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埃里克·托普 日期:2016-05-12 20:52:07
享誉全美的医疗预言家,无线医疗领域先锋人物,《颠覆医疗》作者埃里克·托普前瞻之作全景展现未来医疗图景,定位移动医疗的下一个风口引领医疗变革,开启以患者为中心的民主医疗新时代通过深度解密全球性感女星安吉丽娜•朱莉的医疗决策,拉开了根据个人健康GIS做出医疗选择的序幕。大数据时代下,以高科技应用为代表的新型医疗模式,将赋予患者更多的自主权,你将成为自己身体的COO树兰医疗CEO郑杰倾情翻译,中国心脏联盟主席胡大一、丁香园创始人李天天专文作序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前院长、管理学教授朱晓明,深圳碳云智能科技创始人王俊,中信资本高级董事总经理、知名作家冯唐;电子科技大学大数据研究中心主任周涛,微医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廖杰远,著名大数据专家,OMAHA基金会理事长涂子沛,著名血管外科专家,张强医生集团创始人张强,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院长段涛,IMSHealth咨询、市场调研和技术应用总裁张猛联袂推荐湛庐文化出品
本书简介:
在传统医学中,医生是上帝,是权威,拥有至高无上的解释权和裁决权,面对疾病,患者总是被动接受。在大数据开启的智能时代下,医疗领域将发生颠覆性的变化,以患者为中心的民主医疗时代即将到来。享誉全美的医疗预言家埃里克·托普在《未来医疗》中,为我们展示了医疗领域创新的憧憬,分析了在开放的大数据时代下,无线医疗技术将从医疗服务、医患关系上颠覆自古以来的家长式医疗,实现“以患者为中心”的个体医疗革命。以高科技应用为代表的新型医疗模式,将赋予患者更多的自主权,为个体获取医疗数据、积极参与医疗管理、降低医疗成本实现疾病预测预防,为最终走向医疗民主化之路奠定了基础。
作者简介:
埃里克·托普美国知名心脏病学家、基因组学教授、移动医疗研究者,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博士,美国医景网(Medscape)与开放存取期刊theheart.org的主编。创办了世界上第一家基因银行,协助创建了韦斯特健康研究所(WestHealthInstitute)。他曾担任克利夫兰医学中心(ClevelandClinic)的心血管科主任,现任加州斯克里普斯转化科学研究所(ScrippsTranslationalScienceInstitute)主任兼创新药物研究首席学术官。
目录:
赞誉中文版序全新医疗时代 推荐序一告别被动医疗,推动健康中国 推荐序二生而平等 译者序 医疗民主化之路 第一部分 未来医疗的本质 以往在就医过程中最司空见惯的一句话“医生现在过来为你看病”将变成过去式。尽管未来你仍需要医生,但医患之间的关系将彻底颠覆。无论白天或黑夜,你可以通过智能手机App随时联系非常有名望的医生,你们在屏幕两头进行交流,他通过安全的在线视频为你诊疗,而不需要你排队苦苦等待。01颠覆医患关系02地位主导的家长式医疗03发现重大变革的前兆04安吉丽娜·朱莉的医疗选择 第二部分 数据革命成就个体化医疗 我们将拥有自己的医疗数据信息系统(人体GIS),它将包括你的全基因组序列、传感器数据、医疗记录、扫描影像等。