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这5本旅行书,全世界都是你的目的地
1.《旅行与读书》
旅行里让我留下深刻印记的经验往往发生在最无目的的时候与场所,树下小酒店的一杯沁凉白酒,迷路崎岖城区偶遇的小面包店,异国乡间等待公交车窥见的乡民日常生活景致,这些无意间得来的吉光片羽反倒成了日后反复咀嚼的旅行滋味
作者:詹宏志
每次旅行前,我们必须做的就是——攻略,哪个餐厅最好吃,哪个景点最好看,哪个酒店性价比高……但是,在这本书中你永远也找不到一份按图索骥的旅行指南。
作者詹宏志是在媒体界数一数二的意见领袖,也曾经策划过多部电影,如《悲情城市》、《好男好女》、《独立时代》等,但是他是一个商人,也是一个读书人,少年时的他几乎把家乡图书馆的书读尽,他更是一个热爱生活的人,詹宏志旅行多由读书而起,这样的旅行是随机的,不是去之前就把目的地摸得一清二楚,而是随着自己的心去探索一个未知的世界,也因为读书,他的旅行有了更多可能,他因为轻信旅行书,走进覆盖大雪的山岭,差点身处险境。他还因为一个卖地毯的老头背出古波斯人的诗句,备受感动,而买下昂贵的地毯。读书和旅行,向来是好搭档,心灵和身体总有一个要在路上。
2.《门外汉的京都》
“全世界大都市中犹能保有稻田的,或许只有京都。一个游客,专心看着古寺或旧庵,乍然翻过一列村家,竟有稻田迎目,平畴远风,良苗怀新,怎不教人兴奋?”
作者:舒国治
一个在夕阳电影和摇滚乐熏陶下成长的半城半乡少年,后习电影并专注于文字,出版一部《村人遇难记》备受文坛瞩目,七年浪迹美国,多旅行多写作,舒国治说自己是“少年贪玩、叛逆的不加压抑之延伸。”可他却是梁文道口中最会玩、最会讲故事的两个人之一。
舒国治去了京都,把京都的黎明、水、氧气、旅馆写了个透彻,他也能时常发现常人忽略的景色,但是却仍然自嘲是京都的门外汉,不愿登堂入室,只愿在门外徘徊,他笔下的竹篱茅舍、流水高墙、村家稻田,都如从诗中的古典意象,向你款款而来,让你不禁神往,有一个地方叫做——京都。
3.《迟到的间隔年》
“一个人不可怕,怕的是迷失。孤单可以习惯,空虚不能习惯。可以两手空空回家,但不能带着空虚的灵魂。”
作者:孙东纯
“间隔年”是西方国家的青年在升学或者毕业之后工作之前,做一次长期的旅行,让学生在步入社会之前体验与自己生活的社会环境不同的生活方式。在这次旅行后,学生们会找到自己真正想要的工作或者找到更好的工作,更好融入社会。
2006年12月1日,孙东纯带着一张仅存有21000元人民币的国际银行卡,离开自己生活多年的城市,带着一个不知道可以给自己带来什么的“间隔年”主题。殊不知从原来计划的三个月走到十三个月,从原来计划的目的国印度变成一次横跨亚洲的旅途,从澳门经泰国、老挝、云南、缅甸、印度、巴基斯坦、新疆、到西藏、尼泊尔,一路上边旅行,边以义工的身份服务于非政府组织,帮助当地需要帮助的人……在路上他遇到了自己的日本妻子,学会了如何更加关心别人,这趟旅行成为了他学习爱的旅程。
旅行,义工,雪山,6个国家,爱情,究竟哪一个字眼能促使你踏上漫漫的旅途呢?也许你能从这本书里找到答案。
4.《不去会死》
“不过你为什么坚持环游世界一周呢?"他这么一问,我有点为之语塞。理由有很多,最根本的那个却非常不切实际:我只是想这么做而已。既然出生在这世上,就该好好看看它”
作者:[日] 石田裕辅
石田裕辅原是普通上班族,小学时在路边看到一位青年骑着载满行囊的自行车飞驰而过,那身影成为他潜意识里追逐的形象。长大之后,他辞掉了让人羡慕的工作,骑着一辆小破自行车,大声喊出了“不去会死”的豪言。
但石田在第一站阿拉斯加就被黑人女生勒索一美元,吓得躲在青年旅馆不敢出门;在秘鲁沙漠被持枪强盗抢个精光,还得横渡暴风地狱巴塔哥尼亚;在北极圈为了省钱洗露天冰河澡…… 7年半的时间里,他累计走过了94494公里,到达了87个国家,却也经历了足足184次爆胎,还被抢劫了2900美金!最后终于完成壮阔的五大洲完骑世界纪录。最终完成了骑行5大洲的单骑记录。
5.《最好的时光在路上》
“最美的自己在远方——孤独的旅行能让人有更多的机会单独面对自己,向内心的更深处出发。总有一天,你会在不经意之间,遇见那个你最想成为的自己。那个你,卸下了在都市丛林里背负的重重铠甲,活力蓬勃,宛若新生。”
作者:郭子鹰
一辈子是场修行,短的是旅行,长的是人生。旅行就是遇见那个更好的自己。每天都是一次新的旅行,每一个和我们走过一段的人都值得感激。这场旅行长达10余年,作为旅行作家、自由摄影师的郭子鹰,在这10年见呈现出了一个震撼心灵的视觉之旅。
他告诉我们,最好的时光在路上——在不同的地方遇见的不同的人,他们各不相同的人性闪烁,在那个与你交错的瞬间,改变、点化、充盈着你的人生。只有你看见的世界,才是对你有意义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