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吴甘霖邓小波 日期:2014-03-03 00:30:11
这是著名方法学家吴甘霖夫妇19年的教子手记,是一本以现身说法的方式,让广大父母有效培养“自觉型孩子”的著作。
作者的儿子吴牧天,原是一个“捣蛋王”,后来在父母引导下,成为善于自我管理的学生,并考上美国重点大学。他总结自己成长经历写作的《管好自己就能飞》一书,荣登全国优秀畅销书排行榜总榜,激发全国近百万学生的“自我负责,自我管理”热潮。
当今的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最大的缺陷在于讲道理太多,讲方法太少。本书通过生动事例,总结了一系列让孩子养成自觉精神和自我管理习惯的有效方法:从“要我学”到“我要学”,从“管时间”到“管心情”,从“战争型人格”到“正面沟通”,以及有效教子的九字方针(“听得进,记得住,用得上”),有效批评的“三明治”方针……
“孩子一自觉,父母何必逼!”本书最想告诉读者的是:最好的教育是自我教育,最好的管理是自我管理!只要能让孩子养成自觉的好习惯,广大父母就能摆脱吃力不讨好的教子忙累,让孩子自我管理、健康成长!
作者简介:
吴甘霖
成长励志畅销书《管好自己就能飞》作者吴牧天的父亲,中国最著名的方法学家之一,同时也是优秀的管理学家和“中国管理培训七剑客”之一,已出版专著30余部。其作品《方法总比问题多》销量逾百万册,是中国迄今为止发行量最大的原创方法学专著。
邓小波
成长励志畅销书《管好自己就能飞》作者吴牧天的母亲,《中国妇女报》主任记者,多年来关注并研究家庭、父母及青少年成长问题,采写相关深度报道100余万字,在《中国妇女报》和《读者》《家庭》《知音》等知名媒体上发表,崇尚“爱是最好的教育”,对青少年心灵建设、人格培养有较深研究。
目录:
序:自觉才能自由卢勤
自序:孩子一自觉,父母何必逼
第一单元更新观念:管孩子不如让孩子学会自己管
第一章千般逼万般宠,不如孩子自己懂
1、不给他买心爱的玩具——人生教育从“挫折课”开始
2、孩子是父母的宝贝,但未必会是社会的宝贝
3、战胜绑架:你也许能为孩子提供天空,但你无法提供他腾飞的翅膀
4、“替孩子等于害孩子”
5、从“要我学”到“我要学”
6、“试者生存”:鼓励孩子练“胆商”
7、越能调整自己,越能改善世界
8、自我负责的三大要点
序:自觉才能自由 卢勤
自序:孩子一自觉,父母何必逼
第一单元 更新观念:管孩子不如让孩子学会自己管
第一章 千般逼万般宠,不如孩子自己懂
1、不给他买心爱的玩具——人生教育从“挫折课”开始
2、孩子是父母的宝贝,但未必会是社会的宝贝
3、战胜绑架:你也许能为孩子提供天空,但你无法提供他腾飞的翅膀
4、“替孩子等于害孩子”
5、从“要我学”到“我要学”
6、“试者生存”:鼓励孩子练“胆商”
7、越能调整自己,越能改善世界
8、自我负责的三大要点
第二章 最好的教育,就是让孩子自我教育
1、我无法代替你学会游泳,更无法代替你成长
2、写作文的意义:不为当作家,而为开展自我教育
3、鼓励追星,但必须追求光环后的精神
4、要管好事情,先管好心情
5、自我管理最重要的三句话
6、68万字自我管理日记背后
7、让管理与自我管理比翼齐飞
第二单元 改善方法:少一点“应该”,多一点“怎么办”
第三章 从游戏和解决问题中练出聪明
1、4岁可学方法论,6岁可学辩证法
2、扫地也可扫出创新来
3、有智慧,不怕别人来“欺负”
4、只要思想不滑坡,方法总比问题多
5、学会“找方法的方法”
6、独立思考,勇于说“不”
7、弱者抱怨世界,强者解决问题
8、问题不是烦恼的源泉,而是成长和创造的机会
