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 島 書 城

纸书新书文集文学小说

娱乐青春社科玄幻网热


作品介绍

8位专家学者的阅读书单


作者:著名作家  日期:2022-07-17 14:48:04




  8位专家学者的2014年阅读书单
  雷颐何怀宏等专家学者的2014年阅读书单呈现给大家。
1、罗丰 宁夏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所长《两河流域:从农业村落走向城邦国家》
  杨建华著,科学出版社,2014
  真的,中国人关心域外的兴趣极为有限,尤其是距离我们遥远的古代,即使它是两河流域。这本严肃的考古学著作或许是这种关怀的开始。
  从19世纪中叶开始,西方考古学家涉足两河流域,大量布局完好的农业聚落、墓葬和手工业遗迹被发掘。这些都为著者研究两河流域从农业村落到城邦国家形成的发展过程奠定基础,据此构建出中国学者熟悉的考古学文化时空框架。进而讨论社会组织、丧葬习俗、艺术、宗教及记录和文字、传播,并对其在文明起源中的相互关系、社会结构进行了总结,展现出中国学术界的兴趣取向。
《权力的毛细管作用:清代的思想、学术与心态》(修订版)
  王汎森著,联经出版公司,2014
  依我个人的阅读经验,读完一部与专业无关、长达六百多页的皇皇巨著,显然需要有点耐心,当你读完之后,回头再来看,这种耐心的付出是值得的。
  清代初年,业已完成统一中国的满族统治者,却由于不安全感带来空前的政治压力,这种不安会传导到社会的方方面面。选择什么样的材料作为讨论问题的基础,是研究者要费心考量的。我们不得不敬佩著者领导议题和发掘史料的能力,在一些原本不太重要或没人关注的资料中,王汎森引导我们看到清代思想、学术及读书人心态所产生的细微变化,以及权力如何渗入细微空间甚至人们的日常生活。在这一过程中他所展现出的叙述技能是巧妙而成功的。
《黑毡上的皇帝》
  罗新著,海豚出版社,2014
  几个大汉将包裹在黑毡里的继承人高高举起,大声地叫喊几声,然后这个人就成了皇帝,这一幕是延续近千年的游牧帝国选举皇帝的最后仪式,你信吗?反正我是有点相信。
  如果考证像侦探小说一样引人入胜,那么增加的不光是读者群,还有研究者的想象力。将一些看似没有任何联系、仅是只言片语的零星史料,透过彼此有效的互动,甚至制造冲突,呈现给我们的是阿保机在践行自己的誓言时离世。罗新告诉我们,游牧皇帝的登基或死亡都隐含着巨大的政治秘密。
2、王晓渔 同济大学文化批评研究所副教授《法兰西诗选》
  [法]波德莱尔等著,胡品清译,上海三联书店,2014
  中学时代被杨朔、刘白羽们包围,台湾作家胡品清带来的清新之感,至今难忘。1976年,她翻译的《法兰西诗选》在台湾首版,经过38年终于漂洋过海。诗歌翻译最为困难,要对两种语言熟悉如母语,又要有诗歌的经验。胡品清是一位理想的诗歌摆渡人。她的译作具有古典的现代感,“之”和“的”同时出现,错落有致。她实践了她的翻译:“带着灵魂之呼吸的温暖或润湿,才是诗的语言。”(儒贝尔语)
  多年以来,出版社对诗集避之唯恐不及。但这两三年,诗集的出版似乎有些复苏。2014年度,上海译文出版社的《奥登诗选》、《帕斯捷尔纳克诗全集》,重庆大学出版社的“新陆诗丛·外国卷”都让人印象深刻。
《肖像与观察:卡波蒂随笔》
  [美]杜鲁门·卡波蒂著,吕奇、宋佥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14
  卡波蒂以《蒂凡尼的早餐》和《冷血》而闻名,这本随笔像小说一样好看,却又不仅是好看。卡波蒂注重细节,以至于真实在他笔下像虚构一样,《窗中明灯》几乎让人怀疑是从小说集里逃逸到这里的。最为值得一提的是长达150页的《缪斯入耳》,讲述了1955年一个美国剧组的苏联之行。这个剧组排演的戏剧因为刻画了备受剥削的美国黑人而被苏联接受,但是这部剧对色情和上帝的呈现,又是苏联难以接受的。卡波蒂自陈“几乎从未将写作与愉悦联系在一起”,但是《缪斯入耳》让他享受写作,“有着事实的可信度,有着电影的直观性,有着散文的深度和自由度,有着诗歌的缜密”。是不是太不谦虚了?对卡波蒂而言,谦虚才是骄傲。(好书推荐尽在:www.tuijianshu.net)
《穆旦诗文集》(增订版)
  人民文学出版社,2014
