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大陆地区中古史学界新书层出不穷,且有数部期待已久的大著出版,颇可称为丰收的一年。本文试图就己目所寓,分类予以择要推介,以作概览。限于水平和识见,若有重要的著作未予列入,尚祈方家就教。
中古史史料相关
新史料是学者一直追逐的对象,比如今年的大新闻就是南昌海昏侯墓的发现,其中出土的数千枚简牍,将成为日后秦汉史领域重要的新史料。但新旧是相对问世时间而言的,历史研究依然需要在基本史料的基础上,辅以各种稀见史料。因此,目前所发现的已经蔚为大宗的楚简、秦简、汉简、吴简、晋简,以及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的大量墓志,其实都已经成为各自断代的基本史料,与传统正史的重要性不相上下。在此基础上,再继续通过发掘各类偏门史料,方能全面展现时代性(或日本学人所谓“时代格”)。吾友孙齐博士专治六朝史,即一直在整理一个名为“要努力扩大史料范围”的豆瓣读书豆列。
《近观中古史》,侯旭东著,中西书局,2015年3月。
《走马楼吴简采集簿书整理与研究》,凌文超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年4月。
《出土文献与汉唐典制研究》,孟彦弘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年5月。
《出土墓志所见中古谱牒研究》,陈爽著,学林出版社,2015年7月。
《五代墓志词汇研究》,周阿根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5年7月。
《秦晋豫新出墓志搜佚续编》,赵文成、赵君平编,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5年7月。
《唐五代传奇集》,李剑国辑校,中华书局,2015年7月。
《日本国见在书目录详考》,孙猛著,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年8月。
新点校本《旧五代史》,陈尚君、唐雯、仇鹿鸣点校,中华书局,2015年8月。
新点校本《新五代史》,陈尚君、唐雯、仇鹿鸣点校,中华书局,2015年8月。
学界前辈经典旧著的新版
学界前辈对现代学术体系的建立功不可没,当下许多青年学子无论是初出茅庐,抑或是已经走在成为大家的路上,无不追寻着前辈的脚步。因此,对于前辈学者的经典学术著作,很有必要作为枕边书。但随着时间的流逝,许多经典早已绝版,便寻不着。加上出版技术的发展,使得很多旧书已经失去实用性;各种新著的出版,也让经典面临日渐被淹没的现实。故而,许多出版社都在致力于挖掘经典著作,让他们焕发新的光彩。吾友崔人杰兄就职的山西人民出版社,即有一套名为“近代名家散佚学术著作丛刊”的丛书专注于此,目前已出版100多种。
《归义军史研究》,荣新江著,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年3月。
《唐宋文学史》,陈子展著,山西人民出版社,2015年3月。
《西域史族新考》,张西曼著,山西人民出版社,2015年4月。
《东亚世界形成史论》(增补版),韩昇著,中国方正出版社,2015年5月。
《元白诗笺证稿》,陈寅恪著,商务印书馆,2015年5月。
《隋唐史》,岑仲勉著,商务印书馆,2015年7月。
《史念海史学论著三种》,史念海著,山西人民出版社,2015年9月。
《杨志玖文集》全五册,杨志玖著,中华书局,2015年9月。
《黄永年文史论文集》全五册,黄永年著,中华书局,2015年10月。
学术共同体的学术集刊
学术研究的进步,不光需要学者个人的艰苦奋斗,更得依靠各种形式的学术共同体。而这些学术共同体,除了组织各类研究所、研究会、学会、联谊会,举办各种规模的学术研讨会、读书班、沙龙、工作坊、讲座外,还要在此基础上出版的各种学术集刊。就学术机构而言,有中国唐史学会与陕西师范大学唐史研究所合办的《唐史论丛》,北京大学中古史中心和唐研究基金会的《唐研究》,武汉大学三至九世纪研究所的《魏晋南北朝隋唐史资料》,中国人民大学唐宋史研究中心的《唐宋历史评论》,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所隋唐辽宋金元研究室的《隋唐辽宋金元史论丛》。就近年兴起的青年学术团体而言,有中国中古史青年学者联谊会的会刊《中国中古史研究》,中国中古史前沿论坛的学术阵地《中国中古史集刊》等。
《唐研究》第二十卷《罗杰伟先生纪念专号》,荣新江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年12月。
《魏晋南北朝隋唐史资料》第三十辑,武汉大学中国三至九世纪研究所编,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年12月。
《中国中古史研究》第四卷,编委会编,中华书局,2014年12月。
《唐史论丛》第二十辑,杜文玉主编,三秦出版社,2015年2月。
《唐宋历史评论》第一辑,包伟民、刘后滨主编,社科文献出版社,2015年3月。
《隋唐辽宋金元史论丛》第五辑,黄正建主编,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年6月。
《中国中古史集刊》第一辑,权家玉主编,商务印书馆,2015年7月。
《魏晋南北朝隋唐史资料》第三十一辑,武汉大学中国三至九世纪研究所编,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年7月。
《唐史论丛》第二十一辑,杜文玉主编,三秦出版社,2015年10月。
丝绸之路为背景的物质文化
