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乔纳森·艾特肯 日期:2016-06-19 07:46:01
2013年4月8日,撒切尔夫人逝世,从那时开始,我们就想做一本这位叱咤风云的铁娘子的传记。在比对了各个版本之后,我们引进了BloomsburyPublishingPlc.出版社乔纳森·艾特肯(JONATHANAITKEN)所著的这本《撒切尔夫人:权力与魅力》(MARGARETTHATCHER:POWERANDPERSONALITY)。这本书讲述了撒切尔夫人从生到死的整个人生,全面、权威,独家、独到。MARGARETTHATCHER:POWERANDPERSONALITY《撒切尔夫人:权力与魅力》一书是关于英国前首相玛格丽特·撒切尔一生的传记,包括童年成长、青年初涉政坛、结婚生子、入主唐宁街、黯然下台等各个年龄段与历史时期的生动描写。作为英国第一位女首相,玛格丽特·撒切尔曾在战后的英国发起最大规模的社会和政治改革,而这在很大程度上与她的性格密切相关。权力是她生活的前提背景。她从政一生从不谈及个人情况,将不安全感、私人情感以及一些会引发社会不良影响的真相藏匿在她精心打造的果敢自信的面具之后。高调、率直、顽强的政治风格使她成为当时世界上最著名的女人。她激怒了很多政治同僚,得罪了大部分的政治对手,对她远距离欣赏比与她近距离共事容易得多。但正是这种性格的力量促使克服前进路上的种种障碍,不断前行;也正是这种力量促使她连续三次赢得了大选,以自己特有的方式改变了英国,也间接地改变了世界的格局。她为人直率、直接,处事不够圆滑,她从来就不是一个随和的人。作者乔纳森·艾特肯是传主家族四十多年的老朋友。作为深度知情者,很善于讲述关于玛格丽特·撒切尔的故事,并特别善于挖掘她在长达半个世纪之久的政治戏剧生涯中所呈现出来的非常突出的、甚至是执拗的性格特征。从20世纪60年代作为影子内阁成员与撒切尔夫人初次相见,到后来在她作为反对党领导人时期成为她的亲密朋友,再到撒切尔夫人执政期间成为议会成员,艾特肯一直得以在私人和公开场合对玛格丽特进行近距离观察。利用这一优势,艾特肯对“撒切尔主义”的很多关键问题予以了全新的阐释,其中包括撒切尔接替特德·希思成为保守党领袖以及她与她的内阁之争,马岛战争和矿工大罢工,撒切尔与罗纳德·里根、米哈伊尔·戈尔巴乔夫和沙特阿拉伯法赫德国王等其他国家领导人之间的关系,以及导致她后来下台的保守党内部政变等。《撒切尔夫人:权力与魅力》一书以乔纳森私人日记为基础,同时也包含乔纳森为撰写此书对米哈伊尔·戈尔巴乔夫、亨利·基辛格和卡灵顿勋爵等国际政治家,以及撒切尔夫人私人秘书和好朋友等九十余位人士进行访谈整理而成的访谈资料。因作者的特殊地位和独特视角,得以对撒切尔夫人一路奋斗赢得大选成为首相、又在第三届任期被罢免(尤其当时她还身在国外)等一系列戏剧性事件进行了精彩地阐述。《撒切尔夫人:权力与魅力》对这些标志性事件背后撒切尔夫人的复杂性格进行了深入挖掘,描绘了一个立体、丰满、真实、有血有肉的撒切尔夫人。
作者简介:
乔纳森·艾特肯(JonathanAitken),现居伦敦,英国著名作家、政治家,曾任国会议员长达23年之久,在内阁中曾担任过财政部总秘书和国防部长,出版过12部著作,其中《Nixon:ALife》(尼克松:一种生活)获得过1993年度“丘吉尔政治传记奖”。近年作品有《PrideandPerjury》(傲慢与伪证)、《NazarbayevandtheMakingofKazakhstan》(纳扎尔巴耶夫和哈萨克斯坦的形成),《JohnNewton:FromDisgracetoAmazingGrace》(约翰·牛顿传:从耻辱到奇妙恩典)等。
目录:
致谢1
序言1
1早年岁月
出生地2
家庭矛盾4
快乐(或许没有快乐)7
第一所学校11
父亲的鼓励14
回顾19
2战争,文法学校,与女校长的分歧
战争期间的格兰瑟姆24
凯斯蒂文和格兰瑟姆女子文法学校28
自己的路32致谢 1序言1 1早年岁月出生地2家庭矛盾 4快乐(或许没有快乐)7第一所学校11父亲的鼓励14回顾19 2战争,文法学校,与女校长的分歧战争期间的格兰瑟姆 24凯斯蒂文和格兰瑟姆女子文法学校28自己的路 32回顾37 3牛津,男朋友,政治抱负牛津最初的不快 40浪漫情事 44在保守党协会从政成功48回顾544初涉政坛年轻的保守党员 58议员阿尔弗雷德·博瑟姆的指导 59年轻的候选人 62三个受摆布的男人661950年大选 69沮丧,振作,奋战71回顾77 5结婚,生子,芬奇利结婚80生子84通往芬奇利的崎岖道路87当选95回顾97 6议会的早年岁月1956—1964幸运的立法委员 102进入下院 110政务次官 115在选区119家庭生活122回顾127 7反对党前座议员入职反对党130伊恩·麦克劳德的发言人134加入影子内阁 138亲美远苏 141准备进入政府 144回顾147 8教育大臣最初的系列举措 150抢奶贼撒切尔 155首相相助 160不只是教育163回顾167 9日暮西下的希思保守党的曙光 170党内一场虚伪战争176基思·约瑟夫爵士的成与败180回顾184 10获选党魁决定参与竞选 188权贵对撒切尔的支持以及其他惊喜 190与爱德华·杜坎的协议194艾瑞·尼夫的加入201第一轮投票结果惊人 203 11反对党领袖不确定的开端赢得最后一轮选举212不确定的开端 214私生活掠影223回顾231 12三年挫折岁月政党会议和外事访问 236被詹姆斯·卡拉汉挫败241新的政策和哲学 245回顾255 13离选举一步之遥“三个开心果”258不满寒冬 267不信任投票272回顾278 14入主唐宁街10号前最后一搏就任之前的等待 282波澜不惊的竞选活动 286掌权前夕 291胜利299回顾303 15就任首相后的初步举措开始306应对内阁 310挑战政府行政部门314回顾319 16学习过程在唐宁街10号322沟通桥梁的搭建者和不同的声音 328“旧条纹”文件盒和首相的倔脾气 335对鲁伯特·默多克施以援手339工作和生活中的性格特质341艾雷岛上的度假 344回顾346 17外交事务的初步举措向卡林顿勋爵学习350罗德西亚 357欧洲360特殊友谊的缓慢启动 365回顾367 18经济领域和内阁之中不祥的征兆暴风前夕 372打压吉姆·普莱尔375有魄力的“1981年预算案”381脆弱的首相386受打击决定重组内阁 390回顾39519马尔维纳斯群岛战争之一:序曲蓄意破坏回租权 398议会之战 403送别黑格 413回顾421 20马尔维纳斯群岛战争之二:开战军事政治准备 426“贝尔格拉诺将军号”和“谢菲尔德号” 428更多的政治动荡 433回顾442 21马尔维纳斯群岛战争之三:胜利马尔维纳斯群岛之战 444胜利453回顾 456 22马尔维纳斯群岛战争之后政治版图变化 460经济和工会464私有化改革初始 469反对党自取灭亡 472大获全胜 476回顾479 23艰难连任塞西尔·帕金森和下院议长 482其他早年过失 488难题491她的财政宠臣 494回顾498 24恐怖主义、爱尔兰和香港挫败恐怖主义 502英爱协定 511接受香港的现实 517回顾522 25在沙特阿拉伯为英国而战世纪协议 526与法国为敌527丹尼斯秘密信息通道530克服万难 532首相的动力536回顾537 26工会与矿工解决问题的敲门砖542亚瑟·斯卡吉尔的挑衅546大卫·哈特:她的“紫蘩蒌” 552罢工运动的惨败 557没有胜者只有败者561回顾565 27深化与罗纳德·里根的特殊关系黄金矿层和断层线568个人的化学反应 570群岛和矛盾574利比亚空袭580回顾584 28逐步赢得冷战铁娘子为何转变 586契克斯别墅与戈尔巴乔夫初谱友好序曲 593为莫斯科和华盛顿牵线搭桥600与里根的分歧 603在莫斯科的明星表现 609回顾614 29不满之声与内阁大臣的矛盾618与赫塞尔廷决裂 623韦斯特兰事件爆发629血腥女人 637回顾640 30进入第三任期接近1987年大选644第三次赢得大选 647大胆但有瑕疵的开端 654没有怀特洛的岁月658回顾662 31与奈杰尔·劳森之间的矛盾性格爆发点666因汇率机制爆发的第一次冲突 668紧跟德国马克的相对汇率670成败在此一举的预算案675豪爵士激化汇率机制矛盾680回顾682 32倾向欧洲怀疑主义一直是个怀疑主义者 688被《单一欧洲法案》欺骗690对杰弗里·豪深感失望694布鲁日演讲699回顾703 33欧洲问题爆发布鲁日演讲的余波706马德里危机710将杰弗里·豪免职714回顾717 34财政大臣退场,掩护性候选人登台试图稳定政府 722艾伦·沃尔特斯引发的问题724劳森失控 727掩护性候选人 730重大事件 733回顾738 35政变倒计时入侵科威特742人头税的毒害性影响 746欧洲问题的最后一战 749豪准备出击 754回顾761 36终局豪直击要害766海瑟尔丁参与竞选770彼得·莫里森过于乐观773巴黎漫漫长夜 778回顾782 37退出初探786内阁倒戈 789华丽的告别演讲 796新领袖选举800回顾806 38下台之后的痛苦创伤和愤懑810旅行、演讲和写作814作为议会议员的最后岁月818蓄意阻挠继任者 822回顾826 39退休生活剪影战略性想法和私人会话830心系英伦 835苏格兰高地休短假83870岁生日 842找到精神家园 844 后记健康衰退 850体面的暮年生活 857道别859 缩略词863 注释863前言通常,掌声的肯定之后便是功过是非的客观评价。