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 島 書 城

纸书新书文集文学小说

娱乐青春社科玄幻网热


作品介绍

这个时代这些人


作者:李佳佳  日期:2016-07-20 19:22:07



《这个时代这些人》当当签名版,限量发行,请戳入《佳访》之后,主持人李佳佳以笔为刀叙写她的十年传媒生涯;聚光灯下的台前幕后。
  深度对话陈小鲁(陈毅之子)、李开复、茅于轼、严歌苓、俞敏洪、张燕生、李银河、闾丘露薇、袁腾飞、崔永元、韩寒、蒋方舟、余秀华、向文波、陈嘉上、刘慈欣、野夫、袁立、吴百纳(英驻华大使)、李志等中外政商、文化名人。
  面对面畅谈新闻理想、职业道德、民主信仰、经济、法治、同性婚姻、网络红人、名人公益、电影审查、环保等当下热门话题。
  此外,作者在书中回顾了母校复旦大学百年校庆的盛景,也记述了她曾跨出国门,在日本东京街头见识的有条不紊的垃圾堆放景象,在莱茵河畔亲眼目睹德国污水处理的惊人成就。
  作者简介:
   李佳佳,女,80后电视媒体人、专栏写作者。本科于中山大学科学与计算机应用专业就读,研究生于复旦大学修读新闻传播,并于2005年复旦大学百年校庆年成为首位女性研究生会主席。在上海、广州两地做过财经记者、时政记者,工作期间,采访游历近三十个国家和地区,在欧洲和美国拍摄过纪录片。2012年,参加美国East-Westcenter的杰弗逊研究员项目。2013年,创立深度人物专访栏目《佳访》,任主持人、制片人,深度对话一百多位新闻当事人。关心环保,希望过简约、绿色的生活。
  目录:
  PART1新闻是正在发生的历史
  每个人心中都住着魔鬼003
  你要做的,仅仅是承担个体的责任——独立地思考,并且不羞于传递这种思考。摆脱魔鬼的第一步,居然这么简单。
  当嘲笑他人信仰,我们还剩下什么011
  美好人性被历次政治运动蹂躏摧毁,快速城市化进程瓦解了宗族聚居,敬畏之心也被无神论洗涤干净。于是,飞黄腾达、出人头地成了新的“信仰”——如果能被称为“信仰”的话。
  不一样又怎样021
  在我看来,所有的婚姻都源于对安全感的追求和渴望,同性伴侣大概更加需要。李银河说:“如果我们感情还在,那么我们就不需要那张纸;如果没感情了,有那张纸也没用。”
  PART1新闻是正在发生的历史
  每个人心中都住着魔鬼003
  你要做的,仅仅是承担个体的责任——独立地思考,并且不羞于传递这种思考。摆脱魔鬼的第一步,居然这么简单。
  当嘲笑他人信仰,我们还剩下什么011
  美好人性被历次政治运动蹂躏摧毁,快速城市化进程瓦解了宗族聚居,敬畏之心也被无神论洗涤干净。于是,飞黄腾达、出人头地成了新的“信仰”——如果能被称为“信仰”的话。
  不一样又怎样021
  在我看来,所有的婚姻都源于对安全感的追求和渴望,同性伴侣大概更加需要。李银河说:“如果我们感情还在,那么我们就不需要那张纸;如果没感情了,有那张纸也没用。”
  PART2 有人不沉默
  请别杀死知更鸟035
  “我想对我来说生命的终极意义就是自由和尊严。因为我所有的努力,都是为了未来能够拥有一个不依附于任何一个商业机构,也不依附于一个权力的生活状态。”
  看,那个从历史穿越来的人046
  良田千顷,日食不过三餐;广厦万间,夜眠不足五尺。我不是经商的又不是为官的,既恐高又晕船,不想有私人飞机也不想坐私人游艇,享不了那福,悠然度日就好。
  崔永元:给我想要的自由055
  如今的崔永元过得很自由,用他自己的话说,没有人审核他的微博了,也不用在刚刚入睡的清晨回台开会。“网上遇到浑蛋,我就跟你练,练到凌晨四点,熬到只剩下我一个人。我就这么活着,无所谓。”
  唯有诗歌悲悯她065
  孤独的她,全部的渴望:对美、对性、对爱、对自由、对尊严,都在诗歌里。
  PART3 现实与荒诞
  与奥巴马对簿公堂081
  在“不公平”没有落到自己头上之前,我们都会更想要“效率”。但你怎么就知道,你会永远走运呢?
