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马克·斯坦恩 日期:2016-07-28 10:09:31
★《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华尔街日报》畅销榜TOP5作品,亚马逊五星级畅销书。★戳中美国衰亡命门,震慑全美民众,横扫各大榜单的超级畅销书;马克·斯坦恩史诗巨著《衰亡的美国:大国如何应对末日危局》首次引进出版。☆在经济和军事两个领域称霸全球的美国,为何被马克·斯坦恩预言灭亡?☆一本“诅咒”美国末日到来的书,为何被美国民众狂刷五星好评、争相阅读?☆一本把美国政府批驳得一无是处的书,为何能成为美国政府官员主政、议员竞选的必读书?本书就是美国社会的一面镜子——美国经济负债累累,正在临近金融崩溃的边缘;美国民众在保姆式大包大揽的政府面前逐渐丧失自强不息的精神;多元文化的冲击,导致美国文化的自我阉割;零增长乃至负增长的人口数量,更使得西方文化的传承受到质疑;……世界*大国的末日败相,被不加掩饰地展现在读者面前。“大国病”如何治愈?帝国大厦将倾,该如何破解末日危局?如何解决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等一系列问题?在书中,马克·斯坦恩逐一给出了对策。如他所说:“只有通过对政府权利的限制以进一步激发国民的进取意识,才能重新恢复社会的生命力,救帝国大厦于将倾;否则大国将逐步走向衰落和灭亡。”
本书简介:
近年来,英国脱欧、欧洲难民潮、ISIS主导的一系列恐怖事件潮引发欧洲经济政治剧烈震荡。本书作者马克·斯坦恩在其作品《美国独行:西方世界的末日》里,曾预言过的西方发达国家末日似乎正在逐一应验。但美国真能“独行”,在西方世界的末日里独善其身?马克·斯坦恩在这部出版后轰动全美、横扫各大畅销榜的《衰亡的美国:大国如何应对末日危局》给出了答案。在书中他进一步指出,世界第一大国美国的末日即将来临,美国已同欧洲国家一样,走上了自我毁灭的不归路。美国不仅面临着迫在眉睫的金融危机、不断加速的文明衰落、种种不幸的社会事件,而且作为世界头号强国的美国在华盛顿作出的错误决策,使美国陷于更加严重危机。这一切预示着美国最终走向世界末日。如今的美国公民持着自由放纵的生活态度,天真地认为美国政府可以解决一切问题。马克·斯坦恩的写作风格一贯机智诙谐,他注重史实,摆事实讲道理,又不乏嬉笑怒骂,轻松幽默,他是世界上最有趣,思想又极为深刻的专栏作家。作为一个居无定所的移民,他从自己的视角分析了如何拯救美国,如何把美国从那些毫无责任感而又傲慢的自由主义政府的编制中解救出来,如何改变目前美国债务缠身、腐败贪污、死气沉沉的现状。你可能终其一生都读不到比《衰亡的美国》更重要、更有趣、更有警示意义的书了。
作者简介:
马克·斯坦恩(MarkSteyn),1959年12月8日出生于加拿大多伦多。创作了超级畅销书《衰亡的美国:大国如何应对末日危局》(AfterAmerica:GetReadyforArmageddon)和《美国独行:西方世界的末日》(AmericaAlone:TheEndoftheWorldAsWeKnowIt)的著名作家,政治评论员。他的作品主要是关于战争、政治、艺术和文化等,几乎在世界各地的各大报纸上都可见到,比如:《华尔街日报》、《爱尔兰时报》和《澳大利亚人报》。在美国他还担任美国首屈一指的广播节目《拉什·林博秀》(TheRushLimbaughShow)和美国第二大有线电视新闻节目《福克斯新闻频道汉尼提秀》(HannityonFoxNews)的嘉宾主持。目前定居在新罕布什尔州。 译者:米拉,自由译者。内蒙古呼和浩特人,蒙古族。现师从蒙古国画家,学习服饰、服装设计、绘画。中信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央视等国内外出版传媒机构合作译者,畅销书若干。代表译作包括多次再版的《当幸福来敲门》。原作由好莱坞明星威尔·史密斯携子担纲出演,已被搬上银幕;尼尔·弗格森著《西方的衰落》登上凤凰、新华等诸多畅销榜单;罗马凯撒大帝唯一存世巨著《高卢战记》。目前正在从事蒙古史料翻译工作。
