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著名作家 日期:2023-01-25 01:47:37
媒体作为社会的瞭望塔,让我们看到巨轮的航行,聆听到时代的声音。我们对2019年1月-12月各类媒体上对广西师大出版社的图书报道进行了统计,并整理出了媒体报道次数最多的15种图书。其中,王蒙的新书《生死恋》登顶榜单,85岁的他对待文学写作的热情丝毫不减,当之无愧是“人民艺术家”。《白日漫游》《世间的陀螺》这类以“家乡”、“北漂”为主题的图书排名靠前,其中《白日漫游》入围了今年的宝珀理想国文学奖,GQ报道也将青年作者“远子”列入年终选题人物。“游子”在时代潮流面前妥协退守,还是以更艰难的勇气、更深的信念前行,一直都是媒体所关注的话题。
而《黄河十四走》《风雅宋》《上古迷思》等历史文化类图书从年初以来都备受关注,体现出当下媒体以及大众对中国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视。
除此之外,在最受媒体关注的图书TOP15中,还有哪些值得一读的好书呢?不如往下看一看。
广西师大社2019年度
最受媒体关注图书TOP15
本榜单系依据单本图书于2019年1月-12月
在各类媒体上的曝光数量不完全统计而得
TOP1
《生死恋》
著者:王蒙
本书收录王蒙先生最新创作的四篇新作:两篇中篇小说《生死恋》、《邮事》,两篇短篇小说《地中海幻想曲》《美丽的帽子》。
《生死恋》讲述北京普通宅院里顿家和苏家的半个多世纪的不解情缘,苏尔葆在感情方面的纠葛以及面对爱情、亲情时各人的不同表现和感受。
《邮事》为非虚构小说,讲述作者几十年来因为领取稿费而与邮政、邮储打交道的经历和感受。
《地中海幻想曲》与姊妹篇《美丽的帽子》讲述小说女主角隋意如是众人眼中的“人生赢家”,有着显赫的家世、学历、荣誉、身份等,却在谈婚论嫁的问题上屡屡触礁,小说以意识流写法讲述了她登上地中海幻想曲号邮轮后,在雅典的旅行经历和心理起伏。
相关阅读85岁“高龄少年”王蒙的这本新书,让我们觉得很时髦
TOP2
《行走的耳朵》
著者:周云蓬
本书由齐豫做序,写的是周云蓬一直以来的歌唱、行走,以及读书,是酣畅淋漓的文字。
盲人以耳朵感知世界,声音所向,心之所向。在这些年中,于不知道哪个瞬间,周云蓬举起了手中的相机,对着他感兴趣的声音,固定了某个影像。这些影像偶尔不合常理,却是他经过的地方。或者说,是实实在在存在于世,且与他错身而过的人和景。他以他的方式看见,并写出。有点像诺贝尔获奖作家帕慕克形容细密画:失明就是寂静……它是一个人绘画的极致:它是在黑暗中看见事物。
相关阅读
独家视频丨齐豫:周云蓬的“行走”是一种修行
TOP3
《白日漫游》
著者:远子
不想工作,又害怕失业;想要恋爱,却又恐惧婚姻;有呐喊,更有彷徨;一心要逃离,却不知逃向何处;从北京、上海到广州、深圳,在所有地方都只能与自己的影子相遇。
青年作家远子最新力作,以十四篇彼此独立而又互有呼应的短篇小说,刻画在大都市挣扎求生的年轻人,描述一种渴望自由而又无往不在枷锁之中的生活状态,记录一场疯狂、残酷而又不失诗意的心灵之旅。