这样我们每个人都将可以根据自己的GIS信息作出重要的医疗选择,并根据情况和需求订制个体化的医疗方案。05我的医疗数据信息系统06我的实验室检查和扫描07我的档案和药物08我的医疗支出09我的智能手机医生第三部分 重塑医疗生态体系 未来的医院可以不直接接触患者,数据监控中心的工作人员经过医疗培训会成为“住院医生”,医护人员的照料会给患者一种亲切感。患者对医疗数据可随时调取,并且完全可以在家中享受医疗服务。对于今天的医学领域,我们每个人都是阿里巴巴,只是被藏起来的宝藏不是黄金,而是信息。10设计未来的医院11医疗的慕课运动12如何保障医疗数据的稳私与安全13即将实现的疾病预测和预防14穷人与富人的平等医疗15医疗解放的全新模式前言[推荐序一]告别被动医疗,推动健康中国胡大一中国控制吸烟协会会长中国心脏联盟主席 医学的进步是为了保障人的健康,未来医疗的发展除了技术上的变革外,更重要的是患者地位的演变。而着眼于当下的医疗实践中,发挥广大公众和患者的积极性、主观能动性,参与自己的健康与慢病的管理,推动群防群治,是实现“健康中国梦”的根本出路。“让患者成为中心”“赋予患者权利”是本书的要义。“未来医疗”恰如作者的定义,是医患关系的重塑,随着数字化医疗技术的迅速普及,患者的话语权和参与临床决策的话语权得以提升。当下中国医疗服务模式中最需变革的是被动式、碎片化和断裂的医疗服务链。没病的等得病,得病的等复发。医疗信息不对称,患者处于被动状态。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出路是做到两个主动和有效互动,一个扁担挑两头,做好三落实。第一个主动是,有为公众和广大患者主动提供健康咨询与服务的医疗服务机构,即我所呼吁的健康和慢病管理的“4S店”:在医生领导下,有护士、运动治疗师、营养师、心理治疗师、临床药师、志愿者和患者家属的全新团队。重视对患者的全面全程管理、服务和关爱。全面就是个体化的5个处方:药物、心理(包括睡眠管理)、运动、营养、戒烟限酒。全程就是建立对患者长期的随访体系。第二个主动是,通过上述主动的医疗服务,培育出学会自主管理自身健康与慢病的患者群体。最后是,加强医患以及患患之间的有效互动。“一个扁担挑两头”,所挑扁担的一头是面对群体与公众的健康教育,传播健康知识;扁担的另一头是健康服务业,是针对个体的健康指导。“做好三落实”,指广大公众与患者做到:1.落实自我管理健康与慢病的意识与责任;2.落实自我管理健康与慢病的知识与技能;3.落实自我管理健康与慢病的实践和实效。这样便可增强患者自我管理的能力与信心。这是作者对未来医疗领域创新的憧憬,也是我正在努力奋斗的目标。穿戴设备、远程医疗、大数据、互联网健康/医疗,都为实现这一憧憬与目标提供了创新的信息技术支持。我坚信,只有这种未来创新的医疗模式才能从根本上将生物技术和研究证据转化为大众健康与患者利益的价值,即Value-basedMedicine。20多年前,我在美国的一些重大心血管医学学术大会上经常见到埃里克·托普的身影,他是学术界年轻而富有朝气的医学学术明星,他先后有《Topol心血管病学》《介入心脏病学》两部学术巨著,我有幸是《Topol心血管病学》中文第3版的主译,我又在他为之服务多年,担任学术带头人的克利夫兰医学中心拜访过他数次。我的几位学生也在他的研究机构中工作学习过,我也一直关注着他曲折、富有成就又带有传奇色彩的人生经历和动人故事。湛庐文化选择并出版了《未来医疗》,可喜可贺。它必将引起中国医学界的巨大关注、争鸣和讨论,这对于我们了解未来医学的发展方向与大趋势从而获得更为清晰的认识,对于中国医药卫生改革事业的深入发展起到了积极有力的推动作用。 [推荐序二] 生而平等李天天丁香园创始人10月的一个傍晚,在圣迭戈拉霍亚海滩夕阳的余晖中,高高瘦瘦的埃里克·托普朝我走来。或许是因为酒精的催化,他明显兴奋了许多,说到兴起时,会像个孩子那样弯下腰放声大笑。他刚刚成为最新一期《圣迭戈杂志》(SanDiegoMagazine)的封面人物,封面上的埃里克·托普英姿勃发,全身上下武装了各种可穿戴医疗设备,封面标题也很抢眼——医疗健康的高科技英雄。如果说他是“英雄”,那我更愿意称他为“传教士”,他的前一本书《颠覆医疗》讨论了数字革命为传统医疗带来的巨大冲击、自我量化,App记录健康数据等,并分析得出结论:移动医疗将奠定未来创新医疗服务的基础。而他的新书,就是您正在看的这本《未来医疗》,通过它您将看到一个更为宏伟壮观的未来图景——不对,不是“未来”,书中提到的很多技术、产品、服务,其实已经在我们身边悄然发生了。这是艾萨克·阿西莫夫的小说和《新英格兰医学杂志》的混合体,一本带有科幻色彩的循证医学实践录。这种实践带来了什么具体改变吗?当然,而且这种改变是巨大的。在传统医学中,医生是上帝,是权威,并拥有无上的解释权和裁决权,而患者只能被动服从和接受。而移动医疗技术的进步恰恰赋予了患者积极参与甚至主导医疗的权利,患者可以翻身做主人,实现埃里克·托普所期待的民主医疗。所以在本书的第一部分,你会看到埃里克·托普从“传教士”化身为“战神”,他脚跨赤兔马,手持偃月刀,刀锋直指美国医学会、美国食品与药品管理局,以及一大票传统医疗机构的“权威老爷”,痛批其落后与落伍,家长式作风严重,阻碍了生产力发展。他借用“古登堡印刷机”的例子来阐述技术进步对民主意识启蒙的巨大帮助,而主动选择切除乳腺的影星安吉丽娜·朱莉也再一次成为埃里克·托普笔下的典范,“民主医疗女神”非她莫属。要做到民主医疗,就必须有武器——数据。任何医疗行为都是依靠数据进行决策的,没有医疗级别的有意义数据,移动医疗也只是水中月、镜中花。在本书的第二部分,埃里克·托普又从“战神”变回“传教士”,用大量的实例来展示如何通过移动设备采集数据,以及这些数据对实现民主医疗的巨大作用。相信很多人听说过“基因组”,但基因组只是本书提到的十大“组学”之一而已,还有另外九个“组学”,“传教士”都会为你一一道来。除此之外,快速检验技术、手持式成像技术等会为我们提供一整套“从子宫到坟墓”的预防与检验解决方案,而且检验设备体积越来越小,所需样本量也越来越少,成本越来越低,价格也越来越便宜。这些设备,以及设备采集的有意义的数据可以让移动医疗具有“穿墙入户”的能力,即使不在医院,患者也可以在家自我采集数据,帮助医生进行医学决策和进行干预。患者主动参与,医生协助指导,通过技术的突破来打破原来的家长式医疗管理方式,将医患双方变成协同合作的平等伙伴,将医疗服务延伸到医疗机构之外,这就是民主医疗的真谛。不过,技术突破有时候也未必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美,就在本书付梓后不久,第6章提到的一家创新技术代表公司Theranos就爆出丑闻——检测过程不透明,获取数据的手段存在重重疑点,该公司目前正在被美国FDA调查。尽管如此,技术的不断进步依然值得追求,值得赞美,这是我们追求医疗解放的唯一出路。最后一部分,“传教士”又化身“建设者”,埃里克·托普细致地逐一描写了民主医疗体系下的新型服务模式,勾画了他关于重塑医疗生态体系的设想:未来医院,医学MOOC、开放获取、大数据预测、精准医疗、个体化医疗……这些都是与现有医疗体系完全不同的创新模式,其核心思想便是“Nothingaboutmewithoutme”,即:“没有我的参与,就不会有决策”。