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猪佩奇色系书单
要问2018上半年度最火网红是谁?肯定是小猪佩奇!
《小猪佩奇》,史上最赚钱的动画之一,在2004年英国推出,至今已经14岁了。它每集约5分钟的短故事幽默有趣,有教育意义,深受全球各地小朋友及家长的喜爱。如今,它在180多个国家用40多种语言播出,每年收入近10亿美元。
在我国,这只小猪更是掀起一番社会热潮,成为社交软件中无数表情包、段子和短视频的主题,“小猪佩奇身上纹,掌声送给社会人”这句暗语,变得人尽皆知。
谁制作的?
打造《小猪佩奇》的核心团队有三个人,分别是马克·贝克(Mark Baker)、内维尔·阿斯特利(Neville Astley)和菲尔·戴维斯(Phil Davies)。其中,马克和内维尔负责编剧、导演;菲尔则因为性格外向,且有较为丰富的运营经验,而主打《小猪佩奇》动画的出品和推广工作。
这三个疯狂热爱动画的英国大男孩,为了成功创造出《小猪佩奇》这部动画片,他们自费32.5万英镑,打磨5年,最后才成功创造出年销售额10亿美金的商业奇迹。
小猪佩奇的创作手稿
怎么嗨翻全网?
要问粉红猪小妹是如何造就全网狂欢盛宴,这可就要提到其酷似吹风筒的外形,简单易懂的动画片剧情,以及刺激到了短视频传播领域中大部分人的“萌点”。
网友们纷纷将小猪佩奇制作一大波可爱至极的表情包在社交平台上四处流通。抖音快手的短视频用户们突发奇想,将小猪佩奇与穿金戴银纹身的“社会人”联系起来,曾经星爷电影里社会人必备的“左青龙右白虎”,变成短视频平台里穿搭粉红猪小妹的联名款服装,手贴猪小妹纹身贴纸。在调侃的同时产生反差萌的效果,于是得到更多“社会人”的推崇喜爱。
正可谓是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网友们发挥集体智慧,彻底将小猪佩奇推上今年上半年最火网红的宝座,“恶搞”出各种潮牌与猪小妹的联名爆款产品、有趣商标:
小猪佩奇色系书单
小猪佩奇配色表
01
《瞎猫头鹰》
内容简介
本书选取了伊朗现当代文学史上最具有代表性的三篇现代派小说以飨读者。《瞎猫头鹰》是被学界研究最多的一部伊朗现代派小说,被誉为卡夫卡式的经典之作,反映了现代社会中人的异化和堕落,以及作者希望用东方的传统精神重建人的精神价值。《埃赫特贾布王子》描写的是伊朗封建末代王朝的灭亡,但又超越于简单的末代王朝覆灭的意绪,表现的是伊朗作为曾经的波斯帝国的光华散尽,是整个民族的哀伤与幽怨。该小说于1973年被改编成电影,同年在德黑兰国际电影节上获得最高奖。《安迪梅西克铁路站台阶上的蝎子》堪称一部真正意义上的反战小说,解构一切战争的“神圣”意义,开创了21世纪伊朗后现代主义文学的先河。
译者介绍
穆宏燕,1966年5月生,四川人。1982—1990年就读于北京大学东方语言文学系波斯语言文学专业,获硕士学位。现任北京外国语大学亚非学院教授、北京大学东方文学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长期从事波斯(伊朗)文学、艺术和宗教文化研究,发表过若干重要学术论文,出版过多部学术专著和译著,并获得过多项中国和伊朗的荣誉奖项。
02
《安提戈涅的诉求》
内容简介
朱迪斯·巴特勒在《安提戈涅的诉求》中又一次制造了亲缘关系的‘麻烦’,并提出美国21世纪性别研究的伦理学转向。巴特勒通过对黑格尔、拉康、伊利格瑞等思想家语境中《安提戈涅》的创造性解读,从伦理意识、血亲关系和欲望主体三个概念出发,阐明了一种新的性别政治伦理。这本批评论著延续并丰富了关于安提戈涅的批评传统,是批评史上‘复杂且至今仍充满活力’的解读之一。
作者介绍
朱迪斯·巴特勒(Judith Butler),美国当代极具影响力的理论家,2012年度阿多诺奖获得者。1956年生于美国俄亥俄州克利夫兰,1984年于耶鲁大学获得哲学博士学位,现任教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修辞学与比较文学系,在女性主义理论、酷儿理论、政治哲学、伦理学、犹太哲学等领域著述颇丰,主要著作有《战争的框架》《岔路:犹太性与犹太复国主义批判》《欲望主体》《性别麻烦》《身体之重》《权力的精神世界》《偏激话语》《消解性别》《说明自身》《集会的表演理论札记》等。
