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就是不断纵容自己好奇心的一种行为。这世上有什么样的人,什么样的食物,又有什么样的味道呢?在自己还没有能力或精力环游世界的时候,看这些书,跟着作者们一起环游世界,看那些可能一辈子都看不到的风景~
1
《旅行者的早餐》
爆笑吐槽的舌尖之旅。一本和食物相关的世界杂谈。
兴高采烈地在俄罗斯吃鱼子酱,愁眉苦脸地在捷克吃炸鲤鱼,去欧洲寻找童年的美味土耳其蜜糖,又在派驻西伯利亚时吃新鲜的冰鱼刨屑……米原万里追随着难以满足的味蕾,游走在饮食文化的广阔地图上。食物满足了饥肠辘辘的肠胃,也抚慰了漂泊不定的心灵。不论美食还是烦恼,通通一扫而空!
赫赫有名的“毒舌美人”——米原万里,自如地游走在欧亚大陆,记录下爆笑吐槽的舌尖之旅。人类舌尖上永远住着一对好邻居,深厚的文化和有趣的笑话。
有个男人在森林里遇到了熊。
熊马上质问男人:“你是什么人?”
“我是旅行者……”
“不,旅行者是老子,你是旅行者的早餐。”
很多人喜欢按血型将人进行分类,而我会先把人分成“为活着而吃饭”和“为吃饭而活着”。前者多为喜欢空想的悲观主义哲学家,后者多为乐天讴歌人生型的现实主义者。——米原万里
2
《即将消失的世界》
一次受好奇心驱使的旅行,怎样经过不断发酵,演变成一部图文并茂的人类学笔记?无论读者拥有怎样的知识背景,这本无法被界定的跨界之书定会带来丰富而独特的体验。
一个横跨东西南北四个半球的国家,为何被探险家称为“世界的尽头”?位于太平洋中部的K国,在世界地图上只呈现为三十三个小黑点。阿丽切和安德烈亚,两位有着建筑学背景又对地图感兴趣的意大利青年对这个岛国产生了兴趣,原因是受气候影响,未来几十年内该国将成为第一个从地球上消失的国家。他们在岛上深入当地人的生活,参与婚丧嫁娶,走访渔人、养殖业者、巫医,观察当地的经济、媒体各个行业,挖掘这个岛国的过去。经过深度体验与深入调查,他们一人拿起画笔,绘制当地图景,一人用文字记录下鲜活的故事。最终,以三十三篇田野调查日记,四十四幅图版为主体的海岛人类学笔记呈现于此,全面讲述这个即将消失的世界。
海岛生活朴素、快乐,几棵椰子树、几条鱼足矣,相较之下,会让我们质疑自己膨胀的消费欲和置身其中的丰裕生活的必要性……
人们按潮汐节奏安排捕鱼工作、上学放学;当地并无东南西北方向之说,而是以海洋和寫湖侧指路。因为海拔只有三米,这里没有高楼,全国只有一部自动扶梯;因为由一座座环礁构成,全国没有铁路,最发达的媒体是广播。
虽然几十年后国家将不复存在,当地的生活也面临种种问题,但当地人却乐观依旧,生活热情惬意。一位当地人说:“这里的生活很简单:摘几片树叶,捞一捞海鲜就可以解决晚餐问题,就地取材,四天就可以置办一张草垛床。所有的食物都是新鲜的,不需要冰箱……小日子一天天地慢慢过,不需要为明天犯愁。”
3
《用脸盆吃羊肉饭》
每一道食物,都是一场相遇。我想用皮肤、鼻子、舌头和胃袋好好吸收,让世界在自己心中展开。
七年半的环球之旅,石田秉持着最朴素的单车骑士精神:能钓鱼就不上超市,能吃路边摊就不进餐馆,一有美食就勇敢赴约,即便上吐下泻也在所不辞。
阿拉斯加的帝王鲑和非洲桑吉巴岛的生猛海胆,何者最奢华?雨中从小丘上送下来热乎乎的现烤面包,与玻利维亚沙漠中救命的洋甘菊茶,哪个更能安慰旅人?在荒凉的世界尽头,老爷爷默默打磨着椅子,等待不知会不会出现的访客;法国豪门招待客人的晚宴,竟是麦当劳的汉堡套餐。这是一段紧贴大地的旅程。作者要用全身呼吸,流下汗水,让自己融入当地;和当地人在同样的地方吃同样的食物,闻同样的味道,过同样的生活,然后把这一切刻进体内。
我一直有一个隐约的念头:当我结束旅程回去,其他朋友大概都已成家,只有他还是会像以前那样,一个人住,和我一起痛饮到天亮。 我把照片里那对夫妇的笑脸和已经发长垂肩的自己相互对照。以往,自己可以如风般自由自在旅行世界各地,让我有莫名的自负。现在的心情却像自己被孤零零留在地铁月台上,茫然目送朋友们搭乘列车离开一样。
4
《在漫长的旅途中》
将眼光延伸到清澈深沉的极北大地,进行一场回归自然的心灵之旅。
