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头两个月,过了个乏味的年节,读书有点漫不经心。点点算算,一共读了这17本,有几本是重读。大致书目如下:
《穷查理宝典:查理·芒格智慧箴言录》《刻意练习:如何从新手到大师》《梁启超传》
《给教师的建议》《施蛰存读书》《孩子是个哲学家:重新发现孩子,重新发现自己》
《智识分子:做个复杂的现代人》《论语本解》《读书这么好的事》《我的事业是阅读》
《小说课 》《给青年诗人的信》《漫长的战斗:美国人眼中的朝鲜战争》《文章自在》
《伊丽莎白女王传》《斯蒂芬·哈珀在读什么》《如何阅读一本文学书》
我觉得自己还可以更专心,准备多读些历史书和传记。
我想变成一个专业的传记阅读者,随后,我们会多分享几本传记。
《文章自在》
张大春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我最近一直在总结,怎么才能教孩子把文章写得更好,张大春的这本书来得恰逢其时。我从来不掩饰我对张大春的喜爱。他读书多,中国书读得好,又太会写文章,听他讲讲文章写作的门路,大有裨益。
“写文章,变成搞文章。”这不只是大陆孩子们的苦难,海峡那边,一样如斯。张大春在这本书里,谈了很多文章写作的方法,品评文章优劣和趣味,笔到意随,很见功力。
他在书里说:“如果不能以写文章的抱负和期许来锻炼作文,不过就是取法乎下而不知伊于胡底,到头来我们所接收的成果就是一代人感慨下一代人的思想空疏、语言乏味、见识浅薄。”
这是切中时弊的话,值得每一个人深思。
《穷查理宝典》
查理·芒格
上海人民出版社
《穷查理宝典》收录了一个简单但权威的查理·芒格的传略,还有最近20多年他的一些公开演讲稿。很多人渴望从这本书里找到查理·芒格思维的精华所在。当然,顺道还能领略他的幽默、犀利与机智。
查理·芒格是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副主席。主席是“股神”巴菲特,大家都把芒格当作这家公司“最后的秘密武器”,巴菲特的儿子则认为,世界上最聪明的人是查理·芒格,接下来才是父亲巴菲特。
我大概可以称查理·芒格为这个世界上最聪明、最勤奋、最博学的人之一。这种人说的话,有时候是值得认真听一听的,虽然可能会有点唠叨之嫌。
查理·芒格是个超级能读书的人,尤其是传记,是个传记迷。鼎盛时期,一年读几百本传记,从中洞察人性,寻找智慧。他有几句话很吸引人:
不要同一头猪摔跤,因为这样你会把全身弄脏,而对方却乐此不疲。
我想自己不是受到良好教育的典范,我是自己学会通过阅读而获取自己想要的信息的。我一生中常常如此。我经常是更喜欢已经作古的杰出导师而不喜欢仍在人世的老师。
我这辈子遇到的聪明人(来自各行各业的聪明人)没有不每天阅读的——没有,一个都没有。沃伦读书之多,我读书之多,可能会让你感到吃惊。我的孩子们都笑话我。他们觉得我是一本长了两条腿的书。
我本人是个传记书迷。我觉得你要是想让人们认识有用的伟大概念,最好是将这些概念和提出它们的伟人的生活和个性联系起来。如果你确实在生活中与已逝的伟人成为朋友那么我认为你会过上更好的生活,得到更好的教育。
《智识分子》
万维钢
电子工业出版社
以赛亚·柏林把知识人分为两种:狐狸型和刺猬型。万维钢是狐狸型的知识人,他不是某一方面的专家,不会穷其一生钻研一套理论来解释这个世界。他读书快,出手也快,凭借这个本领,迅速阅读、消化了很多东西,然后为我们提供了思路和见解。读这本书,很多人会找到当头棒喝的感觉。
可以说,我们这个混乱、喧嚣的社会,需要更多万维钢这样的知识人和作者。
这本书是万维钢的读书笔记,跟他的另一本书主题大致相当:用理工科思维解释世界。温情、小资、鸡汤在这本书里无所遁形,专注文字,会被一股股清醒的思维冲得清醒一些。
我们需要读更多好的小说,让人生更厚实,也需要万维钢的这类文章,告诉我们,世界看似纷繁,其实可以更清晰。清晰和简洁是美德。
《孩子是个哲学家——重新发现孩子,重新发现自己》
[意] 皮耶罗·费鲁奇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有经验的老师,很容易能从孩子身上看到父母的样子;每个父母,都能从孩子脸上看到自己的焦虑和浅陋。而孩子,会想哲学家一样端详自己的父母。孩子,是一个家庭素质的终极体现。
