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著名作家 日期:2022-07-17 14:25:48
书那么多,榜单那么多,对我有何用?
年轻人的世界观尚在形成过程中,容易受到流行读物的影响。对他们来说,面对浩瀚书海,在选择的过程中,容易迷失方向,难以进行选择,这个时候,各种图书榜单,可以起到帮助筛选的参考作用,但也容易让年轻人形成盲目的跟风潮。
“你看,4月图书榜单好多!‘最美图书榜单’、‘童书榜’、‘华文好书’、‘文学榜’、‘春季好书榜’,有报纸推的,有出版社推的,还有自媒体推的……看都看不过来。”
近日,一条关于“图书榜单太多”的微信在朋友圈里疯传,引发了大家的关注。
明天就是世界读书日,近段时间,由各类媒体、机构评选的图书榜单持续升温,并因其各自不同的社会影响力和读者关注度,发挥着阅读推荐和风向引领作用。那么,图书榜单到底对读者而言,意义何在?读者又需要什么样的图书榜单?就这些问题,记者进行了调查。
声音1
排行榜无意义 选书只看自己兴趣
4月20日,记者在重庆图书馆遇到重庆大学研究生齐力,他的专业研究方向是中国现代文学。他这次来,是想借阅“鬼才”作家徐訏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在香港和台湾出版的作品。记者向他展示了重庆图书馆2014年的借阅排行榜,借阅排行前5名的依次是:《秘藏》、《巴国侯氏》、《藏地密码》、《看见》、《斗罗大陆》。齐力告诉记者,除了《看见》外,其他几部都没看过,“我的阅读范围主要集中在中国现代文学领域,兼及现代历史著作,购买书籍以自我兴趣为导向,并不受排行榜的影响。”
在重庆书城,记者也就该书店近期销售排行榜采访了多名顾客。育才中学的李老师是个文学爱好者,3月销售榜单上前10名的《做妻子的智慧》、《狼图腾》等书都没购买,他这次在书架前翻阅后,感兴趣的是余秋雨的首部长篇小说《冰河》。
“图书馆、书店里的销售榜单参考度不高,它更多地体现了普通大众的阅读喜好。”本土作家高铭说,自己也曾购买过图书榜单上的书,想看看大众都在看些什么,但买回来看后,却大失所望,最后干脆选择“信自己”。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各行业专业技术人士等中高级知识分子在阅读的选择上很少受到图书排行榜的影响,他们往往根据自身的爱好和兴趣来购买、阅读书籍。
声音2
书那么多 榜单就是风向标
但对很多年轻读者而言,榜单就是风向标。“有时候图书多得不知道看什么书好,就按照榜单上的书买。”重庆师范大学大四学生刘鑫说,在他关注的微信公众号里,如“单向街书店”、“立方读书”、“未读”等,每隔几天就会给他推荐各种图书榜单,这几乎成了他的“读书导航器”。
记者发现,像刘鑫这样的读者并非个例。在西西弗书店,受榜单左右的也大有人在,该书店工作人员说,刘同的《你的孤独,虽败犹荣》、卢思浩的《愿有人陪你颠沛流离》、东野圭吾的《解忧杂货店》、林志颖的《我对时间有耐心》、张嘉佳的《让我留在你身边》等位居畅销榜前列,购买者以年轻人居多。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发布的《新世纪中国青年发展报告》指出,年轻读者的世界观尚在形成阶段,容易受到流行读物的影响。究其原因,其一是因为休闲型阅读和时尚型阅读相对比较随意,阅读过程中没有压力。其二是出于青少年的从众心理,他们趋向共同的阅读惯性,就导致了一些心灵鸡汤类作品在年轻人中流行。
这一阶层读者的随性阅读除了表现在浅阅读上,还表现在阅读的功利色彩。据当当网近30日的畅销榜显示,超过50%的畅销书是幼儿读物、心灵修行书籍、英语考试书籍,实用性强。
声音3
比较多家榜单 有助选出好书
那么,什么样的图书榜单才是有价值的?
来自《中国出版传媒商报》的调查指出,目前国内各大图书榜单主要分为四类:一是年度新书总榜单,比如在今年年初涌现的对2014年出版的新书进行总榜评选;二是年度新书的分榜单,一般按照文学、社科、少儿或月份等进行分类评选;三是专门榜,是某一类图书的专门榜单,如童书榜、小说榜、文学榜,以及“中国最美的书”等;四是行业内评选的获过各种图书奖的榜单。
“尽信榜单则不如无榜单。”重庆第二届十佳藏书人张南认为,虽然各个机构很努力地在推荐图书,但是没有十全十美的榜单,“我们参考图书榜单,但不能完全依赖它。”他举例说,影响力较大的光明书榜强调主流价值和影响力,更偏向社科类图书;深圳读书月年度图书榜单则是半数社科、半数文艺,榜单突出特点为独立性,不受任何机关、机构影响;新媒体中,新浪中国好书榜更偏重于文艺类图书;而由老牌出版社推出的商务印书馆“年度十大社科好书”、中华书局“年度十大社科好书”等,则给行业内人士提供了一个窗口,这些书单水分较少,干货较多。
重庆图书馆馆长任竞认为,与传统的畅销排行榜不同,各权威网站评出的好书排行榜不仅看销量,还综合了读者和专家的意见,无疑更加具有权威性。他还提供了一个窍门—比较多家榜单,筛选出那些上榜率最高的书,不失为一个挑选好书的捷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