旅居阿拉斯加二十年的日本国宝级摄影家星野道夫,长期只身行旅于酷寒的极北大地,对于生活在严苛自然环境中的人与动植物,以镜头和执着投注关怀的目光,同时也以无尽的温柔笔触,透过书中真切质朴与撼动心灵的叙事构图,诉说重新省思所谓“丰富人生”与“幸福”定义的静谧话语。
单独在零下四十度的冰河地带扎营一个半月,所拍摄所写下的冰河挤压滚落至海中的声音;长期在海湾中冒着酷寒与浪涛,划着小独木舟来回巡弋所捕捉到的座头鲸深潜前扬起尾鳍的画面;一个人横跨阿拉斯加的四季,在各地扎营所记录下的驯鹿……
人们总是在长大以后回想起孩童时期。想的不外乎是热衷的各种游戏、已不复存在的原野、青梅竹马的好友……不过最令人难以忘怀的,应该是当时所不在意的“时间”吧。那种无关乎过去或未来,只在乎眼前片刻,无法重新拾回的时光。
5
《失落的南方》
探寻巴塔哥尼亚草原失落的瑰宝,世界著名摄影师默琴斯基拍下50张珍贵的照片,展现一去不复返的南方记忆。
《失落的南方》始于作者塞普尔维达和名摄影师默琴斯基两位好友的旅行概述,由于种种原因,两人未能及时完成本书。等到收笔的时候,他们所游览的地方已经受全球化和温室效应的影响而面目全非,因此诞生了这一书名。他们从阿根廷的圣卡洛斯—德巴里洛切驾车出发,自南纬四十二度,在阿根廷界内 向下直到合恩角,再从智利境内的巴塔哥尼亚返回,直至奇洛埃岛。本书记叙了旅行途中的奇闻异事,描述当地的独特景色和人文风情。他们游览最偏远的角落,许多地方都超出了地理与历史学的记载,也碰上了最与世隔绝的一些人。
当现代化侵蚀着巴塔哥尼亚草原,贪婪的人类以势利者的姿态洋洋得意时,往日的美景已成为过去,人们只有在本书中才能依稀见到它昔日的神采。
在埃尔马伊顿,人们习惯坐在火车站看火车经过。那个习惯确定着时间和宇宙的存在:如果火车经过,说明它从某个地方离开去往另一个。我们喝着红酒望着星星,埃尔马伊顿正在黑暗中,而在草原的某个转弯处……卢汉圣母会从褪色的版画上带着庄重的谦卑,用更加悲伤的双眼看着他们,因为悲伤是胜利者经过之后所留下的唯一的东西。
6
《流浪到故乡》
英国当代著名诗人西蒙·阿米蒂奇(Simon Armitage)徒步穿越自己家乡的奔宁山脉。
奔宁山脉是英格兰的脊柱,山顶长约四百公里的奔宁步道贯穿了约克郡、诺桑比亚郡,一直延伸至苏格兰境内。奔宁山道历来以难走出名,每年有数千人兴致勃勃地从起点出发,最后完成全途的寥寥无几。诗人阿米蒂奇的故乡就位于步道南端。2010年夏天,他由北向南徒步回家,身上一文不名,全靠为沿路居民朗诵诗歌来换取旅费,其目的在于“测试我本人的名声,更是测试诗歌在当今世界的地位”。这一壮举为BBC、《卫报》、《独立报》、《每日电讯》等多家媒体争相报道,作者也被誉为“现代行吟诗人”。此书就是诗人自己对这段旅程中所遇风景与人的描绘与感悟。
就我而言,旅行不是为了去某些地方,而是要……动起来;更贴切地感受生命中的需要和挫折;抛开文明社会的羽毛床,去寻找脚下的花岗岩和锋利的燧石。
7
《暗星萨伐旅》
这一场旅行,对于索鲁来说饶富意义,他在当地度过六十岁生日,还发现自己入围了诺贝尔文学奖;本书结合了大历史与个人饶具启发性的旅程,是索鲁所有作品中大胆,且优秀的精采之作。
史瓦希利语中,“萨伐旅”的意思是旅行,特别是长途的旅行。索鲁沿着尼罗河而下,从开罗一路穿越非洲大陆,直到开普敦。搭乘火车、船舶、运牛卡车等各式交通工具,见到了世上一些最美丽的风景,经常也是最攸关生死威胁的景致。三十五年前,索鲁曾到过非洲,此次回来,他发现,今日非洲仍与三十多年前相同,也与一百多年前,殖民者来的时候一样,心系非洲的他,此趟旅行,正像是处于黑暗的星球。索鲁认为,旅行者的自负就是将埋头走进未知。最好的旅行是黑暗中的一跃。如果是个熟悉又友善的目的地,有什么好去的?
从非洲传出来的消息全都是坏消息。正因为如此,我才想去那儿,只不过我不是为了那儿的惨状、纷争,也不是因为报纸上屠杀与地震的报导;我只是想要重温身在非洲的愉悦。
——保罗‧索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