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刘墉 日期:2016-07-09 11:22:48
1.励志大师也是一位超级演说家:刘墉的演讲成绩硕果累累。小学参加演讲比赛,次次拿*。大学教授演讲课程,指导了大批学生获得演讲冠军。在电视台主持节目,成了著名主持人。至今在中国大陆、中国台湾、马来西亚、新加坡、美国等地举行近百场巡回演讲,几乎场场爆满,反响非常热烈。2.刘墉构思时间*长的一套书。本书是刘墉口才书系列的*本,另外有《把话说到心窝里1》《教你幽默到心田》《偷偷说到心深处》。这套书刘墉构思了20多年,总结50多年沟通经验制作而成,是其沟通智慧集大成之作。3.亲身经历为素材,多点睛之笔,鲜活有趣。书中有很多点睛之笔,一针见血提出问题所在,如“家常话小心说,无心之言*伤人”。还撷取了大量自身亲历的真实鲜活的事例,将严肃的观点融于幽默轻松家常的故事中。让人读来有趣,有味,有料!4.全新修订版,装帧精良。开本小巧,方便随身携带。
本书简介:
这本书更深入地讨论了听众心理,譬如做一点事就邀功,造成的反感;当着大家面跟老朋友问价钱,造成的困扰;碰上少东接掌公司,谈上一代关系,造成的反效果;白天贬抑丈夫,在晚上可能产生的副作用;遇上难应付的场面怎样转移话题。 这本书告诉我们“把话说到心窝里”,一边是“说话”,是自己说话;一边是“心窝”,是别人的心窝,本来就是互动的。
作者简介:
[美]刘墉:画家、作家、电视主播、新闻记者、演说家、教育家、慈善家。刘墉先生有一颗很热的心、一对很冷的眼、一双很勤的手、两条很忙的腿和一种很自由的心情。他的勤奋与热情使他在各个方面都卓有成就。出版中英文著作九十余种,其中《萤窗小语》《我不是教你诈》《靠自己去成功》等引发畅销狂潮,在中国大陆销售超过千万册。他还热心公益,在中国捐建薇薇希望小学等四十所,还帮助了两百多个大中学生就学。
目录:
第一章
餐桌上翻脸
人都有这个心理,就是不愿意领别人的情。因为欠钱能还,钱有一定的数目,是多少就是多少;情却是抽象的,欠了,不知怎么还。
问题是,许多人就有“要别人领他情”的毛病,只要他做了,他就不能不说,他唯恐别人不知道他做了。而且愈是平常做得少的人,愈有这个毛病。
第二章
小弟六点半
许多伤人自尊心的话,都错不在那句话本身,而在那句话让人产生的联想。
所以,即使是最亲近的人,也有话可说、有话不可说;即使非说不可,也得找个最恰当的方式说。
第三章
你为什么不早说?