  各种新诗选本都喜欢穆旦的早期作品,如《在寒冷的腊月的夜里》和《赞美》。我对穆旦早期带有艾青痕迹的诗作,始终没有培养出感觉,偏爱他晚年的作品,《穆旦诗文集》是首选的读本。穆旦晚年的作品“脱春温而入于秋肃”,疏淡又深入骨髓。春天在穆旦那里不再是“这满园的欲望多么美丽”,经过心有余悸的夏季,穆旦开始喜欢有着收获、衰亡和沉静的秋冬两季。“这才知道我的全部努力/不过完成了普通的生活”(《冥想》),这种诗句只有“走到了幻想底尽头”(《智慧之歌》)之后才能写出。《穆旦诗文集》对于穆旦的作品再次做了修订,可惜叙事长诗《父与女》依然没能收入。
3、杜小真 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惜别》
  止庵著,上海人民出版社,2014
  《惜别》叙述的是生离死别,讨论的却是哲学问题:生与死,和我们每个人休戚相关但又永远难以解读的秘密。母亲从此世走向彼世,这个过程的点点滴滴,渗透到作为“幸存者”的儿子的血液中,刻骨铭心。止庵的文字一向让人感动,《惜别》亦然,特别是作者以细节回忆,把人间真情表现得淋漓尽致,催人泪下,带给读者无尽的回味……止庵是在反思中回忆,回忆若缺少反思,就无法领悟和感受人生和真情,《惜别》的动人,源于这二者的自然结合。书中对中外有关经典的旁征博引,自然、贴切,和叙述融会贯通,堪称用异于哲学的事情来解释哲学——而且解释得更清楚——的力作。
《燕南园往事》
  汤一介、乐黛云、汤丹、汤双著,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2014
  看到这本书时,汤先生西去已三月有余……前不久去燕南园,又见到书中描述的地方,别有一番感慨:这部由家人共同完成的作品,记录了燕南园中的故人往事,可以说是动荡历史的一个缩影。书中收入的文章篇幅都不长,行文简洁流畅,文字朴素无华,却饱含激情,寓意深远;特别是全书处处可见的细节描写,堪称用到极致,其震撼心灵的冲击力,远非所谓的“宏大叙事”能比。燕园未名湖畔的两只小鸟,经历六十余载的风雨,依然不离不弃,相扶相依,渐渐变为两只老鸟,虽然其中之一如今已经飞离,但这幅展现人间善美的图画定将永存。
《和王世襄先生在一起的日子》
  田家青著,三联书店,2014
  作者以亲身感受的点点滴滴,记载了文博收藏大家“看似平常最奇崛”的生活、“成如容易却艰辛”的工作,昭显了王先生的不凡“境界”:在现今世间极其稀有的“大玩家”境界,即无论在什么境遇下都保持从容心态、都坚持高雅情趣的生活方式,正如作者所说,王先生的高尚品位和审美格调浸透在日常生活中,重在“玩”的过程,重在体现人和事物的本色,回归简单、素朴,即回归“事物本身”。这部回忆录可谓得王先生的真传。在此不由想到狄金森的诗句:“一种磨炼过的典雅是双倍的典雅/不,那是一种神的风采。”王先生的“境界”可是造就了这样双倍的典雅?
4、陈仲丹 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大象的退却:一部中国环境史》
  [英]伊懋可著,梅雪芹等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14
  本书是西方学者所写有关中国环境史的奠基之作。作者凭借对农业史、社会史等多方面的了解,描绘了一幅中国古代大象南撤、森林破坏、水利失修的环境总图。书中还对浙江嘉兴、贵州苗族原居地和河北遵化三个典型地区进行了个案分析,对环境的变迁予以细化的描绘。该书的一大特点是注重从文化视角考察中国环境史,引证了大量古诗文,以透射古人的自然观念。
《致命的海滩:澳大利亚流犯流放史》
  [澳]罗伯特·休斯著,欧阳昱译,南京大学出版社,2014
  这是一部集史学与文学作品特点于一身的史诗般著作。作者采用讲故事的方式,将英国向澳洲殖民地流放犯人的历史娓娓道来,其情节之生动,细节之感人,给读者留下难忘的印象。而作者的讲故事,又采用的是史家的技艺,查阅档案文献,引用当事人信函,星星点点拼缀而成。该书集研究、激情与美文于一体,研究的透彻与精美的文字相得益彰。这种写法给职业历史学者以挑战,也给史学带来新的生机。
《1453:君士坦丁堡之战》
  [英]罗杰·克劳利著,陆大鹏译,社科文献出版社,2014