目录:
:
引言破产者的愚昧
第一章新罗马
衰落之城
新月
诸神之黄昏
深坑难填
第二章美国非梦
受奴役的美国
中央集权的现状
两种孤独
任凭罗马烧钱,却依旧歌舞升平
执法局(BureauofCompliance)
目录:
: 引言破产者的愚昧 第一章新罗马衰落之城新月诸神之黄昏深坑难填 第二章美国非梦受奴役的美国中央集权的现状两种孤独任凭罗马烧钱,却依旧歌舞升平执法局(BureauofCompliance)如苹果派一样非美国化当公牛闯进瓷器店划着小船慢悠悠地去中国 第三章新雅典淹没之城希腊人与德国骨肉相连德国佬与美国佬骨肉相连美国与哪里骨肉相连 第四章衰落美国式牧歌生活短视的乌托邦主义自我展示学生王子自我感觉良好我们就是世界…………我们都是孩子当男孩遇到女孩没有男人的国度 第五章新不列颠堕落的城市舞会之后无欲的世界生命的彩票 第六章轰然倒下超越绿色地带邻人无影踪坐在雪佛兰里看美国大爱依附性国度倭黑猩猩的王国分崩离析边境国家命运显现阴暗之地野兽出没 第七章新耶路撒冷被困之城新式常态化生活第八章衰落之后一封后美国时代的来信身份问题和真实性50亿姓穆罕默德的家伙黑暗降临美国衰落之后的人们索马里化的世界 尾声无畏的希望并非是怎么抽身而退的问题,而是要从此开始去中心化去政府化去监管化去垄断化去复杂化去证书化去授权化去标准化动手去做不自由,毋宁死致谢注释马克·斯坦恩是现代的耶利米,笑说着毁灭的预言,揭露出了自由主义者对我们国家所做的一切。他对我们未来的先见之言令人警醒又让人叹服。显然,我们的选择要么是听从斯坦恩并依他的建议采取行动,要么是迎接经济与文化的末日。
——马克·列文
(著名时事评论员,曾任职美国总检察长办公室主任)
即使作者带给我们大量的坏消息,……但他的幽默和他的善意,使他的著作能为社会各界的读者所阅读和欣赏。
——《华盛顿邮报》
没有人像马克·斯坦恩这样兜售世界末日。
——道格拉斯·莫里(英国《观点》杂志)
即使作者带给我们大量的坏消息,……但他的幽默和他的善意,使他的著作能为社会各界的读者所阅读和欣赏。
——雷·哈特韦尔(《华盛顿时报》)马克·斯坦恩是现代的耶利米,笑说着毁灭的预言,揭露出了自由主义者对我们国家所做的一切。他对我们未来的先见之言令人警醒又让人叹服。显然,我们的选择要么是听从斯坦恩并依他的建议采取行动,要么是迎接经济与文化的末日。——马克·列文(著名时事评论员,曾任职美国总检察长办公室主任)即使作者带给我们大量的坏消息,……但他的幽默和他的善意,使他的著作能为社会各界的读者所阅读和欣赏。——《华盛顿邮报》没有人像马克·斯坦恩这样兜售世界末日。——道格拉斯·莫里(英国《观点》杂志)即使作者带给我们大量的坏消息,……但他的幽默和他的善意,使他的著作能为社会各界的读者所阅读和欣赏。——雷·哈特韦尔(《华盛顿时报》)斯坦恩全部的问题在于,当他告诉你为何以及如何你会注定走向衰落时你却无动于衷。——乔治·乔纳斯(加拿大《国家邮报》)从人类的所有故事中可找出一个道理;兴亡盛衰,无非是旧事的轮回和循环;先是自由,接着是光荣,光荣消逝,就出现财富、邪恶、腐败,终于野蛮。——拜伦勋爵(LordByron)著《恰尔德·哈洛尔德游记》(ChildeHarold’sPilgrimage1812—1818)[1]太阳明天会升起,我敢打赌,就是明天会有太阳。——音乐剧《孤女安妮》(Annie,1977)作曲:查尔斯·史卓斯(CharlesStrouse)作词:马丁·查宁(MartinCharnin) 在不久前的《即将到来的天启》(ApocalypseSoon)一文中提到,这是个最坏的时代,但还不至于那么糟糕。在著此新书之前,笔者曾出版《美国独行:西方世界的末日》(AmericanAlone:TheEndoftheWorldasWeKnowIt)一书。看到这样的标题,大家可能不禁要想:“还是算了吧,上次就说过什么世界末日了,结果连个鬼影都没见到?