掌声是玛格丽特·撒切尔葬礼上最感人至深的一幕,当英国皇家礼兵肩抬灵柩走出圣保罗大教堂,教堂唱诗班吟唱着斯坦福爵士所作“西缅之颂”G大调,美妙的歌声震撼人心。送葬队伍走出教堂的刹那,人群中即刻爆发出一阵阵掌声。这是始料未及的。我们这些安坐在克里斯托弗·雷恩所设计的基督教会大教堂穹顶下参加葬礼的人对此感到震惊。多日来,伦敦媒体确已预料到必然会有敌对势力的抗议。此时此刻我和正在参加葬礼中的许多人都在猜测,这是否会是我们听到的反对撒切尔的最后的声音。真实情况远非如此。情况很快变得明朗,这巨大的喧嚣声绵延路德门山和其他临近圣保罗教堂的街道数英里,其中无疑掺杂着人群洪亮的欢呼声。人们究竟为什么欢呼?他们中的有些人太年轻,不会切身了解撒切尔时代的含义。更多的人可能并不认同她倡导的价值观和所做出的政治决策。但是,在她葬礼当天,绝大多数人似乎是特地前来向她致敬,对于她一生的功绩、重大的成就和她在时间这广袤的沙滩上所留下的足迹给予肯定和赞扬的。在葬礼场合,掌声通常是不合时宜的,然而这掌声却与玛格丽特·撒切尔不断打破传统探索极限的一生不谋而合,因此在她的葬礼上再打破一项葬礼习俗反倒使人感觉并不突兀。如果她在世,想必会为这掌声感到欣慰。这掌声不仅代表着她的支持者对她的真挚感情,也意味着她与她的政敌较量的最终的胜利。作为领袖人物,撒切尔政治立场分明。有推测称,她军方左翼的政治敌手必然会在送别这位老政敌的最后时刻喧闹起哄。我在去往圣保罗大教堂的路上遇到了他们之中的一些人。这些潜在的捣乱分子态度很不友善,嘲讽挖苦我和其他一些身着礼服参加葬礼的人。但是同一人群中一个面颊红润的女人态度友好地对我们说:“你们不必太担心这些人,”她说话带着独特的西部地区的颤音,“我们的声音会盖过他们的声音的。”他们也的确做到了。玛格丽特·撒切尔性格当中很重要的一部分是细致和精细,然而这部分却在很多时候都被掩盖了。她自己掩藏了很大一部分。她政治态度谨慎,但表述语气倾向于傲慢极端。她对于个人隐私有强烈的保护意识。她从政一生从不谈及个人情况,将不安全感、私人情感及一些会引发社会不良影响的真相藏匿在她精心树立起的果敢自信的面具之后。高调率直的政治风格使她成为世界上最有名的女人。然而在她性格中不为人所知的方面,她比人们所预想的更加复杂,有时会难以相处。长久以来我对玛格丽特·撒切尔性格当中的矛盾性很感兴趣。见她第一面大约是在50年前,我当时便意识到她顽强的性格是她最重要的特性。正是这种性格的力量促使她不断前行,克服行进路上的种种障碍,也正是这种力量影响了她对于英国未来前景的规划,并使她连续三次赢得了大选。她在英国国内和国际政治上的成功从未对她好辩的本性产生影响,也未磨平她性格当中锋利的棱角。她激怒了很多政治同僚,得罪了大部分的政治对手,只要有机会,她就会对大家一致认可的社会现状提出质疑。对她远距离欣赏比与她近距离共事要容易得多。她私下里对于她的团队成员态度友好,但对于无法使她产生情感共鸣的观点或不幸,她态度冷淡,置若罔闻。她从来就不是一个随和的人。因为以上这些以及许多其他的复杂性,我希望一部关注玛格丽特·撒切尔性格特点的传记作品能够对于她的历史评价有所帮助。但是如果对于她的刻画不是基于她如何追求、获得、行使以及失去权力的叙述,那这部作品必定会流于一种心理学空洞而毫无意义的絮叨。因为权力是她生活的前提背景。人生的阅历改变了她的性格。她从一个格兰瑟姆杂货店女儿成长为一位高贵的首相,从谦逊的卑微转变为傲慢的自恃,从维护自我利益的现实主义的勇敢无畏的少女蜕变为骑着骏马在天空中任意驰骋无所顾忌的瓦尔基里女战士[1]。莎士比亚剧本中所描绘的天谴式的政变发生在她身上,给她造成了极度的痛苦,这从之后她所流露出的痛苦和愤恨便可见一斑。这些重大变故所引发的性格的变化在这部传记中也会有所阐释,有时带有批判性,有时会赋予其同情。[1]瓦尔基里是北欧神话中奥丁的侍女,骑着马飞行的女战士。——译者注 “这是我读过的可读性最强,最有趣,也是最有启发性的一本关于撒切尔夫人的传记。”——《英国每日电讯报》评论员 这本书是“敏锐且令人信服的”。——《星期日泰晤士报》评论员 “艾特肯是一个多才多艺的传记作家和语言大师。这本书具有很强的可读性和值得强烈推荐”。——《星期日快报》评论员 “总有一天我们会在奉承和厌恶之间给撒切尔一个中肯的评价,她在促进国内经济发展取得的成绩,在世界政治舞台上的影响力,和在执政最后几年里的失误。这本书的作者采用惊人的坦率描述,这将大大有助于最终找到这个平衡点。”乔纳森·艾特肯的叙述是“了不起的诚实”。——英国《卫报》评论员逐步赢得冷战 铁娘子为何转变1982年夏天,唐宁街10号接待了一位意想不到的访问者,这个人就是美国前总统理查德·尼克松[1]。尼克松因为水门事件辞职后,风波仍未平息,美国国内依旧把他当成“奇耻大辱”。但是玛格丽特·撒切尔本人非常欣赏尼克松的外交政策。于是在两人长达一小时的单独谈话中,玛格丽特专门挑选了尼克松非常擅长的一个话题向他请教——苏联在冷战中对西方世界的敌意越来越强烈,英国应当如何与苏联相处。尼克松向她建议: 苏联跟我们美国对话之前一定会先听听你们的想法。因为他们认为你们实力雄厚,是态度强硬的右翼派,对你们心有敬畏。他们清楚,你们对白宫——实话说我们和苏联打冷战没什么经验——有很大的影响力。就凭这一点,你们完全可以为现在停滞不前的东西方关系带来些新的现实变化。1 对于讨好英国首相,尼克松非常有一套。他在处理与苏联的外交关系方面也非常有见地,所以玛格丽特·撒切尔仔细聆听了他的建议。尼克松讲了很多精辟的俏皮话,比如,“知己知彼,百战百胜”,“找到克里姆林宫里有前途的年轻人”,“干扰卫星”,“先包容再斗争,接着做好准备为两国关系和谈”。2尼克松的建议引起了玛格丽特·撒切尔的注意。他的建议充分说明,鼎鼎大名的“铁娘子”在外交政策方面绝对是个善于倾听他人意见的细心娘子。也许玛格丽特在对待英国外交部向她提的前瞻性意见时,表面上很不在乎,但是凡有人写信给她或当面跟她讨论苏联问题,她都会非常重视。除尼克松外,在苏联问题上给玛格丽特提过宝贵建议的人,还包括布赖恩·克罗泽、罗伯特·康奎斯特、休·托马斯、罗伯特·莫斯,以及英联邦国家希伯来集会联盟的首席拉比以马内利·雅克布维茨。他们的建议大大开拓了首相的思路。玛格丽特·撒切尔之所以会认真倾听别人有关苏联的意见是因为她的思想早已远远超过了同时代人。她凭直觉感觉,苏联即将发生剧变,所以在见到米哈伊尔·戈尔巴乔夫很久以前,她就一直在寻找可以领导苏联进行这次剧变的合适人选。1983年9月,玛格丽特在契克斯别墅组织了一场有关苏联的研讨会,她寻找合适人选的心思更是表露无遗。对呈送给她的拟参会的候选人名单,玛格丽特显得鄙夷不屑,她写道: 这不是我想要的名单。我不想把所有政务次官都叫来参会,也不想把外交部处理苏联问题的所有工作人员都找来。外交部应该很早以前就为此次研讨会做好准备了。我想请的,是那些真正研究过苏联、研究过苏联人思想,还有曾经在苏联生活过的人。这份名单上超过一半的人对苏联的了解还不如我多。3 在首相的敦促下,契克斯别墅研讨会邀请了一些苏联方面的杰出专家,也收到很多不错的论文。然而,会上只有坎农·迈克尔·布尔多[2]一人敢大胆地断言说,“总有一天我们会目睹苏联从内部分崩离析”。