  国产科幻的春天来了吗?089
  一旦遭遇市场,再坚守艺术的导演也要妥协,谁让这是个粗制滥造的商业大片分分钟捞几个亿,辛辛苦苦拍艺术电影被嘲笑小众高冷影院不排片观众不买账的时代呢?
  管他“做人”如何呢?095
   演员,就是用作品说话,其他事情比如跟谁上床和谁交朋友与谁翻脸关你们屁事。
  为什么非要做“人生赢家”?101
  人生为什么非要分出一个输赢呢?你可以嫁得好,她可以学得好;你可以安逸舒适,她可以独立进取,大家“万类霜天竞自由”不好吗?
  让我们忘掉“动机”109
  难道因为诺贝尔有私心,打着自己的小算盘,我们就能愁眉紧皱地说:“莫言屠呦呦那个奖真不怎么地?”
  PART4当我们谈论电影
  韩寒:我的文艺无人可及117
  “不会有人喜欢倾听你的痛苦,说给朋友,朋友不好受;说给敌人,敌人更开心。”
  1980年代:不只有爱情,错过就不再127
  在1980年代,牵手,于夕阳或月光下散步,是爱情的万能公式。蔑视权贵和金钱,崇尚才华和艺术,是爱情的最低标准。
  最好的寓言,是每个人都觉得自己看懂了135
  一个丰满、完整、多次反转、细节考究、意蕴无穷的故事埋下了一层又一层逐级递进的隐喻,像童话,更是寓言。
  PART5 有故事的人
  袁立:“不忍”145
  亲眼见到尘肺病人之后,袁立一下子“不忍”了,“靠近的时候,清楚地听到从他的胸腔里持续发出沉重的呼吸声,沙沙沙沙,像秋天的落叶。”
  李志:我是一颗荔枝157
  直到2015年,“小众”了十年的李志走进体育馆了。几千人的场子,台下看不清台上的脸,到处是荧光棒和尖叫声。
  风和日丽,饮酒落花171
  “我觉得环境是环境,个人是个人。恶在那儿,但是你不要成为恶的一部分。”
  如果自信的话,他们不会这样说182
  “只有在国外混不下去的老外才来中国?”“如果他们自信一点的话,我觉得他们不会这样说。”
  PART6 有故事的我
  百年复旦的碎屑195
  “自由而无用的灵魂”究竟是什么意思?居然能成为一所大学的价值?
  “所谓自由,就是思想或是生活观念能在无边的时空中恣意游走;而无用,则是对身边现实功利的有意疏离。”
  偷浮生十日,泛不系之舟206
  导游姑娘赴日八年,坦言如今回东北老家已经格格不入:“我有时候跟家里人说,说话别那么大声,别吐痰,垃圾揣兜里。我妈上来就骂:你装!你再装!滚回日本别(四声)回来了!”