9、吃别人一堑,长自己一智
第四章 越能让孩子学会做人,孩子越能快乐顺利
1、“长大”的第一标志,就是学会关心他人感受
2、你要别人怎样对待你,你就先学着怎样对待别人
3、越会感恩的人,越能得到生活的祝福
4、“让别人因为我们的存在而感到幸福”
5、做正常人、做能干人、做有贡献的人
6、告别“战争型人格”,学会“正面沟通”
7、乐于分享,乐于分担
8、不因别人脸色改变积极态度,而要用积极态度改变别人脸色
9、“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第五章 让他“听话”有妙招
1、千回灌输,不如一次体验
2、少一点“必须”,多一点让他学会选择
3、创造机会让他多方面接受“正能量”
4、身边的标杆,往往比远处的巨人更能影响孩子
5、听得进,记得住,用得上
6、快快听,慢慢讲,慢慢生气
7、如果无法取得孩子信任,就别指望孩子打开心门
8、以契约管理代替指教管理
9、以“三明治”的方法批评
10、不仅给他说“不”的机会,更让他当前辈的老师
第三单元提升素养:送金山送银山不如送个好习惯
第六章 自我管理的一、二、三、四法则
1、一个原则:自觉不自觉,相差一百倍
2、二大关键:结果导向与方法意识
3、三种思维:正、反、合
4、四项训练:勇于面对、敢于承担、善于解决、勤于总结
第七章攻克最难点:一流的自律从哪来?
1、“事业要往上比,生活要往下比”
2、一流主动,二流被动,三流不动
3、出现问题,先自己检讨改进
4、棉花堆里磨不出好刀来
5、“自找苦吃”就是“自找补吃”
6、生气不如争气,理直还需气和
7、谁能抵挡诱惑,谁就能当人生主人
8、越有“空杯心态”,越能不断成长
附录:给未来孩子的两封信
做一个心灵的“贵族”——妈妈邓小波给未来孩子的信
当生命的主人翁——爸爸吴甘霖给未来孩子的信
管孩子还是让孩子自我管理?现在管和被管及不想被管已经成为很大的矛盾。家长不管,孩子会出事;管孩子,孩子又不想让你管。吴牧天的成长恰恰提供了让孩子自我管理的思路。父母不在身边,孩子能管好自己,才是最成功的家庭教育。
——著名家教专家、“知心姐姐”卢勤
“捣蛋王”正是我家孩子的真实写照,很喜欢这本书,也希望能通过作者的现身说法来正确引导自己的孩子。教育孩子最高的境界不是让孩子听话,而是孩子能自觉做事。我在此书中找到了想要的答案,孩子也比以前更加自觉了。
——知名亲子论坛版主紫熙笑语
经历是一笔财富,不论好坏,孩子会在这过程中悟出道理,这并非大人唠叨所能代替的,所以我们要放手让孩子去感受、去体验,这样做父母会很省心,孩子也会很开心。
——知名亲子阅读板块版主翟海华
管孩子还是让孩子自我管理?现在管和被管及不想被管已经成为很大的矛盾。家长不管,孩子会出事;管孩子,孩子又不想让你管。吴牧天的成长恰恰提供了让孩子自我管理的思路。父母不在身边,孩子能管好自己,才是最成功的家庭教育。
——著名家教专家、“知心姐姐”卢勤
“捣蛋王”正是我家孩子的真实写照,很喜欢这本书,也希望能通过作者的现身说法来正确引导自己的孩子。教育孩子最高的境界不是让孩子听话,而是孩子能自觉做事。我在此书中找到了想要的答案,孩子也比以前更加自觉了。
——知名亲子论坛版主紫熙笑语
经历是一笔财富,不论好坏,孩子会在这过程中悟出道理,这并非大人唠叨所能代替的,所以我们要放手让孩子去感受、去体验,这样做父母会很省心,孩子也会很开心。
——知名亲子阅读板块版主翟海华
"四岁可学方法论,六岁可学辩证法
1、 4岁可学方法论,让基本思维技能尽早开发
“猪是什么?猪是这样一种动物:活着就是为了吃和被吃。”
听了这样的总结,你是不是有点惊奇?如果告诉你:作出这一总结的,不是别人,是当时只有5岁的牧天,这是否有点出乎你的意料?
