇的事情,而对我们来讲则是每天的现实。”对于万玛才旦而言,他的写作环境也是一样——他绝非要以一种猎奇的视角向读者展示藏区的神秘与丰富;相反,他并不强调这些故事背景的特殊,他只写他所见所闻的日常景观——
《乌金的牙齿》中,“我”和乌金原是同班同学,是各怀心事的少年玩伴,但有一天乌金却被选中当了活佛…… 好像一切都没变,但一切却也都变了……
《塔洛》中留着小辫子的牧羊人塔洛要去城里办身份证,却在这番游历中经历了短暂而虚假的爱情、在人财两空之后,塔洛才恍然意识到,自己在这个办理身份证的过程中,也丢失了自己的身份 ……
《站着打瞌睡的女孩》中,一个可以站着打瞌睡的女孩,因“我”替她写了高考作文被秘书要挟而嫁给了她没有爱过的秘书。失去爱情的女孩,也慢慢失去了可以“站着打瞌睡”这本领,变成了一个普通的女孩……
《撞死了一只羊》中,身为货车司机的“我”,在出货的时候,一失神撞死了一只羊,于是我决定要找人来超度这只羊……
……
6
《猎人》 双雪涛 北京日报出版社 2019年7月版
推荐理由:
双雪涛的小说创作已然成为文坛上一个引人注目的存在。他的小说常在奇异的修辞和丰富的细节中隐藏着形而上的思考和追问。
小说《预感》也是一个“用言语证实存在”的故事,言语似乎在表明存在,但能否最终证实存在,这是小说带给读者的疑问。在充满了悬疑和张力的情节中,言语被寻找到了,但同时也被安德鲁带在身上的那封信中的语词消解掉了。言语、存在、死亡、预感,由此交织成一个纷繁奇异的大网,彼此证实,彼此抵消。
——《作家》杂志推荐语
在围剿现实的寒冷征途中,他在语言、结构、叙事节奏等方面,获得了愈发精巧、成熟的驾驭能力。身为小说家,他锋利地划开了阴谋之下的纯真,躲闪之中的深情,让衰落的城市、渺小的边缘人,双双收复他们失落的自由和梦想、爱与尊严。
——第三届单向街·书店文学奖 年度青年作家颁奖词
内容简介:
《猎人》是双雪涛最新的短篇小说集,由十一篇小说构成。
不同于《平原上的摩西》《飞行家》有比较强烈的东北地域气息,这一本在创作题材、叙事方式上都更为开阔、自由。北方小城五篇,民国历史两篇,北京生活四篇,时间脉络从民国的北平贯穿到 2018 年的当下以及充满科幻感的未来。
十一个故事,每一篇 都是一个独立的世界,时空感受、气氛节奏截然不同。作者于传奇故事中书写日常生活中人的境况,在普通人的境地里寻找和构筑属于个体的精神世界,无论在何样的时空里,这种属于自我的精神质地都是任何人不能剥夺的,无论风浪再大,也要把紧自己的舵。这本小说集关于普通人,也关于勇敢者,关于欲望,也关于慈悲。
摘录:
如果说每个人作为一个个体都与这个世界有着某种关联,那喝完了酒的马革儿和这个世界的关联方式会略有变化,就像是一个通过蓝牙和音箱相连的手机,又放得远了一点。
——《起夜》
我造世界,铺设血管,种上毛发,把这个世界奉上,别人因此而知道我,觉得了解我一点,其实也可能离我更远,具体分寸的拿捏都在我这里,我愿意以囚徒的境地交换,什么事情都是有代价的,怎么弄都是耗尽这一生。
我给你讲这个故事并不是要说明自己的坚韧,相反我是一个经常要放弃的人,但是我除此之外找不到合适自己做的事情,或者说有热情去花费时间度过生命的事情。
——《女儿》
也许此时正有人瞄准他,因为他出生以来的所有错误而审判他?那又如何?
