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席留生 日期:2021-12-17 04:39:54
席留生编著的这本《把字句的认知语法研究》旨在在认知语法理论的观照下描写和解释“把”字句的语法知识,具体包含以下三个方面:一、“把”字句的语义形成机制;二、“把”字句的语法知识网络;三、“把”字句语法知识的应用。首先,探讨“把”字句的语义建构机制。在此基础上,从基于使用的原则出发,通过综合范畴化关系,采用开放性有限网络结构,对“把”字句的语法知识进行刻画,解释各种类型“把”字句之间的关系。然后,运用“把”字句的语法知识,解释“把”字句里VP的允准等问题。
作为一个特殊句式,汉语“把”字句一直是汉语语法研究的热点之一。自上个世纪二十年代以来,国内外学者对这一语法结构从不同的视角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
当前,认知语言学在国内外语言学领域方兴未艾。认知语法理论为我们的语言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范式。但是,目前该理论在句式研究方面还未全面展开。有鉴于此,席留生编著的这本《把字句的认知语法研究》尝试用认知语法提供的理论视角和工具来重新审视“把”字句,一方面希望有些新的发现,另一方面也希望能为该理论在汉语句式研究、尤其是特殊句式的研究方面做一点贡献。
《把字句的认知语法研究》的研究目的在于:在认知语法的视角下描写“把”字句的语法知识。具体包含以下三个方面:一、“把”字句的语义建构机制;二、“把”字句的开放性有限语法知识网络;三、“把”字句语法知识的应用。
本研究共分八章。第一章,绪论。第二章,文献述评。第三章,研究假设。第四章,“把”字句的语义建构。第五章,走向“把”字句的语法知识网络。第六章,“把”字句的语法知识网络。第七章,“把”字句语法知识的应用。第八章,结论和展望。
第一章为绪论部分,主要交代本研究的动机、目的、理论指引、方法、语料来源和论文的结构安排。
第二章是文献述评,在综览和评述前期文献的基础上,提出研究问题。
在“把”字句过去的研究中,结构主义的研究提供了细致的观察和充分的描写,形式主义研究对“把”字句的生成过程作了细致的描述,功能主义给出了诸多令人信服的解释,而“把”字句的认知研究似还未全面展开。诚然,各家对“把”字句的研究深化了我们对“把”字句的认识,为我们开展后续研究提供了借鉴。然而,我们发现,关于“把”字句的研究,仍有一些问题悬而未决或较少论及。例如,“把”字句的语义至今仍无定论,那么,“把”字句的语义到底是什么?其建构机制如何?“把”字句中的VP在“把”字句中占有重要地位,那么,VP在“把”字句中分布的理据何在?“把”字句是一个复杂构式,那么,各种类型的“把”字句之间的关系如何?这三个问题成为本研究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第三章是研究假设,即在“把”字句中,“把”为“掌控”动词,其功能是从其后的实义动词V中衍生出小句中心成分(把(V));“把”字句的语法知识表现为一组由多个相互联系的又具有不同典型性和抽象性的象征单位构成的复杂网络结构。
在“把”字作为介词的背景下,总有一些问题难以解决,而“把”字句中的“把”具有一些动词的特征,而且通行的区分动词和介词的标准又不能证明它的非动词身份,因此,我们认为“把”字句中的“把”字是一个掌控动词。“把”的“掌控”义来自“把”的本义,是本义与表义丰富性要求相互作用的结果,其意义既实且虚。
关于“把”字句语法知识网络的假设建基于认知语言学、认知心理学和生成整体论的哲学思想之上。
第四章探讨“把”字句的语义建构机制。本章从论述小句的语义本质开始,然后过渡到动词和小句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本研究以自主/依存模型为指引,描述“把”字句中各成分的概念语义、各成分之间的概念关系和概念组织,弄清“把”字句的语义内涵和“把”字句的语义建构机制。
