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埃德加·爱·伦坡 日期:2015-06-05 01:59:30
《活葬》包括《活葬》《跳蛙》《长方形箱子》等八篇短篇小说,情节诡秘奇幻,气氛恐怖灵异。爱伦?坡的作品构筑了现当代西方恐怖灵异小说的基础,许多作品还曾获得过世界上各种文学奖项,因此值得喜爱恐怖灵异小说的读者们细细品味。
作者简介:
【美】埃德加·爱·伦坡
十九世纪美国诗人、小说家和文学评论家,在世时长期担任报刊编辑工作。其作品是在任何时代都是“独一无二”的风格。语言和形式精致、优美,内容多样。他同时还是侦探小说鼻祖、科幻小说先驱之一、恐怖小说大师。
目录:
亚瑟家之倾倒1
陷阱与钟摆15
崎岖山探险记26
汝即真凶34
长方形箱子43
活葬52
尸变63
跳蛙70
有的恐怖题材本身就非常引人入胜,也很是有趣,然而将之改编成小说却不适合;浪漫主义作家应该谨记此点,一旦在这些不讨人喜欢的题材上花费功夫,可能会让人厌恶,乃至触到他人的逆鳞。然而,要是这类题材真的必须处理,也并非完全不可能。题材本身要是有着严谨的真实性,那么,就相当于有了神圣光环的支撑,这么一来,写作传统上的正当性就理所当然的具备了。比如说,我们在读到“圣巴托罗缪之夜”“里斯本大地震”“伦敦大瘟疫”“贝瑞西那战役”,还有“因为牢房太过狭小,加尔各答有一百二十三名犯人窒息身亡”等天灾人祸的新闻的时候,怎能会不产生某种心灵的震颤和激动呢?这些新闻能够让人心灵为之颤动,就是因为它具有绝对的真实性,要是这些新闻不过是子虚乌有,我们就不可能会有这样的感受,反之,会觉得无比厌恶。
上面我说的那些,都是历史上非常重要的关于灾难的新闻;可是,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使天灾人祸给我们留下如此印象这么深刻,即在这些事件中,有太多受难死亡之人。有各种各样稀奇古怪的苦难出现在人类的历史当中,可我却宁愿把写作题材放在那些个人身心受到磨难和痛苦的方面,而不愿书写那些集体受难的大灾祸。事实上,真正终极的痛苦感从不具备普世性,而只能是非常个人的;所以,往往是个人承受着极端的痛苦和恐怖,而不是集体;我们为此不得不对上帝的慈悲抱以感激之情。
毫无疑问,“活埋”是人类最为极端的痛苦感受。在人世间,活埋这种事不仅确实存在,并且还经常会发生,经常见诸报端。生与死只有着很模糊的界线,生命的终点在哪里,死亡的起点在何处,谁又能确切地言说?有的疾病会让人看上去毫无一点生命的迹象,如同已经死去一般。可是,人体的构造是上帝最美妙的作品,事实上病人根本就还活着;一段时间之后,那不可见的神秘力量,就好像将我们体内的大小齿轮重新推动一般,又再次让病人的生命机能重新运转起来。若是折断了生命的银链,摔破了金罐,还有可能修复与接合,可是,我们的灵魂又会飘荡在哪里呢?