学术与政治的紧密结合,既是现实,更是无奈。全国各个省份,或多或少都能,或都想与“一带一路”能扯上关系。因此,2015年,国内各高校和学术机构,开了无数次的与“一带一路”相关的研讨会,数量上来了,质量也就下去了。因此,与其热衷于此,不如关注传统的议题,即以中古时期的国际舞台为背景的物质与文化的交流。在这方面,近年来兰州大学出版社的“欧亚历史文化文库”是目前最具规模的一套丛书。其次,则有甘肃教育出版社的“敦煌讲座书系”,商务印书馆的“丝瓷之路博览”以及开明出版社的《中国古代物质文化史》各卷。
《归义军政权与中央关系研究:以入奏活动为中心》,杨宝玉、吴丽娱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5年1月。
《安禄山服散考》,沈睿文著,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年2月。
《鸠摩罗什及其时代》,尚永琪著,兰州大学出版社,2015年3月。
《丝绸之路民族文献与文化研究》,樊锦诗、才让、杨富学主编,甘肃教育出版社,2015年4月。
《从“天下”到“世界”:汉唐时期的中国与世界》,王永平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5年4月。
《中国古代物质文化史·隋唐五代》,沈睿文著,开明出版社,2015年5月。
《唐代丝绸之路与中亚史地丛考:以唐代文献为研究中心》,许序雅著,商务印书馆,2015年6月。
《丝绸之路与东西文化交流》,荣新江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年8月。
《七宝庄严:转轮王小传》,孙英刚著,商务印书馆,2015年11月。
政治制度与军事地理
还是让我们回到传统的议题,2015年的中古史,在文学、艺术等方面,笔者甚少关注。但在政治、制度、军事、地理等方面,颇有值得推荐的优秀著作。其中最让人期待的书有两种,一种是李碧妍在博士论文基础上修改而成的《危机与重构:唐帝国及其地方诸侯》,另一种是陆扬先生的《清流文化与唐帝国》。这两部著作在研究范围上都关注的是近年来学界全力开拓的中晚唐史,视角方面则专注于学界少有措意的历史政治地理,以及政治文化。相比之下,近年在历史书写方面颇多成果的魏晋南北朝史研究,今年的专著不是很多。
《府兵制与北朝隋唐国家政治生态研究》,熊伟著,人民出版社,2014年12月。
《唐前期西北军事地理问题研究》,李宗俊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5年2月。
《宋代三衙管军制度研究》,范学辉著,中华书局,2015年4月。
《古都邺城研究:中世纪东亚都城制度探源》,牛润珍著,中华书局,2015年5月。
《何草不黄:〈汉书〉断章解义》,鲁西奇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年6月。
《危机与重构:唐帝国及其地方诸侯》,李碧妍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年8月。
《中国科举制度通史·隋唐五代卷》,金滢坤著,上海人民出版社,2015年9月。
《大明宫研究》,杜文玉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5年9月。
《制造汉武帝:由汉武帝晚年政治形象的塑造看〈资治通鉴〉的历史构建》,三联书店,2015年10月。
《礼制下移与唐宋社会变迁》,王美华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5年10月。
《清流文化与唐帝国》,陆扬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年11月。
他山之石
学术无国界,学者虽有国籍,但学问是共同的。在中古史方面,有几套较为出色的译丛值得关注。一直以来的大户,由刘东先生主编,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海外中国研究丛书”自然当仁不让,但新兴的一些译丛也如黑马,异军突起。比如中西书局出版的“国际佛教与中国宗教研究丛书”,由复旦大学孙英刚先生主持,将在国际学界的中国宗教研究译介领域一展拳脚。又如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的“甲骨文丛书”,几乎囊括了包括中国史在内的世界史各个领域内的中等水平以上优秀著作。
《权力关系:宋代中国的家族、地位与国家》,美·柏文莉著,刘云军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15年6月。
《道教研究论集》,美·柏夷著,孙齐等译,中西书局,2015年7月。
《佛教对中国物质文化的影响》,美·柯嘉豪著,赵悠等译,中西书局,2015年8月。
《丝绸之路新史》,美·韩森著,张湛译,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5年8月。
《长安之春》,日·石田干之助著,钱婉约译,清华大学出版社,2015年9月。
《唐代传奇小说论》,日·小南一郎著,童岭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年10月。
《宫崎市定中国史》,日·宫崎市定著,焦堃、瞿柘如译,浙江人民出版社,2015年11月。
《中国通史·问题史试探》,日·堀敏一著,邹双双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5年11月。
《忠贞不贰?——辽代的越境之举》,英·史怀梅著,曹流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15年12月。
作者的豆瓣id是“太史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