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珍娜·布鲁姆,何雨珈 日期:2016-02-03 11:02:08
连续8年畅销全美,67个版本震撼全球
即将搬上大荧幕,在纳粹军官的庇护下,一个德国女人的求生秘密
《奥普拉读书俱乐部》年度选书
比《莎拉的钥匙》更令人心碎的二战往事
《纽约时报》《波士顿环球报》畅销书,2011年荷兰**畅销小说
荣获明尼苏达**图书奖、瑞巴罗奖
纳粹对犹太人犯下的恶行是二战作品中*常见的题材,但是珍娜?布鲁姆首度探讨德国平民在纳粹统治下的残酷遭遇,写作勇气非常惊人。布鲁姆以令人心碎的文字娓娓讲述一个平凡女性在那个可怕的年代里所表现出来的无畏勇气与牺牲,没有人能不为她动容。同时,《那些拯救我们的人》也完美诠释了文学作品*为珍贵的品质与内涵:唤起读者的共鸣,并引发人们对人性的反思。
——《出版人周刊》
本书简介:
五十年来,安娜对自己二战期间在德国的生活一直闭口不提。女儿楚蒂三岁时,她们被一名美国士兵解救,从此搬往明尼苏达州生活。楚蒂对儿时的所有印象只是一张类似全家福的照片:安娜、楚蒂和一名纳粹军官。作为一名研究德国历史的教授,楚蒂决定打开母亲尘封多年的人生之谜。她着手开展“德国人回忆计划”的研究,而随之揭开的是安娜羞耻与荣耀并存的人生……
作者简介:
珍娜·布鲁姆(JennaBlum):《纽约时报》畅销书作家,凭借代表作《那些拯救我们的人》享誉全球,被全美最大的电视读书节目——“奥普拉读书会”评选为“30位最具影响力的女性作家”之一。《那些拯救我们的人》不仅是《纽约时报》《波士顿环球报》的畅销书,更是2011年荷兰第一畅销小说。该书出版八年来依然稳稳占据全美各大畅销排行榜,全球已发行67个版本,超过千万的读者感动推荐。
目录:
序幕·楚蒂和安娜,1993
第一章安娜和曼克斯,魏玛,1939—1940
1.·医生2.·对弈3.·搜查4.·再遇
5.·壁橱6.·待客7.·梦碎
第二章楚蒂,1996年11月
1.·病房2.·照片3.·“回忆计划”
4.·“煤仓”
第三章安娜和马蒂尔德,魏玛,1940—
1.·面包房2.·闲言碎语3.·梦
4.·特殊递送5.·爱6.·出事
第四章楚蒂,1996年12月
1.·“德国人回忆计划”2.·第一次采访
3.·“白兔餐馆”4.·圣尼古拉斯
第五章安娜和中尉,魏玛,
1.·中尉2.·每星期的约会序幕·楚蒂和安娜,1993
第一章 安娜和曼克斯,魏玛,1939—1940
1.·医生2.·对弈3.·搜查4.·再遇
5.·壁橱6.·待客7.·梦碎
第二章 楚蒂,1996年11月
1.·病房2.·照片3.·“回忆计划”
4.·“煤仓”
第三章 安娜和马蒂尔德,魏玛,1940—
1.·面包房2.·闲言碎语3.·梦
4.·特殊递送5.·爱6.·出事
第四章 楚蒂,1996年12月
1.·“德国人回忆计划”2.·第一次采访
3.·“白兔餐馆”4.·圣尼古拉斯
第五章 安娜和中尉,魏玛,
1.·中尉2.·每星期的约会
3.·给敌人送饭4.·“游戏”
第六章 楚蒂,1997年1月
1.·第七次采访2.·洗澡
3.·出走4.·第一晚
第七章 安娜和中尉,贝希特斯加登,
1.·度假2.·旅馆3.·客房
4.·救世主5.·接孩子
第八章 楚蒂,1997年2月
1.·糟糕的开端2.·灾难
3.·课堂4.·返回
第九章 安娜和中尉,魏玛,1943—1945
1.·生日2.·溃败3.·中尉的药
4.·难民5.·告别
第十章 楚蒂,1997年3月
1.·异常2.·自我忏悔