无论医生决策,还是患者决策,都需要患者自己积极参与,充分了解和掌握自身数据,并与医生共同作出判断,完成医疗服务闭环。在民主医疗中,不再是“天赋人权”,而是“数赋人权”;不再是专家独大,而是医患平等;不再是封闭禁锢,而是开放透明;不再是隔离患者,而是解放患者。未来医疗的发展之路,注定不会平坦。2016年1月,埃里克·托普本人亲自主持和领导的一项临床研究结果公开发表了,这项临床研究的目的是探讨让慢性病患者使用移动医疗设备到底能否改善他们的健康?能否降低社会的经济负担?最后的结论令人非常沮丧,160位慢性病患者在使用移动设备进行自我管理6个月后,患者体检健康指标、医疗花费,乃至患者对自己疾病的认知方面,与对照组相比竟然完全没有变化!看来,移动医疗不只是简单的干预,它比我们想象的要复杂得多。有效的移动医疗不但需要数据与设备,还需要易用的软件,更需要了解患者的心理,加强医生与患者的人性化交流。医学是一门饱含人文情怀的自然科学,终究还是需要人与人的交流,而不是人与机器的交流。拉霍亚海滩上,埃里克·托普这位民主医疗的先驱迎风伫立,他那花白的头发随风飘扬。从“战神”到“传教士”再到“建设者”,他是英雄吗?这个问题已经不重要了,你我心中都有答案。埃里克·托普在《未来医疗》中告诉我们,病人与医生在“物联网时代,连接更为频繁”。把未来医疗、智慧医疗定义在物联网框架下做战略思考,是作者的精妙构思。可以预见,当深度学习、机器学习、认知计算、认知医疗风行之时,当人工智能“奇点临近”之日,个性化、定制化、普惠化的精准医疗将呼之欲出,随处可见。——朱晓明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前院长、管理学教授 托普医生从技术革命引燃社会关系巨大变革的犀利视角出发,预言了智能硬件、互联网平台、基因组等多组学、人工智能等新兴发展方向,即将对传承千年的家长式医患关系和医疗系统沉疴带来颠覆性的变革。海量个人健康数据结合互联网的洪流,将让我们第一次有机会真正成为管理自己健康的主人。——王俊深圳碳云智能科技创始人自己的肉身,要自己做主。如何做主,翻翻这本书。——冯唐中信资本高级董事总经理,知名作家 这个世界最需要民主与自由的领域是教育和医疗。我们千方百计去受人摆布、任人宰割。这本书将向大家展示技术和数据如何让每个人都发出自己的声音。——周涛电子科技大学大数据研究中心主任《为数据而生》作者,畅销书《大数据时代》译者 医疗健康领域的创新革命已经到来,而埃里克·托普的《未来医疗》则细致地描述了这一图景。开启民主医疗时代的道路充满挑战,传统意识的改变、新技术的推进、治理体系的变革……这一系列“痛点”让无数创业者着迷。互联网医疗正在让我们走进民主医疗时代,荣幸的是我们都身处其中。——廖杰远微医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 《未来医疗》可以给中国医疗领域相当多的启发和贡献。我有一个梦想,医疗数据在云端,数据跟着人走,而不是人跟着数据走,每个人都可以像管理自己的身体一样管理自己的数据,只要他同意,数据就可以立刻分享给医生和其他医务工作者。这就是未来医疗,我希望更多的人能认识其重大意义并为之努力。——涂子沛著名大数据专家,OMAHA基金会理事长《大数据》《数据之巅》作者 在互联网时代,传统的医生行医模式将面临挑战。在信息获取的壁垒越来越小、大数据分析越来越精细的时候,医生的知识结构、医患的沟通方式、医疗干预的时机都发生了微妙的改变。