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胡海泉 日期:2014-03-28 02:07:19
生活不该是奔波不停的日复一日。穿过繁华喧嚣的城市,停下来,问问自己,我是谁?我想要什么?我将奔向何方?
胡海泉就是在这种自问自答中,成为了自己的知己。
在阳光温暖的下午,在月朗风清的夜晚,安静地读读这本书,或许你也能成为他的知己。
作者简介:
胡海泉,“羽泉”组合成员。1975年8月生于沈阳。受家庭影响自幼开始文学创作,11岁起在报刊发表文学作品。1996年赴北京发展音乐创作,其后陆续于《诗刊》《人民日报》等报刊发表诗歌、散文随笔,被誉为“中国乐坛罕有的独具诗人气质的流行音乐家”。曾出版《海泉的诗》。
目录:
序一独享幽香/刘欢
序二比歌唱更热烈/郭敬明
一、在奔波中苦苦寻觅
东非行记
北极日记
冲绳印象
在贝多芬出生的阁楼里冥想
散记三则
二、活着的理由
孤而不独,还是独而不孤?
仰望繁星
胡聊人文
从归园田居说起
用一公升的眼泪探求生命的意义
感悟三则序一独享幽香/刘欢
序二比歌唱更热烈/郭敬明一、在奔波中苦苦寻觅
东非行记
北极日记
冲绳印象
在贝多芬出生的阁楼里冥想
散记三则二、活着的理由
孤而不独,还是独而不孤?
仰望繁星
胡聊人文
从归园田居说起
用一公升的眼泪探求生命的意义
感悟三则三、逍逍遥遥笑看天地
不抽二手烟,不做二手人
糯米和粽子
另一种捐助
愤怒是什么?仇恨是什么?
公益是一门“生意”
想做英雄,暂且不论英雄
为什么音乐圈没有真正的行会?
评论二则四、真正的成长伙伴
我们俩
给MJ的瞬间
听李明讲那从前的故事
醒醒吧—写在某不靠谱的选秀之后
五虎下山时刻
老鼠世界没有地产业咋分贵贱?五、问泉
梦想事业生活
人生友情爱情
读书功课追求后记
看到一些美好的文字让人心胸舒达,能写出一些美好的文字更是可以独享一份幽香。感谢海泉与我们分享,文以养心吧!
——刘欢
海泉的文字风格充满了想象力与鲜明的个人色彩,热忱、灵动、真实、梦幻。透过这本书,人们将认识一个卸去了明星光环,拥有清醒感悟,同时又保持着少年不羁的胡海泉。
——郭敬明
序一独享幽香刘欢好久没有坐下来写点儿字了。去年听说一个笑话,说是斯诺登透露的。奥巴马责问中情局:监视了那么多中国的民间信息,有什么新发现?答曰:没什么有价值的。奥巴马奇怪:怎么会,中国的短信不是世界上最多的吗?答曰:大部分都是荤段子。那现在最时髦的微信呢?答曰:大部分都是他们刚要吃的菜。那微博里总有些东西吧?答曰:80%是吐槽骂街。时下没有微博、不玩微信的人早就out了,不会发短信的更是恐龙级的奇葩,但上面说的这一荤一吃一吐便是我们写字写得最多的方面了,想想真可悲。所谓文以载道只能让古人记着了,文以治国没咱们什么事儿,文以抒怀也显得有点儿装,文以何为呢?往坏里说,现在时常写出些字来也就是散记些生活点滴,到了老年痴呆的时候还能凭这些字想起点儿啥来,最损也能让我们还记得自己会写字。往好里说呢,看到一些美好的文字还是让人心胸舒达,能写出一些美好的文字更是可以独享一份幽香。
在这里,感谢海泉与我们分享,文以养心吧!序二比歌唱更热烈郭敬明
我认识海泉是在很多年前,这些年来见面的机会很少,偶尔联系,关键时刻泉哥总是对我支持帮忙。虽然接触的时间不多,但却有一种莫名的熟悉感。可能也是因为我和大众老百姓一样,经常在各种屏幕上看到他,觉得亲近。