孩子要学会自我管理,光有意识不够,还得有能力,尤其是善于解决问题的能力、理性思考的能力,甚至还得懂点哲学。
但是,一谈这些能力的培养,人们往往认为是孩子长大以后的事情。然而,牧天爸爸作为一个多年研究方法学的人,觉得完全没必要拖到以后,反而应该尽早开展,越早越利于孩子的思维能力的开发和提高。
那么,我们是怎样做的呢?牧天4岁时,我们就开始教他学习方法论,6岁就学辩证法。方法很简单,每个父母都可以学得会。
思维训练从哪里开始,按德国著名哲学家黑格尔的说法,最基本的思维是同异比较思维,“同”就是总结相同点,“异”就是探究不同点。说白了前者是总结,后者是分析。
然后怎么办呢?有一个很能激发孩子兴趣也很管用的方法,就是让他随时开展一个简单的活动。如当我们与朋友聚会时,让他来观察,并说出爸爸与叔叔10个相同的地方,10个不同的地方;或妈妈与阿姨10个相同或不同的地方。随便谁都可以,也可以让他将自己与其他小朋友做比较。
这一招,不仅牧天极为有兴趣,后来推荐给许多朋友,他们的孩子也十分有兴趣。其实,找相同点就是在做最简单的总结,找不同点就是在做最简单的分析。
在这样的基础上,经常让孩子去做进一步的总结与分析。如:最大的相同点是什么?最大的不同点是什么?等等。
有一次散步,没有想到在海口的路边,竟然看到了奔跑的猪。于是,我们就让牧天总结猪的本质特点。开始,他讲了十几种,我们都觉得不够到位,后来他琢磨了好一会,突然激动起来,对猪的本质特点作出一句“猪活着就是为了吃和被吃”的总结。当时有一位中国银行海南分行的朋友在身边,听完之后,不由拍手称绝。
回想起来,从小让牧天进行总结和分析的思维训练,绝对是有价值的。包括他之所以能在最近两年多写出六十万字的自我管理日记,也与此有关。因为这份日记的最大特点,就是善于总结。
与此相关的是分析,找事物之间的不同性,牧天也做得很有乐趣。之后,我们就着重开发他的多元思维了。如有一次,我们考他:手有多少种用法?如果能讲出30种就给他奖励,结果没想到,他连想了3个小时,竟然想出137种用法,将动物世界里面猴子用手的方式都算进来了。因为到了晚上,他妈妈看见他满脸通红,十分亢奋,赶紧带他去用冷水洗头,阻止他再想下去。要不然,他还可能想出更多。
2、 6岁可学辩证法,让他觉得哲学就在生活里
那么,6岁的时候,怎么引导他去理解辩证法呢?