  PART7人在国外
  莱茵河畔取“治水”经227
  被称为“欧洲父亲河”的莱茵河,作为流经欧洲九国的主要饮用水源,曾在短短四十年中经历了从“最浪漫的臭水沟”向如今清澈美丽的父亲河的转变。带着“取经”的心态,我沿着莱茵河流域走访了相关水域管理人士,得到了不少一手信息。
  体验日本的垃圾回收241
  2010年岁末,我随国务院新闻办公室“青年媒体工作者”代表团访问日本。在日本期间,当地民众的文明、友好与彬彬有礼自不必说,印象最深的片段,却都和“垃圾”有关。
  附录:部分《佳访》节目片尾语250
  前言序一天真一点又怎样
  崔永元
  这一年(2015),我的《东方眼》停播在前,佳佳的《佳访》紧随其后。一位领导劝我少说话多做事。佳佳的《佳访》停播,我不知道是否也有人找过她,对她说过类似的话。有时我在想,一个小崔一个佳佳能奈何为?不要说开启民智这样压死活人的重担,就是让观众知道大千的电视节目里有《东方眼》《佳访》这么两档,都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我和佳佳只见过一面,加上电话联系不超过十次。印象最深的,是她告诉我节目即将收场时表现的那份难受,而我这枚老手早已心静如水,停节目和停电停水没有区别。
   如果说我稍稍有些难受,是因为又亲眼目睹一位新闻人新闻理想的破灭。我经历的破灭发生在20世纪末,因为一个节目的停播去找一位领导申辩,那位领导当时差不多被整个序一 天真一点又怎样
  崔永元
  这一年(2015),我的《东方眼》停播在前,佳佳的《佳访》紧随其后。一位领导劝我少说话多做事。佳佳的《佳访》停播,我不知道是否也有人找过她,对她说过类似的话。有时我在想,一个小崔一个佳佳能奈何为?不要说开启民智这样压死活人的重担,就是让观众知道大千的电视节目里有《东方眼》《佳访》这么两档,都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我和佳佳只见过一面,加上电话联系不超过十次。印象最深的,是她告诉我节目即将收场时表现的那份难受,而我这枚老手早已心静如水,停节目和停电停水没有区别。
  如果说我稍稍有些难受,是因为又亲眼目睹一位新闻人新闻理想的破灭。我经历的破灭发生在20世纪末,因为一个节目的停播去找一位领导申辩,那位领导当时差不多被整个新闻界誉为先锋和旗手。听完我鼻涕一把泪一把掷地有声的申诉和呐喊,他看着桌上女儿的照片小声笑着对我说:“你还当真了?”
  一定是没人对佳佳这样说,我都没舍得说。
  曾经有人开玩笑说:在我们的教育门类中,大多数专业都可以当作饭碗,文雅一点叫就业渠道,比如学外语可以当翻译,学金融可以做私募基金,学考古可以帮人收费鉴定,学建筑可以当流行歌手……
  唯有学新闻,老师告诉你,可以实现新闻理想,并且告诉你一长串前辈的名单,他们在实现理想的路上奋不顾身、一往无前,现在,你来了。宽泛一些,新闻记者或可算作知识分子的一部分,这种分子,常有令人肃然起敬的一小撮,大多是仗义执言之辈。类似储安平、章伯钧一类,吃得好喝得香,时常看内部电影,竟然还有那么多不满。他们一张嘴,总是让人不安,或者说出大家没有想到之处,或者说出人人想到看到却不愿说出之处,讨厌和可爱全在于此。
  你相信他们的爱吗?你相信他们是因为深爱才批判吗?