我想很多人和我一样,都是习惯了他在舞台上热情昂扬的演唱,习惯了他在荧幕上的魅力四射,却没有想到,跃动的旋律背后,还藏着一颗诗意的心。
但仔细想想也对,一个擅长把生活里的点滴感悟谱写成歌的优秀音乐人,不管对于生活本身,还是对于文字,都会有他自己独到的理解。这是属于一个创作者最本质的东西,也是把创作者从芸芸众生中区分开来的东西。就像风从大地吹过,一个羊群里,永远只有几只,会抬起头看着风来的方向。海泉的文字风格充满了想象力与鲜明的个人色彩,热忱、灵动、真实、梦幻,这些看似各自不沾边的语感在他笔下却被融为了一种特有的风格。
更让我觉得难得的是,这些文字没有仅仅停留在阅读的那一刻,阅读完成之后,书里的一些话会持续在脑中回绕那么一段时间。
我一直觉得透过文字要比对话能更直接地了解一个作者的心灵和想法,甚至比表演和歌唱更直接更强烈。
那么透过这本书,我想人们将认识一个卸去了明星光环,拥有清醒感悟,同时又保持着少年不羁的胡海泉。后记
问泉何处来,问泉何处去
—写给自己与看客对自己发问,是从很小的时候开始的。问在心里,寻思在心里,答也在心里。所以,身外的世界是无从知晓的。问和答,变成了陪伴自己长大的一种习惯。那些睡不着的时刻,那些看似放空发呆的时光,心里的问答相当不着边际也相当无厘头地存在着。回想七八岁时的我,时常在自家的小阳台上对着星空静默,家人哪里知道,其实那时我正在和自己所属的那颗看不到的星球对话。儿时的我不认为自己属于真实所在的这个世界,即使到今天,我也偶尔会有那种对眼前的一切突然陌生到底的瞬间的茫然。那个瞬间,身边都市的楼宇、车流人海等等自己能感知的所有物质都变得奇怪和不可理喻,仿佛一只穿行在宇宙间的精灵突然闪落到人世间,那种恍惚不可言明,于是许多问与答就无限蔓延开来。
少年时,前人精辟的哲学论著读得少,无处寻觅有关生命终极疑问的答案。于是找到一个可以自我安慰的解释,将前述的那种虚无感统称为“宇宙孤独感”。这个词是当时的我自己发明的,如果与其他前人的说法有雷同,纯属巧合。伴着这种时不时就闪出来的“宇宙孤独感”,也伴着学校里学到的越来越多的文学、历史、地理、物理等前人累积出来的知识,青春期的时光里开始铸就两个截然不同的我:一个是继续在心灵世界天马行空求解终极谜题的“外星人”;一个是急于对现实生活有更多了解和理解的入世的“地球人”。这两个我有点儿像林语堂先生在《中国人》里说的,既是出世的道家,也是入世的儒家。少不经事的我哪里懂得什么是道家、什么是儒家,更分不清什么顺境向儒、逆境向道的心境。只是越来越习惯同时存在的两个不同的自己:一个爱动也爱静的自己;一个喜欢热闹也向往独行的自己;一个常讲荤段子也常写朦胧诗的自己。因为深知了自己,于是自己成为了自己的知己。
今天的社会里,不知己,也属常事儿。沉浸在现实社会的人际关系和责任中,沉迷在琐碎生活的欲求不满和忧患里,常常会变得不知自己—不知自己是谁,不知自己在哪儿,不知自己需要什么。甚至不再关心自己……做不成自己的知己,其实挺可怜、挺可悲也挺可怕的。悲喜被身外的人和事所摆布;忙忙碌碌也无法掩饰庸庸碌碌;找不到逻辑却还要为自己的言行辩解;找不到节奏却还要继续与同行者残酷地竞走。每每突然意识到某段日子里可能陌生了知己的自己,我都会恐慌,怕白费了所付出的努力、怕荒废了所投入的时间。更担心失去自己人生的逻辑和节奏,变得任人摆布、随波逐流。任人摆布和随波逐流的人生在我看来是失败的人生,即使看似光鲜亮丽或自觉满载收获那也等同于失败。