4研讨会最后的总结陈词提到——玛格丽特·撒切尔在这句话下面画了着重线——尽管苏联的领导层面临很多问题,但问题并没有严重到要苏联进行重大变革的程度,也不会对苏联产生多少巨大影响。5尽管研讨会讨论对苏外交政策时非常乐观,玛格丽特·撒切尔还是重申了自己的观点。她认为,苏联虽然外表看来气势强大、坚不可摧,但其内部一定有人希望做些变革。她这里所指的是苏联部分作家以及和政府持不同政见的人。但是苏联政府内部有这种类似的改革倡导者吗?参加契克斯别墅研讨会的一位英国非政府人士阿奇·布朗[3]教授在会上作报告时提道,苏联共产党政治局里有一位年纪最轻、资历最浅的人,他会是“苏联广大人民以及苏联以外其他国家最有希望的选择”。这个人就是米哈伊尔·戈尔巴乔夫。外交大臣杰弗里·豪爵士说,英国如此早就能选中戈尔巴乔夫,意味着“我们9月份在契克斯别墅举行的研讨会的实际意义远比我们知道的还要重要”。豪认为,玛格丽特·撒切尔随后与戈尔巴乔夫建立起来的关系是“她在外交方面最伟大的成就”。6而在那时,相中戈尔巴乔夫只不过是玛格丽特·撒切尔未来外交政策上一件希望渺茫的小事而已。事实上,玛格丽特的外交政策变得越来越个人化。她一直努力让外交政策的制定权牢牢地掌握在唐宁街10号的手中。1983年年末,玛格丽特任命查尔斯·鲍威尔为自己的新私人秘书。鲍威尔在玛格丽特任首相接下来的7年时间里一直都是她的亲密助手和知己。查尔斯·鲍威尔长得像个标准的外交部工作人员。不过他之所以能吸引到玛格丽特·撒切尔,是因为他性格冷峻有独创性思想。更为重要的是,鲍威尔的观点总是与玛格丽特的政见不谋而合。两人第一次建立友好关系是在德国波恩,那是1975年。当时玛格丽特作为英国反对党领袖,第一次出访德国。而鲍威尔则是英国大使馆一等秘书,负责为玛格丽特安排行程。他俩在波恩都熬到深夜,想第一时间听到西伍利奇递补选举的结果。夜里选举结果传来,保守党意外获得胜利,极大地振奋了党领袖玛格丽特的精神。当天夜里大家一起等待选举结果的大部分时间里,鲍威尔性格活泼的夫人卡拉·鲍威尔一直在旁边说话逗趣。玛格丽特·撒切尔后来一直对她喜爱有加。玛格丽特也非常喜欢年仅33岁的查尔斯·鲍威尔。鲍威尔外形俊朗,毕业于牛津大学,他观点新颖,认为英国国家利益高于一切,这些都给玛格丽特留下了深刻印象。其实,玛格丽特和鲍威尔是互相敬慕。“自打那次以后我就认定玛格丽特·撒切尔非常不错。”他回忆说,“外交部的人普遍认为她是个令人讨厌、思想狭隘的中产阶级家庭主妇,但我觉得英国恰恰需要她这种简单直接的改革方式。”鲍威尔接下来还做过罗得西亚事务特殊顾问、英国驻欧盟总部布鲁塞尔代表处顾问,他这段时间的表现一直都得到首相的注意。在做英国驻欧盟总部代表时,鲍威尔终于找到机会向玛格丽特详细说明他所坚持的欧洲怀疑主义论。鲍威尔所持的欧洲怀疑主义论观点也许阻碍了他在外交部的仕途,但这个观点在他竞聘唐宁街10号首相外务私人秘书一职时确实帮了很大的忙。玛格丽特虽然觉得鲍威尔“言论过于激烈”,7但也找不出比他更合适的人选。上任后,鲍威尔发展得越来越好。他与首相的友好关系逐渐发展成为神秘到难以解释的密切关系。两人交好主要是因为彼此政见相同,同时鲍威尔的夫人卡拉又能给他们带来欢笑和生活乐趣。在唐宁街10号举行的宴会上,首相一直向来宾这样介绍卡拉,“你们知道的,她是意大利人。”8而在首相和鲍威尔密切关系中起最重要作用的是,查尔斯·鲍威尔擅长理解玛格丽特·撒切尔的内心想法。一旦明白首相的想法,他就会把首相的心意迅速告知白厅和全世界。在这个过程中他总能借助自己的语言力量传达出玛格丽特的个人意愿。鲍威尔在这方面表现相当出色,所以外交和联邦事务部一位中国问题的资深专家珀西·克拉多克爵士曾评价说:“想要分辨清楚鲍威尔讲的话里哪些是撒切尔夫人的原话,哪些是他自己加进去的,简直比登天还难。”9克拉多克这话才说了不到一年,鲍威尔便升职成了唐宁街10号首相私人秘书智囊团中的一员。玛格丽特·撒切尔担任首相后,羽翼渐丰,而她真正的外交大臣实际就是她自己。在外交政策方面,她逐渐开始独立行事,尤其是在经常被人忽视的东西方关系方面。1984年2月,玛格丽特·撒切尔第一次以首相身份出访“铁幕后面的国家”[4]。如果玛格丽特出访匈牙利是为了“干扰卫星”的话,那么她的目的确实达到了。随后玛格丽特还数次出访了苏联控制下的其他几个东欧国家的首都。在布达佩斯,玛格丽特受到了在中央大市场购物的民众的欢迎,用她的话来说是“一次热烈甚至是热情洋溢的欢迎”。10中央大市场的这次经历,加上玛格丽特和匈牙利一些市民的交谈,都使她更加坚信,通过进一步深入了解“铁幕”后面主要国家的社会状况,必然能消融冷战的坚冰。玛格丽特·撒切尔如此愿意与苏联建立友好关系,也是因为她得到了奥列格·戈迪夫斯基提供的有关苏联的顶级机密信息。奥列格·戈迪夫斯基是个双重间谍,他既是英国秘密情报局军情六处的情报人员,同时也是苏联克格勃的高级官员。几个星期前即1983年11月,戈迪夫斯基向玛格丽特汇报说,苏联的飞机已进入待战状态,全面准备好向西方国家发动核战争。苏联的夸张备战实际是为应对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每年例行的代号为“1983优秀射手”的军事演习。只是苏联误解了北约,才会反应过激。苏联最高指挥官错误地认为,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举行这次军事演习是为了随后向苏联发动真正的战争。玛格丽特·撒切尔收到这些绝密情报后总结认为,西方国家需要与苏联展开更为有效地交流沟通。11匈牙利之行结束10天后,玛格丽特·撒切尔于1984年2月14日坐飞机前往莫斯科参加苏共中央总书记尤里·安德罗波夫的葬礼。飞机上,玛格丽特一直在看外交部的简报,突然她评价说:“难道苏联就没有年轻点儿的领导人吗?这些领导都是65岁以后才上任的。”12在安德罗波夫漫长而寒冷的葬礼上,玛格丽特·撒切尔偶遇苏联一位年轻的领袖,这个年轻人注定要改变他的国家和全世界。此人就是米哈伊尔·戈尔巴乔夫。戈尔巴乔夫尊敬玛格丽特,不是因为她的英国首相身份,而是因为他注意到玛格丽特在葬礼上恭谦有礼。按照克里姆林宫的安排,来访的外国政要在葬礼现场均没有任何座位。因此送葬的队列和护卫军队经过红场时,这些人必须在红场的贵宾专区站上一个多小时。参加葬礼的大多数外国领导人都通过不停地跺脚和闲谈来取暖。玛格丽特·撒切尔虽然也很冷,但是她特意穿了毛皮靴,没有和其他国家领导人挤在一起[5],而是独自安静地站在一边。玛格丽特的恭谦有礼以及在灵柩前深深地鞠躬,都赢得了戈尔巴乔夫的赞赏。戈尔巴乔夫是已故苏共中央总书记安德罗波夫的门生,他在苏联共产党政治局已崭露头角,只是西方国家对其尚缺乏了解。葬礼结束时,戈尔巴乔夫主动找到玛格丽特并殷勤地亲自将她带到温暖的房间。“我记得你那时对我的关照。那天天很冷,我穿着薄薄的丝袜和套裙。”13两人第二次见面时玛格丽特回忆说。第一次谋面过后几小时,玛格丽特·撒切尔才明白过来,这个陪她走到房间的人就是契克斯别墅研讨会上所提到的那个未来极有可能成为苏联国家领导人的人。于是玛格丽特趁热打铁力邀戈尔巴乔夫访问英国。因为外交礼节方面的一些问题,戈尔巴乔夫出访英国必须通过一个鲜为人知的名为“英苏议会小组”的机构才能实现。该小组的领导人是英国保守党后座议员安东尼·克肖爵士。14安东尼爵士在接到命令,要求他向戈尔巴乔夫发出邀请时,不禁问道:“这个戈尔巴乔夫到底是谁?”邀请发出后,苏联外交部部长安德烈·安德烈耶维奇·葛罗米柯虽然极力阻挠,但戈尔巴乔夫很快做出了回应。“我跟葛罗米柯谈得并不愉快。”戈尔巴乔夫回忆说,“他根本不愿意派人帮忙筹备我出访英国的事,也不愿意派人陪我出行。他觉得这些事用不着外交部来做。”15而在英国,玛格丽特·撒切尔特意强调了戈尔巴乔夫出访英国的意义,她的言行令外交部的顾问吃惊不已。按惯例,除国家首脑外,外国其他政界人物出访英国只能在唐宁街10号做短暂停留访问。但玛格丽特居然邀请这位富有魅力的苏联客人去契克斯别墅参加午宴,午宴时间长达整整5个小时,参加人员包括各位内阁大臣、官员,还有苏联问题专家。“她当时做的事情我都一清二楚。”戈尔巴乔夫回忆道,“我们在英国的谍报人员消息很灵通。我们知道,英国政府极力想弄明白,契尔年科[6]出任苏共中央总书记后,苏联将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因为玛格丽特·撒切尔知道,契尔年科活不了多久。