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 島 書 城

纸书新书文集文学小说

娱乐青春社科玄幻网热


作品介绍

中国独立书店畅销书单之季风书园


作者:著名作家  日期:2022-07-17 12:58:49



导语:年尾将至,这一年,发生了许许多多的事,有喜有悲,出版了许许多多的书,有好有坏。搜狐读书值此年终之际,特携手15家全国顶尖的独立书店,为大家遴选好书,点评书中的精华。本期为您介绍的是秉承 “独立的文化立场,自由的思想表达” 文化理念的上海季风书园和他们带来的2015十大畅销书精彩榜评。
  1.《24/7:晚期资本主义与睡眠的终结》
2015中国独立书店畅销书单之季风书园
    原作名: 24/7: Late Capitalism and the Ends of Sleep
  副标题: 晚期资本主义与睡眠的终结
  作者: [美]乔纳森·克拉里
  译者: 许多/沈清
  出版社: 三辉图书/中信出版社
  简评:
  24/7,它的意思是:“一天24小时,一周7天,全天候提供服务”。作者在第一章中就说到:“24/7式的市场与支撑持续工作和消费的全球建制已然运转多时,然而现在,一种新的人类主体正在形成,与24/7体制更紧密地配合起来。”这句话是全书的核心,这个“新的人类主体”所指的正是我们被异化后的几乎完全失去自然本性的状态。但令人诱惑的是,24/7还是与新技术革命叠加在一起的,新技术所提供的便利,使人们进一步陷入愉快的、不自知的被奴役状态。
  作者是以西方社会为批判对象的,但这种现象在我们这个难以归类的国度有着更为变本加厉的发展,巨大的世俗化人群以无所顾忌的贪婪盯住这个“24/7”体制可能溢出的财富,我们希望,这本小书能给困惑于当下生活的职场青年提供一点反省的资源。顺便说一句,作者所使用的方法很是干净利落,令人对历来诟病很多的文化研究刮目相看。
  2.《米塞斯回忆录》
2015中国独立书店畅销书单之季风书园
  原作名: Memoirs
  作者: [奥地利]路德维希·冯·米塞斯
  译者: 黄华侨
  出版社: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简评:
  这部回忆录写于这位奥地利学派领袖的人生低谷时期,言辞有时会相当激烈,但也因此而更易令人心生感触。米塞斯在1922年出版的《社会主义:经济与社会学的分析》曾将一群青年经济学家从左翼幻想中惊醒,其中就包括哈耶克,但在20年代的维也纳,米塞斯却是一个异类。哈耶克在这本书的导言中说:“在这个世纪最初三分之一时期的维也纳,一位鼓吹社会主义理想的犹太知识分子仍然可以获得一个令人尊敬的地位,同样,一位支持资本主义的犹太银行家或商人也还能够保有自己的权利,可是,一位论证资本主义之合理性的犹太知识分子,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却是一个怪物,一个反常之人,一个无法归类、不知道该拿他怎么办的东西。”这就是一战和二战之间的欧洲,左翼的思想曾经普遍正当的欧洲。而米塞斯,这位在普遍左翼的氛围中论证资本主义合理的特立独行者,也由此而变得更为伟大。这本书很好看。
  3.《中国思想史十讲(上卷)》
2015中国独立书店畅销书单之季风书园
  作者: 金观涛/刘青峰
  出版社: 法律出版社
  简评:
  在现代精神胜利行进的300年中,在经历了几次大胜利和大挫败后,今天的世界似乎又到达了一个困难的节点,而中国,我们的这个超大规模的独特文明,则在与世界精神相交的150年后,正以它独特的方式和独特经验搅乱着世界。中国的问题,对我们自己和对这个世界,都是一道难题,非大苦难大毅力而不可解。观涛和青峰的这部《思想史》(上卷),就是一道以他们的大毅力在向命运的求索中得出的解。这部书从先秦讲到清末,中华文明的精神运动在表面的种种偶然之下隐藏着深刻的非如此不可的逻辑,然而2000年的精神运动尽管跌宕壮阔,就我们的问题而言也只是一篇序章,中华文明融入世界历史的斗争岁月刚刚展开,而这些逻辑在现代的又一次展开,则成为中国人迎击现代性时的现代命运,在这个意义上,这道解的正文在它的下卷。