先把我的钱退了再说,又在喋喋不休拿世界末日说事儿,这不就和芭芭拉·史翠珊(BarbraStreisand)[2]告别巡演如出一辙嘛,年复一年何其多啊。”其实《美国独行:西方世界的末日》一书探讨的是关于整个西方世界即将面临的崩溃问题,但美国并不包括在内。好消息是除美国以外的西方世界的衰退已然如约而至。坏消息是有危险迹象表明美国也在步其后尘,难逃厄运。人们为世界末日著书立说,并非是想让此成真。在笔者看来,末日论毫无益处可言:书店被洗劫,银行遭倒闭,版税支票都难以兑现。但是,正如特洛伊公主卡桑德拉(Cassandra)遭到诅咒,使其预言无人相信一般,我如今仿佛也是落入这般田地。上一次,我写道:欧洲面临一次“完美风暴”,但这很大程度上是自酿苦酒,这一风暴威胁到部分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国家的生死存亡。不料,事实证明,我的预言影响深远,连美国都决定要“同舟共济”,不过这样一来,规模就要大得多。这看似不错啊!一切要从金钱谈起。爱尔兰讽刺文学大师乔纳森·斯威夫特(Jonathan Swift)在1720年所著的《遇到银行家》(TheRunUpontheBankers)一文中写道:被诱惑的银行家如此绝望,从他们的手里,就能预知他们未来的败相,谁掌握了他们的债券,谁就掌握了他们的命运,就像墙上的不祥之兆。如今,出现在墙上的不祥之兆已经不少。是谁持有这些所谓“发达国家”的债券?它们已经“发达”到制度上难以为继、入不敷出的境地。是有钱的外国人。那么是谁有足够的财力和购买意愿呢?是中国;是坐拥石油宝藏,在世界各地遍撒金钱使人皈依的沙特酋长;是俄罗斯的“巨贾富商”……他们并不想持有债券,他们也不会在意别人的命运,可除此之外,他们并无太多选择。还是要从金钱谈起,这些印着数字的花花绿绿的纸片,同时还代表着国内生产总值(GDP)的百分比。美国政治家、科罗拉多州参议员迈克尔·班纳特(MichaelBennet)在2010年曾对一屋子的选民大发牢骚:“我们在资产负债表上整整弄出了13万亿美元的债务,在我看来,这丝毫不值得炫耀。”的确如此,13万亿美元还是最保守的估计。但是班纳特参议员为何后来还是对经济刺激计划、奥巴马医改计划以及民主党所有斥资万亿的举措都投票赞成?他何以言行不一,使得美国第111届国会(2009-2011)债台高筑,负债超过了前一百届国会(1789-1989)的总和?选前民意测验的结果否定了他在前两年的所作所为,这令他分外不安,参议员决定将有关个人品行的话题留给万能的主日后去评价。我们可以想象出来,科罗拉多的选民就像现在美国著名电影演员格劳乔·马克斯(GrouchoMarx)和美国歌手兼电影演员多丽丝·戴(DorisDay)一样,大家在迈克尔·班纳特还是个毛头小子的时候就已经知道他。唉,宽容的选民居然会允许一个曾挥霍无度而今突然变得适度节俭的人再回来连任。反对班纳特参议员的人,最终也要拿出点东西才是。这事是因金钱而起,但不会就此而止。最后会导致我们的星球毁于一旦,再度回到落后状态,这只消几步即可轻松实现,绝对超乎你的想象。引用经济学家赫伯特·斯坦(HerbertStein)的观点就是:如果事情不能永远继续下去,它必将会停止。这是个简单而深刻的道理。斯坦博士是在谈及里根(Reagan)时代的陈年债务和赤字问题时首次提到这一观点,他称:“联邦债务不能总是与国民生产总值(GNP)一同增长。我们的外债也不能总与国民生产总值挂钩。不过,当然也不会如此,到时候自会停下来。”后来斯坦博士写道:“有观点认为,如果事情不能永远持续下去,则必须采取措施加以制止,甚至立即将其终止,我正是针对这种观点做出了上述反应。”在他看来,如果事态无法继续,也不必想方设法加以阻止,因为它自会停下脚步。可能吧。最后,也许你已经有所注意,自斯坦博士最初提出这一观点时,债务就在持续飙升,增幅可观。但是,事实的真相毋庸置疑,如果你开车一路风驰电掣,前方的桥梁已然坍塌,你自会想方设法停下;只是选择急踩刹车,悬崖勒马,还是跌落在山涧谷底,至少对于个人而言,两种结局还是存在着差别。