当年她参加安德罗波夫的葬礼时随身带了个医生。这个医生诊断认为,契尔年科呼吸急促,应该是得了慢性肺气肿。医生为玛格丽特预测了契尔年科的寿命,后来证明他的预测完全正确。”16虽然戈尔巴乔夫一直把他顺利的英国之行归因于英国的情报工作做得好,但不可否认这同样也得益于玛格丽特·撒切尔的政治远见和直觉力。她已经感觉到,在安德罗波夫葬礼上碰到的这位恩主有可能就是苏联的新型领导人——思想开明、敢于革新。正因如此,玛格丽特才会邀请戈尔巴乔夫出访英国、到契克斯别墅参加午宴。而戈尔巴乔夫的表现也远远超出了玛格丽特的预想。戈尔巴乔夫的这次英国之行帮助两人建立了友好关系,从而在未来改变了整个世界的格局。 契克斯别墅与戈尔巴乔夫初谱友好序曲1984年12月16日中午12点30分,米哈伊尔·戈尔巴乔夫和赖莎·戈尔巴乔娃到达契克斯别墅,跟玛格丽特·撒切尔一起参加星期日的午宴。玛格丽特的私人秘书查尔斯·鲍威尔回忆说: 那是个特别的时刻。大家对于接下来会发生些什么都一无所知。对我们来说戈尔巴乔夫就是苏共中央政治局的一个新人。出访英国之前,他访问过的唯一一个西方国家就是加拿大。撒切尔夫人邀请了戈尔巴乔夫的夫人一同出席宴会,这非常明智——苏联领导人偕夫人出席公开活动,这打开了历史新篇章——戈尔巴乔夫才走进契克斯别墅大厅一会儿,你就能感觉出来这位苏联领导人和其他苏联领导人截然不同。他精力充沛、笑容满面、性格活泼,对自己穿着得体的太太明显感到自豪,同时也愿意随时加入别人的谈话讨论。每一位参加午宴的嘉宾对他的印象都有了极大转变。17 首相的转变尤其大,她对戈尔巴乔夫的态度简直可谓坦率,甚至是直白。把戈尔巴乔夫介绍给到场的其他英国嘉宾后(其中有6人是内阁大臣),玛格丽特已经决定好自己在这种场合将使用的语气了。“戈尔巴乔夫先生,我希望我们的友好关系能有一个良好的开端。”餐前酒刚端上桌不久,玛格丽特·撒切尔就直接开门见山了。 我希望我们彼此之间没有误解。所以我必须向你直言:我痛恨社会主义。我之所以痛恨社会主义是因为它无法给人们带来自由、平等或是繁荣。如果你们苏联人坚持要走社会主义道路,也只能在自己的国界之内搞。18 唐宁街10号的新闻秘书伯纳德·英厄姆说话一向直截了当,他亲耳听到了玛格丽特的这番话,也目睹了这番直言对苏联的客人造成的影响。“我看到,戈尔巴乔夫先生绝对是被吓到了,”他回忆说,“首先是被撒切尔夫人直白的态度吓到了,然后是被她所说的苏联只能在自己国界范围内搞社会主义的一番话吓到了。”19玛格丽特的直率的确让米哈伊尔·戈尔巴乔夫吃惊不已,同时他也能隐约猜出这次会面的结果。戈尔巴乔夫之前想向苏联外交部汇报他出访英国的事,结果遭后者反对,因为苏联老外交部部长安德烈·安德烈耶维奇·葛罗米柯妒忌戈尔巴乔夫出访英国。所以戈尔巴乔夫只能和自己的妻子赖莎·马克西莫芙娜·戈尔巴乔娃[7]一起在他们位于皮聪大海边的家里为出行做准备。戈尔巴乔娃夫人一边听着翻译过来的首相开场白,一边面露厌色。午宴正式开始,玛格丽特·撒切尔继续口无遮拦地攻讦问难,搞得戈尔巴乔娃夫人的反感情绪越来越大。米哈伊尔·戈尔巴乔夫如是描述当时的紧张气氛:“我们在契克斯别墅并不宽敞的餐厅一起落座用午餐。我和玛格丽特坐在桌子的一边,丹尼斯和赖莎则坐在对面。我跟玛格丽特的争吵很快就变得越来越激烈起来。”20首相把他们的争吵形容为“一场有关两种社会制度的激烈辩论”。21在首相眼里,这场争吵似乎比戈尔巴乔夫夫妇感觉的还要激烈。争吵最初源于有关苏联中央集权经济体制的优势与西方自由市场经济模式的优势相比较的讨论。玛格丽特·撒切尔在论述这一点时主要围绕着苏联政府高额的军备开支不断发问,语气也越发尖锐起来。“她一直在谴责苏联造成了各种不公平现象。”戈尔巴乔夫回忆说,“我并没有对英国做任何谴责。但是她脾气变得很差,一度不愿跟我说话。我也就不跟她说话。我们差不多算是互不搭理。”22这件事过去30年后,米哈伊尔·戈尔巴乔夫在他的莫斯科办公室为本书的写作接受采访时,披露了当时的场景,并现场示范表演了两人彼此冒犯后,如何心怀怨气地背朝对方互不理睬。他接着说道: 然后我就看到赖莎在桌子对面向我使眼色,她向我打唇语暗示说“够了!”我一度考虑过我们是不是应该起身离席。但我又立即对自己说:“我们是客人,谈话还是应该继续下去才行。”于是我态度坚决地对首相说:“撒切尔夫人,我知道你是个思维敏捷、原则性极强的人。但请你注意,我也是这样的人。”听到这儿,她点了点头。然后我接着说,“我想让你明白,我到这里来并没有想要向你传达苏共中央政治局的任何指示,也没有想要说服你加入共产党。” 米哈伊尔·戈尔巴乔夫这位业余演员在向我透露当时的情景时,故意模仿玛格丽特·撒切尔突然大笑起来的声音:“喔哈哈!”玛格丽特先笑了起来,其他人也紧接着笑起来。紧张的气氛立刻得到缓解,双方的讨论又继续进行下去。虽然讨论到一半,两人再度起了争执,但这回不像上次那样僵持不下。这次争执源起戈尔巴乔夫说,苏联人民在社会主义制度下生活得非常幸福,玛格丽特·撒切尔诘问道,如果真的很幸福,“为什么苏联当局不能像英国政府一样允许自己的人民轻易离开祖国呢?”23此言一出,两人便就苏联禁止国内犹太人移居以色列的事展开激烈辩论。关于这个问题,玛格丽特·撒切尔的好友首席拉比曾经向她详细介绍过具体情况。所以玛格丽特向苏联客人发起了“电吹风般”穷追猛打的进攻,一次又一次地列举事实和数据说明苏联如何对待未获准移居海外的人民。戈尔巴乔夫没有料到玛格丽特的言辞会如此激烈,但他很快信心满满地回应说:“提出移民申请的苏联居民里有89%都获得了批准。”这个数据显然是假的。但是玛格丽特·撒切尔出于外交礼貌考虑——虽然她很少这么讲究礼貌——没有计较这个数据的真假,而且戈尔巴乔夫又补充说,“我们也正在考虑犹太人的移民问题。”24玛格丽特则认为,戈尔巴乔夫的话说明,苏联将进一步放宽对犹太人移民外国的限制。午宴结束后,首相叫来了外交大臣杰弗里·豪和她的私人秘书查尔斯·鲍威尔,她的翻译则把米哈伊尔·戈尔巴乔夫及其随行三人一起带到休息室,和首相边喝咖啡边谈话。这次私人会谈原定计划只有30分钟,结果谈了有两个半小时多。会谈刚开始,两位元首一起坐在火炉旁边宽大的扶手椅上。玛格丽特·撒切尔脱了皮鞋,把脚伸进椅子下面的软垫下,然后从手袋里拿出了一些文件。戈尔巴乔夫也伸手拿出了自己的文件夹,从里面抽出一个题为“与撒切尔交谈”的备忘录。但是他想了想,问道:“我们可以撇开这些文件自由谈话吗?”“好啊”,首相一边回答一边把资料放回手袋。25于是两位元首开始了一场完全没有经过提前设计的会谈。戈尔巴乔夫强烈请求冷战国家进行裁军并结束冷战,掀起了会谈的第一个高潮。玛格丽特·撒切尔向来习惯自己说话时一个人滔滔不绝,绝不容许别人插嘴,这回她却一直没法在戈尔巴乔夫发言的时候插话,因此有些不适应。最终,她还是插嘴提了个问题,涉及冷战带来的实际问题,即英国国内由亚瑟·斯卡吉尔领导的矿工大罢工活动进行到第10个月时,苏联居然出资支持罢工活动。“你们的工会现在在出钱资助我们国内的矿工,”她说,“因为这个,罢工得以继续进行。英国的经济受到极大损伤。我目前还在冷处理此事。但是我强烈要求你们国家的工会立即停止一切资助活动,否则我们将进行国际制裁。”26据戈尔巴乔夫的助手列昂尼德·扎米亚京[8]回忆,当时戈尔巴乔夫听到玛格丽特这么说,显然吓了一跳,并立即回答说自己“和工会没有任何联系”。27玛格丽特口口声声说,莫斯科工会资助斯卡吉尔领导的全国矿工工会的钱肯定来自于苏共中央政治局的支持,在戈尔巴乔夫看来,这“未免让她显得有些蛮不讲理”。28“不对,这完全属于内政问题。”玛格丽特的苏联客人反驳道,“也许你们可以监控你们国内的工会,但是我们办不到。”契克斯别墅的客厅里因为工会问题开始了一场唇枪舌剑。“现在回想起来我认为,我们双方当时都没有说实话。”米哈伊尔·戈尔巴乔夫回顾往事时这样说,“资助英国工会的确不是苏共中央政治局的决定,但是苏共中央政治局是知晓此事的。”29两国领导人首次会谈最严重的分歧还是军备控制。戈尔巴乔夫自己提出了这个问题,并激情澎湃地阐明自己对裁军问题的观点。他的观点可谓新颖,态度可谓诚恳。会上有关军备问题的讨论逐渐激烈起来,两国领导人也开始互相攻击。“撒切尔夫人,你是位思想开明、具有远见的女领导人。难道你看到西方拥有如此数目巨大的核武器,竟还能心安理得?”戈尔巴乔夫一边问,一边从衣服口袋里掏出一张图表,上面有他用绿色墨水做的记号,这些记号标注的都是核武器,如果这些核武器都爆炸的话将造成数百万人丧生。