第一章 餐桌上翻脸 人都有这个心理,就是不愿意领别人的情。因为欠钱能还,钱有一定的数目,是多少就是多少;情却是抽象的,欠了,不知怎么还。问题是,许多人就有“要别人领他情”的毛病,只要他做了,他就不能不说,他唯恐别人不知道他做了。而且愈是平常做得少的人,愈有这个毛病。 第二章 小弟六点半 许多伤人自尊心的话,都错不在那句话本身,而在那句话让人产生的联想。所以,即使是最亲近的人,也有话可说、有话不可说;即使非说不可,也得找个最恰当的方式说。 第三章你为什么不早说? 一个会说话的人,总能探知对方的想法;一个会打电话的人,总要猜测对方当时的环境。只有在适当的心情与环境中,才能把话说到心窝?里。 第四章向左转向右转 把话说到心窝里,不难!最重要的就是——以关怀代替质问,以建议代替责难,以暗示代替直言。 第五章妈妈桑万岁 自己说话,人家可以认为是吹牛。但透过别人的嘴来证明,就不是吹牛了。非但不是吹牛,别人的话还有个效果,就是“背地话”的效果。 第六章请找我的代言人看对象、分亲疏、别内外,几乎成为人们说话的本能。问题是,只有那真会说话的人,才知道怎么把私房话当中的材料,经过选择,变成“动听的言语”。或许你要责怪这太矫情。把“赞美”与“关怀”提炼出来,让对方高兴、帮朋友解忧,这矫情不是比你直言好上千万倍吗? 第七章肚脐上的金环子 “借口”,实在是说话最常用的技巧。学生写作文,动不动就说“古人说”;开头不知道怎么写,就翻《智慧语录》,照抄一段——“孔子说、庄子说、凯撒大帝说、林肯说、国父说:”好像古人、名人一说,自己跟下来说,就言之成理了。一点也没错!当你引用别人的话的时候,首先,它就使你不孤立,表示不但你说,别人也同意;或别人这么说,你只是加以发挥。 第八章老龙翻船记 “转移焦点”是谈话的一种“主动行为”,如果你会说话,简简单单几句,就能把一大群人的谈话主题,像是“牧羊人带羊群”一样,带往另一个方向。 第九章落井下石 中国人嫁娶开张乔迁,常要挑时辰,其实说话办事更得挑时辰。什么是“挑时辰”?挑时辰就是找最恰当、对自己最有利的时间去“进一言”,当然也就是避开“凶时”。懂得说话的人,不但要挑吉时,更要挑环境。 第十章做奸细的老于 每个人都要好好学习“改天再说”这句话。它可以帮你脱困、避免尴尬;当别人对你说“改天再说”的时候,你千万要识趣地避开。 第十一章是谁当家? 无论位阶的高低,或谁当家、谁做主,尊重对方,永远是说话的第一原则。就算你是顶头上司,如果你能把“喂!某某,你几点几分,给我过来一下。”改成“是不是麻烦你,几点几分到我办公室。”甚至更客气地说:“几点几分,我在办公室等您。”你的职员听到,能不比较窝心吗? 第十二章你敢来压我? 把话说到心窝里,你一定要弄清上一代与下一代之间的心理,千万别弄巧成拙,以为自己会攀关系,或显示自己老资格,放弃与“当权的小子”直接对话,反而去找他的“老爸”或“前任”。你不得不放下身段,去拍晚辈的马屁。 第十三章老乔吃豆腐 “道不同不相为谋”,既然你认为“道不同”,就应该早避开,既省了双方的时间,也免得结怨。当你发现别人撒谎,你如果非拆穿不可,就早一点拆,甚至在他才说谎说到一半的时候,就把他的话打断,说“我不想听了”。免得他撒了一堆谎,才发现你早已知情,你是存心看他表演。 第十四章看谁耐得住要知道,谈判好比两国争疆界,双方一定都往对方那里画线,然后一点一点退、一点一点让,最后终于达成共?识。要是你一开始,就很“礼让”,就很“君子”,把线画在中间。对不起!对方一定得寸进尺,最后把那条线画到你的国土上。 第十五章受气包的报复 “赞美敌人”正是说话的重要技巧啊!你今天不小心,犯了错,一个个跟你有宿怨的人,都出来责怪你。这时候你能辩吗?