  我相信。
  爱之深责之切,眼含泪水爱得深沉,用黑色的眼睛去寻找光明。
  佳佳也是个年轻有爱的人,她瞪大眼睛去找,用嘴去问,用耳去听,用心去感悟,用声音去传达。我们看到的这本书,是她着力迈出的脚步,这脚步印在尘土上,很快会消失得无影无踪。我却发自内心地盼望着佳佳保留一点天真,傻傻的,愣愣的,怯怯的……
  我坚信,这世界会给天真留有一席之地。
  
  序二 我所认识的李佳佳
  袁腾飞
  初识佳佳是因为我接受《佳访》的采访。那是2014年春天,当时我去广州参加“第五届图书新势力奖”的颁奖活动,行程安排得很满,有点疲于奔命的感觉。《佳访》的采访安排在晚上,我下午刚做完一个电视访谈,实在觉得很累。加上这些年接受了这么多采访,觉得问的问题大多雷同,引不起我谈话的兴致。但是,既然活动主办方安排了,总不好意思拒绝吧,就抱着应付两句的态度去了。
  采访就在酒店的一间会议室里进行,远远地看见一位黄衣女子在翘首眺望。她穿着得体的职业装,薄施粉黛,美丽的脸上带着真诚的微笑,有一种成熟知性的美。她手上拿着一本我的书,说着我早已经听习惯了的“久仰,幸会”。我客套了几句往里走,以为她是编导,在我印象中,电视女主持人应该比她妖艳许多,至少得粘着假睫毛穿着雪纺纱什么的。落座之后,才知道她就是今天要采访我的人,《佳访》节目的主持人——李佳佳。
  说实在的,我接受过不少年轻女孩的采访。在我看来,她们更适合生活娱乐类节目,相亲看病秀厨艺之类的,去采访各种“星”和达人。我在中学一线教了13年书,没见过哪个女生爱学历史的。所以,我总觉得跟80后、90后的女孩儿们实在是没的可聊。以前接受过的采访甚至有女记者问“在中学讲台和《百家讲坛》讲课,哪个你更喜欢?”我觉得这就是问我爸对我好还是我妈对我好,我回答“都好”,她非要让我说到底哪个更好,我只好说在《百家讲坛》感觉更好,她问:“为什么?是因为挣钱多吗?”我说是因为知音多,没想到她又问:“跟挣钱多也有关系吧?”呵呵,采访到此结束吧。
  坐在《佳访》简单的演播室里,我想着这次应该跟以前大同小异,心里在默念着那套烂熟的说辞。等到佳佳一发问,我知道我想错了。这个丫头做足了功课,问的不但有意思有深度,还都是我有兴趣、想说想谈想讨论的话题。不知不觉中,一个多小时采访时间到了,我俩都言犹未尽。这是我接受过的最愉快的一次采访!
  采访结束后,自然互留了电话和微信。以后慢慢和佳佳熟了起来,才知道这位才女果然不是“花瓶”,她是复旦高才生,曾在国际媒体论坛上发表过英语演讲,对于历史、对于社会、对于世界都充满好奇。而她一力挑起的年轻的《佳访》更是在短短的时间内成为了中国知识圈里很有影响力的一档节目。她比我教的第一届学生小两岁,我常开玩笑地讲:“我怎么没教过这样的孩子?”
  以前每次带毕业班的时候,我都会在黑板上给孩子们写上一段话,这是宋朝的理学家张载说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我跟学生讲,咱们读书就要遵照张老夫子这四句教。其实有的时候我没有把握有多少人能听进去,但是我感觉,一届哪怕有一个孩子听进去了,我就没白讲。然而讲了几次下来,我也没什么信心了。真的有孩子听得进去吗?
  为天地立心,天地之心是什么呢?就是公,就是无私。“学贵大成,不贵小用。大成者,参于天地,小用者,谋利计功。”人应该有这样的精神,不能老想着自己这点蝇营狗苟。为生民立命,这更不是一般人能做得到的,古人都觉得是肉食者谋之。
  跟佳佳接触,最令人感动的是她对国家民族未来发展的思考,对弱势群体的关爱。真的是先贤所云的“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在她身上,我看到了一个80后女孩的担当。
  正是因为这份担当,这种对生养她的这块土地的热爱,她做了《佳访》节目,多少委屈,多大压力,恐怕只有她自己心里清楚。她一直坚持着不放弃,直到,你懂得,2015年岁末,《佳访》停播了。
  节目虽然不播了,但佳佳还是那么阳光快乐,还是位卑未敢忘忧国。作为朋友,我们虽然很惋惜这个节目,但看到佳佳的状态,放心多了。她没有被压垮。
  《这个时代这些人》这本书的内容是佳佳书写她采访过的一些文化人,我也忝列其中。承蒙佳佳看重,让我给这本书作序。我就长了一张能喷的嘴,文字实在非我所长。不揣冒昧,写了这么多。斗胆叫作序言吧!
