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大人们,无论为了小孩还是为了自己,拿起绘本吧,推荐书网带你去畅游少儿绘本的国度,感悟不一样的情感,重走一遍小孩的世界。
《帕瓦娜的守候》(左)《我想你了,爸爸》(中)《爸爸带我看宇宙》(右) (资料图)
感受小孩从你那里学到的爱
多久没带小孩出去玩过了?陪伴小孩最多的是学习机等电子产品还是他或她口中的“爸爸”?答案往往是沉默不语。
《爸爸带我看宇宙》讲的是件很小但很浪漫的事儿。有一天,牙医爸爸突发奇想,决定带儿子出门看看宇宙。于是,父子两人便上路了。旅途中,儿子嚼着爸爸买的甜甜的口香糖,学习辨认路边的花花草草。最后爸爸牵着儿子的手,两人抬头,看见了头顶那片璀璨的星空。
爸爸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小时候,无论遇到多大的事,只要想到爸爸在身边陪伴,便不再胆怯。前尘隔海,古屋不在。哪怕,只有一次,爸爸带着孩子去看宇宙一定会长久地留在孩子的记忆里。
大人眼中的小孩,是弱小娇贵需要加倍呵护的。但终有一天,你的小孩会从你身上学会坚强,甚至比你更坚强?
帕瓦娜,在伊朗古语里代表“蝴蝶”。蝴蝶本该是自由地舒展双翅翱翔蓝天的,然而,《帕瓦娜的守候》书中的小女孩却不能做一只那样的蝴蝶。年仅11岁的帕瓦娜,肩负起了照顾家人的责任。在塔利班统治下的阿富汗如同一座监狱之城,妇女必须待在家里,女孩子被禁止上学。而家里唯一支柱——爸爸被关进了监狱,一家人的生活陷入了困境。
坚强的帕瓦娜剪掉长发,“变身”为一个男孩。她拿起父亲的背包,代替父亲上街去为人读信写信,卖掉家里的家当,以换取一家人的生存食粮。姐姐快结婚了,妈妈带弟弟妹妹人和姐姐一起走了,帕瓦娜却决定留下来,因此,她坚信爸爸一定会回家。
大人们常害怕当年老离去,只剩下孩子孤独一人。《我想你了,爸爸》,绘本的作者平平,通过“书信”模拟了一次跟天堂的父亲的对话,寄托了对父亲的思念和不舍。虚构的父亲从天堂寄出的回信则讲述了父亲一生的故事,以及他对女儿的鼓励与信任。
在作者十九岁时,爸爸得病了,智商变得像小孩,自此以后,他俩基本上就没有什么交谈。三十岁这一年,爸爸过世,她把想对爸爸说的话写进了书本。成长很漫长,长大过程中每一处心痛都要自己反复咀嚼消化。有时成长在一夜间,曾经的幸福也许瞬间坍塌,这时,孩子却从他们父母那里学到,真实的人生是春天的喜悦与冬天的酷寒交杂,时光匆匆,人生总有许多不得已的遗憾,但愿能够珍惜。
《窗后的少年》(左)《我不想做一只小老鼠》(右) (资料图)
让你变回那个好奇的少年
还记得小时候科学老师在课堂上展示的那幅人舌图吗?舌尖对甜味敏感,舌根对苦味敏感...一百多年前的某个家伙绘制了这张图,从那以后,大人们就要求孩子把它牢牢记住。
事实证明,这张图本身是完全错误的!七年级自然课老师兰道先生打开一幅旧旧的人舌图,滔滔不绝地向学生解释着有史以来人们怎样误解了味觉。七年级男孩乔治就坐在这间教室里。当其他同学听得津津有味时,乔治却开心不起来:好朋友不理他,在学校他被人欺负,爸爸失业,全家搬到了狭窄的旧公寓。
有一天,他意外地认识了跟他年纪相仿的男孩塞弗。这个常常站在窗外往外看的男孩,为乔治推开了通往另一个世界的窗户。两人常常在塞弗家窗后讨论侦探线索,这成了乔治最开心的时光。
然而,乔治渐渐发现朋友身上有些古怪……乔治和塞弗如何跨越各种各样令人熟悉的障碍呢?故事又将怎样收尾?《窗后的少年》是美国儿童文学最高奖纽伯瑞金奖得主丽贝卡·斯戴德的最新作品,是首部获得英国《卫报》儿童文学奖的外国作品。
不像成人谙熟复杂的世界那般,儿童与周围的世界相融需要经历更多的迷茫和困扰。我们都曾渴望有塞弗那样的朋友在身边陪伴长大,度过磕磕绊绊的成长岁月。大人们,重温这个温暖的故事吧。
“爸爸,为什么小老鼠爱打洞?”“汤姆猫为啥总爱追着老鼠跑?”还记得小孩常追问的各种天马行空的问题吗?而年纪渐长的你,多久没有发问了?
一只小老鼠觉得当老鼠没意思,它遇到一只猫,告诉猫自己想变成一只猫。猫告诉老鼠,做猫也很受罪,老是被狗欺负。老鼠听了又觉得还是做一只狗好。猎狗听了后对老鼠抱怨:做猎狗有什么好的呀?我们只是猎人用来打猎的工具,经常在工作中受伤。小老鼠的想法又改变了……跌跌撞撞,寻寻觅觅,小老鼠最后找到了自己想要的答案吗?