多少人的一生 是浑浑噩噩瞎折腾 上半辈子各种准备 在心里各种演习 然后死在了下半辈子开始的第一天
——《猎人》
7
《月落荒寺》格非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9年9月版
推荐理由:
★把悲哀的戏剧上升为悲剧,《江南三部曲》是一次思想实践,《月落荒寺》则是一次全方位的更彻底的实践,因为这一次,现实还侵入了格非的叙事和语言层面。
——毛尖,华东师范大学教授
内容简介:
《月落荒寺》曾发表于《收获》,书名来自德彪西名曲,以一段充满谜团和遗憾的男女情事为主线,勾勒出大都会知识分子不安迷惘的众生相。
小说开篇即写了主人公的困境。哲学教师林宜生妻子出轨,婚姻破裂,自己和儿子处在难解的尴尬中。林宜生是卷入商业社会的知识分子的写照。他是苏州人,在南京学习十年,然后北上,成为北京一所理工科大学的哲学教授,教授“马原”和“毛概”。受益于市场经济和国学热,他在各地讲课,收入和地位跃升,名也有了,利也有了,可却仍感到虚无,尤其是在妻子与白人派崔克(Patrick)出国、儿子不服管教后,他走到了生活的十字路口,感受到无力和彷徨。一位叫楚云的女人的出现和消失。她是中年知识分子喜欢的那类女性——青春光彩,充满生命力。楚云和宜生,仿佛是两个世界的人,但他们不期而遇,坠入爱河。然而,有一天,当宜生服用了抗抑郁药(“丙咪嗪”)入梦时,楚云却消失不见了。
试读:
四月初的一天下午,天气晴暖。林宜生和楚云从楼上下来,穿过褐石小区西门,准备去马路对面的小院喝茶。中关村北大街统一上的十字路口,刚刚发生了一场车祸。道路两侧停着几辆警车。医生和护士将一名年轻的女伤者固定在担架上,往救护车上搬;而趴在斑马线上的那位中年男子,因头颅碎裂而被晾在一边,暂时无人置问。宜生注意到,死者穿了双红袜子。看来,传说中辟邪消灾的红色,并未吓退本命年的死神。
既然警察在路口设置了安全线,他们只能绕开车祸现场,从更远一点的人行天桥过马路。
这家名为“曼珠沙华”的茶社,坐落在桐花初开的树林里,幽静而略显荒僻。据说,这个小院原是皇家园林的一部分,离已成废墟的西洋楼不远。朝南的花窗正对着屋外的一畦菜园,园外是一处宽阔的池塘。池塘东侧的一家打字社早已人去楼空。门前的树荫里,柳莺婉转的啼鸣,一会近, 一会远,夹杂着灰喜鹊喳喳的叫声。林宜生还记得,两年前,他曾受邀在茶社隔壁的“单向街”书店讲过一次课。自从书店搬到了朝阳区的“蓝色港湾”之后,茶社的生意就一蹶不振。
每年清明前后,小院中那两株名贵的西府海棠到了花盛期,茶社的丁老板都不会忘记给宜生打电话。喝茶兼赏花,赏花顺便喝茶,反正都是一个意思。
8
《张岪与木心》 陈丹青 理想国 | 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 2019年9月版
推荐理由:
★“我忽然明白:要和这难弄的家伙不分离,只剩一条路,就是,持续写他……我不想限制篇幅,不愿遗漏种种细节。这是木心以自己的性命的完结,给我上最后一课。”
——陈丹青
内容简介:
张岪,是木心为陈丹青起的笔名。
1982年,陈丹青、木心,先后赴美,在纽约地铁相遇,此后亦师亦友,近三十年。2011年木心去世,陈丹青开始书写木心,八年过去,乃有此集。书中以极尽写实的笔墨,慎重恳切的文字,送别木心,也为读者带回了木心。
罕有一个人的死亡,被如此细致地描摹;也罕有这样的文字,如此深情地凝视死亡。本书从终点出发,追忆木心一生文学与艺术的旅程。随着木心身后《文学回忆录》《木心谈木心》的出版,以及木心故居纪念馆、美术馆的先后落成,作者回顾木心在纽约开讲“世界文学史”的漫漫历程,追忆海外孤露的生活点滴、文学灵感绽放的时刻、出访英伦的旅程,更以画家的体贴与见识,缕析木心绘画的渊源与追求。再没有一个人,能这样亲切而体贴地为我们道说木心的世界。
试读:
《张岪与木心》自序
陈丹青
木心好玩。与他初识那年,他曾说:“你名字蛮好,可惜都是横竖笔画,签名不容易好看。”我一想,倒真是的。后来书信往还,他称我“丹卿”,音同,增了笔画,还送了绰号“佛耳”,有时用作信的抬头。
陈丹青:“翻开木心六十岁生日送我的笔记本,首页就是他手写的这首四言诗。”
改名字的雅兴、学问,是否失传,我不敢说,但木心精擅此道。我亲见他为两三位朋友改过名字,当着面,笑吟吟地,片刻就想出来,多半根据对方的原名,换个字,便即好看好听——那改了的名字,此刻却想不起来了。
他早年和中岁的写作从不指望发表,却喜欢玩笔名,仿佛等着有朝一日,名满天下——幼年的“孙璞”、及长的“仰中”,被改为“牧心”而“木心”。当年就有人大作解释,譬如“木铎之心”云云,老头子听说了,断然道:“哪有什么意思, 只取笔画简单。”
这话,我信他一半,因他的修辞总是多义的,可解,可释,但你捉不住他。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我给上海一家音乐刊物偷偷写点杂稿,为免人笑话,一度想用笔名,横竖想不出,就找木心,我说,我母姓是“张”,名字你帮着想想。他略略沉吟,下次见,递来一纸,上写“张岪”二字,附有简短的注释。
我高兴坏了,赶紧问这“岪”字什么意思?承他有心记得,提醒道:你不是说喜欢山吗,“岪”,指山路崎岖。我存了那张纸,可惜找不到了,只记得释义中有“山路郁岪”四个字,雅极了。在他极少的存书中有旧版《康熙字典》,时常翻,“岪” 字是从那里找来的吗,我不知道。
然而我从未用过这个笔名,缘故,却好不难说。或因字面太古雅,实在不配我这无学的知青,而又是木心特意给起的,好似宝贝,轻易不肯示人,年头一久,竟找不到合宜的机会了。新世纪以来,署我本名的稿子愈发愈多,忽然地来个“张岪”,既突兀,亦嫌做作,所以每一念及,总令我作难......