3.·回忆4.·羞愧
第十一章 安娜和杰克,魏玛,
1.·杰克2.·任务3.·结婚
4.·重回面包房
第十二章 楚蒂,1997年4月
1.·别想,别说2.·心情大好
3.·离别4.·阳光
第十三章 安娜和杰克,新海德堡,
1.·平安夜2.·过去的阴影
3.·爱人的能力
第十四章 楚蒂,1997年5月
1.·费弗尔先生2.·第十四次采访
3.·“学徒天使”4.·新的篇章
译后记前言译后记
许是我孤陋寡闻,描写那场大屠杀的文学艺术作品数不胜数,然而来自“另一边的故事”却鲜见。安娜的故事让我掩卷沉思,战火纷飞之时,普通的德国人是怎么活下来的?当元首希特勒穷兵黩武,倾举国之力对外侵略扩张之时,他们是否心甘情愿节衣缩食,甚至贡献出自己的亲人,去赴那凶多吉少的死亡之约?当本国军队节节败退,战火终于蔓延回自己的国土上,他们心中又怀着怎样的恐惧?当街上随处可听见枪响,平时抬头不见低头见的犹太邻居突然神秘失踪,或者有人深夜敲开自己的门,请求庇护,他们是冷漠以对,还是拔刀相助?面对死亡的威胁,英雄们值得崇敬和纪念,而懦弱者也无可厚非,在求生的本能面前,什么社会责任,什么人性大义,一切都不足以替代活下去的渴望。
这是生与死的较量,这是善与恶的搏击,这是对与错的挣扎,这是灵与肉的矛盾。这是一个以战争为背景,以爱恨与生命做主旨,将聚光灯打在女人身上的故事。译后记翻译这本小说的时候,心情一直是沉重的,好像字里行间都是深不可测的泥潭,把你拖进情绪的深渊,但这悲伤彻骨但又精彩感人的故事由不得你挣扎,你只能越陷越深,好似牢牢地被电影大屏幕吸引,入了戏,忘记了自己。
许是我孤陋寡闻,描写那场大屠杀的文学艺术作品数不胜数,然而来自“另一边的故事”却鲜见。安娜的故事让我掩卷沉思,战火纷飞之时,普通的德国人是怎么活下来的?当元首希特勒穷兵黩武,倾举国之力对外侵略扩张之时,他们是否心甘情愿节衣缩食,甚至贡献出自己的亲人,去赴那凶多吉少的死亡之约?当本国军队节节败退,战火终于蔓延回自己的国土上,他们心中又怀着怎样的恐惧?当街上随处可听见枪响,平时抬头不见低头见的犹太邻居突然神秘失踪,或者有人深夜敲开自己的门,请求庇护,他们是冷漠以对,还是拔刀相助?面对死亡的威胁,英雄们值得崇敬和纪念,而懦弱者也无可厚非,在求生的本能面前,什么社会责任,什么人性大义,一切都不足以替代活下去的渴望。
这是生与死的较量,这是善与恶的搏击,这是对与错的挣扎,这是灵与肉的矛盾。这是一个以战争为背景,以爱恨与生命做主旨,将聚光灯打在女人身上的故事。
安娜不过是乱世中求保全自己与女儿楚蒂的普通女子,曾经善良、纯真,简单得像一幅线条流畅优美的简笔画。也许错就错在,她是如此的美丽。于是,那个犹太医生走进了她的生命,清瘦的身形,忧郁的眉心,一双眼睛里有她靓丽的倩影。她不顾一切地去爱,去付出,冒着生命危险帮助他藏身。这大概是一段刚刚开始,结局就已设定的爱情。啊,本祈愿他与安娜能安然度过此劫,于是如花美眷,似水流年,却不想男主角竟另有其人,而且是安娜间接的“杀夫仇人”,纳粹党卫军的中尉。犹太医生终于逃不脱被抓进集中营的悲惨命运,何况他还是抵抗组织的人,从此与安娜生死两茫茫。此时安娜的勇气让我震惊,她竟毅然决然担当起危险的“特殊递送”工作,为集中营的“犯人”偷偷送面包、传递信息。很难讲这是出于民族大义或是所谓的正义感,还是只是出于少女义无反顾的爱恋而要完成爱人未竟的事业。在此之后安娜的经历更让我唏嘘。事情败露之后,因为美丽,她逃过了一枪毙命的厄运;也是因为美丽,她从此成为纳粹军官发泄的工具。然而,中尉对她,仿佛不是单纯的发泄,时时透露出尊重和喜爱,这份难得的柔情让安娜更为痛苦,也许她到老也没搞清楚自己究竟爱不爱这个男人。