2010年,美国国会预算办公室(CongressionalBudgetOffice,CBO)主管道格拉斯·艾尔门多夫(DouglasElmendorf)认为,美国赤字处于“不可持续”的状态。对此大家都表示赞同。那么我们再更进一步,奥巴马总统就任后,就曾信誓旦旦地说,前任对联邦预算进行了8年不负责任的大肆挥霍,这样,这位实施谨慎财政政策的冷静继任者若要力挽狂澜,就只能收油门提振经济。梅尔·布鲁克斯(MelBrooks)[1]在影片《太空球》(Spaceballs)提到过“急速狂飙”(貌似两者间颇有几分神似),那我们就向着冲垮的大桥,以奥巴马式的速度急速狂飙吧!奥巴马政府的“消费球”计划赶超了布什政府在2001-2008年之间的平均赤字水平,并会在2020年翻上一番。奥巴马于2011年宣布:“我们挖了个大坑,是想把自己从中解脱出来。”通常而言,若是身处深坑之中,理应收手,不再继续挖掘才是。不过,看似为了爬出布什挖下的深坑,我们需要挖个两倍深的大坑,直径还要多出1.5倍才行。这一官方预期还是总统执掌经济大权的大拿给出的乐观估计。到2020年,这一大坑恐怕会更为可观,即便是把总统先生的每一次发言都用双倍行距的发言稿打印出来,估计都很难将之填满。在挥金如土的布什时代,联邦开支平均占到GDP的19.6%。令人不可思议的是,奥巴马的举措是要将这一数字增至25%-30%,并使其成为生活的一个永久特征。这就像你屁股底下塞满了自杀式炸弹,又递给你火柴一般。美国国会预算办公室的说辞就颇为含蓄。它平淡而低调地表示,推测突然爆发财政危机的可能性,“美国迎来下一轮危机的准确时间还不得而知,部分原因是由于联邦债务与GDP的比值攀升进入到一个陌生领域。”但是,危机近在眼前。就美国爆发经济危机的时间这一论题展开的许多讨论还认定,这是个远在天边的童话,还要几十年的光景,不外乎于长远趋势和远期数据预测之类。实际上,若是能在短期内恢复比较良好的状态,延期摆脱困境对美国来说实属幸事。根据美国国会预算办公室的预计,到2055年,债务的利息支出将超过联邦收入。但是,我觉得不必为那时当政的美国政府过于担忧。早在1788年,法国的路易十六政府就将整整60%的税收用于还债,当然,波旁王朝(HouseofBourbon)不久之后的下场已是人所共知。所以收回投向远景的目光,还是来看眼前吧。在未来十年间,美国联邦预算中的利息开支将超过军费开支。大家的确没有看错,用于偿还债务的支出要高出军队开销。根据美国国会预算办公室发布的2010年长期预算展望,到2020年,政府收入的15%-20%将用于支付债务利息。而国防开支却要被削减到14%-16%。需要澄清一点,我们并非是在讨论清偿联邦债务,只是在谈继续支付每年的债务利息。不消十年光景,美国在利息方面的支出就要高过军费开支,这并非是因为五角大楼(Pentagon)大幅杀价,在2009年,美国军费开支就占了全球军费开支总额的43%以上。13这就意味着美国在债务利息上的支出将超过中国、英国、法国、俄罗斯、日本、德国、沙特阿拉伯、印度、意大利、韩国、巴西、加拿大、澳大利亚、西班牙、土耳其和以色列等国在军费开支方面的总和。这就意味着,美国这个拥有航母的超级大国,要转型为债务超级大国。美国国会预算办公室的数据显示,到2030年,净利息支出将从收入的9%增至36%,到2040年则将达到58%,到2050年就增至85%。14按照如此趋势,我们为偿付债务利息的开支就会超出全球军费预算的总和。什么本世纪中叶的事情还是免谈吧!因为除非事态发生改观,否则如此状况下的“美利坚”的确不值得一谈。2010年,美国的半数债务由外国人持有,其中大约1/4以上是在中国人(中国官方)之手。这意味着什么呢?2010年,美国军费开支约为6630亿美元,中国约为780亿美元。如果中华人民共和国按照近期的比率继续购入美国国债,那么不消几年工夫,这些债务的利息收入就足以应付中国的全部军费开支了。2010年,五角大楼向国会递交了一份令人震惊的报告,称中国在大规模增强军力,包括开发新式导弹、轰炸机升级以及航母研发计划,试图挑战美国对太平洋地区的控制权。但是,这份报告并未提及是谁在为此埋单。回答就是——美国的老百姓。