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期:好看的短篇小说集:10本不容错过的短篇小说集
第二期:好看的短篇小说集:10本不容错过的短篇小说集 Ⅱ
第三期短篇小说集的书单来了
照例废话少说,直奔主题
▼
一、《倾城之恋》
作者:张爱玲
对我影响最大的人,一个是曹雪芹,另一个就是张爱玲。他们塑造了我如今的文风,以及看待人生的眼光。前两次推书因为她太知名,就想着可以不推吧,反正大家都知道。但这次我要第一个推荐她。没什么原因,就是任性……
张爱玲的作品弥漫着浓厚的悲剧色彩。她以一种近乎冷酷的悲剧感叙述一个个悲凉传奇,内省、孤傲以及都市人的优越感与孤独感交织起来形成她对时代“荒凉”特色的心理感受。
她以一种近乎冷酷的悲剧感叙述着一个个悲凉的传奇,成为中国文学史上一道奇异的风景线。
而她对小说写作也有天才的把控力,不着痕迹,却出手非凡。光是把各种感官打通这一项便不知甩了其他作家多远:“屋顶花园里常常有孩子们溜冰,兴致高的时候,从早到晚在我们头上咕滋咕滋挫过来又挫过去,像瓷器的摩擦,又像睡熟的人在那里磨牙,听得我们一粒粒牙齿在牙龈里发酸如同青石榴的子,剔一剔便会掉下来。” “柔滑的软缎,像《蓝色的多瑙河》,凉阴阴地匝着人,流遍了全身。”语言铿锵,有诗歌节奏,纤韵徐引;色泽浓烈,“一个灼灼的小而白的太阳”,这是写月亮,“月光里,她的脚没有一点血色——青,绿紫,冷去的尸身的颜色”,阴森冷冽,却又华美。以这样的笔触写瞬息浮生,真真是腐土养繁花。
相关推荐:《红玫瑰与白玫瑰》
二、《肠子》
作者:[美] 恰克·帕拉尼克
《肠子》是美国当代邪典小说作家恰克·帕拉尼克的小说。提到这个作者,可能有些胖友还不太熟悉,但提到《搏击俱乐部》,可能就会有有人恍然大悟了:哦,原来是他啊。
没错,这本就是同一作者的短篇代表作。
19个经历迥异的陌生人因着这种各样的理由聚集到作家研习营,接受为期三个月的创作训练,其实是在缺乏基础物质条件的情况下被软禁在一个废弃剧院里。他们一边讲述着自己遭遇或目睹的离奇故事,同时在密室中一次次策划着想象中的杀戮、暴力和恐怖的死亡。
其中,我个人最喜欢《足部按摩》《民用暮光》《噩梦之匣》,都是很酷的故事,受不了重口味跟阴暗风格的童鞋慎入。
相关推荐:《搏击俱乐部》
三、《野菩萨》
作者:[马来西亚]黎紫书
黎紫书,马来西亚女性书写第一人,“文学奥斯卡”花踪文学奖获奖最多的作家。
《野菩萨》是她的短篇小说集。十三篇小说囊括花踪文学奖、时报文学奖、联合报文学奖等多个奖项的获奖作品,完整呈现作者的创作历程和风格,堪称华语文学创作的集大成之作。
作品题材风格多样,从家国情怀、历史叙事,到个人悲喜、情欲纠葛,以敏锐的洞察力和摇曳的笔触道尽人性荒凉,文字精致森冷、视角独到细腻。
在走过许多地方,用你自己的故事记认了好些城乡以后,你终于抵达此城。你只知道这城市的作者是个女人,这里是她纯粹想象的世界,并被她用无数故事标签过了——
久雨。阁楼。镜子。梦。父亲。旅馆。寻觅与遗失。
这些“物证”在不同的小说中相互参照彼此印证,如同线索串连起十三篇故事,偶尔也如一条只有后半身的狗,把它的半个身躯探入到小说以外的真实世界里。
在真实的阴影覆盖中,此城会随着光线变换投射的角度而转移或消散。
