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著名作家 日期:2023-02-23 15:43:53
作者:单读
这一代人多数没有亲历过大的历史时刻,在此之前,我们与权力的照面一般是微小而含糊的。
拥有时代回忆的长辈告诉自己的后代,要“缄口不谈政治”,可当一切本以为是非政治的事物,也露出了它们政治性的面孔,我们如何能够避免谈论它们?
今天单读梳理了一个有关“普通人的政治生活”的书单,希望这 9 本政治研究与非虚构作品,可以为想要摆脱政治冷感的年轻人们,带来基于现实的想象空间。
1
当面一套,背后一套的力量
在这本书的题献页背后,写着一句让人会心一笑的埃塞俄比亚谚语:“当大地主经过时,明智的农民会深深地躬身施礼,默默地闷声抱怨。”
太熟悉了,我们都曾是那位明智的农民。面对支配性的权力——严苛的老师,说一不二的领导,冷血的政策执行者——当面一套,背后一套是最低成本的抵抗。
作者发现,支配者的“公开剧本”与从属者的“潜隐剧本”的隐秘斗争,无处不在。在一个低压气候里,普通人的政治能量,也许正藏匿在那些拐弯抹角也要说出的话里。但这往往是一种不被书写的政治参与方式,一种伺机而动的“弱者的武器”。
2
作为“人口”的我们,能怎么做?
在这个世界上,多少人能当上“公民”,多少人其实是“人口”?
作者认为,大部分世界的大部分人所身处的政治,都不具备让人当上“公民”的条件。“人口”也许是一个刺目的词语,但很贴切:我们在大多数时刻是政治的治理对象,只有在微弱的、含混的、情境性的意义上,才是宪法所想象的公民。
但这并不是说,被治理者就只能乖乖听话,一事无成。我们也能在现实中看见,当治理对象与治理对象形成共同体,与治理行为谈判、周旋时,能够划出多少暂时性的政治空间。“人民学会也迫使他们的统治者学会,他们愿意怎样被统治。”
3
不要当一个冷漠的人
想象一个普通人热心参与政治的图景——很难。如果你也在“慎言”的传统中长大,热心是一件需要努力习得的事情。
作者是一位居住在英国的中国人,在那里,她不再被祖传的政治冷感所笼罩,而是骑上自行车,去拜访民间组织的志愿者,或穿上最好的衣服,走进英国工党的乡村社交俱乐部聚会。作者通过不断地往外走,通过日复一日地与人交谈,来质问日常生活中的不公。穷人之所以得忍受贫穷,是因为他们懒惰吗?养老的负担,是否也会拖垮一个中产家庭?“谁为亚当·斯密烹调晚餐?”
她的热心、敏锐、行动力,当然在一定程度上依托于英国的政治制度和社区文化。但是当一个普通人(甚至是归属感缺乏的异乡人)做出这么多努力,来改变周遭的现实,所散发出的能量一定能跨越边界——让我们在身边的危机到来之时,克服无力感,免于冷漠。
4
用肉身揭露现实
契诃夫是普通人吗?除去超人的才华,他的政治地位微不足道。他是农奴的后代,父亲的杂货铺倒闭,家境困难。即使是有了一番文学成就后,他前往萨哈林岛——俄罗斯最东边的流放地——的旅行,也是一个普通人用肉身揭露现实的漫长过程。他甚至在出发前留下了遗书。
带着问题、带着记录的决心,契诃夫在萨哈林岛上挨家挨户地走访,他的深入完全超越了一个文学家收集资料的范畴。这是一个真心为他人(即使是刑事罪犯)的痛苦感到不安的人所做的记录。
05
“代价”是不公的语言
这是一个小家庭维权的故事。生活在美国铁锈区的一个资源型城镇,斯泰茜为了筹点钱,翻修自家的牲口棚,将土地的开采权出租给了使用“压裂法”的天然气公司。由于“压裂法”带来的污染,斯泰茜家里的狗死了。她的儿子由于砷中毒无法正常生活。
作者在书的末尾讨论了所谓的“代价”:“长期以来,为了使其他人有电可用,美国一些地方的人付出了巨大的代价,本书正是这些美国人与代价抗争的故事。”
“有些人认为这个代价值得,有些人则不这么认为。”
6
在“顺从”和“脱离”之间
民众不认同自己身处的制度,除了脱离它,还有什么办法?
上文的《支配与抵抗艺术》的作者写过一本书,叫做《逃避统治的艺术》,写的是东南亚高地居民自愿“脱离”国家的故事。在这本《被统治的艺术》里,作者把比较的目光投向古代中国的百姓,在“顺从”和“脱离”之间找到了一种克制的、在有限空间中上下腾挪的艺术。
书中记录的明代军户的种种糊弄大法,与当代人的“糊弄学”许有异曲同工之妙。
7
在国家与社会之间
一个社会与国家互动的历史,很大程度上塑造了人们被指望在政治中扮演的角色。
作者认为,西方理论中社会与国家的二分,并不能够描绘中国从古代、现代到当代的政治现实。大部分时间里,在一个高度集中的中央政权之下,其实是一套非常简约的基层治理体系,与西方现代政府的“低度中央集权,高度基层渗透“恰好相反。身处民间的半正式人员(比如“乡保”和村长)以及民间组织(比如国家认可的合作社)在作者看来是社会与国家良好互动的根基。书中没有提及,也是令人畅想之处在于,非正式的民间能在其中扮演什么角色?
8
寻找现实的乌托邦
飞机,很好;战争,很糟;可乐,很好;生态污染,很糟;互联网,很好;扭曲的真相,很糟……
现在生活在这个地球上的大多数人,一定对现代性的好与糟有切肤般的认识。但作者用新的语言,一边解释现代性对我们的时空、信任与思考机制的重建,一边提醒我们,这其中有一百种让世界末日提前到来的可能。
如果我们对乌托邦还抱有信心,作者直白地提供了一种从自身出发抵达更好未来的方法。他说,“关于解放的政治要同关于生活的政治结合起来”。用大白话说,就是在与外部的不公抗争之外,也要激进地为自己寻找一种更令人满意的生活。
9
政治到底还有意义吗?
一个震耳发聩的问题:政治到底还有意义吗?
作者说,“极权主义以及原子弹的经验激发了对我们这个时代的政治之意义的思考”。在三十年后的今天,这句话依然成立,这个问题依然需要解答。
她的答案是:“无论是动身去开启闻所未闻之新事物的自由,还是与众人交谈互动的自由以及体验这个世界一直以来总体上的多样性的自由——这些行动的自由,不可否认,过去不是、现在也不是政治的终极目的,即不是通过政治性的手段可以获得的东西。这种自由是一切政治之物的实质和意义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