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著名作家 日期:2022-07-17 14:29:03
“青少年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阅读不仅影响着青少年的学习生活,也深刻地影响着他们的文化素养、精神世界以及未来的成长轨迹。因此,谈及全民阅读,培养青少年良好的阅读习惯,用优秀读物浸润少年儿童的心灵至关重要。
某中学曾做过调查,一年静下心来读完10本书的教师已是少数,学生的平均数更少,探究原因,99%的人反映“没时间看书”。
从小培养青少年良好的阅读习惯,用好的读物为青少年成长注入正能量,依然任重道远。
高校图书馆借阅量创十年新低说明啥
2014年国民阅读调查报告显示:我国未成年人2013年图书阅读率为76.1%,人均图书阅读量为6.97本,较2012年提高1.48本。相较于成年国民2013年人均图书阅读量4.77本,青少年阅读的状况略好一些。
但数据背后依然有隐忧,一方面,该调查是将教材与教辅都计算在内,另一方面,6.97本的人均图书阅读量与日本人均40本,法国人均20本,俄罗斯人均55本相比仍较低。
来自北大图书馆的调研更不容乐观,据北京大学图书馆副馆长肖珑教授介绍,2014年北大图书馆的书籍借阅总数为62万本,是近10年的最低数量,而在2006年这个数字是107万本。
除了阅读量的不尽如人意,阅读的内容也不容乐观:许多高校图书馆借阅排行榜显示,近年来最受大学生欢迎、高居排行榜前三的大多是《明朝那些事儿》、《藏地密码》和《盗墓笔记》之类的通俗作品。同时,“相比原著,青年人更喜欢看经典作品的影视版,以别人的视角代替自己的阅读。”武汉大学文学院赵小琪教授还指出,远离原著是当代大学生阅读的普遍趋势,而这导致的后果往往是“有知识,却缺乏独立和深刻的思想”。
“回忆20年前的大学时代,"至乐莫如读书"是那时许多人的座右铭,读书、思考、讨论成为那个时代公共领域的一个基本特征,大多数学生毕业前几乎读遍了校园流行的哲学著作和图书馆的争鸣小说,现在的大学生却鲜能如此。”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王君超教授分析。
是什么让青少年阅读失去“正能量”
北师大二附中的语文教师李煜晖曾在教师中进行过调查,一年静下心来读完10本书的教师已是少数,学生的平均数更少,探究原因,99%的人说“没时间看书”。
记者还观察到,功利的教育观念也影响了孩子们的阅读取向,纯粹以兴趣为出发点的阅读,在以应试为目的的功利式阅读面前,显得力不从心。有学者分析指出:校园应是培养青少年阅读习惯的主要场所,但当下,升学、考试与就业似乎成了国民教育的重要主题,阅读被功利性地划分为对考试有用的和与考试没有直接关系的,这对培养和引导青少年建立健康的阅读习惯无益。
大学教育同样如此,“以往阅读能力指标是读书教育的重要尺度和指标,但在全球化、GDP、大学排名等种种功利式指标的围攻下,不少高校只好一味服从和服务于生产力,大学教育呈现出"单向度"的取向。”王君超分析,“放眼象牙塔内,大量的论文、课题撑起了"世界一流"的排名,却冲淡了被称为"大学精神之钙"的人文素养。学界每隔几年都会诞生一批学有专长的专家,却不会产生太多的像杨振宁、李政道那样文理兼容的科学大师,季羡林那样学贯中西的通才,钱世明那样诗书画俱佳的博学先生,这不能不说是大学人文精神的失落。”
此外,互联网的发展,手机终端的兴起,以微博、微信为载体的内容较传统阅读介质对青少年更具吸引力,碎片化的“轻阅读”“浅阅读”趋势明显。有调查显示,目前有70%以上的青少年都采用过这些阅读方式。五光十色的网络世界和新媒体的“魅力”分散了青少年阅读的注意力,也导致他们“童年文化圈”的普遍缺失。
在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馆长黄朴民教授看来,快餐式的阅读在给我们带来便捷的同时,也造成了阅读粗放的问题。读者在选择时有很大任意性,专注的程度有所降低,常常蜻蜓点水、浅尝辄止。“西方虽然也有很发达的网络设备、电子设备,但是他们还是会进行纸质阅读,在地铁上经常能看到成年人或青少年在读书,这已经成为他们的一种生活习惯,反观我们,这样的习惯还没有养成。”赵小琪分析。
还有专家分析,除功利化的教育观以及新的阅读介质和载体的冲击外,疏远名著、阅读退化也与社会文化多样化,大众传媒泛娱乐化有密切关系,媒体受唯经济利益是瞻的不良倾向影响,倾向于娱乐信息的传播,却忽略了成长教育与经典知识的普及。许多文化节目在电视台“遇冷”就是重要表现。
打造青少年爱读书的书香社会
打造青少年喜阅读、爱读书的书香社会,需要各方努力,发挥合力。
政府的引导至关重要。需要将全民阅读,尤其是青少年的阅读提升到战略高度来考量。记者了解到,全民阅读在许多国家被当作国家战略。美法德日等国家都由元首领导出面倡导阅读,英国政府拨款资助诸如“阅读起跑线”“1英镑购书计划”等项目。早在2001年,日本就颁布了《日本儿童阅读推广法》,对国家和地方及公共团体的责任进行明确规定,使日本少儿阅读推广活动的开展有了明确的法律保障。美国的图书馆资源丰富,公立图书馆的图书及音像资料全部免费开放,刚出生的婴儿也可以办理借书证,使得很多美国孩子从小就养成了爱看书的习惯。
据了解,2015年,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将推出一批知识性、科学性、艺术性、趣味性相统一的优秀少儿出版物,继续开展“向全国青少年推荐百种优秀图书和百种优秀电子音像出版物”和“向全国少年儿童推荐优秀少儿报刊”等活动。
学校也要发挥重要作用。一方面,理性、健康的教育观亟待形成,让教育从传统的“求仕进、求就业、求显达”的局限思维中跳出来,充分认识到好的阅读对于个人的性格性情培养起到的重要作用,注重培养孩子们的阅读兴趣、阅读能力与阅读素养。
为此,不少学校已经进行了探索,北京大学图书馆连续三年每年举办超过10场“北大读书讲座活动”,邀请知名作家走进校园为学生讲书;每月的“脱机断网”活动鼓励学生远离手机与网络,手捧纸质书本静读一天,感受原始阅读与思考魅力;“书读花间人博雅”将好书榜精选书目和古典画作相结合,在学生和社会中引发了不小的轰动。“不管使用什么载体,我们希望让学生进行有内容、有深度的阅读,让阅读与思考成为他们生活中的习惯,也将阅读的感悟引向积极的生活。”肖珑说。
社会组织的引导与市场的力量同样非常重要。记者了解到,北京市首家24小时书店三联韬奋书店将在清华大学附近再办一家24小时书店,届时,邻近的10余所高校大学生都将受惠。
“许多专门阅读机构的功能还需进一步发挥,城市公共图书馆、大学图书馆等机构除了简单的图书借阅以外,还应在青年阅读、全民阅读推广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例如举办名家谈读书、分享阅读经验的讲座,进行文稿的整理出版等”,黄朴民指出,“青少年阅读是系统工程,需要各方发挥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