这种改变,给医生带来新的机遇,也给患者带来了更优质的医疗服务。——张强著名血管外科专家,张强医生集团创始人 医学发展到现在,虽然不少医院的宣传理念是“以患者为中心”,但是在庞大而复杂的医院和权威的医生面前,患者依然无法控制自己的命运。《未来医疗》给我们描绘了不一样的未来,智能手机、可穿戴设备、大数据、机器学习等颠覆式创新,令人期待。——段涛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院长 目前世界范围内各个国家都在进行医改尝试,但没有一个医疗体系是完美的。这本书提供了一个全新视角,通过数字化医疗技术让个人数据更容易获取、连接和分享,促进病人在医疗过程中主动参与管理和决定,从而提高医疗体系的效率和质量,这必将是未来改革的方向和创新的主动力。——张猛IMSHealth咨询、市场调研和技术应用总裁埃里克·托普在他之前为医疗设置颠覆目标的基础上,继续探索了智能手机、大数据、数字化医疗数据监测设备、普适计算计技术、不断广泛覆盖的网络等是如何结合起来颠覆医疗领域的,这些改变已远远超越了原先期望的降低医疗支出与提高医疗质量的承诺。托普医生不但拥有世界一流的医术,同时以独特的视角阐述了正在高速变化的医疗本质。这一剂“赋予患者权利”的处方一定不容错过。——阿尔·戈尔美国前副总统 埃里克·托普引导我们关注当今医疗领域中最重要的发展趋势:让患者成为中心。这是医疗实践、医疗产品、医疗政策进行全球化创新、发展与变革的必由之路。——亚历克斯·戈尔斯基强生公司CEO 埃里克·托普医生看到了不远的未来:智能手机将在医疗领域起到主导作用。消费者将在未来医疗模式中扮演强大的角色。这本书向我们揭示了它们将如何成为现实。——申宗均三星电子公司联席CEO 在《未来医疗》这本书中,埃里克·托普定义了新时代的医疗:患者的地位在逐渐演变,随着数字化医疗技术的迅速普及,患者的话语权得到了提升。在托普医生眼中,未来医疗的各个环节将无缝连接,消费者可以随时随地在关键时刻获得医疗服务。我们完全赞同托普医生的观点。——格雷格·沃森沃尔格林(Walgreens)连锁药店CEO 托普医生清晰地捕捉到了当今医疗界所面临的挑战与发生的最大分裂现象。医疗的颠覆终于来临——这次变革不仅将提高医疗结果,还将提升每一个患者的体验。这是一本每个人都应当读的书,常规医疗实践已经在被颠覆,未来医疗时代即将到来。——约翰·凯利IBM研究院院长 对于医疗健康领域来说,一个非凡的时代即将到来。托普医生给我们展示了对未来医疗领域创新的憧憬,以及在大数据时代下个体医疗民主化应如何前进。——米特·罗姆尼美国马萨诸塞州前州长 这是你的血液、你的DNA数据、你支付的费用;难道这些数据记录不该属于你个人吗?托普医生潜心研究,这些铿锵有力的主张都将在医学界掀起风波,他坚持认为在这个智能化手机、应用和微型传感器所引领的新时代中,患者将第一次可以成为自己数据的主人。他无疑是正确的。——大卫·伯格雅虎科技创建人,美国公共电视网(PBS)《新星》(NOVA)节目主持人 对于无助的患者来说,埃里克·托普的这本书无疑是一本必读物,书里充满了医学知识和引人入胜的故事,这本书向你展示了如何利用信息技术让你成为自己的医疗健康专家;或者至少,你将能更好地配合你的医生。我多么希望埃里克·托普能成为我的医生。——伊丽莎白·罗森塔尔医学博士,《纽约时报》记者 埃里克·托普医生以独特的方式勾勒出了一个民主医疗的新时代:所有人都可以快速访问个人医疗数据,并且个人也将有能力生成大量的医疗数据,同时这些数据也将在个人的健康管理中扮演重要的角色。