相关阅读
GQ报道丨远子的2019:北漂十年出了三本书,32岁回到县城
TOP4
《世间的陀螺:写给亲人、故乡和远去的旧时光》
著者:韩浩月
知名作家韩浩月呕心沥血之作,文字简洁有力,情感隐忍克制,于无声的文字下面隐藏着巨大的情感力量。以承担痛苦的勇气,以真实的笔触,为亲人与故乡立传;以朴素、坦诚的情感,讲述一代人的命运和乡村愁绪。
感情真挚,又有反思力度。既有作者和亲人们感人至深的人生经历和悲欢离合,又对亲人和故乡有一定的反思和剖析,引人对世事和人生产生各种思考。不少篇目具有经典品质,能够引发读者共鸣。本书文笔流畅,细节生动,作为从小城市到大城市谋生的青年,能够激起不少同龄人的共鸣,亦能记录时代变迁和这一代人的心灵成长。作者以最真实的笔触为亲人与故乡立传,以最朴素、最坦诚的情感,讲述一代人的命运、悲欢离合与乡村愁绪。
相关阅读
今天,我们应该如何书写故乡?这本书是一个绝佳的范本
TOP5
《黄河十四走》
著者:杨先让 杨阳
民间艺术是一个庞大的造型世界,实实在在与广大平民共存了数千年,并自始至终沿着自己的规律去进行创造,发展成一深厚而丰富的艺术体系。正是这些典籍不载、正史不论的民间艺术,在很大范围内支撑着一个民族的元气和凝聚力。
自1986年至1989年,杨先让作为中央美术学院民间美术系的组建者之一,率领考察队14次深入黄河流域,考察当地的民间艺术种类、艺术风格、民间艺人、节庆习俗等,足迹遍及青海、甘肃、宁夏、陕西、山西、河南、河北、山东8省(区)。在走访中,考察队积累了近千张图片资料,并整理出二十多万字的文本,汇集成《黄河十四走》一书。
书中不仅详述了诸如安塞腰鼓、汉画像石、木版年画、剪纸、农民画、石刻、泥(面)塑等民间技艺,还分析了其艺术风格、反映的民俗风貌、折射的文化内涵等,并记录下当时优秀的民间艺人(如刘兰英剪纸、苏兰花剪纸、潘京乐皮影等),为黄河流域的民间艺术留下了珍贵的图文资料。
《黄河十四走》以真切的文字和鲜活生动的图片,记录下80年代黄河流域的民间艺术,让古老的民艺得以传唱至今……
相关阅读
经典重现 | 《黄河十四走》里那些失落的民间艺术,被遗忘的民间艺人
TOP6
《风雅宋:看得见的大宋文明》
著者:吴钩
这是一部图文并茂、通俗有趣的宋代社会生活史作品。作者从宋画这一新颖角度入手,结合文献记载和前人研究成果,揭示了宋朝“风雅”生活的若干侧面,将宋人起居饮食、焚香点茶、赶集贸易、赏春游园、上朝议事的生活图景活灵活现地展现在读者面前,展现了宋朝特有的社会风貌和时代精神。
全书分为六辑,第一辑讲述宋人的日常生活;第二辑讲述宋朝文人的雅玩与雅趣;第三辑描述宋朝的社会百态;第四辑介绍宋朝的城市公共设施;第五辑侧重于呈现宋朝的商业繁华;第六辑则考证了宋朝政治生活中的礼仪问题。
在史料运用方面,作者通过检索数百幅宋画,还原了宋朝人物的生活景象,同时还以少量宋朝壁画、砖刻、出土文物、文书实物作为补充,以及少数唐画、明画、清画作为参照,以做到相互映证、比对。
相关阅读
在宋朝,那些婚后感情不合的夫妇会怎么闹离婚呢?