   自序 我的新闻道路
  2015年9月底,已经播出超过一百期的《佳访》停播。出乎预料,那一刻我异常平静。悲伤、愤怒、无力感都已经持续了太久,到最后这一刻,尘归尘、土归土,反而如释重负。
  这是一档在很长时间里加我只有两三个人在做的小小的节目。从一开始的诞生就极其艰难。我希望做一档好的节目,我热情地表白自己的理想、动力和吃苦精神,我甚至打算自己掏出本就不鼓囊的钱包来工作……
  几经波折之后,我至今记得一位我非常尊重的领导说的话:“我们的观众需要一档有深度、有质量、有担当的节目。”无法形容彼时彼刻我内心的激动。
  就这样,《佳访》诞生了。
  这之后的两年半,二十八个月,八百多个日日夜夜,有数不清的故事发生。这期间因为所有责任一肩扛压力太大,我失眠、不眠过多少个夜晚已经记不清。因为平台小、自己籍籍无名而被无视、被鄙夷、被爽约过多少次,也早已司空见惯。每当要垮掉或者快崩溃的时候促使自己咬牙坚持的,仅仅是希望无愧于一个“新闻人”的身份、希望自己多年前早已埋下的“让这个社会变好一点点”的新闻理想能够多存续一些时间的信念。
  前不久有一些学新闻的大学生为了完成论文来采访我,问我诸如“最大的困难是什么”“最难坚持的时候是什么”“最感动的是什么”之类的问题。而更多的专业同行关心的是,你为什么能请到那么多很棒的采访嘉宾?
  如今一切尘埃落定,终于可以回头想想了。一档专访栏目,如何能做出影响力和高水准,长久以来,制胜法门似乎都是——极具影响力的平台或者非常知名的采访者。显然,我都没有。事实上,别说这些,我连一个能负责定选题、联系嘉宾、准备采访思路的编导都没有。既然一穷二白,只能自己动手。于是,每每一期刚采访完就焦虑操心下一期,打不完的电话、写不完的邮件、看不完的资料、读不完的书,成了两年多我生活的常态。甚至睡眠中被节目断播的梦魇惊醒都成了家常便饭。
  非常感谢支持过这档丑小鸭一般稚嫩和浅陋的节目的人们,感谢我的观众,感谢你们愿意陪伴。感谢一百余位卓越的嘉宾,感谢你们的信任,感谢你们无保留的倾诉,感谢你们分享最宝贵的时间;感谢我的伯乐领导,感谢我的同事和可爱的实习生们。电视是一档团队的艺术,那句诗说得好:每个人都是只有一只翅膀的天使,只有相互拥抱才能飞翔。
  记得韩寒的《后会无期》里有一句台词,“没有毫无理由的横空出世”。如果希望做一名不混日子、坚守专业、良知与责任感的记者,更是如此。我绝不敢说自己已经做到,这两年多的生命里,我只是要求自己不断接近。期间,有太多的故事和瞬间没能尽录在这本书,但却深深刻在了我的脑海里。某些时刻,它们便悄悄浮现出来,使我无比感恩,自己生命的这段旅程里有幸遇见这些有趣的人,听闻这些有趣的故事。
  记得为了采访俞敏洪,连续四年跑全国政协的我每年都会去教育界别,听听敢言的他又发表了什么重炮见解。我会一次又一次打电话到他办公室邀请采访,发短信谈我对于教育公平的思考。终于,到了2013年5月,节目刚刚诞生的时候,他同意了:“好,你来吧,给你一个小时。”见面的时候,老俞依然是“刀子嘴豆腐心”:“你这什么电视台,从没听说过。就给你这个人一个机会,来,问吧!”
