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对自由的追寻,是我们每个人都在叩问自己的话题。
在思考自由的过程中,这五本书都引发过小编的深思。
它们让小编明白,自由其实是非常稀缺,非常可贵的。
而要想获得自由,就必须看穿假象,去创造,去热爱。
01《局外人》
加缪
豆瓣评分:9.0(38277人评价)
面对社会准则的道德压力,个人应该如何追寻自由?
加缪的经典小说《局外人》讲的就是这种矛盾。
小说的主人公默尔索是一个对很多事都秉承无所谓态度的「局外人」,却因为过失杀人遭受了一场大众的道德审判。
他被判有罪并不是因为杀人的事实,而是因为他在母亲的葬礼上没有表现出悲伤。
社会大众一致认为他是一个该死的混蛋,但默尔索真的有错吗?
当然不是!小编倒认为,默尔索虽然看似冷漠无情,但他的内心却是自由的。
他唯一的错,在于他太过自我、太过真实,不愿演戏作假,迎合他人。
他遵循着最本真的自己,虽然被人类社会判了刑,但仍然是自由而幸福的。
02《革命之路》
理查德·耶茨
豆瓣评分:8.7(2684人评价)
人到中年,庸常的生活磨掉了个性的棱角,很多人会觉得,追寻自由已经力不从心了。
这本书里的一对年轻夫妇早早就有了这种感觉。
无聊的工作,无聊的家务,无休止的争吵……结婚后的生活颇让人绝望。
但是当妻子爱波提议去巴黎再一次追逐梦想时,阻止她的,不止有意外的怀孕,还有丈夫的临阵脱逃。
爱波想要的自由和梦想,在别人眼里,只不过是“不切实际的幻想”。
所以爱波最终明白了一句话:“如果一个人想要做一件真正忠于自己内心的事情,那么往往只能一个人独自去做。”
所以她用最决绝的方式,告别了这种泥潭般的生活……
很多时候,在追寻个人自由的道路上,我们只能独自前行,这也是自由的代价。
03《逃避自由》
艾里希·弗洛姆
豆瓣评分:9.0(3237人评价)
这本书出版于 1941 年,正是纳粹德国发起对外侵略的第三年。
弗洛姆发现,纳粹得以统治德国的原因,正源于我们对于自由的“逃避”。
他一针见血地指出,很多人所追求的个人自由,只不过是一个幻影。
因为这个社会充满着变化、不确定、疏离感,我们不可避免地被孤独感和恐惧感驱使着。
所以很多人选择臣服于公共舆论和大众意识,过上了从众的生活,放弃了自由。
法西斯正是巧妙的利用这一点,实现了它的政治目的。
那我们只能对“自由”敬而远之吗?
弗洛姆告诉我们,有独一无二的创造,才有个人的价值,有真诚的爱,人与人之间才能产生联系。
唯有创造与爱,可以战胜我们对于自由的恐惧与逃避。
04《与社会学同游》
彼得·L·伯格
豆瓣评分:9.0(725人评价)
社会学,一个有点冷门的学科,却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
因为社会学中,有着奴役与自由的本质。
其中让小编印象最深的,是社会对个人的全面控制。
有人把社会比作一座大监狱,它利用人渴望被群体接受的心理,来操控人的思想和行为,让再桀骜不驯的人也得回归轨道。
我们每个人都可以问问自己:我们想做的事、想要的东西,真是完全自发、来源于内心吗?
还是说承受着法律、家庭、职业、身份带来的重重压力,只是尽力表现出人们所期望的样子?
仔细想想就会发现,这种控制无处不在。
而意识到这一点,正是脱离控制、走向自由的第一步。
这本书让我们时刻保持怀疑,反思“常识”,然后才能构建自己的世界。
05《人间食粮》
安德烈·纪德
豆瓣评分:8.4(1424人评价)
这本书,是法国作家纪德游荡世界时的散文随笔。
同时这本书也让小编感受到了,什么才是最原生态的自由!
这里的“原生态”,并不是说要远离社会,而是要关注自由超过一切,甚至包括自己。
所以,为了获得心灵的自由,纪德告别了所有熟悉的东西,忘掉了头脑中的一切。
他一路接受新事物的洗礼,用开放的心态拥抱变化,去找寻自身独具、别处皆无的东西。
可以说,离开是新生的前提,也是找回自由的前提。
感受过困惑、痛苦,也有过快乐、解脱,然后把这一切都纳入己身,才能喂养出一颗丰饶的心,一颗自由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