你只要一辩,大家的炮火就对准了你的错。既然有错,无论大错还是小错,你就不可能推得一干二净,反而因为炮火集中,愈使人觉得你“强辩”“死不认错”,愈使你的小错成为大错。 后记你说话他窝心 第三章你为什么不早说?你说你人不在家,是用手机接我的电话;我说你一定撒谎,因为我才问过你妈妈。——刘墉◎故事一自从规定“开车持打手机要罚款”,小潘就觉得很不方便。因为每天上下班,小潘一定得接电话,而且兹事体大,非接不可。为了这个,小潘特意去买了一个附耳机的大哥大,电话铃一响,就赶紧把耳机戴上。不过这也很不方便,甚至可以说危险,因为电话响,总先心头一惊,急着抓耳机,往耳里塞,又常手忙脚乱塞不进去,有两回差点没抓稳方向盘,出了车祸。所幸又出了个新产品,总算解决了小潘的问题。那是个手机的扩音器,只要设定自动接听,电话响一声,不用按“接听钮”,就可以像跟身边的人一样——“对讲”。这一天小潘在上班的路上,对讲得正开心,突然看见路边有辆车拋锚,开车的女人直摇手,居然是自己老婆。于是匆匆忙忙撂下一句“对不起,我要停车,等下再谈”。就把车停在路边。“太太怎么啦?”“怎么啦?你没看见吗?轮胎爆了。”“我打电话叫车行派人来修。”小潘说。“不行不行,我今天早上开会,你送我一程?吧!”太太的命令岂敢违背,小潘赶紧陪太太上了自己的车,还叮嘱太太绑安全带。星期一,交通特别挤,怎么钻都快不了,太太还直发急。突然电话响,立刻自动接通了。“喂!”一个女人的声音。“喂!”小潘心一惊,不知道怎么答。“喂什么喂?”那头女人发飙了,“是我啊!你怎么搞的?出了什么事啊?”又换成娇滴滴的声音,“你到底过来不过来嘛?”啪!一记耳光从旁边打了过来。 ◎故事二“嘉娟!你还没睡啊?”“爸爸,我哪儿有那么早睡啊,而且我正想打电话给您呢!”“打电话给我?什么事?”“问您什么时候回来啊!旧金山现在的天气好舒服哟,您快点来吧!我天天看卫星新闻,台湾好热啊!”“我不怕热,我还不想过去,一个人在这儿清?静。”“清静?您不寂寞吗?”“我才不寂寞呢!跟几个老同事聚聚,好极了,比回去跟你娘在一块儿,耳根不得清静,好多了。”顿了顿,“喂!嘉娟,你可别跟你妈说我嫌她,你就说我有老同学聚会,现在还走不开。怎么样?你老娘还好吧?”“好啊!”嘉娟一笑,“您要不要问她?她正在听分机。”接着喊,“妈!您自己跟爸说吧!”啪!老太太没说,在那头把电话挂了。 ◎故事三“老板好!”“不好!我告诉你,等会儿两点钟汪老头要来,他来没好事,你小心应付,就说我突然牙疼,又联络不上他,叫他改天再来。”“他要是问您到哪个牙科,我怎么说?”“那……那你就说我不舒服,去看病,不知道去哪家好了。”临挂电话,张总又叮嘱秘书,“还有,老汪喜欢东翻翻西翻翻,可别让他进我办公室,翻我桌上的东西。”“他不会翻的!您放心。”秘书得意地说。“你怎么知道他不会翻?”“我已经给他几本杂志,他正坐在我对面看《花花公子》呢!”有话好说 看了上面三个故事,你大概要笑“他们都太笨?了”。问题是,这世上不是有太多人,都犯了这种笨毛病吗?你带朋友回家,看电话有留言,想都不想就按下键,播出的留言正好在骂你那朋友。你就不能等朋友走了,或等他进洗手间的时候再听吗?你跟朋友聊天,他一个一个骂,骂到你最亲近的人,你不吭气,听他骂,到后来有人提醒骂的人,你跟被骂者的关系,场面立刻变得十分尴尬,就算当时没人说,他以后知道了,怎能不猜你会告状,于是造成更紧张的关系? ◎抢一步说话说话多半要礼让,给对方空间,让人家说,别打断他的话。但是在某些情况,你却得主动插话,把事情说清楚、把话题岔开,或是抢先发言。记得有一次我下午两点钟接到女儿校长的电?话。“我是小帆的校长,没什么急事。”那校长先很快地这么说,然后才一笑,“我打电话是向你报告,你的女儿得奖了。”