首相可绝不会让客人凭借这么一个辩论惯用的反问句就轻松占了上风。“她立即反驳了我。简直是一步不让。我们俩谁都不会让对方占上风。”戈尔巴乔夫对这次会谈是如此形容的,“但不管怎样,我认为会谈结束时我们双方都觉得从这次会谈中受益良多。”30玛格丽特·撒切尔对苏联客人提出的冷战双方共同裁军这个变革性观点应该很感兴趣,只是她的反应并不似戈尔巴乔夫原先以为的那么强烈而已。玛格丽特心里清楚,苏联领导层对里根总统提出的“战略防御协议”(即“星球大战计划”)感到忧心忡忡。这种担忧在契克斯别墅的会谈上就能听出来。而戈尔巴乔夫同样知道,英国首相对于“战略防御协议”也有自己的考虑。玛格丽特和里根总统的观点并不一致,她不认为“星球大战”所谓的技术手段可以彻底解除核武器的威胁。即便如此,玛格丽特还是决心不让苏联客人觉察出美英两国在“星球大战”问题上存在分歧的任何一点儿蛛丝马迹。“不要浪费时间劝我了,”她警告戈尔巴乔夫说,“也不要妄想说服我去对罗纳德·里根说:不要搞‘战略防御协议’了。你这么做根本就是徒劳。”31事实上,12月16日星期天这天,两人在契克斯别墅谁都没有浪费时间。他们的这次会谈为两国外交关系带来了重大进展,也极大地增进了两人之间的友好感情。查尔斯·鲍威尔在两人长达5个小时、意义重大的会谈中一直辛勤地担任记录员,他回忆说: 戈尔巴乔夫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他和克里姆林宫前任的老人政治家勃列日涅夫、安德罗波夫,还有契尔年科都截然不同。无论说话还是与人辩论,他的风格都极像一位西方优秀的政治家。他在讲话的时候根本不需要什么提纲、笔记或者贴身顾问帮忙。他就是在那儿坐着,即兴和玛格丽特唇枪舌剑。我觉得他把这次会谈当成试验场,他趁机提出自己的新观点,然后让这些观点接受撒切尔夫人的检验。因为他清楚,撒切尔夫人可以成为他向里根总统传递讯息的良好渠道。32 这样一个沟通渠道是当时亟须的,因为那时美国和苏联正处于冷战的巅峰期。自从里根总统把苏联形容为“邪恶帝国……现代世界的邪恶中心”,极大地冒犯了苏联领导层之后,两国之间的一切交流都断裂了。33戈尔巴乔夫直到很晚才从首相的契克斯别墅离开,当时已是下午5点50分。离开时戈尔巴乔夫引用了一句俄罗斯谚语说:“山里人要是没有客人就好比他们没有空气一样,都是活不下去的。但是如果客人待的时间太长,山里人也是要受不了的。”34不过玛格丽特·撒切尔非但没有感觉受不了,而且还因为和苏共中央政治局一位她认为有望成为苏联下一届国家领导人的新锐人物建立友好关系而激动不已。她一边目送戈尔巴乔夫乘坐的汽车从契克斯别墅离开,一边对自己身边的高级助手兴奋地述说本次私人会谈的简要情况。“听上去他应该是个不错的合作伙伴。”伯纳德·英厄姆说。“一点儿没错,他就是这样的。”首相回答说。“我可以把这话直接对新闻媒体公布吗?”伯纳德·英厄姆问道。35就这样,这句话传遍了全世界。第二天,玛格丽特·撒切尔在接受BBC采访时也如此形容戈尔巴乔夫:“我很欣赏戈尔巴乔夫先生。我们将会是很好的合作伙伴。”36戈尔巴乔夫听到了这些话,自然也很高兴。米哈伊尔·戈尔巴乔夫回忆说: 我非常满意!事实上,在向苏共中央政治局汇报我的英国之行时,我也用了同样的赞美之词积极评价了撒切尔夫人。对于我在英国和撒切尔夫人进行的多方面会谈以及讨论,我向自己的同事总结评价说:“我们应该和玛格丽特·撒切尔进一步开展合作。我们的确也是这样做的。”37 为莫斯科和华盛顿牵线搭桥在契克斯别墅和米哈伊尔·戈尔巴乔夫顺利会谈后,玛格丽特·撒切尔开展的第一项工作就是充分利用她手头的各种机会为莫斯科和华盛顿牵线搭桥。为扮演好牵线人的角色,玛格丽特必须在各大洲之间来回飞行奔波。按照一个首相正常的航空飞行标准来衡量,这样的行程安排是相当紧凑辛苦的。在短短6天时间内,玛格丽特穿梭于三个大陆间,分别完成了和苏联、中国以及美国国家领导人的会谈。飞行时间总计长达55小时。其中包括从伦敦飞往北京签署《中英联合声明》;从北京直飞香港看望香港市民,并向市民保证他们没有被英政府出卖;接着从香港飞往夏威夷,抵达后她执意要抽空夜访珍珠港;然后再从夏威夷飞往华盛顿;最后在华盛顿乘坐直升机飞往戴维营。38直升机抵达机场时,里根总统站在舷梯前迎接玛格丽特,热情亲吻她的脸颊以示欢迎,还亲自驾驶自己的高尔夫球车把玛格丽特接到戴维营。“有时我都觉得自己是在导演《飘》这种浪漫爱情电影呢。”伯纳德·英厄姆评价说。39戴维营的会谈举步维艰,但对玛格丽特·撒切尔来说,会谈最终还是取得了相当好的外交成就。她首先向总统简要介绍了她对戈尔巴乔夫的良好印象,接着两人的会谈主要集中在“星球大战计划”上。“这是我第一次亲耳听到里根总统谈‘星球大战计划’,”她回忆道,“他谈得声情并茂。简直是在描绘他的伟大理想。”40其实玛格丽特这么说是在隐晦地表达,自己认为里根总统的观点并不正确。里根对“星球大战计划”充满信心,他认为该计划可以帮助彻底清除所有核武器并最终结束冷战。但玛格丽特·撒切尔凭借自己以前上大学时积累的科学功底感觉,里根的想法非常荒谬。她虽然支持进一步推行“星球大战计划”的相关科学技术研究,但也担心过分依赖“星球大战计划”的科学技术将会阻碍其他形式核威慑武器(包括英国的“三叉戟”核潜艇)的发展。她和总统唇枪舌剑争执了很久,想改变总统的心意,可惜没什么效果。查尔斯·鲍威尔察觉到现场气氛有些烦躁不安:“我看见总统一个劲儿望着墙上的钟,数着还有几分钟才能到时间喝马提尼酒休息,然后吃午饭。可玛格丽特还在滔滔不绝地说着《反弹道导弹条约》的细节。”41但即便按照白宫的例行安排,马提尼酒端上了桌,到了该中场休息的时间,讨论也没有暂停,“午餐前的鸡尾酒休息时间,总统先生、撒切尔夫人还有普赖斯大使仍然在讨论。”42最后,首相坚持不懈地长谈终于获得了突破性进展。当天下午临近傍晚时分,首相和鲍威尔草拟了一份条约文件,并由首相亲自向总统宣读了这份文件。文件一共包含以下四部分。1.美国和西方的目的是想与苏联保持平衡发展:即美国和西方不想取得优势,而是在考虑苏联发展的前提条件下保持东西方的势均力敌。2.按照条约规定的义务,“星球大战计划”必须经过谈判磋商后实施。3.本条约最主要的目的是加强而不是削弱核威慑。4.东西方谈判的目的应该是通过降低双方进攻性武器的水平来确保安全。对于以上几点,里根总统以一种几乎漫不经心的冷漠态度表示同意接受,并说自己希望“这些共识能够消除有关英美双方不和的传闻”。43条约果然奏效。里根总统在日记里提道,他希望借助“星球大战计划”能够“消除玛格丽特的一些顾虑”。44首相显然也感觉自己成功保住了一项更大的协议。她公开宣布,自己确信美国不会单方面开展“星球大战计划”,也绝不会放弃核威慑。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国家的外交官,还有核武器专家也纷纷为玛格丽特·撒切尔在“星球大战计划”上取得的成就感到欢欣鼓舞,消除了之前的疑虑。莫斯科方面很可能也是同样的感受。三个月后,首相再次来到莫斯科参加另一位苏共中央总书记康斯坦丁·契尔年科的葬礼。契尔年科担任苏联最高国家元首仅13个月,便不幸逝世。他的职位随即由米哈伊尔·戈尔巴乔夫继承。葬礼结束后玛格丽特·撒切尔与苏联新任的国家领导人进行了一个小时的长谈。这个时间长度是任何前来参加葬礼的贵宾享有的单独会面时间的两倍。戈尔巴乔夫和撒切尔在双方第二次会面中并没有谈到任何实质性的合作,但两人的友好关系得以进一步加深。而玛格丽特会谈结束后也再一次向美国白宫传达了她对戈尔巴乔夫的良好印象。美国国务卿詹姆斯·贝克评价认为,苏联终于有了一位全新的领导人。他评价对美国未来的战略计划以及峰会外交计划都产生了“深远影响”。45在这些对米哈伊尔·戈尔巴乔夫正面评价的影响下,美国逐渐感到自己与苏联的关系正慢慢复苏。尽管里根曾公开发表过类似“邪恶帝国”的言论,但其实他从当上总统后就一直在私下里努力尝试与勃列日涅夫、安德罗波夫,还有契尔年科建立通信往来。可惜的是,回信的语气都显得虚伪做作,令里根失望不已。“唉,问题就在于,他们对我根本不感兴趣。”里根以他特有的“唉,天啊”向白宫办公厅副主任迈克·迪弗表达了自己的惋惜。46戈尔巴乔夫在克里姆林宫成功就任后,里根写信给他,提出打算在日内瓦召开一次美苏首脑峰会。玛格丽特·撒切尔对戈尔巴乔夫的高度称赞显然帮助促成了这次会议。