相信每一个读过此书的人,都会喜欢和同情安娜。但处在那种环境下,作为“军官的情妇”,在饿殍遍地时有美食果腹,在天寒地冻时有暖衣加身,善良安娜心中的挣扎与愧疚,可想而知。她一生的沉默,也正是一种赎罪的方式,对功与过,绝口不提,只把自己埋在汹涌的回忆潮水里,让滔天巨浪拍打伤痕累累的心门。
她的沉默也造就了女儿楚蒂的性格,这是另一个女人的故事。楚蒂多疑,敏感,一直被模糊的记忆困扰着。她不知道自己是安娜与犹太医生的结晶,一直以为自己的父亲是那个双手沾满鲜血的纳粹军官。这种身世如同沉重的枷锁,足以压垮是非感鲜明的楚蒂。书中将安娜与楚蒂的故事交错讲来,时间在20世纪40年代和90年代之间变换,母女俩截然不同的命运、惊人相似的思想和际遇,让人感叹战争的贻害之深。
除了主人公,当然还有种种令人印象深刻的配角,他们的关键词或是愚蠢,或是懦弱,或是勇敢。然而不管是出卖犹太人或是对他们的求救视而不见的德国人,还是为抵抗事业献出生命的战士,当然不必说作为受害一方的犹太人,他们都不过是在战争中夹缝求生的蝼蚁,有的人甚至被剥夺了最基本的生存权利。反战题材的小说可以说数不胜数,但这本书里,即使从前被视为占尽上风的“纯种”德国人,也遭遇了饥荒与寒冷、痛苦与死亡的人间惨剧。战争的残酷,一览无余。
用始终沉重的心情为这本译作画上最后一个句号时,我久久陷进椅背里,不想说话,也不想动弹。小说的最后,太阳西沉,大雨倾盆而下,仿佛要洗刷掉一切的冤屈、不平、痛苦与阴暗的过去。窗外是阳光明媚的春天,我第一次从内心感恩自己生活在和平的年代,心里默默地、虔诚地祈祷,希望人类永远宽容友爱,希望这样的人间悲剧不要再发生。
毫无疑问,这是一本让你心随文动、手不释卷的佳作。能让这本书来到更多中国读者手中,是一个译者的荣幸。由于种种原因,这本书的翻译过程颇多曲折与拖延,感谢编辑给予我的理解、宽容与帮助,感谢父母永远无条件和不求回报的支持。当然,我更感谢这个时代,感谢珍贵的和平,感谢身边的你给我温暖真诚的爱,让我勇敢前行。译者?何雨珈纳粹对犹太人犯下的恶行是二战作品中最常见的题材,但是珍娜·布鲁姆首度探讨德国平民在纳粹统治下的残酷遭遇,写作勇气非常惊人。布鲁姆以令人心碎的文字娓娓讲述一个平凡女性在那个可怕的年代里所表现出来的无畏勇气与牺牲,没有人能不为她动容。同时,《那些拯救我们的人》也完美诠释了文学作品最为珍贵的品质与内涵:唤起读者的共鸣,并引发人们对人性的反思。
——《出版人周刊》
珍娜·布鲁姆的小说处女作《那些拯救我们的人》非常成功,既大气磅礴,又从小处着手,……实在令人难以置信……两个女人对于过去回忆所进行的挣扎与承受的负担让人不知不觉身临其境,陷入其中不可自拔。
——《波士顿环球报》纳粹对犹太人犯下的恶行是二战作品中最常见的题材,但是珍娜·布鲁姆首度探讨德国平民在纳粹统治下的残酷遭遇,写作勇气非常惊人。布鲁姆以令人心碎的文字娓娓讲述一个平凡女性在那个可怕的年代里所表现出来的无畏勇气与牺牲,没有人能不为她动容。同时,《那些拯救我们的人》也完美诠释了文学作品最为珍贵的品质与内涵:唤起读者的共鸣,并引发人们对人性的反思。
——《出版人周刊》
珍娜·布鲁姆的小说处女作《那些拯救我们的人》非常成功,既大气磅礴,又从小处着手,……实在令人难以置信……两个女人对于过去回忆所进行的挣扎与承受的负担让人不知不觉身临其境,陷入其中不可自拔。
——《波士顿环球报》