那一年春节,我们带牧天回到湖南农村老家。看到他一天到晚玩得很疯,他爸爸于是想到可以给他讲一点辩证法。记得当时对他讲的故事是“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的典故,他略略有点懂,就引导他得出“坏事可以变为好事,好事可以变为坏事”的结论。
一会儿,他说要和其他哥哥姐姐去镇上玩,我们同意了,叫他路上要小心。他手一挥:“知道知道啊!”他爸爸又叮嘱一句“记得辩证法啊!”他不耐烦地说:“知道啦知道啦。”急不可耐地跑了。
大约20分钟后,陪朋友在客房聊天的牧天爸爸,发现牧天像一只很乖的小狗一样,悄悄走进来蹲在身边。不由问他:“哦,你不是去镇上了吗?怎么这么快就回来了?”牧天耷拉着脑袋,安静得不得了。这时跟进来的小伙伴们开始检举他了:“牧天刚才太高兴,翻到水田中了。他奶奶刚给他洗过澡呢!”牧天爸爸哈哈大笑,问他:“你现在懂得什么道理了吗?”他有点尴尬地回答:“我知道了,坏事可以变为好事,好事可以变坏事。”
小小的年龄,能有这样的认识,也算不错了。
类似这样的培养,为牧天后来的成长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对他去解决一些棘手问题也很有帮助。如在本书后面即将讲到的,把刁难自己的人,变为帮助自己的人,就是辩证法的高度体现。
有效教子的九字方针:听得进,记得住,用得上
2013年六一儿童节,北京电视台播放了一期吴牧天如何成长的节目,著名的家教专家、“知心姐姐”卢勤作为特邀嘉宾,讲到一个很重要的观点:“牧天的父母教育孩子的确有方法。他们的成功经验说明,要让孩子学会自我管理,不必过多灌输,让他记得住、用得上才是关键。”
我们认为她讲得非常好,也给了我们进一步的启示。回想我们教育牧天,既有成功也有失灵甚至导致他反感的时候。如何避免失灵和导致反感,也是非重视不可的问题,于是,我们反思再三,觉得还要加三个字:“听得进”。
这就是如何教育孩子的“九字方针”。我们一一来分析。
1.听得进
这里关键是两点:
第一,放下架子,让孩子有被尊重感。
不是动不动就指责,而是要在能理解孩子、欣赏孩子的基础上对话。
第二,善于引导,让孩子有成就感。
就是以肯定和鼓励的方式去引导他,而且将他的长处在这里肯定下来。
牧天1岁多回湖南老家农村,由爷爷奶奶带了半年。爷爷奶奶对他很疼爱,但是也有对他严厉的时候,有时他干点小坏事也会处罚他。于是到了暑假时,牧天提出要去外公外婆家和小舅妈家过,不去爷爷奶奶家过,他讲述了不去的三点理由。
作为孩子的妈妈,当然知道他不去的原因,怎么引导他去,却不能简单对待。于是,他妈妈就给他写了一封信,这封信这样开头:“亲爱的牧天:这是妈妈第一次给最爱的儿子写信。从今天开始,妈妈会经常给你写信,因为我们牧天长大了,都7岁多了呢!已经认识很多字了,已经懂得很多事了。”
之后妈妈便夸奖他:听他外公外婆说,牧天这个学期又是全年级第一名,爸爸妈妈很为他自豪。接着又肯定他愿意从外公外婆家到小舅妈那里住一阵子,妈妈也很赞成,因为他们都很爱牧天,牧天也爱他们,这多好、多棒啊!……
然后,妈妈就围绕牧天提出不愿意去爷爷奶奶家的三点分别进行沟通:
关于不好玩。我同意你说的,与大城市相比,可能在农村的爷爷家不太好玩,但是,乡村有乡村的美,其他城里的孩子还没有机会去玩。而且我相信我们的牧天是个很有创造力的孩子,以你的智慧,我觉得你哪怕是玩泥巴也会玩出新花样来。
你还说上屋的红姐姐老是不来陪你玩,那是因为红姐姐是个勤劳的孩子,她要帮她奶奶做家务呢!我建议,如果你再次去爷爷奶奶家,你当一回小记者,去找红姐姐采访,问她一些问题,比如:她爸爸妈妈到哪里打工去了?有没有人经常给她买糖果点心漂亮衣服和影碟玩具?她有没有去过公园、坐过火车飞机?她放学回来还要帮奶奶干哪些活?她有没有发脾气说家里不好玩?她家里很贫穷,可她为什么总能考第一、第二名?
