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书籍:适合非专业人士读的好看的历史书籍!二十多岁的时候,应该要了解历史、了解万物运行之道、了解人类、了解如何处理事情的方法。这里有一些历史的入门级书籍可以读一读,可以首先做到了解历史。
历史书籍01:《中国通史》
吕思勉
上海古籍出版社
豆瓣评分:9.0分
500页搞定一部通史
书单有话说
吕思勉是史学四大家之一,500页搞定一部通史,提纲挈领、信手拈来,且不拘泥、有见地,语言节奏好,这本书其注重历史材料的串联和考证,所以看起来需要坚持。
文摘
1.古文家言,则“墨者使守门,劓者使守关,宫者使守内,刖者使守囿”(《周官》秋官掌戮) 总而言之,凡阶级的所以形成,其根源只有两种:一种是武力的,一种是经济的。
2. 今之所谓国家,古无此语。必欲求其相近的,则为“社稷”两字或“邦”字。社是土神,稷是谷神,是住居于同一个地方的人所共同崇奉的。故说社稷沦亡,即有整个团体覆灭之意。
3.自郑和下南洋后,中国对于南方的航行,更为熟悉,华人移殖海外的渐多。近代的南洋,华人实成为其地的主要民族,其发端实在此时。然此亦是社会自然的发展,得政治的助力很小。
历史书籍02:《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钱穆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豆瓣评分:9.1分
简明的“中国政治制度史”
书单有话说
钱穆同样的史学四大家之一,他的文字、说话很清楚,他对对中国政治形态的描述是重于技术细节的描述,重于技术分析,重于赋税,很少追究意识形态的问题。
本书是为作者的专题演讲合集,分别就中国汉、唐、宋、明、清五代的历史,总括了中国历史与政治的精要大义,又点明了近现代国人对传统文化和精神的种种误解。
文摘
1.中央政府有逐步集权的倾向。这从某一方面讲是好的,一个国家该要有一个凝固的中央。政治进步,政权自然集中,任何国家都走这条路。开始是封建,四分五裂,慢慢地就统一集中。然而自汉迄唐,就已有过于集权之势。
2.皇位世袭,职位不再世袭。宰相代表政府,皇帝是国家元首。皇帝有六尚,负责饮食起居文书;宰相有十三曹,政务汇集到此。
3.我们评历史上一切制度,都该注意到每一制度之背后的当时人的观念和理论。
历史书籍03:《万历十五年》
黄仁宇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豆瓣评分:8.9分
彻底反思这个国家的历史
书单有话说
中国为什么在近代会一败涂地,就是中国未来还能不能成为一个一流乃至世界上最强的国家?问题的症结在于明朝,黄仁宇的学术野心是非常大的,也具备一个知识分子应该具备的品德:已天下为己任。
《万历十五年》是黄仁宇的成名作,英文原本被美国多所大学采用为教科书,并两次获得美国书卷奖历史类好书的提名。
文摘
1.一个具有高度行政效率的政府,具备体制上技术上的周密,则不致接二连三地在紧急情况下依赖于道德观念作救命的符塞。说得严重一点,后者已不是一种好现象,而是组织机构违反时代,不能在复杂的社会中推陈出新的结果。
2.帝国的政府以古代的理想社会作基础,而依赖文化的传统而生存。这也是洪武皇帝强调复古的原因。
3.司法从属于行政,则政府的统治得以保持一元化而使文官集团的思想行动趋于一致。
历史书籍04:《天朝的崩溃》
茅海建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豆瓣评分:9.0分
“天朝”怎样开始“崩溃”
书单有话说
“当时的道德观念、思维方式与行为规范去理解历史”,即用“当时的观念合情合理地解释当事人的思想和行为”。这样的识力在我们目前的史学界并不多见,实属难得。
文摘
1.中西关系是特别的。在鸦片战争以前,我们不肯给西方平等待遇。鸦片战争之后,西方不肯给我们平等待遇。
2.短期来讲,负面作用大于正面效应,而从长期来看,负面作用在不断退隐,正面效应逐渐生长。
3.道德的批判最是无情。而批判一旦升至道德的层面,事情的细节便失去了原有的意义,至于细节之中所包含的各种信息、教训更是成了毫无用处的废物。
历史书籍05:《晚清七十年》
唐德刚
岳麓书社
豆瓣评分:8.9分
其文浩浩荡荡却又趣味横生
书单有话说
作者唐德刚是海外史学家、胡适先生的高足,由于他观照历史的角度非同一般的历史学家,也因其极富个性和魅力的语言而在海外有极大影响;岳麓书社这个版本较原作删减较多,但其文浩浩荡荡却又趣味横生,值得一读。
文摘
1.在我国冗长的历史里,“外患”往往都是偶发的;而“内乱”则多为历史的“必然”。
2.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在我国历史上这个周期一到,就要出现黄巢、张献忠一类的煞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