我一直觉得,写作,首先要写给自己。我的很多文字是那个在无语中自问自答的自己下意识留下的笔录。当然,我也会希望把这些“笔录”分享给他人去看。作为地球人,证明自己存在感的首选方式是沟通与分享,寻觅人生满足感的关键是思想结晶被更多人认同。要不,我们还要文学干什么?心学和玄学所能带来的存在感和满足感实在是缺斤少两。
于是,有了这本对于文学品位来讲尚缺乏推敲斟酌的作品集。这本作品集,大多是只言片语,不成系统。没有统一的主题和内在逻辑。想到哪儿,写到哪儿。问到哪儿,答到哪儿。所以,看客且做看客,别要求太多阅读的快感或贪图发现陌生的天地。我思想深度有限,格物不求甚解,所以,也没对自己有高规格的文学要求。如果说大家可以从文格猜人格、从文品测人品的话,那么从这本集子里,倒是可以对我这个人有更多一些的理解。在这里,你既会遇见那个随遇而安、知难而退的我,也会遇见另一个心思缜密、入世进取的我。
我想,自己将在求解关于生命的终极问答中永远继续下去……
永远是……?是的,永远。
我这个宇宙中偶然而渺小又转瞬即逝的生命只是“永远”这个词汇的一个纳米级别的占比。现实世界的生老病死、真实人生的喜怒哀乐,既给了我寻找答案的线索,也成了我寻觅真理的羁绊。不过,这太正常不过了,没什么可窃喜或沮丧的。在变幻无常的人生里找到生命的存在感才是收获,在起伏颠簸的路途中结识真正的知己才最满足。
古文里,我最爱“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这一句,看了以上这些文字,朋友你会懂得这是为什么。
俗话中,我最常念的是“人生之败,非傲即惰”。说实话,对于混沌的世界,我有些傲;而对于文学来说,我实在是惰得惭愧啊!胡海泉2014年1月1日
凌晨4:50
于新加坡东非行记漫长旅途
2002.2.14午夜飞往曼谷的飞机上
离开,是为了发现。
越远的离开,是为了越多发现的归来。
之所以义无反顾地和黄征去东非的肯尼亚旅行,更多的原因应该是心中一直以来对于未知的向往,对于不可知的冒险经历的追求。远行给思考一个不固锁的空间,也给心灵一段不设防的时间。
想必此行不会一帆风顺,出行前本想戴上那串许久未戴的佛珠以求神明保佑,可最后还是换上了防水表,前卫而实用。看来,对神明还不够虔诚……
在情人节这一天出发,心里自然会痒痒地期待一番泰国的艳遇,哪怕只是一杯酒红色的陶醉也好,可惜抵达时将近后半夜,曼谷的过境之行可能只剩下午后闹市中的走马观花了。
许久不记刻心灵的深度与广度,人对于自我的理解自然会渐渐模糊。每天睡前的自问渐渐被省略,或者只有自问却不再整理答案。好久没在白纸上和自己聊天了,才发现另一个心底的自己已苦忍寂寞太久,久得生疏于表达。那么,希望这次远行也成为一次对另一个我的唤醒,让梦醒来,让哑口说话,让严肃的沉默轻松活跃起来。我不是一直坚信双重自我的功效吗?OK!两个自我的对话将是放任思考的最佳方式。
情人节过后的午夜两点,飞机引擎的轰鸣中叠加着同行者的鼾声。人们的梦太多太多类似,梦的色彩太多太多雷同。类似与雷同没什么不好,只是缺少一点别致,稍欠一些刺激。而我,无畏地执着于另外的梦里……2002.2.15曼谷时间18:25曼谷机场