  也是开播之初,为了做好李开复的采访。和他已经相当熟悉的我觉得应该挖掘一下这个大家非常熟悉的跨国企业高管、创新行业领袖不为人熟知的另一面——“丈夫”和“父亲”的角色。“您是个浪漫的人吗?”开复老师一愣,呆萌地笑:“我觉得还好啊。”“那您做过最浪漫的一件事情是什么?”被问住了,思考一阵之后:“那时她刚到美国,我手绘了一份开复菜单请她点菜,然后亲自掌勺,下厨做了一桌特供她的爱情菜肴。”我也震惊了:“这个真的是很浪漫!”李开复得意地点点头:“那是,当然!”
  2014年年初,我约访茅于轼老先生,出乎预料,他答应了,还热情地邀请我们到他家里拍摄,坦荡得令人吃惊。那个北京市中心闹中取静的小区里,85岁的茅老和81岁的太太赵艳玲老两口在一楼的一套两居室相依相伴。家里没有保姆,茅老的一切生活都由赵老照看。我们到的时候,老两口正在吃晚饭。茅老耳朵不好,赵老就轻轻靠近他耳旁说话。趁茅老不注意,赵老悄悄告诉我,经常有人打电话到他们家里破口大骂,上门骚扰的也有。当然,茅老并不知道。“电话都是我接的啊。”赵老笑。她当然希望他“少说几句,有些事情不必说破”。然而茅老始终坚持,她也便支持丈夫。这使我想起那句话“上帝令女子护卫男子”。说起携手走过的六十年,即使“文革”时期家徒四壁,两人也从未分离,茅老露出孩童般的微笑:“从结婚那天开始,我们就已经下定了决心了,我这辈子就是靠你了,你也这辈子就是靠我。不管发生什么大的事情,这个想法不会变。”
  约访严歌苓的过程就更是“荡气回肠”。她从美国飞到广州参加一个颁奖礼活动,只住一晚就要马不停蹄下一站。约访,婉拒,出版社编辑为难地说她倒时差实在太累。我没有放弃,立即说那我就在她下榻的酒店(也是颁奖礼的同一地点)开一间会议室布置机器,她只要睡觉前从房间溜达过来聊半个小时就好。编辑看我着实真诚,答应去询问,终于“赢得芳心”。看我狂喜,编辑连忙再三强调,她实在太累,采访只许半个小时,我忙不迭满口答应。于是,在根据《陆犯焉识》改编的电影《归来》上映前夕,我约到了这个珍贵的独家。距离采访已经只剩下一个星期的时候,读过多部严歌苓作品的我熬了三个通宵读完新作品《妈阁是座城》。到了采访的那个晚上,本以为会有些倦容可能只是来应付一下的严歌苓一出现,我们都惊呆了。她对一切都认真尽心到令人动容:美丽的纱纺连衣裙、尖头高跟鞋、精致的妆容、一丝不乱的卷发。我们越聊越开心,越聊越投入,到编辑忍无可忍疯狂打眼色要我打住的时候,时间早已远远超过半个小时……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约访经历都顺利愉快。2015年年初,我希望约访一位曾有过一面之缘的歌手。原本暗暗定位《佳访》不做娱乐八卦类内容的我之所以选择这位歌手是因为欣赏他独特的文艺书卷气息,在浮躁喧闹的当今社会显得安静平和甚至有些格格不入。彼时,这位歌手尚未像后来那般“大红大紫”,本来心里没底儿的我立即收到了他的回复答应接受采访,约定接下来再碰具体的时间。到了三月份,他“爆得大名”,我坚信承诺,再次询问。他明确说请工作人员与我联络,就定在之后一两天。于是,我和编导、摄像、灯光等一行五个人在北京足足等待了三天,经纪人起初热情承诺“放心吧!就在明天或者后天,具体的我叫人联系你”。等到深夜,第二天,第三天,电话不接、信息不回、彻底人间蒸发。最终,我们不得不飞回广州,就这么白跑了一趟。事后终于联系上的工作人员没有任何解释,只说“下半年再接受采访”。结果呢?你猜对了,下半年这样的过程又重演了一遍。在嘉宾歌手礼貌应允时间范围的情况下,经纪人要么不接电话要么接了就挂,最后竟然把我的手机屏蔽了(我换了另一个号码她立即热情接听……)。这件事情使我忍不住感慨,一个人与什么样的人同行,终将决定他能走多远。