——桑贾伊·古普塔医学博士,CNN首席医药记者 我曾有幸见识过托普医生的妙手回春,他作为我的私人医生,在我的心脏堵塞了99%后,将我治愈。他作为《男士健康》杂志(Men’sHealth)1200万读者的心脏病学顾问和一名有远见的作者,曾写下《颠覆医疗》一书。随着《未来医疗》的问世,他把他的视野不断拓宽,让广大患者获得最大的福音。现在就拿起此书,你将会为自己省下很多医疗费。——彼得·摩尔《男士健康》杂志编辑 埃里克·托普是未来医疗的先行者,而未来正在逼近!读一读这本书,然后将你自己的健康充分授权给自己。——迪帕克·乔普拉美国知名心灵导师 埃里克·托普比任何人都更能看清这场传统和创新之间不断激化的斗争,一边是技术和信息授予患者更多的权利,一边是墨守成规的医疗界。同时,他还清楚地知道哪一方会取胜。读完这本书,你就会因受到他斗志的感染而加入这场变革。——安德鲁·麦卡菲《第二次机器革命》(TheSecondMachineAge)作者 《未来医疗》总结了当前医疗实践中的挑战,展现了未来医疗的蓝图:哪些会发生改变,将如何改变。托普比任何一位医生或科学家都更切题,不管你是想了解医疗领域的今天还是明天,都不能错过这本书。——悉达多·穆克吉医学博士,《众病之王》(TheEmperorofAllMaladies)作者 我们见证了医学界正在经历的一场如海啸般的变革,原有的模式都将不再适宜。作为一名医生和科学家,埃里克·托普在这场变革中,既是贡献者,也是评论家,是少有的几位可以将不同领域看似毫不相关的知识串联在一起的大家。他用一种深入浅出的方式阐述了未来科技发展的复杂性,他的个人观点及对未来的憧憬造就了这本令人叹服的读物。我对这本书爱不释手并且觉得受益匪浅,它改变了我对未来医疗的看法。——亚伯拉罕·维基斯《斯通,与另一个斯通》(CuttingforStone)作者01颠覆医患关系每个患者在自己选择的领域里都是专家,这个领域就是自己的生命。——埃玛·希尔《柳叶刀》编辑 当权力由卖方转移到买方、患者更有主导权的时候,医疗就会变得不那么让人失望。——大卫·卡特勒哈佛大学应用经济学教授 毫不夸张地说,不久的将来,人们可随时从手边拿出印刷机、图书馆、学校和电脑等。——埃里克·布莱恩约弗森、安德鲁·麦卡菲《第二次机器革命》作者 印刷技术塑造了西方机械文明的方方面面,但现代是电子媒体的时代……电子媒体打破了碎片化的古登堡人和完整的现代人之间的疆界。——马歇尔·麦克卢汉20世纪原创媒介理论家 回到1996年,电视剧《宋飞正传》(Seinfeld)讲述了一个胡搅蛮缠的病人的故事。朱莉娅·路易斯–德瑞弗斯(JuliaLouis-Dreyfus)所饰演的伊莱恩·本尼斯患了皮疹,但医生一直拒绝接诊。事情的起因源于四年前的一次预约,当时伊莱恩不愿意为检查一颗痣而更换衣服,从那以后,她的医生就给她贴上了“难搞”的标签。她希望从病历中删除这一不良记录,但医生并不配合,反而把她标记为“非常难搞”的类型。于是,她和克雷默计划着,让克雷默假扮成范诺斯特兰医生,设法把她的病历偷出来。但事与愿违,她不但没有拿到自己的病历,甚至连克雷默的病历都被记录上了假扮医生的经历。这个片段很滑稽,但同时又发人深省,因为这正是医疗的一部分现状。20年后的今天,医生们仍然在为患者贴标签、定等级。尽管花了钱来看病,但病人通常看不见自己的病历,更别说保存这些就诊记录或一同参与来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了。病人们总是因为一个病症不得不多询问几名医生,而且要等上数周才能预约到。