珍娜·布鲁姆在这本小说处女作中创造了一个如影随形、纠缠纷乱的世界。在这个世界中,时间没能治愈任何伤痕,每一个人物都逃脱不了心碎的命运。然而,在这样萧索荒凉、心灰意冷的背景下所发生的故事却充满了人性的温暖,让人心中涌动起无法抵抗的情感冲动。本书对于历史事实的把握惊人的准确,语言生动优美,仿佛教堂花窗上彩色的玻璃;整个故事带着扣人心弦的魔力,在读者心中掀起一个又一个波澜,留下挥之不去的惊讶与嗟叹。我希望能站在这本书的货架前,告诉所有的读者:这个充满力量的故事会进入你的梦境。
——克里斯托弗·卡斯特拉尼,畅销书AKissfromMaddalena作者
这本书的力量在于对处于道德灰色地带的感情的深刻检讨……《那些拯救我们的人》激起每个人的思索,以及身处书中所描写的情况下会存在的种种可能性。
——《旧金山纪事报》
布鲁姆对史实详尽的查询让这个结构鲜明、特点显著的故事更为增色。
——《新闻周刊》
布鲁姆所创造的种种意向如梦魇缠身,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在唤起人们所熟知的纳粹所带来的恐惧之外又用文字赋予了新的力量。这本处女作可谓大气稳健,在不动生色之间让人无比震撼。
——纽约时报》
让人手不释卷……史实详尽……引人入胜
——《密尔沃基哨兵报》
布鲁姆这本充满力量的小说处女作充分表现了爱与牺牲的中心思想,并加入了家族秘闻的成分,在紧凑的故事进程中,让人不知不觉一口气读完。
——《犹太图书大世界》
也许这本小说让人最惊奇的地方就是它居然是作者的处女作……强烈推荐。
——《图书馆期刊》
这本充满力量的小说处女作将核心集中在纳粹德国产生的种种家庭秘事之上……让人手不释卷,并且深深思考全人类共同面对的羞耻、罪恶与个人责任的问题。
——《书单》
布鲁姆下笔丰富生动,描写了战争时期德国人和犹太人共同面对的困境,他们为了生存所采取的极端方式,以及有人为了挽救别人的生命所甘愿承担的风险与付出的代价……布鲁姆妙笔生花,读来令人心悸不已,内心深处产生强烈的共鸣。这个故事同时也开拓了读者的视野,展现了二战时期犹太人和身处抵抗组织、试图帮助他们的德国人所面临的残酷事实。每一个读者都会为这本小说唏嘘不已,感同身受。
——《塔尔萨世界报》
写一部关于纳粹大屠杀的书,又让人读起来感觉舒服,这真的很难。但珍娜·布鲁姆做到了……她的故事可读性极强。”
——《泰晤士报》
珍娜·布鲁姆这本书给我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她用强劲的笔力描写了那些不堪回首的往事,感人至深,有很强的说服力。这也是一本难能可贵的小说处女作,里面的每一个人物都让人难以忘怀,作者对整部小说结构的把控也令人称道,将过去和现在融合在一起,形成鲜明的效果,对此我十分称许……在此说明一点,在我一年内收到的众多赠阅本中,我大概只会对一本书产生如此的喜爱之情,这更说明了这本书是如何深得我心。
——佩内洛普·莱弗利,畅销书MoonTiger作者
珍娜·布鲁姆这本令人印象深刻的小说处女作以独特的视角描写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及其后遗症……布鲁姆的写作风格微妙灵巧,吸引人一直读下去。
——英国《每日电讯报》(TheTelegraph)
这本书具有一本小说的可读性,又具有超乎其上的一种沉重的力量。
——英国《都市报》
布鲁姆这本处女作选择了去挖掘纳粹德国时期平民的故事,展现了一种非凡的写作勇气。这本书令人印象深刻:将罪恶感反应得淋漓尽致,充满力量;辞藻优美的同时又令人手不释卷……《那些拯救我们的人》发挥了一本小说最具价值的几点作用:让人心存理解、善意与同情。