我后来细想,那校长前面说的两句话具有学问。为什么?因为他知道家长在上课时间接到学校电话,一定会大吃一惊,猜孩子是不是出了什么意外。所以,他要抢话,在我血压上升之前,先告诉我:“没有什么急事。” ◎您有没有两分钟?我也记得有一次到百货公司,看见卖化妆品的小姐各自发挥本事促销。有的小姐问:“要不要给您介绍最新的产品?”有的小姐问:“太太!您的皮肤最需要这种保养品了,来试试吧!”有的小姐说:“小姐!您如果用我们这种眼影,一定会更美。”说实话,她们讲得都不错,抓住人们尝新、抗衰和爱美的心理。但是我发觉那边生意最好的一个柜台,里面几位售货小姐最高明,坐在她们前面接受化妆的人也特别多。你猜,她们怎么把人拉过去?她们说得很简单——“小姐!您有没有两分钟,让我为您补补?妆。”多高明啊!她不批评顾客原来的妆,只说补妆,免得引人反感;她也不说要你买,或用你许多时间,而强调“您有没有两分钟”。 ◎先探虚实“对不起!耽误您两分钟。”“对不起!你是不是还在忙?”“用您两分钟,跟您报告一件事,不知道行不?行?”“不知道你现在说话方便不方便?”这都是很平常的话,却可能有大效果。你想想,如果你正忙,有朋友来电,你刚要说改天再谈吧,他却先开口了——“只用两分钟”,你是不是可能想大不了两分钟,看他好像很急,就捺着性子听了呢?结果两分钟让你听得高兴,延长到十分钟,只怕你还主动对他说:“别急,我还有时间。”于是许多原本办不成的事,就这样办成了。 ◎你方便不方便?同样的道理,当你不确定对方情况,先问:“您现在说话方便不方便?”也能避免许多困扰。像小潘的女朋友,如果捺不住性子,打电话给小潘,先问这么一句,然后小潘说不方便,挂了电话。就算潘太太疑心,也不至于一巴掌打过去啊!此外,小潘如果一接电话,能抢先一步说:“对不起,我现在不方便讲话。”对方机灵一点,不是也没事吗? ◎小心我用对讲机有些情况,是不能不抢话的。譬如你在家,因为手上忙,于是用电话对讲机,除了你,四周的人也能听到你们的谈话,这种情况下,你就应该抢先告诉对方:“我现在用对?讲。”你绝对不能在发现对方的话可能不适于旁边人听的时候才提醒,因为那时已经造成了损害,而且往往是大损害。每个人都会感激别人在背后赞美自己,也都特别痛恨那些在背地说小话的人。想想,前面故事里的嘉娟,没能一接电话,就告诉自己老爸“妈妈在分机听”,那老太太听到丈夫对女儿骂自己,能不血压上升吗?再想想,张总的秘书,明明知道老板最讨厌的汪老头在对面(只怕正虎视眈眈地盯着她),却第一句话就让汪老头知道来电的是张总,已经就不高明了。岂止如此?她竟然不但不抢一句,暗示汪老头提早到了,还与张总对答,而且对答的内容让汪老头猜得到。汪老头能不火大吗? ◎隔墙有耳在今天这个商业社会,你接任何电话,只要旁边有相关的人,除非你存心让那人知道,否则都应该使用技巧,不让那人听出来是谁来电。在安静的地方你应该把话筒贴紧耳朵,免得耳尖的人听到谈话内容。你更不能在对方谈到“那人”时,用闪烁的眼神偷偷看那个人。在今天,当你打电话给朋友,对方不称呼你名字,或语气特殊的时候,你也应该有警觉,主动问他:“你现在是不是不方便说话?”而当你发现接电话的人用极小声接听时,则应该猜想他正在开会、探病、参加丧礼或在图书馆,而主动了解状况,快快挂电话。还有,电话才响,对方就接听的时候,你要主动问对方是不是急着等别人电话。在铃响许久,对方才接听时,你则要问他是不是在忙,或自己是“插拨”进去。一个会说话的人,总能探知对方的想法;一个会打电话的人,总要猜测对方当时的环境。只有在适当的心情与环境中,才能把话说到心窝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