它不可被寻找,只能被抵达。
相关推荐:《出走的乐园》
四、《台北人》
作者:白先勇
台北人顾名思义,是指生活在台北的一群人,他们之所以生活在台北,完全是因为国共交战,国民党战败后,逃难迁居所致。这和作者白先勇的个人经历也颇有相似之处。
他的父亲白崇禧曾是国民党高官,内战后全家迁往台北。
从1965年到1971年的几年间,在美国执教的白先勇先后在台北的《现代文学》杂志上发表了十余篇短篇小说,这些作品的大部分篇章后来被编辑成短篇小说集《台北人》。所以《台北人》由十四个短篇小说构成,它们的写作技巧各不相同,长短也不相同,每篇都能独立存在。
白先勇作为张派传人,文字十分敏感,风格凄婉,某种程度上体现一个政治转化时期特定人群的历史命运和晚霞般的感伤心理,纵然是挽歌式的,白先勇却处理得十分优美,和合而成凄美歌唱,而这一歌唱在某种程度上又与传统和现代文化元素相结合,最后糅合成以贵族的挽歌为内容,以传统现代因素相融合的凄婉风格。
相关推荐:《孽子》
五、《老妓抄》
作者:[日]冈本加乃子
日本近代以来,自樋口一叶之后到明治、大正、昭和之前,女性作家辈出,引人注目。然而,从人数和作品来看,能与男性作家抗衡的女性作家寥寥无几。其中,冈本加乃子可谓屈指可数的优秀作家之一。
细读冈本加乃子的文学作品,可发现其最大的特征是多姿多彩、华丽绚烂。当我们细读那些封陈已久的文字,会发现加乃子多彩的文学作品别具风格、寓意深刻。
正如近代女性作家古屋照子所总结的那样,“加乃子文学一言以蔽之可以说是生命的文学,表现着生命”。加乃子本人则在随笔《和歌、小说、宗教》中称自己是背负着三个驼峰的骆驼。可以说,加乃子五十年短暂的人生,正是通过“和歌”、“宗教”、“小说”,表达自己对“生命”的追求与诠释。
相关推荐:《十三夜》
六、《我打电话的地方》
作者:[美] 雷蒙德·卡佛
雷蒙德·卡佛是继海明威之后对短篇小说写作方式影响最大的作家。简约的写作手法给读者留下了很多的想像空间。那些不完整的情节,似乎没有结局的故事迫使读者思考,更加关心那些没有写出来的东西,并根据自己的理解得出不同的结论。
卡佛没有写过长篇小说,生前只出版了若干短篇小说集和诗集;这本《我打电话的地方》是他的小说自选集,共收三十七篇小说,其中七篇之前未曾发表,另三十篇收在《请你安静些,好吗》、《当我们谈论爱情时,我们谈论什么》和《大教堂》中。
卡佛以解剖学的冷静和精确来对付成为巨大尸体的生活,他以超人的力量和敏感,给我们展现了某个时刻的挣扎痕迹。有着市井的粗鲁,但心内却流淌着一条温暖的深河。
相关推荐:《大教堂》
七、《都市传说》
作者:[日]朱川凑人
日本文学最高荣誉直木奖得主朱川湊人 ,凭借处女作《都市传说》一炮走红,成为日本独树一帜的当红作家与文坛奇才。
本书由五篇异彩纷呈的短篇构成,其中《猫头鹰男》 获得2002年度“ALL读物推理小说新人奖”;由《昨日公园》改编的短篇电视剧,是日本国民电视巨作“世界奇妙物语”开播24年以来,最为人津津乐道的名篇。
朱川湊人将人心的黑暗之处描绘得逼真且恐怖,也让世间的温情跃然纸上。他的故事让读者在体味惊悚的同时,不可思议地感受到,幸福正在心中慢慢扩散。
当然,《昨日公园》一直都是名篇,也最感人。《死者恋》也格外出色。
