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朱力扬 日期:2015-03-06 20:43:13
这是一部反映抗战时期中国空军风貌的纪实文学作品,全书以图、文结合的方式,分阶段记述当年空军抗战的历史。其珍贵之处在于书中收录了很多从未面世过的历史照片,皆为航拍照片;且人物记述皆在亲历者口述基础之上完成。
目录:
目录:
前言让我们记得他们吧
引子怕死的不是空军
楔子紫金山下的孤鹰
第一篇教战
第二篇备战
第三篇开战
第四篇奋战
第五篇避战
第六篇决战
第七篇胜战
附录忆战
后记不容青史尽成灰前言前言让我们记得他们吧
就整个世界空战史来看,抗战时期的空战都算不得是大规模的战役,毕竟,此段时间任何空战,双方交锋的飞机不过百来架,和其后欧洲英伦上空动辄千架的空战相比,相差甚远。但从这段历史的过程中,我们却看到了双方飞行人员素质的不同以及中日两国文化的差异:相对于日军“我死则魂升”的狭隘武士道,中国飞行员则大都抱着“我死则国生”的成仁精神;比之日军屠城南京的野蛮行为,中国飞行员却表现出仁、恕的内涵(见“一个日本战俘的故事”)。
笔者这些年来访问了不少抗战时的飞行员,如今有些已经是百岁人瑞了。经过了多年的沉淀,至今,留在他们心中的,已经不是70多年前空战的种种,也不是昔日雄壮的军威 (前言让我们记得他们吧
就整个世界空战史来看,抗战时期的空战都算不得是大规模的战役,毕竟,此段时间任何空战,双方交锋的飞机不过百来架,和其后欧洲英伦上空动辄千架的空战相比,相差甚远。但从这段历史的过程中,我们却看到了双方飞行人员素质的不同以及中日两国文化的差异:相对于日军“我死则魂升”的狭隘武士道,中国飞行员则大都抱着“我死则国生”的成仁精神;比之日军屠城南京的野蛮行为,中国飞行员却表现出仁、恕的内涵(见“一个日本战俘的故事”)。
笔者这些年来访问了不少抗战时的飞行员,如今有些已经是百岁人瑞了。经过了多年的沉淀,至今,留在他们心中的,已经不是70多年前空战的种种,也不是昔日雄壮的军威(当年大多数时候,中国空军的飞机,无论在性能上或数量上,都远输于日军)。然,耆老们心中所念念不忘的,乃是当年牺牲的弟兄及同学。他们最想告诉后辈的是:为什么当年有那么多中上等家庭的精英,愿意抛弃学业、爱情、财富以及其他的一切,从军习武,和敌人拼命。张光明将军(中央航校五期)语重心长地告诉笔者:他们生长在那个时代,眼看国家被日本人所侵略,同胞被人欺凌,责无旁贷,很自然地做了该做的事,如此而以!
沈崇诲(中央航校三期)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出身富裕家庭,清华大学土木系毕业,九一八事变以及一·二八事变后,毅然放弃优渥的工作,进入了航校,从光头的入伍生学起。毕业后,一心一意等待的,就是开战杀敌;心中念兹在兹的,就是如何地效“死”国家(《三期总通讯》,1935)。战前,他曾经透露过:必要时,将驾机和敌人同归于尽。开战后一周,他就实践了诺言,是第一个做到“我们的身体、飞机和炸弹,当与敌人兵舰、阵地同归于尽”的航校毕业生。
他们的牺牲或许使后来的中国少了一位优秀的工程师、一位杰出的物理学家,甚至一位杰出的将领,同时各人的家中也痛失了一个至爱的亲人,但是他们这种大爱的精神,却使得民族的灵魂又增添了一份资产。也就是凭借这些丰厚的资产,中华民族才能在那种艰难、困苦的环境下,苦撑了八年,而后取得了胜利。今天,我们何忍见到这些灵魂资产的流失!后记不容青史尽成灰
这本书的出版,其意义已超出了我个人的范围。从构思到实现,一共经历了10年。刚开始时,只是很单纯地收集史料,过程中,得到了几位亲历抗战的空军前辈[李学炎(103岁)、张光明(102岁)、田兆霖(100岁)、陈光斗(100岁)、宋寿椿(已故)、郑松庭(已故)、王国南(已故)、乔无遏(已故)]以及众多空军子弟的协助。
起初,由于年代的久远,对于照片中的人、事、地点,除了好奇之外,并没有太多的认识。有幸,自2011年开始,与张光明将军(“八一四”空战的参战者)作了一系列的口述访问,才对空军的抗战史有了较深入的了解,再证之于龚颖澄将军(中央航校一期)、王殿弼将军(航校五二)的亲笔日记以及龚业悌(航校六一)的《抗战飞行日记》、高庆辰(航校六二)的《空战非英雄》,使我稍稍可以顺着时光隧道,进行较详细的探索。
一路走来,最大的收获就是,经由张将军的协助,加上航校毕业纪念册的比对,在各类照片中,辨认出不少抗战的烈士(高志航、李桂丹、沈崇诲、乐以琴、郑少愚、吕基淳、徐葆畇、张锡祜……)。历年来,这些烈士们的照片在坊间极为罕见,借着这本书的问世,他们活生生的影像就呈现在大家的眼前,当然,也就永久流传了下去。数张笕桥机场的航拍,得以让我們重建1937年“八一四”空战的现场。诸张20世纪30年代江南各地的航拍,也使得我们从空中看到:战前的中国是有活力的。
本书无意标榜为历史著作,更没有尝试描绘当年空战的细节,这都不是我的专长,也不敢潜越专家们的范畴;只是希望借着它,和更多的朋友分享史料,让大家了解英雄们平凡与伟大的一面。
部分空军前辈们对史料的保存,令人敬佩。除照片、书信、日记、飞行日志外,当年空战时所使用的地图以及各地机场的位置图,也都完整地被保留下来了。同时,因为得空运的便利,即使历经多年的战乱和迁徙,这些史料的外形仍就完好。家属与子女们的热忱,更令我相当的感动,当然,这其中也带有他(她)们的期许。
这本书的问世,个人不敢居其功;献给我已故的双亲,纪念他们于动乱中走过了前半生,硝烟下教育了下一代;感谢多年来为我讲述历史的长辈以及提供、协助我收集史料的空军子弟;更重要的是,代表大家,将这本书呈献给对抗战已经逐渐陌生的国人。这是全民所共有的历史,也是民族灵魂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