里根总统在当时以及后来自己的回忆录里也都坦然承认了这一点。从日内瓦参加完峰会回国后,里根立即召开了一次国家安全委员会会议。他在会上说的第一句话就是:“玛格丽特说得一点儿没错。我们的确可以跟此人合作。”47而在参加峰会的戈尔巴乔夫看来,玛格丽特·撒切尔一直对他说里根总统真心实意、苦苦探索和平方式实现核裁军,的确是帮忙传递了重要信息。美苏两国领导人都一致认为,玛格丽特前期所做的外交工作为日内瓦峰会的顺利召开奠定了良好基础。自打里根和戈尔巴乔夫双方开始成功单独会面起,英国首相之前扮演的桥梁角色就再无任何意义了。然而,玛格丽特·撒切尔在峰会召开前这段重要的外交时期及时抓住了机遇,确保自己在两个超级大国之间拥有一席之地。从1984年12月和戈尔巴乔夫在契克斯别墅共进午餐直到1985年11月日内瓦峰会举行的这段时间内,玛格丽特无疑是国际舞台上最重要的人物之一。她虽不是美苏新型关系的缔造者,但她确实有效地助推了美苏关系的新发展。她在美苏国之间实际还大有可为。 与里根的分歧实际上整个20世纪80年代,玛格丽特·撒切尔与罗纳德·里根在“星球大战计划”问题上一直存在分歧。两人的分歧也直接导致他们彼此间的摩擦争执。但无论发生什么事,两人在关键时刻还是能够达成共识的。可是在撰写回忆录时,玛格丽特·撒切尔的态度发生了巨大转变。她在1993年写道:“‘星球大战计划’是罗纳德·里根在其总统任期内所做的最重要、最创新的决策……后来证明这(项决策)对西方取得冷战胜利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48这和她在任首相时对“星球大战计划”的态度截然不同。玛格丽特在冷战结束后所持的修正主义态度以及她在冷战期间对“星球大战计划”的态度需要进一步加以解释说明。只要“星球大战计划”仅局限于实验室内,玛格丽特·撒切尔都持赞同态度。作为一名科学家,她对“星球大战计划”的具体科学技术并没有多少信心。作为一名军事家,她则担心“星球大战计划”付诸实践会削弱包括英国“三叉戟”核导弹在内的其他形式核威慑的力量,并使西欧国家直接受到苏联军事扩张的威胁。玛格丽特曾努力向里根总统解释过自己的担忧,但里根对她的担忧毫不在乎。不过,里根最终还是在1984年11月的戴维营会议上同意通过了几项共识,想借此让玛格丽特放心。这一做法虽然可以拖延时间,但没能让玛格丽特·撒切尔彻底安心。她深知,里根对“星球大战计划”怀有坚定信心正是因为他认为,该计划可以彻底终结核武器军备竞赛。所以后来玛格丽特不断对里根思想信念的这个根源发起批评攻击,反复声明“星球大战计划”不可能终结核武器军备竞赛。因为私下里没能说服里根改变主意,玛格丽特干脆冒险在公开场合批评里根的“星球大战计划”。1985年2月20日,玛格丽特受邀在美国国会举行的两院联席会议上发言,这为她采取实际行动攻击里根提供了绝佳时机。她在发言中没有直接批评“星球大战计划”,而是为当时已有的核威慑计划做了一番慷慨激昂的辩护,她强调说正是这项核威慑计划在过去40年的时间里维护了欧洲的和平。玛格丽特的发言稿并非出自外交部之手,而是由她手下的鹰派人士,包括查尔方特勋爵、乔治·厄本,还有休·托马斯等人帮忙撰写的。其中有一段文字意味深长: 我们的责任不仅仅是阻止核战争,还要阻止传统战争(掌声一片)。没有人比温斯顿·丘吉尔更清楚核威慑力量的重要性。他在自己最后一次演讲中说道:“要事事谨慎,除非确保并绝对确保手中握有其他维和的方法,否则绝不弃核!”49 听到玛格丽特这番有关核威慑的演讲,在场的大多数议员纷纷起身鼓掌致意。对于玛格丽特的演讲,尤其是演讲第二天玛格丽特见到里根总统时更直白地表示自己对“星球大战计划”的批评,白宫方面感到非常生气。“你知道吗,她根本就没搞清楚情况,”会后里根对国家安全顾问罗伯特·麦克法兰说,“她这么诽谤‘星球大战计划’给我们带来了很多麻烦。”50另一位出言中伤“星球大战计划”的英国人是外交大臣杰弗里·豪。他在伦敦一次演讲中警告人们要警惕“在21世纪的太空设立新马其诺防线”的种种危害。这个形象的类比以及其中提及的对“星球大战计划”相关技术的具体批评引起了——豪所说的——“大西洋两岸的轰动”。51英国国内的轰动发生在唐宁街10号,首相对自己的外交大臣大为恼火,并立即致电里根总统代表豪表达歉意。玛格丽特还差点对查尔斯·鲍威尔发怒,因为鲍威尔参加完契尔年科的葬礼,在回国的飞机上审查豪的演讲稿时不小心睡着,以致铸成大错。就这样,豪的讲稿在没有首相和其私人秘书过目的情况下,居然顺利地通过了唐宁街10号的“审查”。玛格丽特·撒切尔为手下的玩忽职守勃然大怒,但没有任何人的事业因此而受到影响。无论这次事故谁对谁错,首相都没有停止过对“星球大战计划”或公开或隐晦的责难批评。1985年7月,玛格丽特在华盛顿参加一个军备控制研讨会时,再次郑重地发出警告说,“星球大战计划”会削弱欧洲增强核威慑力量的正当理由。她一再这么说,搞得原本好脾气、有耐心的总统也忍受不了了。“小子,她擅长演讲,但不擅长聆听。”里根在一旁对美国军备控制和裁军署署长肯尼思·阿德尔曼说。52研讨会结束后吃午饭时,玛格丽特·撒切尔还在继续批评“星球大战计划”。里根总统再也忍不住了,一反常态地出言反驳。玛格丽特这次又说,自己担心里根希望借助新科学技术实现彻底消除核武器的梦想反而会导致新一轮的传统武器军备竞赛。“如果你按照这个逻辑想下去就会明白,”她对里根说,“你最终会造成传统军备武器的极大不均衡发展,知道吗?到那时我们如果想重回以前的平衡状态,难道不要付出高昂的代价吗?”里根盯着玛格丽特的眼睛,然后说,“是,这一点我早就想到了。”53在场的人都看得出来,美国总统在批评英国首相,展示自己的权威。麦克法兰回忆说:“他们双方都在仔细体会对方刚才说话的意思,现场出现了一阵令人尴尬的寂静。我想双方工作人员都会希望这次的不愉快从来没发生过。”54这次争执造成两国领导人的紧张关系,后来花了很大一番力气才算有所缓解。里根发完火几个小时后,麦克法兰打电话给下榻在英国大使馆的玛格丽特·撒切尔。两人的电话谈话内容已无从考据,不过后来围绕这次电话会谈,他们有过通信,信里以代码的形式提到了一些秘密(首相写道,“我当然会非常小心谨慎地对待你所说的话”),这足以说明两人已开始了一场高级秘密交易。历史学家理查德·奥尔德斯说:“麦克法兰成功说服了撒切尔不再发表反对意见。”55他劝撒切尔在日内瓦峰会召开前这段重要时期,把自己对“星球大战计划”的意见保留在心里。这种做法同样确保了美国政府内部对里根持反对态度的保守派批评家们不再发声问难,也维护了西方联盟在苏联眼中的团结形象。为回报玛格丽特,麦克法兰暗示说,英国公司将获得与美国签署“星球大战计划”研究合同的机会,合同每年涉及金额高达3亿美元。“嗯,毕竟还是能有些回报的。”玛格丽特·撒切尔对这项富有吸引力的提议做出了如此回答。56但是英国公司最后只拿到了“星球大战计划”一小部分的研究合同,合同金额总共只有4000万美金而已。对英国首相来说,与“星球大战计划”相关的还有一件更令她失望透顶的事,不过此事意外实现了她的心愿,清除了结束冷战的障碍。1986年10月11日至12日,里根和戈尔巴乔夫的第二次峰会在雷克雅未克举行。会议期间,玛格丽特·撒切尔听到下属做的有关这次会议情况的简报后,真正大失所望。她这样形容自己得知峰会最新消息后的反应:“听到美国的计划后我感觉脚下好像发生了地震。”57当时保守党首席党鞭迈克尔·乔普林正陪着玛格丽特待在房里,他说:“从来没看过她情绪那么激动。”58玛格丽特·撒切尔近乎恐慌的反应主要是因为她发现,罗纳德·里根提出准备用10年时间彻底销毁美国所有的核武器。里根非常愿意销毁美国的核导弹、巡航导弹、中程核导弹以及潜射导弹——自然少不了英国所使用的由美国研制的“三叉戟”核导弹系统。米哈伊尔·戈尔巴乔夫也暂时同意对苏联的核武器开展同样的销毁活动。正当这份具有历史意义的裁军协议就要付诸实施之际,戈尔巴乔夫又提出了新要求。他坚持要求将“星球大战计划”限制在实验室范围内,并且永远不能进行实践操作。而里根不愿就此放弃自己钟爱的计划。由于两国领导人都坚持自己的立场不肯退让,所以雷克雅未克峰会结束时双方只达成了初步意向,并没有达成任何共识。玛格丽特·撒切尔得知美国准备做出销毁核武器的让步后,立即对雷克雅未克刚刚发生的一切表达了末日到来般地绝望。“整个体系都在摇摇欲坠,”她回忆说,“我想我们再没有什么防御手段了。‘我的天啊,我一定要把这事扳回来’。”