再回到总统宣布的战略上来:“我们落入了一个我们自己为了摆脱困境而正在挖掘的大坑之中。”每个政治家落入大坑中的首要策略都应该是:如果落入坑中,那就马上停止挖掘,如果不停止挖掘,就连孩子都知道,这么不停地挖下去,会从地球的另一端,比如说中国,冒出头来。到2015年前后,世界规模最大的军队——中国人民解放军(thePeople’sLiberationArmy),其人员甚至超过美国政府发放救济金的人数,将完全由美国的纳税人出资供养。卡通人物兔八哥(BugsBunny)[1]发现洞口通往一个意外的地方时,时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我一定是在阿尔布开克(Albuquerque)拐错了弯儿。”即便如此惊人的情景是以最乐观的预期为前提,经济恢复增长的同时还继续保持低利率。如果利率能低至,比如说,5.7%(即1990-2010年的平均水平),到2015年,美国的债务负担预计将从2900亿美元增至8470亿美元。中国的军费预算就能够翻两番,并让美国的纳税人付账。美国所面临的迫在眉睫的生存问题并非是在几十年之后,而是就在当下。现在的状况不是我们乘坐雪橇四处兜风,试图忘记眼前的窘境,而是在美国当前的政治现状下,根本不允许做出任何重大的路线修正。但是,不做出重大路线修正,美国就在劫难逃。一切因金钱而起,世间总是如此。英国作家伍德豪斯(P.G.Wodehouse)的粉丝会想起小说《好啊,吉夫斯》(RightHo,Jeeves)中的片段,其中贝蒂·伍斯特(BertieWooster)的叔叔就像如今很多美国人一样,被财政部对他的种种要求过分困扰。“那他还在为收入所得税的事儿烦心吗?”贝蒂问道。“烦心是肯定的,”戴莉娅姨妈(AuntDahlia)答道,“他说文明就像大熔炉,所有能思考的人都会从墙上诡异的文字读出不祥的征兆。”“哪里的墙壁啊?”“《旧约圣经》(OldTestament)里的,笨蛋,”戴莉娅姨妈厉声喝道,“《伯沙撒王的宴会》[1](Belshazzar’sfeast)!”“对的,可不是嘛,我一直还在琢磨那玩意儿怎么看?估计是用镜子啦。”用镜子照墙壁这一说法,取自《但以理书》(BookofDaniel),巴比伦王大摆盛宴,酒意正酣时,就拿出金银等神殿器物饮酒作乐,结果不久,墙上就有字迹显示,还有凭空显出的手指在写字,写下的字样就是“弥尼、弥尼、提客勒、乌法珥新”(MENE,MENE,TEKEL,UPHARSIN)。这些都是货币单位,相当于50美分、50美分、1美分、25美分。但这是什么意思呢?伯沙撒王手下所有的先知都无法破解这些文字,于是巴比伦王召来但以理这个犹太人来解释其中缘由,而但以理果真就直言相告:“弥尼”的意思是:神已经算出你的王国的命数,它将命至于此。“提客勒”代表着,你被称放在天平上称出你的亏欠。乌法珥新”是你的王国会分裂、归于玛代人(Medes)和波斯人(Persians)。也就在当天,伯沙撒王被杀,玛代人大流士(Darius)称王。如今,货币单位远超过巴比伦时代,从“弥尼、弥尼、提客勒、乌法珥新”跃升为万亿、万亿、十亿、五千亿美元,但是结果仍相同。我们如今已寅吃卯粮,将未来的财富挥霍一空。就财政而言,我们的时日业已不多;就经济结构来说,我们的资产负债入不敷出;从地缘政治来说,虽然玛代人如今已经人数不多,不足为惧,但是波斯人手里却已经拥有了核武器。如果赤字处于“不可持续”的状态,那么到这种情况——即赤字难以为继——真的发生时,将会怎样呢?国债标售失败?美国政府债务评级下调?GDP增长放缓?社会大崩溃,还是像麦克斯(Max)一样在新泽西公路上飞车复仇?美国国会预算办公室主管道格拉斯·艾尔门多夫证实了众议院预算委员会(HouseBudgetCommittee)2010年的数据,并试图从“不可持续”的怀尔德海岸抽身而出:“在我看来,大多数观察家都希望政府能有所作为,采取实际行动来解决不可持续问题,而不是冷眼旁观,眼睁睁地看着走向崩溃。”他对政治权贵们说道,“如果真的什么都不做的话,那么非常糟糕的情况很可能出现。但是我认为,普遍的意见是你及你的同人将会采取行动。”