采访完了,你再想想自己可以向红姐姐学些什么,然后写一篇“红姐姐”的作文给我们看,你觉得这个主意怎么样?
其他的两点——农村的屋子有鸡屎臭、爷爷有点严厉,牧天妈妈也以同样的方式去进行引导。
结果,每一条都让牧天感到自己的情感得到了尊重,同时妈妈又夸奖他有智慧、懂事,让他觉得很自豪,于是不仅很快就答应去爷爷家过暑假,而且与爷爷奶奶的关系处理得特别好,后来,还写文章说爷爷奶奶对自己严,其实是为了自己好,让他很感动。
看到孩子这样的变化,当爸爸妈妈的,哪能不开心呢?
2.记得住
这可以从如下方面去做:
第一,生动鲜明,最通常的做法就是讲故事和讲比喻。
因为形象化,孩子就容易记住。
如牧天写《管好自己就能飞》时,他爸爸发现他的议论太多,故事太少。于是就给他打了个比方:这不是纯粹的论文,写这样的书,观点和故事的关系就应该像小姐和丫鬟的关系,小姐就像观点,是很重要的,然而它往往不能自己服侍自己,还得有丫鬟(故事)来服侍,而丫鬟一般不止一个,而是有很多个。
这一来,牧天一下就明白,并很快多用生动的故事去说明问题了。
第二,以大白话讲大道理。
语言简单易懂,这是大白话,但是语言后的道理很深刻,那就是大道理。
如牧天没有注意安全,在打雷时没有拔掉电脑插座,导致硬盘被毁,爸爸就送一句注意安全的话给他:
“常说没事就会有事,常怕有事就会没事。”
第三,身边的“活情活景”,远胜抽象的概念。
有一次,牧天和爸爸去苏宁电器店,走到苹果公司的iPhone面前,牧天说很佩服苹果的创始人乔布斯。在当天吃饭时,他爸爸便与他交流起关于乔布斯的故事来。
爸爸告诉牧天一个他从不知道的细节:乔布斯不仅仅在事业上有很大的发展,并且也对佛教有研究,曾经还为了研究佛教专程跑到印度去进行禅修。
这时,窗户外的树,长得枝繁叶茂,在风中跳舞。牧天一边看一边流露出享受的表情。爸爸见此,就问他:“人的成长和树的成长其实是一样的,你知道是什么吗?”
牧天一时反应不过来,虔诚地希望爸爸“指点”。爸爸便说:
“你看,树不仅仅要向外生长枝叶,也要向内扎根。而如果树的根扎得不够深,在地底延伸不够广,那么它的枝叶也无法长得很茂盛,无法伸展开来。反过来,如果枝叶长得不开阔,那么这棵树的根肯定扎得不深,延伸得也不够广阔。
“我们人也是一样,既要有外在事业的发展,也要有内在的修为,而这二者是互相依存、互相促进的。优秀的人,永远要学会内外兼修,也要学会外向与内向的统一。”
乔布斯——树——向上长与向下扎——外在拓展与内在修行互相促进,这种来自身边的形象比喻,使牧天感慨地说,这样的“启发”,让自己一辈子难忘!
3.用得上
就是一定要有可操作性。
有一天,牧天向他爸爸请教如何写文章。爸爸就讲述了他当年在湖南日报社工作时,有一位叫熊先志的老师对他的教育:
“你知道怎样写稿子才能写得更好吗?你每天出门的时候,口袋是空的,但是回来的时候口袋里一定要装满十个故事。然而好故事的特点之一就是要让人记得住。十个故事不能平平淡淡,十个平平淡淡的故事远不如一个让人记得住的故事。”
这样的讲法,当时牧天爸爸受益了,而现在牧天又再次受益了。他写文章时,不仅注重多收集案例,而且写作时,也总在提醒自己“一定要记得住”。这样,不就具有很好的可操作性了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