自主/依存模型是探讨语言运用中语法配价关系的一种分析模型。自主结构是指独立存在的、其明示不预设别的结构的语义或音位结构,而依存结构指其明示预设另外的结构的语义或音位结构。自主结构和依存结构构成自主/依存关系。在自主/依存关系的基础上,自主/依存联结通过阐释关系和侧面决定性把自主成分和依存成分联结成一个相对自主的合成结构。
像其他的小句一样,“把”字句是标示自主过程概念的语言结构,它通过小句中心成分的情境植入或者说通过阐释时间关系里的过程参加者而产生。因此,(把(V))的情境植入通过自主/依存联结而实现,而(把(V))的情境定位的实现不仅导致了“把”字句的产生,而且完成了“把”字句的语义建构。
通过语义建构的完成,“把”字句表现出来的语义可以概括为:B在A的“掌控”下经历了一个由V标示的完成性过程,从而处于某种结果状态。以此为核心,不同类型的“把”字句从结果义逐渐偏离,构成一个从核心到边缘的连续统。
第五章论述以使用为基础的模型的内涵和构建“把”字句心理语法网络的认知心理基础,讨论不同类型的“把”字句的交际功能,为刻画“把”字句的语法系统网络做准备。
第六章构建“把”字句语法知识的开放性有限网络结构,探讨网络中各种类型的“把”字句之间的扩展关系。
为了弄清各类“把”字句的典型性,本研究对“A把BVP”中的A、B、P设定了不同的维度,作为确定典型性的标准。具体来说,A、B的维度包括它们相对于“把”后实义动词V所标示的过程的语义角色本身的移情性,P的维度包括结果、动量、情态和趋向。根据这些标准,本研究考察了《人到中年》、《家》和《红楼梦》三部小说中出现的“把”字句,确定了它们在不同层级上的典型性。在此基础上,我们刻画了“把”字句的语法知识网络。由于该网络结构的运作寓于人们的神经活动里,而且它的形成、保持和发展由语言使用所决定,所以,它表现为一组动态网络。
在网络结构的各层级上,成员之间都存在典型和非典型关系,而非典型成员是典型成员扩展的结果,扩展动因在于它们之间的共性或相关性。
第七章展示“把”字句语法知识的具体应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即VP在“把”字句中的分布和“把”字句的主观陛。
本研究认为,VP的允准是说话人运用“把”字句的语法知识网络中的构式图式对动词V所标示的事件的概念内容编码的结果。说话人的表达意图决定了对“把”字句构式图式的选择,而构式对动词V所表征的有关事件的概念内容提出了要求,构式的概念内容和动词所表征的有关事件的概念内容的契合促成了具体“把”字句的产生。VP的表现不仅取决于构式的要求,而且取决于动词本身的语义特征。
语言主观性的本质是识解关系中概念化者的视点和角色调节问题。如果说话人在识解关系中既为概念的主体又为概念的客体,语言表达式的主观性就产生了。
“把”字句的主观性可以概括为“说话人认为A‘掌控’了B”。这种主观性取决于说话人在识解关系中视点和角色的调节与“把”字虚化了的语义相融合的结果。如果说话人根据自己的认识把A和B之间的关系识解为“掌控”关系进入“把”字句,“把”字句即表现出说话人的主观性。
第八章是结论部分,报告本研究的主要发现并作展望。
本研究的主要发现为:第一,“把”是一个语义既实且虚的“掌控”动词,其功能是从其后的实义动词V衍生出“把”字句的中心成分(把(V));第二,“把”字句的语义表现为一个从核心到边缘的连续统,其核心义表现为结果义;第三,“把”字句的语法知识呈现为由不同典型性和抽象性的“把”字句构式、图式构成的网络结构;第四,“把”字句中VP的允准取决于“把”字句的交际功能和“把”后实义动词V本身的语义特征;第五,“把”字句的主观性是说话人在识解关系中视点和角色的调节与“把”字虚化的语义相融合的结果。
本研究的理论意义:第一,对句式的认知研究做出了有益的探索并提供了有益的启示;第二,较好地解决了“把”字句的语义问题及相关问题;第三,深化了我们对“把”字句语法知识及应用的认识。
不足和展望:第一,语料覆盖面有待进一步扩展;第二,对语法知识的描写有待进一步细化;第三,未能从认知角度对“把”字句中的把后动词V的使用规律做出系统的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