继续做美梦吧!你这变态的牛皮大王!如果这就是你的机械降神(deusexmachina),那就只能寄希望于疯狂的麦克斯从天而降。就像正在谋划的这类“行动”中的一个例子,奥巴马的债务委员会(DebtCommission)提交的一份报告,它的题目煞有介事——《真相时刻》(TheMomentofTruth),其中提出的此类“行动”就是要将社会保障制度适用对象的年龄提升至69岁。到2075年。按照这一“解决”方案所暗示的,真正的问题就在于过去的3/4世纪以来,美国采取了一种对现实全盘接受又对现实无动于衷的政府形态。每逢大选,美国民众既要面对一连串抽象的概念,诸如“希望”、“改变”、“泛泛的提高”,又要面对“更有前途的小政府”的承诺,还要在这二者之中作出选择来。当然,这是一种最理想的情况。2008年就是如此:一方候选人承诺为那些明知自己无力购房的人担保按揭,银行对此也心知肚明,还有一方候选人会对数百万无须纳税的民众打出减税牌,选民需要在二者之间做出选择。但是,如果当真可以从中选择的话,那么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政策又会带来怎样的结局?没有结局可言。因为无论怎样,美国的联邦开支(按2007年通货膨胀调整后的美元计算)还是从1965年的6000亿美元增至2008年的3万亿美元。美国传统基金会(HeritageFoundation)绘制的图表一目了然也触目惊心:直至2009年,民主党将经济提速到奥巴马式速度,过去的40年间,我们看到的是一条近乎完美的直线,义无反顾,一路飙升。无论是共和党,还是民主党,抑或是二者兼而有之,不管是谁入主白宫,掌管国会,结果都毫无差别。政府开支就是一味增长,毫不留情。一党当政,另一党执掌国会呢?依旧毫无两样。尽管诡辩家一直在为美国政界的两派僵持不下高唱赞歌,但是于事无补。每两年,选民投过票走出市政厅和学校体育馆,投票后民意调查接着就会显示,3/4的选民是中等收入家庭或保守派,明显是中右占多数,自由主义者仅占20%。24有时,比如在1980年、1994年以及2010年,选民会明显偏好小政府。但是,经过周二的投票决胜之夜,到了第二天一早,大政府又会重整旗鼓,卷土重来。会是共和党人纽特·金里奇(NewtGingrich)及其“屠龙派”(DragonSlayers)占上风吗?卡托研究所(CatoInstitute)2000年的一份报告显示:“与美国政府签订的95项大项目的合同预算总额业已增长了13%,而政府原本承诺要将之完全取消。”这些从20世纪60年代起就已如此。那么将来又会如何呢?美国国会预算办公室的远期数据表明:可供替代的财政方案(alternativefiscalscenario,其中涉及因素可能会受到政策改变的影响)显示,国债占GDP的比例会从2008年的44%狂飙至2080年的716%。26依旧是根据国会预算办公室的数据,在延续基线的情形(extendedbaselinescenario,即假设当前政策不变的情况)下,到2080年,这一数字仅仅会增至280%。这些数据正确与否并不重要,计算这些数据本身就是在浪费时日。最糟不过716%,最好还是280%?不过是死了又死,终难逃一死,那还能怎样呢?如果上述数据准确无误,美利坚是不会看到2080年的。大家可以花上一个月时间去钻研美国国会预算办公室的这些数据,但是也于事无补,因为结局都是一个:无论是哪种情形下,美国的负债都是一路高歌猛进,具体是会升至世外桃源还是天外之国只不过是细节问题,无关大碍。只有债务和税务是板上钉钉,接着是更多负债接踵而至。如果美国政府也要使用一般公认会计原则(GenerallyAcceptedAccountingPrinciples,GAAP,这是读者和笔者所在的公司以及本书出版商都通用的会计原则),山姆大叔势必难逃证券交易管理委员会(SEC)调查,他那些亲亲故故也会避之而唯恐不及,他的信用卡估计也会被一剪了之。2010年,联邦政府每月都会发放1000亿美元长期国债,换言之,华盛顿每年是在依赖债券市场愿意吸收更多联邦债券来度日,其规模已相当于加拿大或印度的GDP。