从候机厅的巨大玻璃窗展望曼谷黄昏,超短的泰国过境之行结束在即。海湾航空的办票人员对持中国护照的我们很不客气,执意要我们托运又长又大的背囊,而我们要从曼谷飞转两个中东国家的首府马斯喀特和阿布扎比,最后才抵达终点内罗毕。一旦运气不好,转机时行李被遗落或运错,那么我们只有两手空空迷失于东非的街头了。可海关态度强硬,只好屈从,于是大包被翻开,几叠现金和饮料饼干一起被塞进临时找来的洗衣袋里。我背起它,整个一个落魄的云游者,自觉脸上无光,也就不再东张西望,径直入了关,躲进这候机厅的角落里。
飞行将甚是漫长,在地球可爱地自转中,我们高速地向西、向西,向一片神秘的陆地飞去。在浓重英国口音的空姐轻声细语的问候中,我困倦得迫不及待要进入一片归属于西亚海湾的梦乡……2002.2.15阿布扎比时间凌晨3:25内罗毕
二十四小时之内第三次升上三万五千英尺的高空。
机舱内肤色比我深或浅的朋友们几乎都深睡去了。此时北京应该是早上七点半了,依然沉浸于春节喜气当中的北京,想必也已经再次喧闹起来。我北京的朋友们都醒了吗?你们能体会此刻我正飞向非洲大陆的心情吗?
在阿联酋候机时还在和黄征讨论旅行的益处。这些益处是只属于向往旅行的旅行者的—做不停留的过客;铭记或忘却眼前变幻的风景;陌路人眼中熟识的温情;体会或忽略片刻掠过的心境;向往未知,善意关注一切与自身的不同……大多云游者之所谓“心无牵挂”,我想,一方面是因为无以为牵挂;另一方面,在游历的过程中,原在心中的那些牵挂渐渐恍惚淡然了……
我在如此高的天空,想俯望大地上沉睡或醒着的如蚂蚁般微小的人群,他们自分种族、自划地位地忙碌着。如果真有上帝,想必他也是个永在高空的云游者,才会将世事彻悟于心胸。信仰他的人们每天也在寻觅俯览人生的眼界,以求开启心门,心境明朗得不再为阴霾所动,那么爱也许是提升眼界与心境的最温柔而和谐的方式吧……而我也终会回到我牵挂或我被牵挂的生活中,因为,我也是一只有自己所属巢穴的小蚂蚁。
蚂蚁需要生活的智慧以求生存吗?有所谓生活的智慧就不用去背负米粒儿或分食虫尸吗?—我不知道,谁也不会知道,我宁愿主观判断蚂蚁也会有蚂蚁的生活智慧,而智慧所在终将让每只蚂蚁都大不相同!
我此次的旅行还并未真正开始,它将开始于几个小时以后,当我从内罗毕的城镇驶向无际的非洲原野开始。那里,正因为不太适合人类生存而人迹稀少,也因为人迹稀少,反倒成了人们寻求自我的最佳去处。我将会目睹什么、发现什么、抛弃什么呢?这得与失的猜测让我激动不已……萨布鲁国家公园
美丽的萨布鲁2002.2.17内罗毕时间9:45
昨天抵达肯尼亚首都内罗毕,驱车六个小时直达此行的第一站萨布鲁国家保护区(SamburuNationalReserve)。
一路走来,穿越颇富现代感的内罗毕市区,行经美丽的茶园、咖啡园、水果园,朴实的黑人朋友们骑着中国产的自行车来往于公路与田间,农业之于肯尼亚的重要,也就一目了然了。很多质朴的乡村景色,一如中国农村,只是远近的树木与山峦不再是我们熟悉的模样。远眺肯尼亚山,我们的司机兼向导依萨梅先生自豪地向我们介绍着这座非洲第二雄峰,它矗立在大片大片的黄色田野间,有如一个肯尼亚的老君王在慈祥地注目远道而来的我们。
路愈发难行,乡村景致亦愈显贫窘,经过了着装不一的持枪军人把守的检查站,我们才真正进入了一片蛮荒之地。依萨梅先生介绍说,向右方向是埃塞俄比亚,直行方向是索马里,我马上问起索马里现在是否已经太平,他无奈地摇了摇头。