要是把病人因处于假死状态而遭到活埋的事例(这种事的确曾有发生)撇开不论,实际上,我们还能够从人们的经验中、从医学上的直接证据里面,找到很多有关活埋的真实事迹;要是有必要的话,我立即就能给出一百个例子。在无数的案例当中,相信诸位还清晰地记得前不久在巴尔的摩发生的活埋事件,在当时,此事引发了广泛的注意,带给了人们极大的恐慌和震惊。这件事情就是,巴尔的摩有位声名显赫的市民,他身兼着国会议员和著名律师双重荣誉光环。其妻子忽然患了一种急病怪病,这位国会议员夫人的病症让医生们都无可奈何。在历经诸多身体和心灵的折磨之后,病人死了。或者应该说,被判定死亡,我是想说,所有死亡的特征都出现在病人身上,所以她死去的事实没有任何值得怀疑的地方。她眼神毫无光泽,双唇死白如大理石一般,脸庞凹陷瘪塌,脉搏不跳,身体冰冷。病人死后三天还没有下葬,遗体已经是非常僵硬了,因为害怕尸体不久就会腐烂,因此才匆匆举办了丧礼。
家人在家族墓窖中安放了这位女士的棺材,在此之后,墓窖一直被密封着。过了三年,因为要用石棺将尸体入藏,于是打开了墓窖,并且开启墓窖的就是这位女士的丈夫。可是,随即这位丈夫就看到了十分恐怖的景象——在墓窖的大门被向外打开的刹那,竟然跌出了一具裹有白色寿衣的死尸,并在丈夫的怀里倒下,而那就是他去世了的妻子的骸骨啊!让人惊诧的是,骸骨身上的寿衣居然没有一点腐烂。
经过仔细的调查之后发现,在埋葬了这位女士之后两天,她竟然苏醒了;她拼命地在棺材中挣扎,以至于使壁架上的棺木摔到了地上,她于是就从砸破的棺木中逃了出来。那时,墓窖里只有一盏不小心被留下的装满油的油灯,可现在也早就油尽灯枯,灯油也许是被烧完的,也有被蒸发完的可能。另外,墓窖中发生了恐怖事件,有一大块棺木碎片被扔在最上面的一级石梯上;大概,这位女士当时为了让人注意到里面的情况,想用棺木残片敲响墓窖的铁门。可是,也许她越敲越是恐惧,之后也许晕厥了,也许就此真正死去;并且,在她的身子倒下的时候,可能有铁门上的什么突起物钩住了她的寿衣,因此她就这么直挺挺地在原地站着,死亡,并腐烂。
在法国,也有一则活埋的案例发生在一八一○年,并且这件真实事件的后续发展,较之于小说故事简直要离奇万倍。一个名叫维多利亚?拉夫卡伊的年轻女孩是故事的女主角,她出身高贵,貌美如花。有很多人都在追求她,其中就有一个穷作家兼新闻记者朱利安?波谢特。这个穷作家性格开朗、随和,并且颇有才华,获得了女孩的欣赏,换而言之,女孩的芳心早就被这个穷小子给俘获了。可显贵的骄傲自尊终究是击败了爱情,最终,女孩还是嫁给了一位名叫赫东尔的颇有名望的外交家与银行家,而跟穷作家分道扬镳。赫东尔先生在婚后不但及其冷淡地对待妻子,甚至还动辄打骂。在这种悲惨的婚姻中煎熬了几年之后,整日抑郁的维多利亚就这样死去了,或者说,最起码死亡特征出现在她身上,让每个人都觉得她已经死了。此后,她被葬在了故乡的一处普通墓地,而没有被葬在丈夫的家族墓窖中。
此时,当年的那个穷作家依旧念念不忘并爱慕着已经去世的维多利亚,在无比的痛苦和绝望之中,这位痴情汉从巴黎离开,千里跋涉来到爱人的入葬之地。这个穷小子有个浪漫的想法,即虽然没法跟爱人长相厮守,也要挖出她的遗体,将她那浓密美好的秀发剪下留作纪念。在一个夜黑风高的晚上,穷小子来到维多利亚的墓地,将棺材从地下挖出,可就在他准备把爱人的头发取下时,竟看到她赫然睁着眼睛。实际上,维多利亚并未死去,她不过是被活葬了;那时,气若游丝、命悬一线的她,感觉到这位痴情男子温暖的怀抱,就迷迷糊糊地从假死的昏迷状态里醒了过来。穷小子如同找到了稀世珍宝一般,兴奋地将死而复活的爱人带到了租来的住处,原本就对医理颇有研究的他,给爱人服用了几方补药,终于让爱人恢复了气血,真正醒了过来。救出自己的人被维多利亚认了出来,她就一直在穷小子身边安心休养,最后终于一点点恢复了健康。到这时,穷小子无与伦比的坚贞爱情终于彻底打动了维多利亚,她就决定以身相许;她不想让丈夫知道自己依旧活着,更不愿回到丈夫那里,就悄悄地跟情人移民去了美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