27当印度正在大力发展经济时,我们高筑的债台规模却与之不相上下。每年圣诞,我们都在要求世界将相当于七国集团的经济规模投入美国的财政债券。更进一步来说,美国政府已经掏空了美国经济,如果美国让全球经济都捉襟见肘,又该如何是好?美国财政部的约翰·基钦(JohnKitchen)和美国威斯康星大学的陈庚辛教授(MenzieChinn)于2010年发表研究报告,题为:《为美债融资:世上的金钱是否足够,代价几何?》(FinancingU.S.Debt:IsThereEnoughMoneyintheWorld——andAtWhatCost?)理智的人们提出这样的问题本身就着实令人担忧。回答这一问题,就要看到通常国外官方所持的美债占美国以外的各国国内生产总值不足5%的份额。2009年时,这一数字增至7%。到2020年,约翰·基钦和陈庚辛教授预计该除美国以外的其他国家是否愿意买账还是另一个问题。如果假定全球这些国家愿意将自己1/5的国内生产总值押在美国国债上,这根本就站不住脚。可是,在大政府的“欲望号列车”上,我们还真要指望世间有这等人大发慈悲才行。即使不能一劳永逸,也能支撑一阵,特别是如果你喜欢记录政府否认给私营机构带来的好处,则更是如此。所谓“你和周围人会采取行动”对此局面加以扭转,或者至少将其遏制,或是能些微有所减缓这一趋势,这些说法则是蔑视并诋毁美国传统基金会绘制的那张图表。唯一确定的是,政治集团无论是在谁的领导下,不管是巴拉克·奥巴马,还是参议院民主党领袖哈里·里德(HarryReid),或是众议院民主党领袖南希·佩洛西(NancyPelosi),抑或是最后的赢家共和党妥协派,甚至是1994年的金里奇(Gingrichite)的革命派,都不会采取任何有实际意义的改革措施。这就又回到道格拉斯·艾尔门多夫的替代方案了,大家还有印象吗?对,这就是:前方的道路业已坍塌。而且,你会发现这条路已经不远了。有两种观点。其一是亚当·斯密(AdamSmith)在萨拉托加战役(BattleofSaratoga)之后,对一位认为殖民地的反叛会使英国毁灭并因此而感到沮丧的朋友回复说:一个国家中有许多东西需要毁灭。其二是,塞缪尔·亨廷顿(SamuelHuntington)在他最后一部著作《我们是谁?》(WhoAreWe?)中提出:国家是一件易碎品。究竟孰是孰非?亚当·斯密的观点适用于诸多欧洲国家:大量的毁灭,日益衰败,也是具有诱惑力的。在某些方面,生活在一个逐步衰落的大国也是令人愉快的。那些大国不是苏丹或刚果,在那种地方,你会像被抛弃的垃圾一样滑落到更加恶劣的地方。优雅地滑落可以是非常文明的,特别是对于那些左倾爱好者更是如此。喜爱法国文化的美国人穿过具有田园风光的普罗旺斯村庄,在那里,有受国家管控的诱人的熟食店,还有满脸皱纹的老农享受着欧盟农业政策(EuropeanUnion’sCommonAgriculturalPolicy)的补贴,如果他们搞不懂全球霸权并不像眼前看到的这样美好,这也是情有可原的。不错,帝国已经在破产,但是首都却依然有着宏伟的建筑,宫殿富丽堂皇,艺术品博物馆尽是奇珍异宝,世界顶级乐团在倾情献艺,豪华饭店提供卓越享受,穿着入时的女子比比皆是……你还可以去歌剧院,并且很容易找到停车位。如此“衰落”谁能不爱呢?当然,所有的新鲜玩意儿,或者说,不管怎样,各种新鲜玩意儿,都会被创造或在其他地方生产出来。但还是如此,你尽享文化遗产的荣耀,而不必去担心那些令人厌烦的责任。欧洲大部分国家都是如此,路边的咖啡屋,盛开的栗树花,再点上一杯咖啡和一份小点,然后就淡然观看时光流逝的世界。生活很惬意,工作也并无压力,节假日接踵而至,战争早已消失得无踪无迹。远在天边的地方,在水深火热的穆斯林贫民区,50%的年轻人没有工作,整天无所事事。有人在夜里招摇过市,把异教徒的雷诺和雪铁龙付之一炬。但在巴黎街区却不会有这样的情况。即便是在周五下午开车回到乡间住所也不会有问题。有什么值得担心的呢?诸如此类的例子不胜枚举,但是最终被毁灭的是民族国家的天然条件:自从联合国于1945年设立五个常任理事国以来,其中有三个国家出现了革命性剧变或者是宪政失败。