尤令我作难的是,很早很早木心就要我日后写写他。他出道太迟,没背景,没人倾谈,居然寄望于晚生——不仅我, 还有别的几位青年——那时我岂会写文章呢,于是不断推托,且我知道,从他许许多多不假掩饰的“私房话”中知道:他不会满意任何写他的文章。实在说,芸芸评家,又谁能对他平视而说透?
除非他遇到另一位木心。而木心的另一面,我太熟了,长话不能短说。近三十年,我亲见他多么渴望有人写写他。入新世纪,孙璞快八十岁了,总算有若干京沪的学者开始认真评论他。他读取每一篇,记得其中的词语,背诵如仪,在遗稿中写下他(她)们的名字,念兹在兹。他果真因此平息了一生的渴望吗?那是他在人间听到的可数的回声。
但我仍然一路狠心,不曾写他,直到他死了。
陈丹青:“这本笔记簿,是我在木心先生病榻前记录他的呓语的本子,当他昏睡时, 我就画他。与先生相交近三十年,这是我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画他。”
葬礼毕,回京翌日,没有片刻的迟疑,我坐下写他。不是我自信有了写他的本领,而是眼看他死在那里,从此阴阳两隔。我忽然明白:要和这难弄的家伙不分离,只剩一条路, 就是,持续写他。
此后每近他的忌日,我便为当时发行的纪念专号写篇回忆的稿子。其间学会引他的诗,那些诗,竟使我若干段落变得稍微好起来。待老头子先后有了纪念馆、美术馆,又得年年为了与他相关的展事,写点文字,倏忽八年过去,便有了这本集子。
书名怎么办呢?“怀念木心”“我与木心”之类,都嫌滥,我又想起“张岪”。可是起名难,用名也难:外界有谁知道呢,“张岪”终于只能用作集子的题目,仍不算笔名。
他在遗稿中提起我,倒还是写我本名——木心哎,你介意吗,只有你知道,“张岪”就是我呀。
二〇一九年六月十五日写于乌镇
9
《我心归处是敦煌:樊锦诗自述》,樊锦诗/口述,顾春芳/撰写,译林出版社2019年10月版
推荐理由:
★她守护国宝,从青春少女到满头华发,她有愧于家庭、有愧于孩子,也怠慢了自己,但却用数十年的守望告诉世人,她无愧于敦煌。
——2004年“感动中国”颁奖词
★她是出身优渥的上海娇小姐、北大毕业的高材生。人生本可以有无数条路,她却选择了最艰难的一条:在大漠深处,爬进黑黢黢的洞窟,一待就是五十多年。她走过了莫高窟大大小小735座洞窟。可以说,没有樊锦诗,就没有今天人们看到的莫高窟。
——CCTV《朗读者》
内容简介:
本书独家收录了一批从未公开过的资料,展现这位传奇女性的志业与爱情、困境与坚守,深度解读敦煌艺术崇高之美,全面呈现敦煌石窟考古和莫高窟文保事业的筚路蓝缕,详细披露莫高窟“申遗”及“数字敦煌”背后的故事。
试读:
每当苦闷和烦恼时,我都喜欢去第158窟看一看。第158窟内的佛床上,卧着莫高窟最大也是堪称最完美的释迦牟尼佛涅槃像。卧佛像长15.8米,头向南,足向北,右胁而卧,面向东。一千二百多年来,始终从容不迫、宁静坦然地面对着朝圣者。第158窟因洞窟甬道北壁保存有“大番管内三学法师持钵僧宜”题记,可知是中唐(781—848)吐蕃政权统治敦煌期间建造的。
清晨,阳光越过远处连绵的山脊照进窟内,光芒在浑浊的空气中仿佛凝结笼罩了一层薄雾。佛陀头枕大雁衔珠联珠莲花纹枕,洒落的身姿显得格外轻盈和舒展。通身薄薄的袈裟如晨曦一样,覆盖着清硕绵柔的身躯,薄雾下的身体异常丰满而又柔软。他的胸脯仿佛微微起伏,心脏好像还在跳动,整个身体里似乎依然流动着血液,活跃着不息的活力与蓬勃的生命。