  更多酸甜苦辣五味杂陈的故事我不再一一列举,这本书中有一些引起我深层思考之后记录下来的文字,希望它们也能给阅读的你带来些许火花。
  在两年多的时间里,我一直在思考:怎样才能被称为一名优秀的采访者。有的人说你应该激烈质疑,能把采访对象激怒甚至拂袖而去才叫好看。我不这么认为,无论媒体采访还是生活中交朋友,在我看来都不外乎人与人之间的打交道。第一位的,应该是尊重。羞辱、攻击对方不会显得自己多么高明,能令采访对象愿意剖白内心,跟你倾诉跟他人都不会说的话才是水平。在2015年6月,应北大徐泓老师邀请给北大和中大同学做的讲座上,我总结我的采访之道(如果能这样概括的话)是:用让人最舒服的态度问出让人最不舒服的问题。
  那次讲座后,有一位同学发私信问我:“工资不高、压力极大,时不时节目还会被毙,你为什么坚持?你的新闻理想是什么?”这也是困扰我很久的问题。这个如今提起来会显得“装×”、可笑、不食人间烟火的“新闻理想”,它究竟是什么?
  在我的学长兼前同事秦朔离职时,吴晓波学长写了一篇流传极广的文章《最后一个“看门狗”也走了》。其中有这样一句话:“新闻将监督视作天职,新闻人信仰通过自身努力,能让这个社会更美好,这种朴素的追求就是近来有人闻之色变的‘新闻理想’。”
  我非常尊敬的北大著名学者周辅成先生说过这样一段话:“儒者绝非皆是唯唯诺诺、汲汲势利之徒。循善而行才是儒学真义。在先秦儒学家眼中,君可以变,国可以去,而善的理念绝不能依权势者的意志而转变。”
  进入新传播时代之后,传统记者的信息垄断和职能优势已经不复存在。越来越多同行加入了公关的行列。事实上,在“宣传”这个赤裸裸的意识形态词汇越来越少被提及的时候,区别“新闻”和“公关”就变得十分紧迫。传播学学界的观点认为,正面弘扬和赞颂应属于“公关”范畴,也就是有意识地建构形象。而“新闻”的职责是挖掘公众看不到、无法接近的真相,说出他们不愿说、不敢说的真话。
  在我看来,一个优秀的记者所应该秉持的新闻理想便是:坚持做真正的“新闻”,无论多难。
  就是那本写辅成先生的《燃灯者》中我最喜欢的话:知其辱而保其尊,守其弱而砺其志。佳佳也是个年轻有爱的人,她瞪大眼睛去找,用嘴去问,用耳去听,用心去感悟,用声音去传达。我们看到的这本书,是她着力迈出的脚步,这脚步印在尘土上,很快会消失得无影无踪。我却发自内心地盼望着佳佳保留一点天真,傻傻的,愣愣的,怯怯的……
  ——央视主持人崔永元
  跟佳佳接触,最令人感动的是她对国家民族未来发展的思考,对弱势群体的关爱。真的是先贤所云的“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在她身上,我看到了一个80后女孩的担当。
  ——畅销书作家袁腾飞
   就专业论专业,李佳佳是同年龄电视主持人中的佼佼者,有着丰富的从业经历和主持经验,曾经拥有一档属于自己的优秀访谈节目。作为访谈者,她不装傻,不煽情,不造作佳佳也是个年轻有爱的人,她瞪大眼睛去找,用嘴去问,用耳去听,用心去感悟,用声音去传达。我们看到的这本书,是她着力迈出的脚步,这脚步印在尘土上,很快会消失得无影无踪。我却发自内心地盼望着佳佳保留一点天真,傻傻的,愣愣的,怯怯的……
  ——央视主持人崔永元
  跟佳佳接触,最令人感动的是她对国家民族未来发展的思考,对弱势群体的关爱。真的是先贤所云的“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在她身上,我看到了一个80后女孩的担当。
  ——畅销书作家袁腾飞
  就专业论专业,李佳佳是同年龄电视主持人中的佼佼者,有着丰富的从业经历和主持经验,曾经拥有一档属于自己的优秀访谈节目。作为访谈者,她不装傻,不煽情,不造作,不咄咄逼人,但也不会被访谈对象牵着鼻子走,成为背景和传声筒,访谈水平在国内绝对属于第一梯队。