TOP7
《100个汉语词汇中的古代风俗史》
著者:许晖
“哄堂大笑”出自一项有趣的制度 “私淑弟子”究竟是什么样的弟子?“高足”原来指驿传制度中的骏马 “无它”原来是古人相见的问候语 100个日常词汇,如果追根溯源,能发现怎样更迭变化、出其不意的故事?词汇的变迁隐含着什么样的真实生活细节?历史严肃的面孔下,有多少有趣的风俗被人遗忘,又在多大程度上能被还原?《100个汉语词汇中的古代风俗史》以举重若轻的笔法,写我们生活里耳熟能详的词语,在轻松起步的阅读中,不经意地走向历史的深度;而100幅与词汇既相关又参差互补的图画,仿佛支撑起一座纸上美术馆,让人流连于审美之旅中,感受绵密的历史质地和人情风物变迁。
相关阅读
100个想不到的汉语词汇为你拓宽知识边界
TOP8
《未曾消失的苇岸——纪念》
编者:冯秋子
《未曾消失的苇岸——纪念》是纪念散文家苇岸的文集。
苇岸是一个有独特价值、思想深邃、影响广泛的散文作家,一生关注大地上的事情和“大地道德”,将自然万物融入创作,其风格严谨、克制、谦卑而充满赤子深情,影响了活跃在当今文坛的很多作家、诗人,并且随着时间的推进,其影响愈来愈深远而广泛,被文学界和思想界誉为“中国的梭罗”。
美国散文家约翰·巴勒斯说,有的人把自己像种子似的播撒在土地上。苇岸便是这么一个人,一粒种子。他是“最后的浪漫主义者”和“大地上的圣徒”。
因为早逝,他留下的作品并不多,但其人格力量和文字魅力,至今仍广受好评与追念。该文集中,苇岸的家人、好友以及文学界、思想界同仁,从不同侧面回忆和描述了苇岸的一生与创作,尤其是苇岸的性格特征与艺术追求,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作为散文家的苇岸,在这个集子里得到了鲜活而丰富的展现。
相关阅读
今天,就让我们更贴近土地,怀念诗人苇岸
TOP9
《上古迷思:三皇五帝到夏商》
著者:夏维东
从三皇五帝到夏商,是中华五千年文明的童年期,由于文字的缺席,使那段漫长遥远的历史显得扑朔迷离。作者从“历史的时空”这一自序开篇,以大量历史典籍和考古资料为依据,将“神奇的三皇”“迷离的五帝”“半遮面的夏朝”及“写在甲骨、青铜上”的故事进行钩沉拾遗与辨析思考,以幽默风趣的语言进行讲述,将其间的人物、事件生动地呈现出来,使故纸堆间的扁平人物变得饱满立体、有血有肉,也使丰富却相对枯燥的史料变得鲜活明朗,读来兴味盎然。
在每章尾声处,作者均以提纲挈领的小结进行收束,简洁明快的总结使得读者对每个朝代的整体特点有了一个宏观印象。作品风趣不乏严谨,避开了深奥晦涩的理论与诘屈聱牙的行文,轻快明亮的叙述拨开上古历史交错杂沓的面纱,带领读者在轻松的阅读中追寻上古历史的迷踪。
相关阅读
What?!尧舜禹“禅让”是这样被编出来的
TOP10
《季羡林留给孩子的人生启蒙书》
著者:季羡林
学古文、学国文、学英文、学伦理学、学历史、学地理、学逻辑学、学数学、学经学、学德文、学诸子……这就是季羡林先生中小学期间所学的课程,他是如何学好这些为其一生打下基础的课程的?全书帮助孩子了解一代大师的传奇故事,引导孩子追随大师的步伐
精选央视专访、季羡林读书会各地活动独家资料,增设近十段、数百分钟视频资源,配套AR技术立体呈现。全景展示季羡林先生刻苦律己、发奋求成的可敬精神和心念祖国、即使在最困难的时候也不曾丢掉自己的良知的高尚品德。深度聚焦季羡林先生对人生、家国、社会等方面的独特思考和大智大慧。
相关阅读
纪念季羡林先生逝世十周年学术文化研讨会在桂举行
TOP11
《遥远的桥:北京医生的家书》
著者:卢秋生
1969年,作者的父母作为医务工作者,响应毛主席的号召“把医疗卫生的重点放到农村去”,在甘肃陇南一个叫作桥头的地方,开始了长达二十多年的西北生活,从此开始与各子女之间的通信。父亲的这些信件,原汁原味地记录了当年的生活,反映了亲人间相亲相爱的日常往事,折射了时代镜像和家国情怀。而随着父母的离世,这些书信最终也照见了他们一生的命运,构就了“家源流远,人立而行”的家风,也成为儿女一生温暖的记忆。
相关阅读
我们试图带你回到那个车、马、邮件都慢的年代
TOP12
《陀思妥耶夫斯基:自由的苏醒,1860-1865》
著者:[美]约瑟夫·弗兰克
译者:戴大洪
本书是约瑟夫·弗兰克五卷本《陀思妥耶夫斯基传》的第三卷。在本卷中,弗兰克聚焦于陀思妥耶夫斯基从西伯利亚归来后的试图重归文坛主流的努力。《被侮辱与被损害的》《白夜》等作品使陀思妥耶夫斯基达到了这一目的。而《地下室手记》的写作则宣告了作为经典作家对后世影响深远的陀思妥耶夫斯基的诞生,并预示了陀思妥耶夫斯基其后写作方向及风格的突变与深化。也是在这一时期,陀思妥耶夫斯基遇见了情人波丽娜,遭受折磨的同时也带来了创作的灵感。
相关阅读
你眼中的“陀翁”与博尔赫斯、纳博科夫、鲁迅、昆德拉、米沃什等21人眼中的他一样吗?