西方七大经济体国家(G7)之中有四个,其宪法也只能追溯到半个世纪前。即便可以有幸躲过政变、侵略、内战、侵占,等等(其实大多数国家并非如此幸运),最后还是躲不过衰落的结局。若是这种衰落的迹象是从英国泽西岛的街边店开始,而不是法国中部的奥弗涅(Auvergne)的话,看上去会不会更具田园风情这还有待观察。但是,无论如何,逐渐衰败不是我们将要走的道路,美国的衰落不会像法国或奥地利那样进行。亚当·斯密的定律也有例外,而且有些地方更为接近塞缪尔·亨廷顿的观点,即:对于占主导地位的大国而言,衰落是沿着快车道急驰而至的,不会像美国国际集团(AIG)、房利美(FannieMae)、底特律(Detroit)和希腊那样,美国因为足够大,所以符合急速衰退的标准,而且引人注目的是,会因其超大的规模而牵连世界很多国家一同遭殃。在发达的西方民主国家中,很多人并未读爱德华·吉本(EdwardGibbon)所著的《罗马帝国衰亡史》(DeclineandFalloftheRomanEmpire),但他们自认为知道书中的大意。“衰亡”一词被紧紧地扣在书名上暗示在轰然倒下之前还有些许时间,实际上,考虑到作者用了6卷的篇幅,记录了涵盖1500年的历史,也许这就是你所需要的全部时间。实际上,只要关键要素到位,衰亡就会迅速到来。奥多亚克(Odoacer)476年攻占罗马后,在不到50年的时间里,也就相当于披头士乐队(theBeatles)成立距今的时间,罗马的人口就减少了75%。就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欧洲商业“全球化”的典范已恢复到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现在的问题是:是什么在支撑共同的繁荣?有的二三线国家,如冰岛,一般是基于对其资源和经济前途所作的适度假设,在一个国家中确实存在着这样一系列的假设。但是超级大国仰仗的却是一些不易被人察觉的物品的储备,比如形象、可信度,等等。这好比是乘坐火车一路盘山而上,结果没有燃料了,但火车还会继续向前行进,当然距离不会太远。待到发现火车在减速时,燃煤已经耗尽。接下来会怎样呢?火车会向后倒退,而且后退的速度越来越快,摔下山去。这一切都是从金钱开始的。对于霸权国而言,从罗马帝国到大英帝国,素来都是如此。如今美国衰落论盛行,而我们这些整天提出末日警示的人早已经过了这一阶段。仅仅才经过了一代人,曾经的救世主就沦为世界最大的债务国,一度满是商家和实干家的国度如今却充斥着廉价的服务经济。可以外包的业务均由海外那些并不友好的国家来完成,多数农业和建筑业的工作交给了那些非法移民大军的手中。在低端市场,美国人受教育的人均成本超过了除卢森堡之外的所有国家,却只能做一些收款台之类的简单工作,而技术的进步会将之很快淘汰出局。32在高端市场,美国精英在校苦读到30岁左右,就为了拿份文凭,找一份年薪35万美元的工作,【例如米歇尔·奥巴马(MichelleObama)那样】在五花八门的咨询行业谋取一职,或是依照政府几乎无所不包的微观调控计划,在诸多就业计划中找到份工作糊口。所以,我们不是在面对“衰落”问题,我们已然身处其中。接下来就是“轰然倒下”,转瞬间从悬崖顷刻坠落,因为只要奥巴马开销无度,就会使原本遥远和模糊的结局清晰可见,而且即刻到来。美国已经将其主导的单极世界变成了世界上最为昂贵的自杀性局面。美国所面临的并非是周期性问题,而是结构性问题。就像伯沙撒王的巴比伦,当你把我们放在天平上时,我们已经严重亏欠了。在一个总体无能而且被舒适地隔绝起来的统治阶层领导下,美国已彻底失衡;这很大程度要感谢政府推动的扭曲政策。我们有太多的学校,太多的住房供应,太多的金融部门,太多的“专业技术服务”——会计、律师以及其他各方面的专业服务以遵守国家管控的各种细则要求。即便是非借入资金的有效使用都会受到所有这些因素的严重制约,美国很难较其他各国更具竞争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