  这是纪实类的文学作品,也是面向大众的历史读物,也就是近来人们所说公共史学的著作。该书是“地中海史诗三部曲”之一,另两部是《海洋帝国》和《财富之城》。对1453年拜占庭都城君士坦丁堡的陷落,史家记述颇多,吉本的《罗马帝国衰亡史》言之甚详,近两年土耳其还拍了主旋律电影。但该书仍值得推荐,它用的是小说家笔法,情节富于戏剧性,但内容全部基于历史文献,讲述的是一个有关勇气、忍耐、运气和技术革新的生动而跌宕起伏的历史故事。
5、雷颐 中国社科院近代史所研究员《叶:百年动荡中的一个中国家庭》
   [美]周锡瑞著,史金金等译,山西人民出版社,2014
  本书是一个家庭的百年史,也是剧烈变动的中国的百年史。有很多细节,透露出历史生动、丰富的真实。若将此书与作者几十年前的成名作《义和团运动的起源》对照而读,更有意义。作者的解释框架毫不牵强,框架理论体系是逐步地、一点一点地、抽丝剥茧地建构起来的,甚至是生长起来的。现在历史研究中,一些人急于建立自己的理论框架,宁愿歪曲事实,这个学风越来越盛行,周锡瑞先生的学风是能建立框架就建立,不能建立就平白直叙。先有叙事,后有框架,《叶:百年动荡中的一个中国家庭》就回到叙事史学,因为它绝不勉强,这是现在的史学家应注重的一个方面。
《梁思成和他的时代》
  朱涛,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民族形式,社会主义内容”以及对西方现代派、“结构主义”或曰“构成主义”的批判,是斯大林为苏联社会主义的新建筑定下的范式。新中国成立后对苏“一边倒”、全面学习苏联,斯大林的苏联建筑范式也成为新中国的建筑范式。然而斯大林于1953年3月5日逝世,1956年2月苏共二十大召开时赫鲁晓夫作了全面批判斯大林的秘密报告,世人大吃一惊。其实,早在1954年,赫鲁晓夫就通过“建筑”透露出批判斯大林、非斯大林的些微信息了。中国的建筑从官方的力主“大屋顶”到批判“大屋顶”,透露与政治与建筑的密切关系。在这种“密切关系”下,建筑学家的命运,可想而知。
《北京的城楼与牌楼结构考察》
  孔庆普,东方出版社,2014
  1950年,刚刚22岁的小青年孔庆普被分配到北京建设局工作,负责桥梁养护与管理、城墙和城上建筑物等古建筑物修缮管理工作。从此,他的一生,就与北京的“古建”联结起来。但不久,他的工作从维修古建变成拆除古建。孔庆普自己总结说,到1958年他先后主持拆除城墙十数公里、城楼11座、各种箭楼14座、各种牌楼24座、大小门楼12座。拆除任务往往急迫,再加上“拆”不是“建”,所以多数拆除工程并未要求记录古建数据入档。他一直保持了工程师的职业习惯,在拆除这些古建时作了详细的记录,从结构到用料尺寸,甚至连拆除后的“废物”如何处理等情况都记录了下来。
6、但汉松 南京大学英文系副教授《重读》
  唐诺著,广西师大出版社,2014
  台大历史系毕业的唐诺作为写字人,走了一条奇特的漫游之路:从美国职业篮球,写到侦探推理小说,再到文字学和历史掌故,最后进入文学评论。这本《重读:在咖啡馆遇见14个作家》的修订简体版在2014年进入大陆之前,已获得诸多台湾媒体读书类奖项的肯定。与2014年那本引发广泛关注的《尽头》相比,这本书更为纯粹地面向了文学阅读,尤其是海明威、康拉德、契诃夫、波德莱尔、纳博科夫、福克纳这些殿堂级大师们的作品。重读,不是炒冷饭,而是抵达伟大文学内部的必然行动。通过对十四个书写者(他也称之为“十四只萤火虫”)旧作的重访,唐诺一方面进一步确认了其作品的经典性,从而为当下岛内外的某些乱象提供解药,另一方面也试图展现文学阅读本身的语境变迁。这本写于台北市永康街某咖啡馆的《重读》之所以可贵,除了因为唐诺式长散文特有的逶迤语感,也显示了他如乔治·斯坦纳般广博的读解力——书、人、事的任性穿插,让他轻松地超越了学院式文学评论的窠臼,进入到一种几近失传的西方essay传统的自由思考之境。当然,唐诺的文学评书远离专业批评家的思维之框,其文学趣味几乎完全被卡尔维诺、博尔赫斯、马尔克斯所影响。关于这一方面的得失,倒可留给读者自行评判了。
《从文学规训到文化批判》
  周宪著,译林出版社,2014