病人和医生的交流时间也相当有限,一般不到10分钟,甚至经常由于医生在不停地敲打键盘而没有眼神交流。然而,一种新型、民主、便捷的医疗模式正在兴起。今天,如果伊莱恩想做皮疹的评估检查,她需要做的仅仅是用智能手机拍张照,再下载一个医疗应用程序来处理这张照片。不出数分钟,一个被验证过的比大多数医生的诊断还要准确的计算机算法就可以对她的皮疹给出书面评估。评估报告会告诉她接下来具体该怎么做,是局部涂些软膏还是找皮肤科医生做进一步检查等等。伊莱恩甚至可以运用应用程序查看大众对附近皮肤科医生的点评来进行比较,比如一次就诊的花费,甚至可以知道这个医生是否难对付。就诊的时候,她可以索取一份病历复印件,可以要求查阅并修改病历内容(特别是被错误标记时)。当然,更有可能的是她根本不用去看医生,就能随时随地对健康状况进行诊断评估。这样她将大大避免就医的延误、不便和浪费财力,而且压根就不需要找人去偷病历。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情景对比显现了新时代医疗的本质:以移动数字化为技术特征,以智能手机为中心平台。这种模式已经广泛应用于零售业、餐饮业、娱乐业、银行业等几乎所有行业。一切可按需即刻发生,这些可不是简单地安装智能搜索引擎进行搜索,或嵌入内置的GPS导航就能实现的。经过人们多年的努力,除了医疗,迅速解决一件件事情都已经成为常态。而现在,医疗的变革也已势不可挡。获取一流的医疗服务与在亚马逊网站下单购置东西是截然不同的,我们所讨论的不是买一本书,而是生命中最为珍贵的健康,但两者的共同之处是信息和个性化。我们身处的时代,每个人都可拥有自己完整的医疗健康数据,并在自身所处的特殊环境里处理和计算这些数据。完整的个人医疗信息将变得容易获取、可分析、可互通。个人逐渐被置于健康管理的中心地位,这将是一次颠覆性的主导权转移,医生不再是遥不可及的医学之神。以往在就医过程中最司空见惯的一句话“医生现在过来为你看病”8将变成过去式。你还是会继续需要医生,但医患之间的关系将彻底颠覆。无论白天或黑夜的任何时间,你的智能手机都可随时连接上另一端的医生,你们在屏幕两头进行交流,而不需要你苦等一个小时。8为你提供医疗服务的医生可能不是你的初级保健医生,而是一位有名望的医生,他通过安全的在线视频来执医。当然,咨询问诊的过程也会包括一部分远程的标准体格检查。更重要的是,医生会把你完整的健康数据全盘打包分享给你,包括传感器收集的健康数据、扫描影像、实验室检查数据和基因序列等,而不仅仅是电子病历。我们所讨论的是关于你自身产生的TB级数据,从在母亲的子宫孕育开始到生命结束,不断将数据积累和储存在个人云,并随时对一些数据信号进行挖掘,甚至做到在疾病发生前及时进行预防。话语权转移当然,还有比你自身的“迷你”大数据更有趣的东西。“民主”的含义是“使所有人都可获取”。但到目前为止,医疗数据仍只有医生可知。如果病人够幸运,一些数据如实验室检查结果、影像扫描等可以通过邮件获得。但更现实的可能情况是,护士或医师助理会通过电话简单地转告大致结果(比如“一切正常”),即使是这种方式,现在也还是少数。真正幸运的病人(在美国少于1/10)可能会收到包含所有相关医疗数据的电子邮件。但这个世界在不断变化着,患者慢慢开始通过个人设备来生成个人数据。每个人都可以不受限制地对自己的血压和血糖进行检测,甚至可以通过智能手机来进行心电监测。这些数据一旦获得,即可马上进行分析,以图表的形式呈现出来,并可以随时更新、存储并按个人意愿共享。我曾经收到一个病人发来的一封邮件,主题为“我患了心房颤动,现在该怎么办”,并附上了心电监测的结果,那时开始我就知道一切已经发生了变化。