  4.《纳粹上台前后我的生活回忆》
2015中国独立书店畅销书单之季风书园
  原作名: Mein Leben in Deutschland vor und nach 1933
  作者: (德)卡尔·洛维特
  译者: 区立远
  出版社: 学林出版社
  简评:
  这本书所描写的那个时代,恰好连接了对现代性的改造的起源和失败,而它所承接的德国观念论及其瓦解,则几乎预言了二十世纪政治历史的全部的实践逻辑,这本书就是卡尔.洛维特的《纳粹上台前后我的生活回忆》,台湾的译本译作《1933:一个犹太哲学家的德国回忆》,似乎将那个时代指示的更清楚。
  洛维特的《1933》并不是从1933开始的,他对自身的经历追溯到1914年的大战,而对德国思想的追溯则几乎涵盖了从康德以来的所有范围。洛维特沮丧地觉得他们这一辈人是远远逊于他们的前辈的,就像贺拉斯的那几句诗:“劣于祖辈的父辈生下了,更无用的我们,而我们很快又要养出,还要糟糕的后代” ,这段诗听起来也很像我们今天,然而这很可能只是一个错觉,19世纪隐藏的问题在20世纪到来的时候突然涌现在洛维特他们这一代人的面前,当一个理论运动在真实的历史运动面前碰壁的时候,普遍的无力感是审慎的自由主义正常的感受。
  5.《人性中的善良天使》
2015中国独立书店畅销书单之季风书园
  副标题: 暴力为什么会减少
  原作名: The Better Angels of Our Nature: Why Violence Has Declined
  作者: [美]斯蒂芬·平克
  译者: 安雯
  出版社: 三辉图书/中信出版社
  简评:
  罗尔斯在他的《政治自由主义》的长序的结尾处有过一段动人的叙述,他在征引了康德著名的天问“如果这个世界上的正义是不可能的,我们活在这个世界还是值得的吗?”后,接着说:“因此,我们的假定必须是:一个在合理意义上的政治社会是可能的,而这种社会之所以可能,是因为人类具备一种道德本性,虽然不是完美的道德本性,但这种不完美的道德本性依然能够了解、遵行,并且在足够的程度上认同一套关于权利与正义的政治观,愿意支持由这套政治观的理想与原则所引导的社会…”,罗尔斯正是出于这一对于人类道德的信念而展开他建构正义社会的一生的,他在这篇序的最后夫子自道说:“本书行文的很大部分,会由于这个道德预设的原因而令人觉得抽象及不食人间烟火,然而,我无意为此辩解或致歉。”
  无论是康德还是罗尔斯,理论的预设终究只是一个假定,自由主义所假定的这种不完美的道德本性究竟能否支持一个自由平等和正义的社会?在已经过去的几百年中,我们是否已经看到了在这样一套政治经济制度下的人类社会普遍道德的确切的进步?以往的著述对这些问题并未有过确切的回答,平克这部大书几乎是第一部以确切的、可测量的材料来试图明确地回答这个问题的,尽管他选用的只是“暴力减少”这一个维度,然而这个维度却无疑地可以令人信服地成为测量道德进步的基本判据。这是因为,在人类历史的大部分时间中,从私人事务到公共生活,暴力几乎是我们生活中的日常内容,而在我们这代人的经验中,暴力甚至扮演过政治正确的角色,我们的少年时代甚至有过“红色恐怖万岁”的口号。然而所有这一切,对于今天世界上很多地区的人们而言,已经变得日益抽象和陌生了,平克在这部几乎囊括了近代以来所有重大历史运动的巨著中,有效地证明了现代社会的制度、价值和观念是如何导致暴力从大部分领域退出和减少的,这意味着一种道德进步的历史观的成立,也意味着现代社会的普世价值在它所转化出的政治实践中可以测得确切的进步!
  6.《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
2015中国独立书店畅销书单之季风书园
  原作名: Political Order in Changing Societies
  作者: [美] 塞缪尔·P·亨廷顿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简评:
