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第12期解放书单,详情请见2018年4月20日解放日报。
《共产党宣言》:每个党员的必修课
《共产党人的必修课:共产党宣言十问》
王公龙 著
上海人民出版社
王公龙(中共上海市委党校研究生导师、《共产党人的必修课》作者):
《共产党宣言》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思想明灯。正是在《共产党宣言》的照耀下,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中国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建立新中国,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致力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刚刚闭幕的党的十九大鲜明地提出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初心在哪里?初心就来自《共产党宣言》。《共产党宣言》是一部历史文献,但它不仅拥有历史意义,还具有时代意义,能经受住现实的拷问和挑战,在21世纪的当下依然具有指导意义。
改革开放40年,浦东做对了什么
《中国传奇:浦东开发史》
谢国平 著
上海人民出版社
王健(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所长):
如何看待中国改革开放40年,这不仅是中国学者一直致力于解答的问题,也是世界上很多学者关心的话题。40年巨变的故事很多,对于这一段历史的解读,需要有典型的案例、真切的样本。《中国传奇:浦东开发史》就是以浦东开发开放作为案例和样本所进行的详尽解读。
信仰的力量,就是思想的力量
《思想史:从火到弗洛伊德》
[英]彼得·沃森 著
胡翠娥 译
译林出版社
彼得·沃森(英国思想史学者、《思想史:从火到弗洛伊德》作者):
我写这本书的时候,一心想的是为读者梳理思想发展的脉络,而没太注意它的长度。确实,读者们需要简史类的基本知识,但也需要历史的“形状”和历史中的那些细节。我没有设定要写一部“大”书,我想写一部完整的书,基本上要涵盖所有重要的问题。
新经济时代,“新”在何处
《中国经济新时代: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
吴敬琏等 主编
中信出版集团
滕泰(经济学家、万博新经济研究院院长):
围绕着“中国经济新时代”,论文集《中国经济新时代: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作为颇具影响力的中国经济50人论坛年度演讲文集,书中各篇文章的作者都是中国权威的经济学家,他们就各自研究领域———涉及新常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金融风险、汇率改革、产业政策等多个热点话题,呈现了自己对中国经济新时代的认识与理解,以及已有的创新实践。
“三磅宇宙”的探秘之旅
《三磅宇宙与神奇心智》
顾凡及 著
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杨雄里(复旦大学脑科学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中科院院士):
与脑科学这样重大的科学问题打交道,既要保证科学上的准确性,又必须把趣味性和普及性熔于一炉,绝非易事。但凡及教授举重若轻,以其在脑科学领域深厚的学术底蕴和对主题融会贯通的理解,爬梳材料,精心组织,认真撰写,把整个故事讲得有声有色。他从较易理解的感知觉入手,笔触随后伸向记忆、情绪、智力、语言等方面,最后以难解的“世界之结”———意识收尾,为读者展现了一幅人类在探究心智奥秘的跋涉中,充满了艰辛、曲折和奋斗的历史画卷。行文时旁征博引(许多材料引自英文原著),挥洒自如,不徐不疾,夹叙夹议,显现出一种大家风范。
贸易打造了旧世界,还在继续改变新世界
《贸易打造的世界:1400年至今的社会、文化与世界经济》
[美]彭慕兰 史蒂文·托皮克 著
黄中宪 吴莉苇 译
世纪文景/上海人民出版社
梁捷(复旦大学经济学博士、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院讲师):
中国史专家彭慕兰(Kenneth Pomeranz)与拉美史专家托皮克(Steven Topik)合著的《贸易打造的世界》,自十多年前问世以来,就一直被视作了解国际贸易历史的最佳入门读物。
今日的国际贸易,数额极为巨大,但都使用国际承认的货币,遵循国际承认的交易惯例。这些国际惯例极大地减少了交易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争议和摩擦。但是,这些国际惯例最初是如何形成的,如何演变至今日的模式?《贸易打造的世界》试图以一系列的历史案例,来探讨市场形成之前的市场。
为善于拿来与创造的海派油画存史
《海派油画史论稿》
龚云表 著
上海人民出版社
汪涌豪(上海市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复旦大学教授):
作为中西文化碰撞与融合的中心,19世纪中叶才开埠的上海敏感地捕捉到新世纪美术新潮的讯息。挟中西交汇、华洋杂处以及发达的工商业和移民集聚的优势,成为传播和诞育现代美术的摇篮。《海派油画史论稿》通过还原海上画家同道结社、但开风气的史实与细节,诸如上海美专人体写生风波,在上海召开的第一届全国美展及会展期间发生的“二徐之争”,以及庞薰琹、倪贻德等人发起成立决澜社等等,将现代意义上中国新潮美术的发展过程交代得非常清晰。
在偶然中,敞开通向未来的大门
《小宣言:那些改变世界大趋势的小力量》
[瑞典]马格努斯·林奎斯特 著
史东辉 译
中信出版集团
蓝江(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
一个时代的变革不一定是制度上的重建,也不一定是经济体制的改弦易辙。变革或许就是从一个很细微的事物或观念开始,一次偶然的机遇,触发了蝴蝶效应,让整个世界都随之天翻地覆。不一定需要政治家的豪言壮语,也不一定需要企业家的巨额投资,有时候,一个小小的想法,就可以像阿基米德设想的那样,撬动整个地球。这就是知名未来学家马格努斯·林奎斯特在《小宣言》里所想说的。
坐一叶轻舟,遍览古典文学长河
《一日看尽长安花》
程郁缀 著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朱鸿(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李静(吉林大学文学院教授):
中国古代的文学源远流长,文坛圣手,代不乏人,名篇佳作,何可胜计?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遍览数千年文学史长河中的奇珍异宝?《一日看尽长安花》是作者在“中关村专家讲坛”系列讲座的一个合集,凡十二讲,宛如十二颗精美的玉石,将中国上下五千年的文学盛景,连缀而成一串赏心悦目的项链。从先秦文学到清代文学,几千年文学的发生、发展及文体的变化,此起彼伏,纷至沓来。读此书便给人这样的感觉:“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我们时代一道迷人的风景线
《刺杀骑士团长》
[日]村上春树 著
林少华 译
上海译文出版社
王宏图(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
村上完成《刺杀骑士团长》之际,已六十有八。有些人对大作家的晚期作品面露不屑之色,认定其是创造力衰退、无病呻吟、自我重复的大杂烩。但事情远没这么简单。在文学批评家萨义德看来,许多大艺术家的晚期作品颇有可观之处。不少艺术家晚期作品中显现出某种非尘世的宁静,它为他们一生的创作打上了圆满的句号。但更引人瞩目的是,诸多晚期作品中普遍存在着深刻的冲突和难以理解的复杂性,潜藏着不安宁的张力,先前作品中触及的诸多矛盾无从解决。此外,在风格上,这些作家、艺术家到了晚年变得更加不拘成法,无拘无束,狂放恣肆,浑然天成———这诸多元素在《刺杀骑士团长》中都有所体现。
完整内容见4月20日解放日报《解放书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