手机除了简单的记录数据,还能解读数据,智能算法正逐渐取代我作为心脏专家的一项技能。若把这种能力装进人们的口袋里,那么前往急诊室急救或进行紧急门诊预约将不再是问题。在这个移动互联网时代,诊断随时随地可以完成,不受物理的空间和时间限制,任何医生,甚至是一个机器,都可以帮助你进行。创新时刻智能手机医生过去几年中,三次在飞机上对病危的乘客进行急救的经历让我愈发觉得医疗已经改变。第一次是有位乘客突然出现胸口不适、直冒汗的症状,我利用手机内置的心电图检测软件立刻确定该乘客是急性心肌梗死,于是飞机紧急迫降。那时只要拥有一部智能手机传感器和相关的检测软件,空中乘务员或任何一名乘客都可以完成这件事。如果有任何疑惑,心电图就会通过飞机上的无线网络传输给地面的医疗人员,实施呼救。在第二次经历中,一位年轻的女乘客在飞机上突然出现恐慌、呼吸困难、脉搏急促等症状。心电图显示为心房颤动,心率达140次/分钟,再经询问,很容易推测她可能患有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事后验证确实如此。那时需要做的只是握住她的手进行言语安抚。而最近一次,我遇到的案例则是一位男士在飞机起飞后突然昏迷在座位上。我在空中用智能手机对他进行了体格检查,对心电图、血压测量、血氧传感器以及高分辨率的心脏超声影像设备的数据进行汇总后显示该乘客情况稳定,可能只是经受了暂时的缓慢性心律失常,因此飞机可继续航行。尽管空勤人员询问了飞机上是否有医生,但事实上,这三位乘客都不需要由专业的医生来做判断,当时所需的只是可收集体征数据的各类工具。这些工具不仅仅可用于对心脏的检测方面,如今传感器的应用已经扩展到了生理检测(如脑电波、眼压、肺功能以及情绪检测等)的方方面面。每个人都可以对自身进行多项体格检查,包括生命体征、皮肤、眼睛、耳朵、喉咙、心脏和肺部等。未来,大多数的常规实验室检查都可以借助智能手机进行操作。要真正做到医疗民主化,这些工具必须能为普通人所用,而不单单是精英人士和富人,而实现这些指日可待。事实证明,智能手机技术在人类历史上普及得最快:在美国,25%的人花了13年来习惯普通手机的使用,但只用了2年时间就适应了智能手机(见图1-1)。目前全世界已有1/4的人口正在使用智能手机,然而,现在地球上总共超过72.5亿的人中,大约只有20亿人拥有智能手机,这个比例也是不争的挑战。当然,有智能手机还不够,手机必须通过宽带互联网进行连接才能发挥作用,而这样的时代确实已经来临。一些互联网普及项目如Internet.org和其他类似的项目正致力于为全世界人民提供免费的互联网服务。 幸运的是,人类已经能够玩转摩尔定律。我们可以做到将20多亿只晶体管塞入一部智能手机,指数级地降低了实现大众化的数字医疗所需的技术成本。令人惊讶的是,几乎所有以智能手机为枢纽的医疗创新成本都是相当低廉的,如制造心电传感器的成本大约为50美分。除了代码编写的开发及维护所需的成本,软件完全免费。智能手机的价格正变得低廉到令人难以置信,估计每部手机的成本少于35美元,即使没有那些花哨的附加功能,也已包含了智能手机全部关键的特征。13-15因此,即使是在通布图(非洲撒哈拉沙漠中的一座城市)的偏远腹地,也都覆盖了移动网络信号,使得大量医疗行为能够开展:实时获取生物传感器传输数据、开展多项体格检查、进行大量实验室检查等。这将是一个向人类推广新型医疗模式的开端,也许降低全世界日益增长的医疗支出的最好方式就是向人们提供具有互联网服务的廉价智能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