  《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初版于1968年,是一部对学界和决策层都产生巨大影响的经典著作。二战结束以后的二十年间,一大批殖民地摆脱宗主国的控制而独立,面对这样的情况,西方的学者先后提出了正统现代化和现代化修正论。而亨廷顿在这本书中提出了他的“强大政府论”,即欲根除国内政治的动荡和衰朽,这些国家必须树立起强大的政府,舍此无他路可走;强大政府的构建和维持单赖强大政党的缔造和巩固,而政党的强大不在数量,而在力量;过早扩展政治参与——包括先行选举等事——会动摇脆弱的政治体制。
  四十多年过去,是时候重新回过头来看看这本书。几十年间发生了许多事情,东亚奇迹、苏东剧变,还有亨廷顿说的第三次民主浪潮。亨廷顿的许多论点被证明是正确的,伊朗革命、苏哈托政权的危机证明了社会动员超越政治体制化的问题;从苏联解体到苏丹、阿富汗的失败则证明了亨廷顿把“政治衰朽”作为一个研究对象很有先见之明。
  7.《宗教美国,世俗欧洲?》
2015中国独立书店畅销书单之季风书园
  副标题: 主题与变奏
  原作名: Religious America, Secular Europe? A Theme and Variations
  作者: [美]彼得·伯格(Peter Berger)/[英]格瑞斯·戴维(Grace Davie)/[英]埃菲·霍卡斯(Effie Fokas)
  译者: 曹义昆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简评:
  宗教美国和世俗欧洲的形成原因与这两块大陆所经历的不同的启蒙路径相关,这一点已经有相当多的论述,书中主要征引的希梅尔法布的《现代性之路:英法美启蒙之路比较》是近期的一本很重要的研究作品,这本书也已经有了中文本,而这位作者的另一本《新旧历史学》则在八年前也已由三辉推出。然而我们有兴趣的并不是这两块大陆是如何形成以及形成了怎么样现代性,而是这两种事实上差异甚大的现代性在21世纪的时空中,面对今天的问题所表现出的政治成熟度及其应对方式,以及,他们对“多样现代性”(艾森斯塔德)的容纳程度,换句话说,如何应对多样现代性正是对政治成熟度的测试。而前段时间法国“查理周刊”事件,便是一个近乎判决实验式的试金石,虽然,它的结果还远未完全显现。尤其,当伊斯兰远非信仰可以概括,而是一种社会组织和人们的公共生活时,否认差异化公共生活的“世俗化”能最终抹平不同文明间的差异吗?持有这一“世俗化”信念的人们会否再次走向“雅各宾主义”?同样,通过“第一宪法修正案”成功地实现了政教分离的“宗教美国”,在经历了一系列的失败以后,他们还能以同样方式整合其他文明吗?而所谓的“多样现代性”究竟要走到多远,才能显现出符合人的自然本性的应然世界的样貌?
  8.《民主的阴暗面》
2015中国独立书店畅销书单之季风书园
  副标题: 解释种族清洗
  原作名: The Dark Side of Democracy
  作者: [英] 迈克尔·曼
  译者: 严春松
  出版社: 三辉图书/中央编译出版社
  简评:
  书的作者迈克尔.曼(Michael Mann)是当代最重要的社会学家,而这本《民主的阴暗面》则描述了现代性200年以来的一个极为重要的现象,这一现象直到今天我们仍在面对而无法回避,即:以抽象的“人民”的名义,对另一部分被归为“非人民”的“异己”或族群进行清洗的现象。
  从法国大革命以来的民族国家体制,都是建立在大众政治动员之上的,曼因此将此类不同于传统政体的体制都称为“民主”政体,然而这些具有相同名称的政体却有着截然不同的两分。一种是“自由民主”(liberal democracy)体制,这种体制承认实行民主自决的社群即人民是由不同阶级和文化所组成的多元组合,因此,它将民主制度视为协调不同利益和谋求共识的机制,从而将人民集体认同的内部排他性降为最低,如英美法等国;一种是“有机民主”(organic democracy)体制,它将“人民”视为一个同质同构的完整有机体,此时,统治者自我宣称的“民主制度”便成为“人民”统一意志的象征,任何异于这一意志的杂音,则被视为对“人民”的背叛,于是,便“全国共讨之,全民共诛之”。