03
《秋天年鉴》
内容简介
从《秋天年鉴》(1984)到《都灵之马》(2011),匈牙利导演贝拉·塔尔的影片记录了社会希望的破灭。通过回顾匈牙利著名导演贝拉·塔尔迄今拍摄的所有重要影片,法国哲学家雅克·朗西埃探讨了这位欧洲电影大师作品中的时间概念。“之后的时间”不是那些不再相信任何东西的人的忧郁而均质的时间。“之后的时间”意味着人们对历史及其成败的关注比不上他们对塑造这一切的可感材质的兴趣。“之后的时间”是纯粹的物质事件的时间,凭此,信念会得到和维持它的生命一样长久的度量。
作者介绍
雅克·朗西埃(Jacques Rancière,1940-),法国哲学家、社会学家,现为巴黎第八大学哲学荣誉教授,著有《电影的寓言》《电影的间距》《美感论》等。
04
《菲利普.拉金诗选》
内容简介
本书囊括了菲利普·拉金的全部诗歌作品。除《拉金诗选》(1988)以及在《早期诗歌和青春写作》(2005)中收入的诗歌外,还从拉金的打字稿和诗歌笔记中收录了大量未发表作品,一些夹在书信里的短诗韵文也悉数收入。
本版还首次为诗歌作品做了全面评注,这关键取决于业已积累的大量拉金研究文献,而编辑、评注者亚齐·伯内特在文献基础上做出了实质性的拓展。这个版本涵盖了相关的历史语境、人物、地点、用典和对应,以及词语用法。诗人对自己作品的评论在本书中被给予了应有的高度重视,其中有的提及作品的写作环境及来历,有的说明他希望达成的写作目标。拉金很少提及自己的文学底蕴,但他藉着大量用典和与前人的对应而丰富了自己的诗歌;而亚齐·伯内特的评注向我们确认了拉金是一个比大多数读者预想的更丰富、更具文人气息的诗人。
作者介绍
菲利普·拉金(Philip Larkin)(1922-1985),英国诗人,爵士乐评论家。1943年毕业于牛津大学圣约翰学院。为英国诗集学会主席、大英文艺促进会文学委员会委员、美国文理科学院名誉院士。曾获女王诗歌金质奖章、美国艺术和文学学术院洛安尼斯奖、德国FVS基金会莎士比亚奖和W.H.史密斯文学奖等。拉金被公认为是继T.S.艾略特之后二十世纪*有影响力的英国诗人。著有诗集《北行船》《受骗较少者》《降灵节婚礼》和《高窗》。
05
《消失的美学》
内容简介
在这部写于1980年代的美学随笔中,保罗·维利里奥重点研究了感知逻辑的本质和生成。他引入“失神癖”这一核心术语,描述生活在速度社会中人的主观感受。生活在高速景观化的社会,为了不掉入“记忆补蝇器”——资讯——的陷阱,“消失”是维利里奥为我们重建心理平衡开出的良法。
作者介绍
保罗·维利里奥,作为艺术批评家、城市规划者、和平策略家,可以说是当代最激进坦率的“后现代解密者”。维利里奥的哲学核心是科技、速度、城市、虚拟、事件、意外、失序等概念群。
06
弗兰西斯.培根
内容简介
该书是约翰· 拉塞尔与20 世纪最著名肖像画家之一培根交谈几年的成果。随着培根于1992年的去世,这个富有独特远见的成果,成为人们了解20世纪最伟大艺术家之一最直接最翔实的材料。
作者介绍
约翰· 拉塞尔(John Russell,1919—2008),英国艺术评论家。主要作品有《巴黎》《回忆艾瑞克· 克莱伯》等。
07
《最接近生活的事物》
内容简介
《最接近生活的事物》是詹姆斯·伍德最新出版的一部文学随笔集与人生回忆录,短短四个章节围绕着现实生活与虚构小说之间的关系,串联起这位文学批评家在人生中追求阅读审美、在阅读中反观人生形态时的各种细碎思考。书中既有伍德一贯以来对文学审美的辩护,也有在死亡、无家可归等终极问题层面对文学作品救赎意义的阐释。
作者介绍
詹姆斯·伍德(James Wood,1965— ),英国批评家、散文家、小说家,曾任《卫报》首席文学批评家、《新共和》资深编辑,现为《纽约客》专栏作家、哈佛大学文学教授,著有《断脉》(1999)、《忤逆上帝之书》(2004)、《不负责任的自我》(2004)、《小说机杼》(2009)、《私货》(2013)、《最接近生活的事物》(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