TOP13
《拍手为歌》著者:姜淑梅
《拍手为歌》是《乱时候,穷时候》作者姜淑梅收集整理的一部鲁西南老民谣集,这也是她的第一本画集。老民谣部分,是她回到鲁西南的乡野,走街串巷,搜集整理的儿时家乡口耳相传的“小唱”。她和童年的玩伴、如今白发苍苍的老太太们拍手吟唱,并一笔一划认真地记录下这些快要消失的民谣,又自学绘画,画出了从前的游戏、人物和生活场景,让老民谣更为具象和亲切,为我们呈现了鲁西南近百年来的乡土图景。老故事部分,收录有近三十篇首次发表的民间故事。可以说,《拍手为歌》里的老民谣和老故事都不是来自学者的汇编,而是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讲的故事,是从土地里长出来的民间文学。
相关阅读
60岁识字?75岁出书?现年83岁的传奇奶奶这次连插画都自己动手!
TOP14
《沸腾协会》
《尖锐的信任丛书》
《情感教育入门》
著者:臧棣
“臧棣诗系”收录了《沸腾协会》《尖锐的信任丛书》《情感教育入门》,严选自诗人在2000年至2018年间写作的系列诗。三本诗集有一个共同的主题,即为细小的事物辩护,让个人的生命更多地回到自身对生命的觉醒之中,回归对生存的独特体验之中。臧棣认为细小的事物恰恰是构成生活最真实最确切的具体生命鲜活的体验。细小的事物不该被贬低,被轻蔑,更不该以崇高的名义加以践踏。历史的宏大建立在对这些细小事物的尊重之上。
协会诗是臧棣运用诗的想象力对他感兴趣的事物进行的一次大规模的勘测。诗人通过“丛书”的方式来认真看待并尊重与我们共处的每一个事物,我们或许有可能获得一种新的知识,帮助我们重新感受世界。“入门”系列诗歌坚持了诗人一贯的诗学主张:对语言的追寻以及对认识的追寻。同时也反映出臧棣近年来诗歌创作的新变:一种具有浓郁后现代特征的、互文性的探索,对中国文学抒情传统与自然书写的再造与化用,由此形成一种辨识度极高的“咏物的智性抒情诗”风格,对现代汉语诗歌文体建构做出了有益的开拓。
相关阅读
从语感开始,向万物致敬
TOP15
《文化“处方”》
著者:骆降喜
骆老师遵道而行,不但自己死里逃生,而且善用文化的力量无偿为他人治病,使许多被大医院放弃了的病人获得了新生。《文化“处方”》这本书,记录的就是他近二十年来以文化心、借心化病,无偿治病教人、妙手回春的真实案例。书中的勾明华、陈超一、黄肇钰、唐晓慧、李秀清等人,他们都是在走投无路时有幸遇见了骆老师,进而相信骆老师,相信中华文化,践行传统美德,最终不但治好了自己的疾病,而且还治出了一大家人的身心和谐、其乐融融。文化医学直指人心,病源于心,先心后身,心身合治,方为治本。
相关阅读
生命的觉醒暨《文化“处方”》新书座谈会在桂林召开
年末了,在各大媒体的年度好书评选中,我们也依然频频上榜:在豆瓣上我们上榜了8种好书豆瓣2019年度读书榜单揭晓,在新京报的好书评选当中,我们也入围了5本好书2019年新京报年度好书候选。每份榜单都值得信赖,就如我们广西师大出版社的好书一样,值得各位爱读书之人的信任与喜爱。
-END-
编辑丨廖茹画
这是我们为你准备的第1568次推送
如需转载注明出处 合作请联系微信号 bbtst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