  这类“有机民主”政体,正是我们过去非常熟悉,而近年来似乎又重新开始记忆的,以至于,我们甚至可以直接用我们熟悉的语言来描述它。而在曼的分析框架下,这类一旦取得政权便开始对不符合其“人民”想象的异体进行清洗的“有机民主”,除了有纳粹德国和南斯拉夫的米洛索维奇政权,还包括了20世纪最重要的极权主义运动及其思想清洗和民族清洗的政策。
  9.《论柏拉图的<政治家篇>》
2015中国独立书店畅销书单之季风书园
  原作名: Sur Le Politique de Platon
  作者: [法] 柯奈留斯·卡斯托里亚蒂斯
  译者: 张建华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简评:
  此书由作者七次研讨课的记录合成,有意思的是,在我们通常的印象中,研究古典学、逐字逐句地解经典,应该多是一些保守主义学者做的事,在近年来的汉语学界,甚至成为别有用心者的借题发挥。但此书作者卡斯托里亚蒂斯却是个激进的革命者,被称为“全世界左翼的批判良心”。于是,自然地,卡氏解经典也会与通常的解法有诸多不同,如汉语学界近几年熟知的列奥.施特劳斯,他在解柏拉图时“紧紧追随文本,以至于仿效文本”,总是试图在“隐微处”解出古人的“微言大义”,但本书作者卡斯托里亚蒂斯却是大开大合,与老柏拉图在哲学广场上对赌,按作者的说法,这赌注则是“民主制”。
  10.《欲望与利益》
2015中国独立书店畅销书单之季风书园
  副标题: 资本主义走向胜利前的政治争论
  原作名: The Passions and the Interests: Political Arguments for Capitalism before Its Triumph
  作者: (美) 阿尔伯特·赫希曼
  译者: 冯克利
  出版社: 浙江大学出版社
  简评:
  浙江大学重版了赫希曼的《欲望与利益》,这本书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副标题:“资本主义胜利之前的政治争论”,虽然我们可以肯定这是一个巧合,但它,就是在这个时间点上来了!在相当多的人们开始怀疑自由经济、更多的人开始怀疑为保障自由经济而必须的权力制衡、甚至有人开始怀疑个人的宪法权利是自由交换的前提的时候,这本书来了。
  赫希曼这本薄薄的小册子是一部伟大的著作,它不同于赫氏的其他极具独创性的经济学著作,它不是,它根本就不是一部经济学著作,它不同于赫希曼的所有其他著作,而是一部通过与资本主义运动的伟大先驱们的对话而完成的自由主义经济的思想史。在这些对话中,他不但呈现出资本主义发展中的深刻的精神运动,而且,几乎是全景式地重构了这场长达300年的政治争论以及有关这些争论的知识地图。
  书店简介:
2015中国独立书店畅销书单之季风书园
  1997年,创办人严搏非,文革后第一届本科生,80年代哲学硕士。书刊亭从只有40平方米的小店到上海市的8间连锁,再到经历重重考验后,于2013年世界读书日那一天搬迁至地铁10号线上海图书馆站站厅层。
  季风,随季节而变化的海陆大气环流风,正如同泱泱中国生生不息的生命脉动。近代中国在从传统社会走向现代化的进程中,对外部世界的吸收和抵抗、融化和变构就注定了它季风般的生命形态。
  在多年来的起伏中,季风坚信一个书店可以根据自己的立场和判断构造出一个具有思想维度的世界,而把思考和观点、问题和争辩,通过图书呈现出来就是季风在这个时代存在的价值。
  书店特色:
  季风一直秉承 “独立的文化立场,自由的思想表达” 的文化理念。无论在人流摩肩接踵的地铁沿线,还是在喧嚣吵闹的时尚卖场,躲进季风,一杯咖啡或清茶,此刻世界里剩下的就只是思想的回声。
   季风书园管窥:
2015中国独立书店畅销书单之季风书园2015中国独立书店畅销书单之季风书园2015中国独立书店畅销书单之季风书园2015中国独立书店畅销书单之季风书园







阅读提示:中国独立书店畅销书单之季风书园的作者是著名作家,全书语言优美,行文流畅,内容丰富生动引人入胜。为表示对作者的支持,建议在阅读电子书的同时,购买纸质书。



经典文集


孤岛书城 ◎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