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余红兵 日期:2021-11-18 17:00:05
国内外学界在用符号学的方法分析复杂多元的人类语言和文化现象时,一般多倾向于从皮尔士和索绪尔两大传统中做出单一选择,通过符号、文本、代码、隐喻、象征、表征等基本概念和衍生概念,采用孤立的视角进行离散式的分析。在这样的操作中,不仅会经常出现重复、矛盾和偏颇之处,而且符号主体的因素也被剥离。已故北美符号学大师、当代生物符号学创始人托马斯·西比奥克(Thomas Sebeok)则通过其独特的“建模系统理论”(符号建模论)开创了整体式的研究框架,从多学科的角度为符号学研究提供了跨越两大传统的统一理论体系,并突出强调了符号主体的动态多元性。余红兵著的《符号建模论》通过采用文献法、内省法、历时论述法、纵横比较法等研究方法,对西比奥克符号建模论的基础、流变、特色、内涵、不足等方面进行了批判式的分析和完整性的把握。
余红兵,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博士,国际英文学术期刊Chinese Semiofic Studies编辑部主任,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中国语言与符号学研究会理事,国际符号学学会会员,江苏省外国语言学会会员,四川大学符号学一传媒学研究所特聘研究人员。现阶段主要从事符号学、语言学与传播学等方面的跨学科研究与教学。近3年来在Semiotica等国内外期刊发表论文近2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