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似乎社会上出了很多事情。对于没有调查获取第一手资料的小编来说自知没有妄议时政的发言权。所以这只是一份书单,字里行间都是学者们耳听眼见并为之奋笔书写的小人物命运。
谢绝上纲上线,欢迎继续补充。
“海外中国研究丛书”
《城市里的陌生人: 中国流动人口的空间、权力与社会网络的重构》
张鹂 著 / 袁长庚 译
江苏人民出版社
2014.01
原版:
Strangers in the City:Reconfigurations of Space, Power, and Social Networks Within China's Floating Population,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2002
本书所展示的,是人口流动所引发的空间、社会关系重构,以及跨区域联系网络的建立。通过展现一个典型的外地人口社区——北京丰台“浙江村”的发展、繁荣、拆除、重建,作者展现了后毛时代(post-Mao era)中国社会治理模式的转变以及私人社会空间对传统管理制度的挑战。本书挑战了“市场胜利、国家撤退”的简化论,强调要从更为复杂的日常实践和持续的变迁当中去理解当代中国的“国家-社会”关系。
引论
第一章 作为主体/对象的流动人口
第二章 商业文化、社会网络与迁移过程
第三章 空间的私有化
第四章 权力的私有化
第五章 性别、工作与家户的重构
第六章 犯罪与秩序
第七章 拆除浙江村
第八章 出走与回归
结论
《跨越边界的社区:北京“浙江村”的生活史》 项飚 著 /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 2000.08
作者深入位于北京城乡结合部的“浙江村”全面深入地了解了“浙江村”的形成、结构、运作、变迁,描述了“浙江村”与周边村镇,政府部门,大中型国有商业企业的互动,分析了在深刻而巨大的社会变迁中,方方面面面临的危机和挑战以及他们的对策。
···
《中国女工:新兴打工者主体的形成》
潘毅 著 / 任焰 译
九州出版社
2011.04
原版:明報出版社 / 2007
这是一部关于打工者主体的权力、欲望与抗争的民族志研究专著,也是一部关于打工妹的政治学,作者潘毅为读者呈现出了工厂中支配与抗争之间的复杂关系,打工妹生命中所经历的梦魇、尖叫与身体痛楚,正是她们在国家、资本与文化的巨大张力中进行抗争的最真实形态。
导言
第一章 国家与资本:中国新兴打工者主体的形成与消解
第二章 背井离乡:农村女性的挣扎
第三章 社会性身体:规训与抗争的艺术
第四章 当上打工妹:身份认同与差异的政治
第五章 性与性别的想象
第六章 工厂里的尖叫、梦魇与叛离
第七章 开创一种抗争的次文体
《她身之欲 : 珠三角流动人口社群特殊职业研究》 丁瑜 著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2016.06
以珠三角地区性产业女性从业者对“小姐”及“性工作者”称谓的理解为切入点,作者认为这些女性生活经验迥异,且有着强烈的成为情色/性主体、都市主体与现代化主体的欲望,而“性工作”的概念并不能反映这种复杂性,因此娼妓合法化、性工作化的设想并不是政府干预的最佳目标,也不是改善这些女性生活状况的最佳行动策略。
···
小村故事:罪过与惩罚(1931-1997)
朱晓阳 著
法律出版社
2011.03
作者自1975年开始,朱晓阳断断续续对滇池东岸的一个小村的村史进行了调查和研究成果。本书根据一个云南村落的田野调查资料,研究惩罚的地方性状况。研究的主题有两个:其一是对这一汉族村落的惩罚活动的描述。其中也包括惩罚行动如何产生;它在时间流中的动态,以及与特定条件和特定行动者的联系等等。本书的第二个主题是解释惩罚在特定社会脉络中的文化意义。
第一章 惩戒:超越犯罪学视野的主题
第二章 方法论和田野
第三章 村庄的传奇和国家的敌人
第四章 “矛头向上”和社区复兴
第五章 发落的日常形式:流言、现丑和活榜样
第六章 替罪羊
第七章 结论:在激变的时代“做人”
《小村故事 : 地志与家园(2003-2009)》 朱晓阳 著 / 北京大学出版社 / 2011.03
在《罪过与惩罚》的基础上,从2007年初开始,作者对这个地方再次做了系统的研究。本书的内容则扩展到人 类学的更基础的论题,即通过对地志的研究,探讨农民的世界观、农民与国家的关系和人类学知识论等。本书的理论关怀是与实践中的问题紧密相关的,或者说是从现实中的紧迫问题开始的。
···
“新史学&多元对话系列”
《浮生取义:对华北某县自杀现象的文化解读》
吴飞 著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9.11
“舍生取义”,常常被用来赞美自杀的忠臣义士,但这决不意味着,只有“舍生”才能“取义”。毕竟,需要舍生的场合很少,但“义”却是每个人在生活日用、揖让进退之间都该看重的。作者通过对华北某县自杀现象的田野研究,在现实语境中重新思考中国文化中“生命”和“正义”的问题,从家之礼、人之义、国之法几个层次理解现代中国人的幸福与尊严。书中的基本主张可概括为“缘情制礼,因礼成义,以理成人,以法立国”。
第一部分 导言
第一章 死与生
第二章 命与义
第二部分 家之礼
第三章 人伦
第四章 礼义
第五章 命运
第三部分 人之宜
第六章 边缘人
第七章 赌气
第八章 脸面
第九章 想不开
第四部分 国之法
第十章 法义
第十一章 造福
附录:好日子的一种可能
《大河移民上访的故事》应星 著 / 三联出版社 / 2001.01
以讲故事的方式,作者把大河电站移民集体上访所发生的冲突事件纳入农村社区生活世界的权力关系中去分析,通过对起伏跌宕的移民上访叙述,揭示出人民公社制度瓦解后的新时期中权力如何在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双向实践中运作;移民对公平的传统诉求在使社会利益平衡得以暂时维系的同时,也使权力机制的合法性得到了再生产。
《神堂记忆:一个中国乡村的历史、权力与道德》景军 著 / 吴飞 译 / 福建教育出版社 / 2013.07
本书在两个主题下对甘肃大川进行了精细的考察。第一个涉及人的受难,包括个人的遭遇和社区的挫败,第二个涉及对灾难的处理,以及在ZZ迫害、经济萧条、文化中断之后的复苏。
···
《香港重庆大厦:世界中心的边缘地带》[美] 麦高登 著 / 杨旸 译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5.11
原版:Ghetto at the Center of the World: Chungking Mansions, Hong Kong / Gordon Mathews /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 2011.06
繁体版:世界中心的貧民窟 : 香港重慶大廈 Nicole Yang(楊瑒 Yang Yang)译,青森文化,2013.02
位于香港尖沙咀的重庆大厦,看上去十分老旧,在寸土寸金的香港闹市如同孤岛一般,但它是世界各地背包客的 廉价落脚点,是非洲、南亚商家的重要 交易场所。据估计,从重庆大厦出货的手机,大约占撒哈拉以南手机交易的20%。这种与中环所代表的香港全球化枢纽角色反差极大 的角色,被作者麦高登 称为“低端全球化”。本书通过引人入胜的故事,展现了大厦居民与国际商品、金钱、理念之间错综复杂的联系。
地点
人群
商品
法律
未来
《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加] 简·雅各布斯 著 / 金衡山 译 / 译林出版社 / 2005.05
作者以纽约、芝加哥等美国大城市为例,深入考察了都市结构的基本元素以及它们在城市生活中发挥功能的方式,挑战了传统的城市规划理论,使我们对城市的复杂性和城市应有的发展取向加深了理解,也为评估城市的活力提供了一个基本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