相关推荐:《花花饭》
八、《世界上所有的夜晚》
作者:迟子建
王安忆说迟子建:“她的意境特别美好,这种美好,我觉得是先天生成。她好像直接从自然里面走出来……好像天生就知道什么东西应该写进小说。”
《世界上所有的夜晚》唤醒了我们对魔幻现实小说的回忆。曾在上世纪八十年代的中国风靡一时,以后又悄悄然偃旗息鼓的魔幻现实文学,其重要标志之一,是人与鬼神同生共处,一起面对人生疾苦与社会现实。
跟传统的志怪志异小说不同,这类小说不是将现实中的人引向鬼神的疆域,而是让魂灵生活在尘世人间。迟子建的小说,同样营造了一种适合鬼神出没的氛围,煤尘漫天的乌圹镇总下着黑雨,地名不是回阳巷、月树街,就是青泥街、落霞巷,众多打黑伞的人像一大群乌鸦在行走;画匠陈绍纯“文革”中被勒令吃下撕成碎纸片的民歌,旋律在他心底生长,歌词不知飘落何方,只要他唱起无词的民歌,家中花猫跟着流泪,小孙子不肯吃奶;人们对矿难的解释,是因为活人下到地底下采煤掘到了阎王爷的房子,引得他从死生簿上提前勾掉那些年轻矿工的名字……亦真亦幻的画面、声音、意识,将碧落黄泉人间联为一体,给了作者将悲悯由生者扩展至死者的更大空间,为再一次提升境界作好了准备。
相关推荐:《起舞》
九、《最初的爱情,最后的仪式》
作者:[英] 伊恩·麦克尤恩
全书由八个短篇组成,分别从八个位于童年、青春期和青年等不同阶段的男性视角出发,以意识和潜意识交接地带的经验为揭示对象,有时荒唐,有时伤感,有时温柔,有时骇人,有时魔幻,却都无限接近真实,接近每个人的内心。
麦克尤恩素来擅长以冷静细腻的笔触打磨幽暗题材,赋予其精妙无双的质感。八个故事各如黑晶棱镜之一面,折射出日常生活中平凡人性所可能误陷的种种魔怔与梦魇。平地与深渊,生与死,真实与玄幻,伦常与变态之间的界限恍若蛛丝般轻薄,看后令人或怅然或倒吸凉气,同时又觉得其魔力不可抗拒。
相关推荐:《赎罪》
十、《海风中失落的血色馈赠》
作者:[加拿大] 阿利斯泰尔·麦克劳德
阿利斯泰尔·麦克劳德一生只出版两部短篇小说集,《海风中失落的血色馈赠》、《当鸟儿带来太阳》和获得都柏林国际文学奖的长篇小说《没什么大不了的》,对于许多作家来说,简直算惜墨如金。
麦克劳德笔法精致、细腻、含蓄、老道,扑面而来一股极北之地特有的凌冽味,为每一位读者勾勒出了一副沉稳又充满了张力的画面,你只需要闭上眼,就能感受到自己站在那刺骨的海风之中,看到人世的冷漠和隔阂。
《海风中失落的血色馈赠》所收入的七个故事,有少年渴望摆脱家族在海岛世代挖煤的命运而在成年之际离家远行,有人到中年的大学教师回忆少年时他那心怀壮志但困居海岛打鱼为生的父亲,有散居各地的大家族在老祖母96岁生日之际齐聚老祖母寡居的海角……这些故事勾画了男女之间、父母与子女之间 紧密的纽带和难以逾越的鸿沟,既温柔又残酷。
它们都发生在新斯科舍省布雷顿角那些严酷的风景中,写的都是复杂、神秘的人心。它们被记忆和传说浸润,被海水和鲜血冲刷,而这些海水和鲜血,都曾流淌于同土地和海洋漫长的搏斗中;麦克劳德颂扬的是一种和自然世界的深情交融,以及面对变迁、面对爱与失去,多少世代之间某些一脉相承的东西。
相关推荐:《没什么大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