《我不想做一只小老鼠》是北京大学教授曹文轩先生的最新作品,由意大利博洛尼亚国际少儿图书展插画展的获奖画家帕特里齐亚·多纳女士创作插图。富有诗意的童话故事,纯美清澈的水彩手绘,在艺术家手中开出一朵独一无二的童年之花,将你带进一个自由想象的奇幻世界。
《物种起源》(左)《万物简史》(右) (资料图)
我从哪里来,带着童心思考吧
小时候,我们对世界上的万物是怎么来的充满了好奇。女娲捏泥人,上帝创世纪等中西方神话故事每每让我们浮想联翩。
然而,有这么一个人,不迷信神话故事,独自一人登上远洋舰,在世界各个角落搜集化石、考察生物。过了五年,他才回到祖国,向世界宣布自己的发现。他就是达尔文,他把详实资料和逻辑推理收录在《物种起源》。
而苗德岁博士通过数百幅生动活泼的手绘插图,提出生动有趣的问题,深入浅出地为儿童讲解《物种起源》的思想精髓,带领进入儿童们享受科学的奇妙旅程,破解物种起源的密码,探索生命进化的奥秘。
“大洋岛上为什么没有青蛙和老虎?长颈鹿的脖子为什么这么长?植物之间为什么也会打架?”这些你在给孩子们讲述的过程中,也曾思考过吗?如今长大的你重新思考这些看似简单的问题又会得出哪些不同的结论?
《大英博物馆世界简史》由大英博物馆馆长尼尔·麦格雷戈亲自撰写,动员100多名馆员、400多名专家,编撰时间长达4年,从大英博物馆800万件馆藏中精选了100件最具代表性的物品,全面展现了人类200万年文明史。惊奇和感叹组成了本书,历历在目的天下万物组成了本书,非常有益于人们了解大千世界的无穷奥妙,掌握万事万物的发展脉络。
《华尔街日报》曾点评过此书,“以完美的冷静笔触穿越各个大陆、各种文化与各个时期,本书是以收藏全球文物为宗旨的博物馆在当今世界上何以仍能保有重要地位的明证。本书让人欲罢不能,充满了深厚的人文关怀,文明社会中的每个成员都应该阅读。”
这本不仅是小孩,其实是每个人都应该阅读的绘本。相信年少的你,曾经痴迷于思考这些问题。人类发展历史,听起来离我们很远,可我们一直置身于其中。我们对未知始终充满好奇和敬畏之心,因为,我们还不够了解它。
读着绘本《物种起源》和《大英博物馆世界简史》,渐渐对身边事物不再怀疑的你,能找回那个坚持和笃定的自我吗,变回那个好奇的少年吗?
《小顾聊绘画》(左)《我的第一本艺术启蒙书》(右) (资料图)
在艺术中沉淀与成长
小时候常常涂鸦,觉得用小手蘸点颜料涂涂抹抹的画儿是世界最独一无二的杰作,现在长大的你,还愿意这么做吗?
《小顾聊绘画》,作者顾爷以一个艺术爱好者的身份用一种前所未有的形式向读者讲述九位世界顶级艺术家的生平故事:搞基的男神卡拉瓦乔,艺术“新东方”创办人伦勃朗,站在“风口浪尖”的神童透纳,大器晚成为爱而殇的康斯太勃尔,一画画就挪不动地方的莫奈,没有乳房就不会画画的雷诺阿,命苦如中药命硬如钻石的梵高,隐约有些变态倾向的德加,还有史上最贵的“附赠品”塞尚。艺术家还是那些熟悉的艺术家,他们的人生也还是他们的人生,只是一切因为顾爷的闲聊而变得生动可爱,妙趣横生。
顾爷在微博里明确表态:“我们欣赏绘画作品时,总想把它看懂,其实,只要你觉得它好看、看着舒服,它就是一幅好画。脱离了严肃、生涩难懂的语言,以轻松诙谐的方式,将画家的生平、创作轨迹、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以平易近人的文字表达出来,间或穿插着一些花边绯闻和笑料,让那些原本只是出现在教科书上的死板的名字变得具象化起来,这使得艺术不再高高在上,成为每个人触手可及的东西。”
艺术与儿童从未分离,不仅因为儿童是天生的艺术家,还因为他们渴望并且能够欣赏艺术大师们的作品。《我的第一本艺术启蒙书》,166件伟大艺术作品,49个经典艺术主题,一间开放的纸上博物馆,在这本书里,可以了解到西方艺术史长河中最伟大的艺术家:达·芬奇、拉斐尔、丢勒、伦勃朗、高更、沃霍尔……
法国童书作家贝亚特丽斯·丰塔内尔的娓娓讲述,使他们不再是遥不可及的巨匠,而是一个个像孩子一样,本能地喜欢涂画,对事物充满好奇的人。读着他们的故事,如同拜访老朋友一样亲切。
本书以生动、有趣的口吻讲述着他们的故事:如何在花园中庭的雕像前消磨了一个下午,如何画着忘记了吃饭,如何为艺术的观点争得面红耳赤……
《我的第一本艺术启蒙书》也提醒读者注意凝视美妙的细节,带领其在画中找一个角落坐下,细细体会颜色、形状、光线和气氛。书中珍藏着大量精美的图片,像一间可以随身携带的纸上博物馆,无论何时何地,翻开它,就可以开始漫游、做梦、浮想联翩……
打开这间纸上博物馆,漫游其间,你会发现:不管对于大人还是孩子来说,艺术和创造是多么自然而然的事。艺术与生活的关系,是如此亲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