  作为美学家的周宪用这部文集为他四十年的学术生活做了一个总结。之所以推荐这样一部纯学术论文的集子,有两个原因。首先,它们大多散见于近几十年来的学术期刊中,普通读者难以窥其全貌;其次,周氏文章绝不同于业内一般的象牙塔式学术生产,不仅具有一种宝贵的思辨性,还有着中文学术写作里罕有的清晰和雄辩。这本书主要论及美学、文学理论、文化研究和艺术史论,它们具有一种松散的关联性,这种“打通”的写作,既是由当代西方理论的跨学科特色所决定的,也体现了周宪作为“老书虫”对各种西学原典和前沿论争的熟稔。无论是谈论福柯的话语思想,还是后现代文艺批判的美学转折,或是审美现代性的矛盾性,周宪都能具有一种全局思考的视界,以中国学者的文化自觉,来看待西方文艺与本国的关联。他以平视的对话姿态,纵论笔下那些大牌欧陆思想家,试图在理论产生的具体语境中将福柯、本雅明、布莱希特等人的思想问题化,不是简单告诉我们“他们说了什么”,而是娓娓道来“他们为何可能是错的”或“我们对他们的理解有何局限”。
7、何怀宏 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断裂的年代》
  [英]艾瑞克·霍布斯鲍姆著,林华译,中信出版社,2014
  霍布斯鲍姆的书一直都是值得读的,比如他的年代四部曲,他写盗匪等边缘人的著作和他晚年的回忆录等许多书都很耐读。他最后的遗著《断裂的年代——20世纪的文化与社会》亦如是。他的“晚年定论”基本是认为20世纪的文化、艺术是走向衰落的,这点和巴尔赞《从黎明到衰落——西方文化五百年》有相似之处。但是,这一衰落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它是暂时的还是持久的,仅仅是西方文化还是人类文化的现象?未来人类文化的前景将会怎样?这许多问题估计还会有诸多的争议。但我们大概首先得正视这一现象。
《和平与战争:国际关系理论》
  [法]雷蒙·阿隆著,朱孔彦译,中央编译出版社,2013
  阿隆的《和平与战争:国际关系理论》是一部厚重之作。大约十年前我曾啃读这本国际关系名著的英译本,现在终于有了中文译本。这可能是这位思想明快的学者写得最为晦涩的一本书,但他的思想还是相当清明的,可以说代表着与萨特的激情相抗衡的一种理性,而最后证明还是他对时代的分析和预言更为准确。
8、熊景明 香港中文大学大学服务中心原助理主任《陈克文日记》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
  陈克文先生出生于广西农耕之家。1923年加入国民党,历经北伐及国共之分分合合。曾与毛泽东等人一同开展农民运动。1935年加入国民政府,在行政院担任参事凡13年,1948年初当选立法委员,1949年出任立法院秘书长。作者客观地记录了每日所为所见,真切地诠释了国民党的内部运作;日记包含不少对汪精卫等党政官员近距离的观察、公允的评论。也以简要、准确,且不失优雅的笔触,生动地记载了许多历史大事件,包括七七事变、迁都、抗战、内战及国民党的溃败,还详细记下了惨烈的重庆大轰炸。
《中国何以文明》
  许纪霖著,中信出版社,2014
  以研究胡适、傅斯年一代中国文人起家的许纪霖,念念不忘这些前辈毕生所关注的问题:中国的文化建设。今天朝野讨论国家大事,大都着眼于制度建设。许书提到,“制度的建立一天可以实现,公共文化的培育,要几代人的积累”。民主制度与民众个人民主性格从来都是相辅相成的。针对经济起飞中的洋洋自得,作者试图提醒国人,没有思想文化的追求,无根的表面繁华,后果堪虞。作者引述崔卫平所言:“你所站立的那个地方,正是你的中国;你怎么样,中国便怎么样;你是什么,中国便是什么;你有光明,中国便不黑暗。”不要一提中国,就说肉食者应如何如何;一说到反思,就只当是当权者的事。







阅读提示:8位专家学者的阅读书单的作者是著名作家,全书语言优美,行文流畅,内容丰富生动引人入胜。为表示对作者的支持,建议在阅读电子书的同时,购买纸质书。

8位专家学者的阅读书单下载地址

上一本:亚马逊中文图书编辑度优选!
下一本:创业看哪些书?创业者必读的八本..

经典文集

历届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作品
21世纪年度最佳外国小说
阎连科作品集
世界文学经典名篇
中国现代诗人诗集精选集
经典言情小说作家作品集
历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
中国经典文学作品精选
莫言作品全集
金庸武侠小说全集
世界十大文学名著
中国古典十大名著
死活读不下去的十本书
世界短篇小说精华作品
刘震云作品集

孤岛书城 ◎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