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5月的第二个星期日是母亲节。如今这个感谢母亲的节日已经被更多人的所熟知。然而对于我们来说,感谢母亲的方式似乎大多是在这一天送上一份礼物,仅此而已。而今年的母亲节,小编希望我们每个人对于母亲多一份理解,多一份陪伴。
《目送》
作者:龙应台
《目送》的七十四篇散文,写父亲的逝、母亲的老、儿子的离、朋友的牵挂、兄弟的携手共行,写失败和脆弱、失落和放手,写缠绵不舍和绝然的虚无。她写尽了幽微,如烛光冷照山壁。这是一本生死笔记,深邃,忧伤,美丽。龙应台说:“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地告诉你,不必追。”
《皮囊》
作者:蔡崇达
这是一部有着小说阅读质感的散文集,也是一本“认心又认人”的书。 作者蔡崇达,本着对故乡亲人的情感,用一种客观、细致、冷静的方式,讲述了一系列刻在骨肉间故事。一个福建渔业小镇上的风土人情和时代变迁,在这些温情而又残酷的故事中一一体现。用“皮囊”这个具有指向本质意味的书名,来表达作者对父母、家乡的缅怀,对朋友命运的关切,同时也回答那些我们始终要回答的问题。
《红手指》
作者:东野圭吾
东野圭吾一直擅长以平实直白的手法刻画人物,他的推理往往给人以意想不到却又意料之中的感觉。这部《红手指》相比以往的作品,推理不足,人性却深远。在文章的三分之一处,或许我们就已经能够推理出故事的走向。然而在这之中,作者抽丝剥茧般一步步对主人公的心理紧逼,人性的泯灭挣扎与再次觉醒,在这个平凡的一家之主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
故事很简单,但最后母亲对于儿子的那一点点的期翼,儿子对于母亲的愧疚,父母对于儿女的养育,点滴间催人泪下。
《空巢》
作者:薛忆沩
电信诈骗是波及无数中国家庭的“人祸”,人口老龄化是目前中国面临的重大社会问题,这部小说通过一个具体的诈骗案件将这两个“热点”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小说用第一人称的叙述,不仅精准地呈现出受害者在案发二十四小时之中细腻的心理变化,更是诗意和哲理地再现了一位中国知识女性整个的心路历程和人生奥秘。
《惜别》
作者:止庵
《惜别》是止庵在母亲故世三年后,经历涓滴沉淀,凝练而成的生死体悟。 全书共有六部分,以母亲的离去为起点,片断式地向回追溯。母亲生前的日记和书信,与作者的回忆和思考两相交替,形成两种对立却彼此依存的书写状态。母亲留下的手泽,充满亲人相处时的温暖细节:最常做的那道红菜汤,与“我”一起看过的电影,病重时吃下的那枚小布丁……这些事情平凡微小,却感人至深,是生之存在的切实印记。
《致亲爱的母亲》
作者:歌德
本书收入歌德、马丁·路德、腓特烈大帝、荷尔德林、诺瓦利斯、叔本华、海涅、格里尔帕策、施托姆、冯塔纳、凯勒、俾斯麦、恩格斯、马勒、尼采等德国杰出人物给母亲的书信,让我们看到们的另一面。全是语言朴实无华,反映出儿子们对母亲的深深的爱与敬意。
《岛》
作者:维多利亚·希斯洛普
多年来,阿丽克西斯发觉母亲似乎总是过分守护着自己的过去,不仅掩埋了自己的根,还把上面的泥土踩得结结实实。阿丽克西斯决定打开母亲尘封的过去。 她来到爱琴海的布拉卡,登上一座叫斯皮纳龙格的荒凉小岛。这是一处禁地,一处令布拉卡、爱琴海,甚至整个欧洲都谈虎色变的禁地,更是母亲的禁地。禁地打开,一个融合爱恨纠葛的凄凉故事怆然铺展,一曲令整个欧洲潸然泪下的生死悲欢徐徐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