作者费鲁奇是位心理治疗师,他说自己没孩子的时候,总是会带着某种洞察人内心的优越感,看着那些笨拙又可怜的父母。但是,当自己成为父亲后,面对孩子,他突然变得很谦卑。孩子是哲学家一样的存在,他们像镜子一样,反映出我们的虚荣、嫉妒和控制欲。
很多亲子育儿书都在讲父母该如何养、育孩子,这本书却教我们,怎样从孩子身上看到自己,自我反省,自我成长。我说过一句话,只有成长才能陪伴成长,就是这个意思。
《梁启超传》
解玺璋
上海文化出版社
这本书的宣传语之一是:读懂梁启超,就能读懂近代中国。这句话一点儿都不过分,抛开大的历史背景,如果想从一个人的身上找到理解中国近现代的线索,梁启超肯定是最好的线索之一了。
这本书的另一句宣传语是:83年来最客观、最详实的梁启超传记。这是句让人为难的自我评价,因为像梁启超这样的人物,竟然没有一部更好的传记。在这样的境况下,这部《梁启超传》也已经算是很可以一读的选择了。
客观和详实,说的是作者谢玺璋对材料的整理与梳理,下了很大功夫,也引用了很多梁启超的文章,有人开玩笑,说引用都超过三分之一了,稿费也该给梁启超算一份。
《小说课》
毕飞宇
人民文学出版社
毕飞宇发誓,《聊斋志异》中那篇只有1700字的《促织》,是一部伟大的史诗,足可以与写《离骚》的屈原,写“三吏”的杜甫和写《红楼梦》的曹雪芹比肩。
他说自己在说这句话的时候,是冷静而克制的。
随后,他几乎就说服了我。同样的小说,小说家看到和解读的,与我们看到的,有巨大的差异。
有学生问我,为什么作文始终难有突破,我说读书少。他说我读过不少书了啊,我说,没学会怎么读。
读小说从来都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首先要认真,帕慕克说:通过认真阅读小说,我在年轻时学会了认真对待生活。会读的人,自然很快就能学会写,最终的成就由天赋负责;阅读的乐趣,多少与会不会读书有关系。还得训练。
这本《小说课》向我们证明,阅读能带来极大的乐趣,但这种乐趣不是轻易就能获得的。毕飞宇说过很重的话:有时候我把小说看的很重,足可以比拟生命。用这种态度去仔细体味一部小说,大概可以看出小说中隐藏着的人生了。
我是在网上看到这本书里的部分篇章,然后就开始等它问世,终于读完了,一口气冲上来,我好像对读小说有了新的热情。
《伊丽莎白女王传》
[美]萨莉·比德尔·史密斯
北京联合出版社公司
这本书是因为工作原因读的。
我要精读《非普通读者》,那是本拿伊丽莎白女王开涮,进而开整个英国人玩笑的小说。作者艾伦·贝内特调侃,英国人早都不爱读书了。
看完戏说,要找本正传,认真了解一下真正的英国女王是什么样子,借此就了解了英国的很多细碎的历史。选择的就是这本传记,足够详细,足够认真,足够专业,对伊丽莎白女王和她所处的时代感兴趣的人,在这本传记里基本能得到满足。
作者是位历史学家、畅销书作家,也写过不少传记,抛开对这本书细节的评价,我很喜欢萨莉的生存状态,读历史、读传记,这是份很迷人的工作。
《斯蒂芬·哈珀在读什么:扬·马特尔给总理和书虫荐书》
[加] 扬·马特尔 译林出版社
101封信,写信者是《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的作者扬·马特尔,收信人是加拿大总理斯蒂芬·哈珀。凑在一起就有了这本书信体的书评集,轻松好读,是亲切的聊天,也是一份上好的书单。一个白人男作家,竟然选了那么多不同种族作家的作品,为了总理的阅读素养,他真是操碎了心。
一次文化庆典,政府官员习惯性的冷漠引起马特尔的不满。他认为总理哈珀带领下的加拿大政府官员缺乏对文化和文学的理解与尊重。于是,他开始每周给总理府寄一封信,捎带寄去一本书,希望总理能在阅读中完善自己。他说:书只会滋养你的谦卑,而不会主张你的傲慢。
“错综复杂的21世纪,文学——相对于纪实性非虚构作品来说——是任何一个深谋远虑、情感丰沛的人不可或缺的基本素养。一个没接受过小说、戏剧、诗歌等思想产物熏陶的人,或许尚能掌理一国事务,并维持基本现状,但绝不可能真正引领这个国家。”
“没有什么比文学更能展示这种理解力和想象力了。”
这是件真事。作家单方面给总理的阅读推荐,有人称之为“孤独的读书会”,笃爱阅读的人,认为阅读能改善这个世界,希望他们都能得到善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