旷野中颠簸了两个小时,抵达了“世外桃源”—萨布鲁乡间别墅(SamburuLodge)。“世外桃源”是我自发的称谓,在如此蛮荒之地竟会有这么精致的花园别墅!在原始木结构的小屋内,全然一番四星级酒店的服务配置,在绝对自然的气氛中,让我们依然舒爽地享受着现代化的服务。我们住的小别墅前,一群黑头黑脑的小猴子在玩耍觅食。从未与野生动物距离如此之近,而它们似乎早已习惯了混迹在人类旁边,彼此相安无事。
外出观察到天黑才归来—大象、野牛、长颈鹿、羚羊、鳄鱼、大小鸟类……一一被我摄入镜头。特别是几只河边休憩的母狮,与人类的车辆和闪光灯仅几米之遥却显得若无其事。依萨梅先生解释,它们不怕人类,习惯了与人类的对峙。但你若从车中走出,很可能马上遭到它们的攻击。这是多么奇特的一种生态关系,从它们出生开始就面对着人类近距离的“骚扰”。想必,它们对这个与自己食物链无甚关系的种群已经有了与祖先不同的了解和认同。
野地中到处可见倒在一旁的死树,多半是被象群推倒后吃剩的残干。大象们好浪费,不过被象群粪便滋养的白蚁堆却处处可见,这一堆堆布满孔洞的“白蚁之家”是由千千万万只白蚁以十年为计算单位建筑起来的,多么庞大的工程呵!这就是蚂蚁们的金字塔,这就是蚂蚁们的万里长城……探访萨布鲁人村落2002.2.17内罗毕时间10:30—12:00
萨布鲁村落,简陋原始。它们静静地坐落于东非的原野中,用似乎和野兽相同的目光注视着其他人类群落的文明。其中,最开化的族人也学会了以自己的野蛮特色为魅力吸引旅行者们的目光,把自己的村落收拾得颇为体面,在栅栏内不大的方寸之地也开辟出一片小小的售货场,兜售自制的工艺品和生活用具。
旅游业的收入渐渐成为他们唯一的生活来源。猎手们被告知不可以再在家族附近狩猎。我们付给了村落里会讲英语的“开化朋友”6000先令,依萨梅先生介绍说这些钱将用于他们改建村落以及购买医疗用品。
放手让其他文明来救助和扼杀自己的文明,有一点无奈,需要一些婉转的智慧,更要有一种牺牲精神。看,一座教授几种语言(主要是英语)的小学校正在建设中,若干年后,村落中可以用英语同来访者交流的人将不再像今天这样寥寥无几。那时,这个村落将真正变成一个旅游景点。原始的艺术,古老的歌谣,延续千百年的取火方式将以表演的形式彻底成为对其他“先进文明”的应和。将自己的生存状态演化为刻意的表演,在极度的困窘中如此地失去文明尊严,我想这并算不上令人悲悯,何况,文明与文明之间也无需从比较中获取尊严,不同的文明终将在看似冲突的融合中获得人类整体的尊严。想到这里,在临别时,我真心对懂英文的向导说了一声:“GoodLuck,Samburu!”关于回归2002.2.17内罗毕时间15:00
中午美餐一顿后,我躺在萨布鲁乡间别墅漂亮的泳池边、树荫下的木椅上,二十米外,几个萨布鲁男孩在用掌声相和,齐唱萨布鲁民歌,和我们上午探访萨布鲁村落时听到的相似—深沉的男声齐颂,似说似唱,旋律转合沉稳而流畅,齐声吟颂中不时有独唱(solo)和念白(rap)穿插。
我并未下水畅游,脑中向往着几天后蒙巴萨(肯尼亚海边城市)的蓝天碧水,向往着印度洋的潮水拍打我的胸膛……
萨布鲁乡间别墅俨然一处欧美老年休闲站,很少见年轻人结伴来此地观光和疗养。很多老人可能早已游遍了世界各地(不少人交谈中告诉我,曾到过北京),最后才来到非洲,来到荒蛮的野生乐园,回归朴素的大自然。我不禁心存一种幼稚的疑惑—回归自然一定要游历过各种繁华后才会成为心灵的需要吗?而回归自然又一定要来到传说中的蛮荒大陆吗?