59两周后,玛格丽特又跑到戴维营见里根总统,希望后者保证同意留存核武器。这次会面,里根恰巧碰上了他出任总统以来的最低谷,因为伊朗门事件的政治丑闻有可能演化为另一桩水门事件。玛格丽特·撒切尔再次用实际行动证明,自己就是里根总统坚定的支持者。“我毫无保留地相信总统阁下在这件事情上是绝对诚信的。”60出事后她在华盛顿举行的一次新闻发布会上这样说道,当时根本没人愿意站出来这样支持里根。对于首相的坚定支持,里根满心欢喜,自然也更愿意实现玛格丽特的心愿。玛格丽特·撒切尔这次来戴维营,主要是为了确保英国的“三叉戟”计划能够顺利进行,以及美国会继续支持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核威慑政策。这两个目标玛格丽特都实现了,只是美国做出的承诺并不如她之前设想的那么多。短期来说,白宫是同意玛格丽特所寻求的英美联合声明的。戴维营会谈第二天,《星期日泰晤士报》头版新闻的标题赫然写着:“撒切尔获里根允诺同意出售‘三叉戟’导弹”,这正是玛格丽特心里想要的理想新闻标题。61但是她也承认自己“惴惴不安”62,担心美国的政策迟早会变回雷克雅未克那种不公平交易,从而导致英国失去美国这把核武器大伞的保护。在核战争专家们看来,玛格丽特·撒切尔执意要保持强大的核威慑力量,这种态度似乎有些夸张。因为在现实生活中,核威慑力量被削弱这个概念根本不现实。对“星球大战计划”技术有透彻了解的人都知道,“星战计划”根本无法应用于实践,更不可能帮助彻底销毁一切核武器。“星球大战”技术对那些爱幻想的人来说只存在于未来世界里,并且1986年那时仅有极少数人相信未来会有这种技术。然而对这些空想最投入的竟然是美国的总统。他这种过分天真简单的想法居然能在雷克雅未克峰会上虚张声势,骗得戈尔巴乔夫深信不疑。这场虚张声势的骗局还非常有成效。“星球大战计划”不过是美国在国际赛场上的一张筹码而已。但是里根带着这张筹码演得非常逼真,搞得苏联错误地以为自己已经在冷战中败下阵来。雷克雅未克峰会后,戈尔巴乔夫彻底认定苏联无力参与太空军备竞赛。玛格丽特·撒切尔经过和戈尔巴乔夫的一番交谈,成功地说服这位苏联领导人相信,里根在“星球大战计划”一事上态度坚决,誓要和苏联一较高下,同时里根也非常想促成有意义的裁军。就这样,在机遇和个人魅力的双重作用下,玛格丽特·撒切尔成为了历史关键时刻斡旋于东西方的有力沟通媒介。如果一定要给冷战结束确定一个具体时间的话,这个时间可以定为1986年年末至1987年年初。戈尔巴乔夫在雷克雅未克着实被里根的气势吓到了,他只好接受现实,从此认定苏联再也不能为了精密核武器和不断增加的军备开支而寅吃卯粮,财政透支。他清楚,自己必须要开展新的计划,对内开展新一轮改革,对外实施新外交政策。玛格丽特·撒切尔理所当然地成为戈尔巴乔夫讨论、实施这些改革计划的不二人选。 在莫斯科的明星表现1987年3月28日星期六,玛格丽特·撒切尔抵达莫斯科,在那里进行了为期四天的访问,从而缔造了一个外交界神话。电视里播出玛格丽特到访时的画面,出人意料地引起了广大苏联人民的强烈共鸣,这很可能也在深层意义上推进了后来苏联的解体,不过当时还没有人意识到这一点。实际上,玛格丽特和米哈伊尔·戈尔巴乔夫进行的长达13个小时的会谈,奠定了这两位国家领导人之间的密切关系。他们在会谈中激情昂扬、思如泉涌,而随着会谈的深入,东西方的政治版图也开始逐渐瓦解。无论从短期影响还是长期效应来看,本次会谈都绝对算是20世纪历史上英苏之间最重要的首脑会议。因为戈尔巴乔夫1984年12月星期日那天与玛格丽特·撒切尔在契克斯别墅相谈甚欢,所以这次玛格丽特在苏联受到了很高的礼遇。“她是我的贵宾。我对她说,她想去哪里、想见谁都可以。”米哈伊尔·戈尔巴乔夫回忆说,“我本着自由开放的精神,没有对她做任何限制。”63事实上,苏联历史上还从没有哪位西方访客享有过如此大的自由度。玛格丽特·撒切尔决心要充分利用这次机会,于是提出想参观设于克拉斯诺亚尔斯克的苏联反弹道导弹系统雷达站。苏联国防部同意了她的要求,但是负责安排首相行程的随行人员建议放弃此行,因为去克拉斯诺亚尔斯克的话,首相离开莫斯科的时间就太长了。不过即便未能参观苏联绝密的反弹道导弹基地,玛格丽特的行程也相当紧凑。她在莫斯科大部分的参观访问活动都通过电视向全世界报道,并且这些活动都很有突破性,在政治上产生了重大的象征意义。出访苏联前,很多人为玛格丽特·撒切尔出谋划策,最终帮她打造出访问苏联的漂亮服饰。她的服装顾问共有三人——卡拉·鲍威尔、辛西娅·克劳福德和时任英国国际知名品牌“雅格狮丹”时尚总监的玛格丽特·金。这三个人中风格最前卫、说话最有趣的要数鲍威尔。“你的胸跟我的一样大,”她对首相说,“所以你得穿有很高垫肩的衣服,才能让胸显得没那么大,才能搞出个新造型来。”为了设计出这个新造型,卡拉跑遍了各种时装店,最后把时装设计师维克特·埃德尔斯坦请到了首相府。埃德尔斯坦设计出了第一套服装样品,而且造价并不高:彩色的长裙、大衣和夹克,这些衣服的脖子、还有肩膀周围都装有很高的衬垫,成为撒切尔夫人的经典传奇之一。鲍威尔还把她的同乡意大利人万妲·菲拉格慕介绍给首相,为首相设计出适合她瘦脚的特制鞋子。鲍威尔的另一位意大利好友、福特勋爵的千金奥尔加·波利兹也为首相提供了些穿衣建议。美国大使夫人卡罗尔·普赖斯还为首相的全新个人形象提供了些美国时尚元素。在这些人的帮助下,首相拥有了一衣橱的漂亮衣服,这些衣服最终把她打造成国际舞台上一颗耀眼的明星。到达莫斯科机场时,玛格丽特头戴黑色狐毛帽,穿着合身的黑色大衣,浑身散发出好莱坞电影里女沙皇的魅力光芒。她走下旋梯,走到机场停机坪,接过献来的一大束红玫瑰,这束玫瑰为她添了一抹色彩,更平添几分优雅气质。亿万苏联观众在电视机前观看了玛格丽特抵达机场的情景。时至今日,仍有观众提起当年的情景,说这位铁腕女首相到访苏联,让人们想起了俄国历史上伟大的女皇凯瑟琳大帝。玛格丽特·撒切尔莫斯科之行的第一次全天访问在3月29日星期日。这天一大早,她驱车赶往距离莫斯科以北50英里、坐落于扎戈尔斯克的俄罗斯东正教修道院。修道院里的修道士吟唱赞美诗优美的曲调,牧师们金色和紫色的法衣,人们对圣像的崇敬之情,教堂里的烛火以及香炉里飘散出来的香烟,这些在玛格丽特看来,“让人想起了格兰瑟姆芬金大街卫理公会教堂的礼拜日”。64玛格丽特自己也象征性地参加了修道院的一些礼拜仪式,为圣安东尼神龛前的蜡烛点火,并在祭坛前下跪祷告。整个过程都在电视上直播,这在苏联外交史上还是头一回,因为当年苏联对基督教文化依旧持压制至少是限制态度。“你可能觉得苏联人看到(这一幕)会不高兴,”英国大使布赖恩·卡特利奇说,“但他们还是默默地忍受了。”65从修道院出来,玛格丽特来到莫斯科的一处住宅小区,她从小区一户“典型苏联式”的家庭出来时,受到了数千群众的热烈欢迎。接下来玛格丽特来到一家大型超市,超市里货架空空,几乎没有什么能买的东西,弄得她很为难。最后她只好买了一个沙丁鱼罐头——具有讽刺意味的是玛格丽特根本不喜欢吃沙丁鱼,因为上牛津大学时她的房东太太用沙丁鱼做的早饭非常难吃,所以玛格丽特从那时起就开始讨厌沙丁鱼了。当天晚上,玛格丽特观赏了莫斯科大剧院芭蕾团表演的芭蕾舞《天鹅湖》,看完演出后她与米哈伊尔·戈尔巴乔夫以及赖莎·戈尔巴乔娃夫妇一起共进晚餐。晚餐的气氛非常轻松,戈尔巴乔夫不停地说着笑话。“你怎么没把你儿子马克一起带来啊?”戈尔巴乔夫问道,“我们这儿沙漠特别多,他到这儿来可以尽情去沙漠里玩,玩得出不来了。”66撒切尔和戈尔巴乔夫进行的长达7小时的正式会谈涉及很多议题,包括苏联入侵阿富汗、苏联的军备控制、经济改革以及苏联犹太人移民去以色列。布赖恩·卡特利奇观察说: 她和戈尔巴乔夫互相欣赏。戈尔巴乔夫和玛格丽特都觉得对方魅力非凡,两人可谓一见如故。这两人谈得高兴起来,甚至还讲了些苏联的黄色笑话……从来没有哪两位国家领导人能像他们俩这样彼此惺惺相惜的。你能看到他们俩简直思如泉涌。他们都很喜欢聊天,也很喜欢自己的音质。而且他们俩都是那种一聊起劲儿来就很难打断的人。不过他们在对方讲话时居然都成功地插嘴了,真是棋逢对手啊。67 这两位政坛高手你来我往,互相切磋,不亦乐乎。两人最后虽然没有比出个高下,但会谈还是显得格外激烈。在苏联人看来,玛格丽特·撒切尔实际上在除正式官方会谈外的其他方面都接二连三地取得了胜利。无论是面对午餐会上的反政府主义者还是苏联广大的人民群众,她都绝对是万众瞩目、人人羡慕的焦点。