  ——台大Timyangxy
  每个人心中都住着魔鬼
   
  一
  一位八五后同事发微信给我:
  “看了佳访《陈小鲁:晚来的道歉》之后我回忆起初中参加一个夏令营,同寝室一共有九个女孩,其中一个不知道因为什么事招惹了其余七个中的一个,于是那七个女孩集体孤立她,并做了很多在我看来非常过分的举动,比如用扫帚把大家的剩饭扫进她的饭盒里面。
  “我当时很想站出来维护那个被欺负的女孩,可是没有勇气,只是默默地不和那七个人站在一边,然后向夏令营的老师寻求帮助。我怕如果我和被孤立的女孩站在一边,七比一的局面就会变成七比二,第二天我的饭盒里就也会被倒进剩饭剩菜……
  “过了十几年我以为我早就忘了这件事了,可是没想到至今想起来还会感到内疚。”
  二
  20世纪70年代,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菲利普·津巴多曾做过一个著名的“斯坦福监狱实验”。为了探究社会环境对人的行为究竟会产生何种程度的影响以及社会制度能在何种方式控制个体行为,主宰个体人格、价值观念和信念,津巴多博士在报纸上发布了一则广告:“寻找大学生参加监狱生活实验。酬劳每天十五美元,期限两周。”
  很快,有七十人报名,经过一系列医学和心理学测试,二十四名身心健康、遵纪守法、情绪稳定的年轻人入选。他们被随机分成三组:九名犯人,九名看守,六名候补。
  谁也没有想到,仅仅不到一周的时间,这个实验便让九名身心健康、遵纪守法、毫无犯罪前科、具有大学文化知识的年轻人变成了冷酷无情的看守警察,他们极尽“创造力”地虐待和侮辱“囚犯们”:用灭火器喷射、将他们赤身裸体地锁在床腿上、有些囚犯还被关了数小时禁闭。几天之后,事情升级,他们不允许囚犯上厕所,整个监狱成了臭气熏天肮脏无比的猪圈,他们甚至强迫囚犯模仿表演动物交配……
  教授被惊呆了,他提前结束了实验。
  三
  据说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魔鬼。
  多数时候,我们的理智抑制魔鬼,逻辑、道理、规则、秩序和法律赋予我们理智。
  而当集体无意识癫狂席卷的时候,个体情绪爆发,一个个魔鬼便被释放出来、到处游荡。苏联的大清洗、斯坦福监狱实验的学生们和如今每过不久就会爆发的凌虐同学案,在我看来,莫不如此。
  四十多年前的那场实验中揭示的“路西法效应”已经变成人尽皆知的常识:个人的性情并不像我们想象得那般重要,善恶之间并非不可逾越,环境的鼓励会让好人干出可怕的事情。
  







阅读提示:这个时代这些人的作者是李佳佳,全书语言优美,行文流畅,内容丰富生动引人入胜。为表示对作者的支持,建议在阅读电子书的同时,购买纸质书。

这个时代这些人下载地址

上一本:猫山狗海,穿越人间
下一本:坚持梦想:马云给创业者的22堂人..

经典文集

历届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作品
21世纪年度最佳外国小说
阎连科作品集
世界文学经典名篇
中国现代诗人诗集精选集
经典言情小说作家作品集
历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
中国经典文学作品精选
莫言作品全集
金庸武侠小说全集
世界十大文学名著
中国古典十大名著
死活读不下去的十本书
世界短篇小说精华作品
刘震云作品集

孤岛书城 ◎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