远行,是为了心灵的回归。心灵远行将让人失落自我。远游体察别人的生活方式,旁观他们的生存状态,可能是人从外界的变幻寻求心灵回归的较好方法。哪怕不加思考,只是走走看看,也会让心灵沉静,从众多喧闹的野心和欲望中回归自然,回归本我。
既然,我终将从此地回归市井,那么带一颗归属于大自然的心灵回归,将是带给身边朋友的最好礼物,也将是我享受市井繁华时最大的双重幸福。纳库鲁湖国家公园
2月18日,经过近六小时的颠簸,我们到达纳库鲁湖国家公园
(LakeNakuruNationalPark),入住纳库鲁湖乡间别墅(NakuruLakeLodge)。别墅群依山坡建在可以远眺纳库鲁湖国家公园和纳库鲁湖面的高地上,人们尽可以在晚餐时一览纳库鲁一带延绵的山色,远望纳库鲁湖边栖宿的火烈鸟群所织成的粉红色的长长绸带。
纳库鲁景观,与几天前到过的萨布鲁国家公园很不相同。它的美,即使没有珍贵野生动物的出没也同样会摄人心魂—坦荡的山坡从不同的角度重叠成几片深浅不一的绿色,大片的浅绿的草甸中不规则地点缀着一簇簇浓绿的树林。我猜,这样大手笔的景观,由同样大手笔的写意中国画来渲染是再合适不过了。
风坦荡地从远方的湖面吹拂过来,扫得远处的高草丛沙沙作响,扫得身后高树上的枝叶翻动声如海浪拍岸,多么喧嚣的宁静!不远处石堆上站立着一只成年狒狒,它在那儿一丝不动,好似也受了这拂风的鼓动,欣赏起纳库鲁天边微醉般暗红的晚霞。2002.2.18下午
世上如此喜欢或者说如此能忍耐拥挤嘈杂的动物,我想除了人类之外就是我眼前的它们了。
几百万只湖边栖息的火烈鸟,或静或动,或起或降,或吟或鸣,粉红色的身躯更像一簇簇火苗连片点燃了整个纳库鲁湖的沿岸。霎时,我惊叹的表情被由几百万只生灵混合起来的躁动气息蒸发掉了,我已不存在了,或者说我也成了它们中的一员。唱吧!跳吧!飞吧!尽情享受由于自己的渺小而爆发出来的无拘无束的自由!纳库鲁黄昏
静观纳库鲁山与山,山与水,水与水,水与草原的对峙。由于对峙的时间过于久远,于是,变成了不变的沉默、柔情的依靠和隽永的保持。大自然变幻莫测,却又经年如一!远方一处山坡正在沐浴云雨,散乱的云朵在下坠,它们化成雾抹向山坡,于是那片被云朵遮笼的草原一下子绿得活泼起来……山雀在草原的不同角落互唱互和,仿佛在彼此推测云雨到来的可能,又仿佛在感叹天边落日旁层云蔚然的七彩颜色。远处山脚下开阔的草甸中有两个黑点,一大一小,用望远镜远眺,原来是犀牛妈妈带着小犀牛饮水后归家的镜头。
夕阳在不经意的片刻间消失于西边高原的地平线。刹那间,纳库鲁草原错落有致的山丘的重叠也失去了深浅绿色的对比,而用统一的苍翠的绿告诫山间草原上的动物们:黑夜降至,你们有的安睡吧……有的出发吧……有的要小心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