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随笔?看这5位大师的随笔,让我心服口服
随笔,顾名思义:随笔一记,是散文的一个分支,是议论文的一个变体,兼有议论和抒情两种特性,通常篇幅短小,形式多样,写作者惯常用各种修辞手法曲折传达自己的见解和情感,语言灵动,婉而多讽,是言禁未开之社会较为流行的一种文体。随笔作为一种文学样式,是由法国散文家蒙田所创的。
通常指一种散文体裁,随手笔录,抒情、叙事或评论不拘,篇幅短小。或指听课、读书时所作的记录。
01《我青春漫游的时代》
三岛由纪夫
豆瓣评分:8.3 (284人评价)
三岛由纪夫真是一个令狗捉摸不透的人啊,小编是带着惊喜读完了他的《我青春漫游的时代》。
这本书讲述的是三岛由纪夫17岁至26岁之间的少年思想历程。
他在书中漫谈他青春期天马行空般的想法,以及风花雪月的生活──对异性的好奇,最初的恋爱经验,难以启齿的性爱幻想,青春期的自卑感及其装腔作势……
但我们同样可以看到二战给青春期的三岛留下了不可磨灭的阴影——
青春期的他就已经开始创作,但战争时期生死难料,他把所有的作品都当作遗作来创作;战争还使他逐步陷入幻灭的虚无主义。
三岛是一个有着强烈自省意识的人。
矛盾的他不断在精神困境中挣扎、反省,他用超越常人的努力去追求阳光、理性和美,这也使得他从一个刚开始写作的青葱少年,蜕变成一个成熟深刻的作家。
而这就是我们毕生所追求的成长。
02《歌德谈话录》
爱克曼
豆瓣评分:8.6 (685人评价)
这本歌德“语录”虽然不是歌德本人写的,却是他一生珍贵的智慧结晶。
在这本书中,他的助手爱克曼记录了晚年歌德的重要言论、活动,包括对莎士比亚、莫里哀、席勒、拜伦等文学大家的客观评价。
这里的歌德是立体的、可亲可近的:
作为德国最伟大的诗人,他的经历、见解字字句句点石成金;
作为前辈,他对席勒、拜伦等文学后辈的指导、提携,尤其他和席勒的友谊更为后世传下了佳话;
但他作为一个普通的人,也会有烟火气的一面……
他的文字、言语句句中肯,总有瞬间吸引你的魅力。
就像小编读这本书的时候,就被歌德留在文字间的伟大灵魂深深吸引。
他就像一棵滋养当时甚至后世文学家的大树,源源不断地提供营养。
03《巨匠与杰作》
毛姆
豆瓣评分:8.3 (1166人评价)
这一本与其他四本不太一样,这是一向以毒舌著称的毛姆,写下的文坛轶事,充满了八卦,也提供了一个极其有趣的视角。
比如陀思妥耶夫斯基,他是俄国文学的一座高峰,但他一生大部分时间都在不断借钱、豪赌、输光、再借钱中度过。但他作为一个普通人和作家是截然不同的,他拥有无与伦比的创造力;
巴尔扎克是法国文学的大家,但他的生活奢靡,债台高筑,他最好的作品竟是在债务的催逼下写出来的;
而狄更斯更是触及道德底线,和他的小姨子暧昧不清……
小编在这毒舌背后,看到了一个熟知世界文学,洞悉作品的每一个细微之处的真正大师——毛姆,以及那些背负大师盛名的普通人。
他们有情有欲,也需要金钱支持生计……但他们总有一个独到之处,让你眼前一亮,刻进记忆。
04《湘行集》
沈从文
豆瓣评分:8.8 (179人评价)
爱一个人最疯狂的方式,就是一天写9封信给她!
1934年1月,沈从文远别新婚妻子张兆和,回湘西探望生病的母亲。在旅途中,他在沅水自桃源乘小船上行八天到达浦市,再改由陆路回凤凰。在这八天里,沈从文给张兆和写了大量家书,最高纪录达到一天9封信。
而这些书信和散文全部收录在《湘行集》中。
其中小编最爱的,是那些他写给妻子的家书。
这些家书形式不拘一格、行云流水,从湘西吊脚楼、水手写到湘水两岸的黛山碧水,无一不写得洒脱、剔透,语言里又浸透了摇橹人的歌声、湘江滑过船板的汤汤流水声,字里行间更流露着沈从文对张兆和浓得化不开的绵绵情意。
这些家书让我们看到了一个与文学史上不同的,也更为真实可爱的沈从文,他至真单纯,有一颗令人羡慕的赤子之心。
05《流动的盛宴》
海明威
豆瓣评分:8.2 (3943人评价)
“假如你有幸年轻时在巴黎生活过,那么你此后一生中不论去到哪里她都与你同在,因为巴黎是一席流动的盛宴。”
海明威的这句话,让小编对巴黎充满了想象。
这本《流动的盛宴》写作背景是19世纪20年代的巴黎,那时,巴黎是一个文学的黄金时代,堪称是一席“思想的流动盛宴”。
这里汇集了众多的文学、艺术大家,就像一场盛大的文学思想的盛宴,这些人会离开又会有新的人进入,但思想的碰撞永不停止。
这样的巴黎,给海明威一生留下了最不可磨灭的记忆。
这本书记录的就是他在巴黎结识的、在现代文学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大师们。
这让我们得以近距离感受那个充满魅力却也无法复制的年代。
让小编无限神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