她最大的成就还要数出镜电视节目。戈尔巴乔夫出乎全世界意料地同意首相在没有任何政治审查的情况下参与电视直播节目。“没错,我的确在冒险。我就是故意这么做的,因为我希望她还有其他所有人看到,我的‘开放政策’绝不是说说而已。”戈尔巴乔夫回忆说,“而玛格丽特参与电视直播节目,实际上也是在帮我向外界证明,我们苏联的确是在施行开放政策。”68玛格丽特这次的电视节目对苏联政府以及观看节目的广大苏联观众来说都是个巨大惊喜。电视节目制作方原本以为玛格丽特·撒切尔会像苏联的其他领导人一样,对着镜头发表一通长篇大论。但她却喜欢现场辩论,所以要求苏联电视台按照她建议的模式录制节目:直播时要模仿西方政治谈话类节目,邀请三位来自莫斯科的记者现场向她提问——三个人中有两位以前在苏联军队里做过上将。这三名记者就英国政党路线问题向玛格丽特提问时显得特别笨拙,问题也问得冗长无味。他们根本没想到,英国首相居然当场跟他们辩论,对他们进行质疑和挑战,还用语气强烈的言辞打断他们的话,根本不给他们任何一点儿讲完整句话的机会。在节目讨论核武器的环节,一位前上将向玛格丽特提问:一旦发生核武器意外,谁来为西方的潘兴弹道导弹负责?玛格丽特·撒切尔回答说: 可笑!苏联是世界上拥有核武器最多的国家。你们拥有的洲际弹道导弹以及导弹头比西方任何国家都要多。你们已经开始研制中程弹道导弹,而我们还根本没有涉足。你们的短程弹道导弹数量也比我们多得多。你们的导弹数目比别国都多,居然还来问我们发生核武器事故怎么办?可笑! 这三个配角再也忍受不住电视直播节目如此浓烈的火药味,很快他们提问变得柔和起来,开始问些私人问题,比如玛格丽特平时吃些什么,有什么样的工作习惯,还有平时怎么解决睡眠不足的问题。即便是这样无关痛痒的问题,玛格丽特的坦率直白也让苏联的电视观众大开眼界,尤其是让在克里姆林宫里观看电视直播的米哈伊尔·戈尔巴乔夫大开眼界。他回忆道: 我必须盛赞玛格丽特。看了这期节目我感觉,我们的三名记者根本就是输了——完全败下阵来。她在每一个问题上都打赢了。我身边一些人觉得我们给了她太多的自由,但“根本不是这么回事儿,”我说,“这才是真正的‘开放政策’”。69 很多苏联观众都为这次意义非凡的电视直播节目中表现出来的自由精神拍手叫好。英国驻苏联大使如此评价: 苏联人这次完全被折服了。之后好几个星期不断有人过来对我说,“你们的首相真是棒极了。这次电视辩论我们将终身难忘。她告诉给我们许多我们不知道的事,并亲自向我们演示了究竟该如何处理这些事”。70 莫斯科之行后,玛格丽特·撒切尔一跃成为偶像人物。她的言行表现为一些重要的自由主义精神开辟了新道路,而这些自由主义精神对苏联内部民粹主义者正在进行的斗争来说则显得至关重要。在这次具有开创意义的电视访谈节目中,即便是面对核武器安全这样的敏感话题,玛格丽特都以其言行亲自展示了自由精神和公开辩论的重要价值。她公开支持宗教信仰自由,并提倡移民自由。玛格丽特在宗教信仰、移民问题以及其他政策制定方面,都具有改变苏联固有思维模式的能力。正如戈尔巴乔夫所隐晦承认的: 对我们来说,撒切尔夫人绝不是一个好搭档,因为她反感共产主义,对苏联的各种问题往往无法形成更加客观实际的看法。然而,我们也必须承认,在很多情况下,她都能够用事实佐证她对苏联的批判,并最终让我们能够审视、批判我们自己的一些行事方式。71 回顾玛格丽特·撒切尔之所以能够与戈尔巴乔夫在政治上结成亲密关系,是因为很早以前他们俩就发现,虽然他们彼此存在意识形态的差异,但也算志趣相投。两人都是孤独的边缘人、叛逆者,都有心变革各自国家的政治体制。他们都有坚定的信念和过人的天资,既能与人唇枪舌剑又能确保辩论不会演变成个人的口角恩怨。有一些观察家认为,玛格丽特和戈尔巴乔夫的密切关系还得益于异性间的互相吸引。在他们两人会面以及一同出席公开活动时,玛格丽特·撒切尔总会适时地表现自己的女性特质,在语言、行动以及肢体动作中展现婀娜风情。这一切都被戈尔巴乔夫身边的助手看在眼里。苏联外交官列昂尼德·扎米亚京就曾经看到首相在戈尔巴乔夫面前刻意展示自己美丽的双腿:“撒切尔夫人在戈尔巴乔夫面前绝对有一种卖弄风情的感觉。”72外交官嘴里说的玛格丽特卖弄风情的事后来被夸大成更猥亵下流的笑话,在成千上万的普通苏联百姓中间广为流传。戈尔巴乔夫和撒切尔之间的“化学反应”在撒切尔夫人莫斯科之行很多年后一直都是人们茶余饭后开玩笑、聊八卦的话题。就本次莫斯科之行的实质性进展来说,玛格丽特·撒切尔认为自己在世界历史上担当了至关重要的角色,因为她依靠自己的努力,为里根与戈尔巴乔夫之间建立了彼此沟通了解的桥梁。历史上还没有哪位美国总统或苏联领导人能有幸得到像玛格丽特·撒切尔这样能干的中间人的帮助。而她通过不懈地努力,帮助美苏领导人解释沟通,最终不断加深了两个超级大国对彼此的信任。玛格丽特是美国总统里根第一位也是最后一位盟友,同时她也是戈尔巴乔夫在西方世界唯一的一位红颜知己。她为美苏关系所做的努力逐渐在冷战消融期的许多重要阶段显露出其价值:包括日内瓦谈判前后,雷克雅未克会晤前后,以及1987年12月签署《中程导弹条约》前的关键时期。1987年12月7日,戈尔巴乔夫飞往华盛顿签署条约时,途中在英国皇家空军布雷兹·诺顿军事基地停留2小时,与玛格丽特·撒切尔一起共进午餐。这次午餐为即将到来的戈尔巴乔夫-里根峰会做好了铺垫。午餐会期间,首相就阿富汗、人权以及《中程导弹条约》签署后苏联会发生的变化向戈尔巴乔夫提了不少刁钻的问题。玛格丽特在午餐会上似乎并没有多少收获,但会后她致电总统办公室,说明自己与戈尔巴乔夫会谈的情况,里根总统却对她深表感谢,并说首相“显然已经给他来了个下马威”。73如果的确是给戈尔巴乔夫来了个下马威的话,这个下马威还是产生了不错的结果。《中程导弹条约》的签署是两个超级大国第一次达成协议,决定减少各自的核武器数量,并同意尽数销毁诸如潘兴导弹和SS-20导弹等所有的中程导弹。此外,两国还就核武器核查的规则达成了一致。玛格丽特与戈尔巴乔夫的午餐会最令人吃惊的间接性成果或许是,两个月后戈尔巴乔夫居然宣布苏联从阿富汗撤军。苏联的这一决定大大提高了全世界人民的安全感。对此,玛格丽特·撒切尔绝对功不可没。在西方联盟内部,玛格丽特只是个次要的参与者和对话者,而不是主要的参与者和行动发起人。但即便如此,这也成为她最伟大的外交成就之一。[1]我作为这位前总统的传记作家,为他安排了这次会面。不过会面不是通过正常渠道实现的,而是我私下和玛格丽特·撒切尔的日常事务秘书卡洛琳·斯蒂芬斯联系安排的。这就是所谓的“手提包路线”。“手提包线路”很有效。尽管英国外交部建议首相不要会见尼克松,但她没有理会,最后还是见了尼克松。[2]坎农·迈克尔·布尔多,牧师,博士,是凯斯顿学院的创始人,该学院专门研究社会主义国家的宗教。[3]阿奇·布朗教授(1938—),牛津大学政治学教授,圣安东尼学院苏联及东欧中心主任。契克斯别墅研讨会召开时,他任牛津大学苏联研究所的讲师。[4]语出自英国前首相丘吉尔的演讲:“一幅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落下。这张铁幕后面坐落着所有中欧、东欧古老国家的首都。”——译者注[5]玛格丽特远离其他国家领导人的另一个原因是,她想避免和巴勒斯坦的领袖亚西尔·阿拉法特站在一起,因为她认为阿拉法特是个恐怖分子。[6]康斯坦丁·乌斯季诺维奇·契尔年科(1911—1985),1978年以来一直是苏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安德罗波夫逝世后,他于1984年2月出任苏共中央总书记和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13个月后因患肺气肿不幸逝世。[7]赖莎·马克西莫芙娜·戈尔巴乔娃(1932—1999),毕业于莫斯科国立大学哲学系。赖莎独特的个人风格以及活泼的个性都引起了首相的兴趣,而首相一向对到访的外国友人的妻子以及国内内阁大臣的妻子都没什么兴趣。[8]列昂尼德·米特罗法诺维奇·扎米亚京(1922—),自1946年起任苏联外交官。1978—1986年任苏联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宣传部部长。1986—1991年任苏联驻英国大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