佛陀周身安详,焕发出慈悲之美和超脱之乐。一种内在的大光明境界令整个洞窟洋溢着一种神圣的光芒。佛陀的右手承托着脸,左臂自然地覆在左侧腰身,生动的臂膀和手指仿佛随时可以抬起来。佛陀似闭非闭的眼睛,微微含笑的嘴角显得非常自信,他好像对自己生前一切苦难的经历,所证得的无上的智慧成就感到无憾,感到宽慰。在涅槃到来的时刻,他要以绝对的从容和宁静给予世人无限的希望和信心。
涅槃佛有一种难以言说的女性的美,会让人忘记了他是佛陀。光是从他安详和慈悲的微笑间溢出的,正是从嘴角中透出的光,成为他的呼吸,他精神的温度。他的长眉与微闭的双目相互呼应,和谐地透出秀美下的庄严。他还没有完全对这个世界闭上眼睛。他的表情中没有任何濒临死亡的痛苦和不安。涅槃到来的时刻,他内心的沉着、从容以及大智大勇,都在这泰然自若的神态中呈现出来。这里没有高高在上的佛陀,没有死亡的可怖和阴冷,空气里弥漫着温暖慈悲的氛围。
10
《大象席地而坐》 胡迁 译林出版社 2019年11月版
推荐理由:
★我们常拼命做电影,燃烧自己,把整个生命投到电影里,不敢说点亮世界,可是想把我们的心分享给观众,《大象席地而坐》就是最好的说明,创作者把生命放在电影里,非常动人。
——李安,导演
★《大象席地而坐》是胡迁留下的非凡遗作,故事的严肃性和悲剧性融 于利落而不矫情的对白中。近四小时的时间超过了传统的影院格式,但没有一分钟厌倦。
——特蕾莎·韦纳 Teresa Vena,柏林电影节评审
内容简介:
一切从一个阴沉的早晨开始,在河北一个小地方,高中生韦布被家人呵斥,老爷爷王金被儿女催去养老院,混混于成跟好朋友的女人睡了,黄玲在家因厕所的卫生问题跟妈妈争执。
这四个人没有一个是快乐的。韦布失手把于成的弟弟推下楼梯,看到喜欢的女孩黄玲与教导主任有染,在车站买票逃去满洲里看大象的时候被黄牛骗了钱,在与黄牛产生争执之后,却落到了混混头目于成手里。于成的朋友撞见于成与自己妻子鬼混,受刺激跳楼了,于成想去满洲里避避风头。当知道韦布跟他一样都想去满洲里看大象之后,于成就准备放了他,却被突然搅局。教导主任原配找上门来寻衅,黄玲操起家伙给了这对夫妇两棍子,甩门而去。随后,她想到了跟随好友韦布去满洲里。王金机缘巧合下卷入韦布与于成的争端,再加上对子女失望,便擅自作主带小孙女前往满洲里——那个他当年当兵的地方。每个人都梦想逃离现在的生活,去往满洲里,那里有一只大象,席地而坐。
摘录:
1.人活着,是不会好的,会一直痛苦,一直痛苦。
从出生的时候开始,就一直痛苦,以为换了个地方会好,好个屁……只会在新的地方痛苦。
没人明白它是怎么存在的。
2.“当时我看到一个人在用石头砸一只猫,问他为什么砸,他说砸猫让他感到很快乐。我本想制止,但是就这么看着他砸,我也觉得好像快乐起来。”
3.我要去满洲里了。
“为什么?”
“那里坐着一头大象。”
“和你有什么关系?”
“没关系。”
※榜单书籍按出版顺序排列
-END-
欢迎分享到您朋友圈
投稿请邮件至artsbj@artsbj.com;
合作或其他事宜请加QQ2068464402
北京文艺网
影响世界 文艺的力量
长按二维码,点击“识别图中二维码”,即可快速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