——英国TheAge
这是一本具有穿透力的小说,直达人的内心,并且拷问良心。
——英国《星期日独立报》
《那些拯救我们的人》描写了一个女人为寻找自己真正的“根”所做的努力,是一本扣人心弦的小说。
——伦敦《格调》
布鲁姆用美妙的语言表现了战争留下的伤害与痛苦……她用勇敢而敏锐的方式去触碰自己的题材。在她美妙绝伦而又小心谨慎的行文中,不管是犹太人还是德国人,都会被吸引,会找到自己,这真是一项伟大的成就。
——《苏格兰周日报》
写二战的小说有成百上千本……每一本书都因为其题材而让人痛苦反思。但这本书则让人痛彻心扉,那种力量一直紧紧攫住你的内心。
——Dispatch
这是一本处女作,但作者珍娜·布鲁姆显然深谙吸引读者之道……《那些拯救我们的人》敏感而充满艺术的美。从始至终,这本史实详尽的小说阐述了一个属于全人类的故事,关于罪恶感、宽恕和爱。
——《书评专刊》
了不起……扣人心弦,真实感人。——Pages
感动人心。——Woman’sDay
有说服力。——LifetimeMagazine
布鲁姆直率的文笔使得这本小说处女作扣人心弦,让人久久不能忘怀,撕心裂肺而又美仑美奂。
——CricketintheCorner
在这本引人入胜的小说处女作中,珍娜·布鲁姆用有力的笔触对书中人物进行价值观上的颠覆,同时也让读者的心情随之起伏。过去和未来的交替安排得十分巧妙,同时也让人物在罪恶与善良中挣扎不已。这本书引人入胜,让人想要一口气读完。
——埃里森·莱斯利·戈德,畅销书Fiet’sVase作者这本是一个平静的晚上,然而家里的狗突然被什么东西噎住了。就算是这样,安娜一开始都没在意,甚至没转过头望一下,仍然专心地填着手上的肉卷,为自己和爸爸格哈德准备晚饭,因为家里的腊肠犬突然被什么东西噎住也不是什么新鲜事了。这只诨名叫做“面疙瘩”的狗常常吃一些不该吃的东西,比如疯狂地撕咬死去的鸡、嚼都不嚼一下就吞下大块的面包,这样的贪得无厌自然会招致恶心干呕一类的症状。私下里,安娜觉得这狗真是可怕而令人讨厌的小东西,从五年前第一次见到它起,她就这样认为。当时是她的十四岁生日,母亲刚刚去世,父亲将这只狗作为礼物送给了她,好像是某种形式的补偿。光是因为“面疙瘩”贪吃就讨厌它好像还有点儿不公平,但这只狗的脾气一直相当坏,除了格哈德之外,它对每个人都目露凶光,示威般地张开大口,露出黄色的尖牙。说实在的,这其实是爸爸的宠物。另外,“面疙瘩”还胖得有点儿令人恶心,因为格拉德总是一面义正词严地警告安娜:“不——要——把——桌——上——的——东——西——喂——狗!”一面自己给它喂东西。
现在安娜不去理会“面疙瘩”的叫声,她希望自己的双手没有做其他事情,好捂住耳朵,不听这恶狗的叫唤。但这种窒息般的叫声一直持续着,她只能警惕地去查看。“面疙瘩”呼吸十分困难,还一直发出痛苦的叫声,长长的口鼻部位吐着白沫。安娜放下肉卷,弯下身,掰开狗的嘴,想看看是什么堵住了它的气管,但她那只因为沾满肉和油而很光滑的手在狗那滑滑的喉咙中什么也没摸到。它可能已经成功咽下了那东西,但安娜可不想碰运气而放弃寻找。要是它吃了什么有毒的东西怎么办?要是它死了怎么办?安娜带着畏惧的眼神往爸爸的书房看了一眼,旋即穿上外衣,抱起腊肠犬,连脏脏的围裙都没来得及脱,就冲出了房门。
没时间去魏玛市中心找她常看的医生了,安娜决定试一试位于简陋市郊的一家较近的诊所,她从未去过那里,不过每天给爸爸跑腿的时候总是经过。整个四分之一公里她一直是跑着的,同时还要使劲将那只愤怒挣扎、好似一截滑滑肉肠的狗抱在怀里。她跑过忽明忽暗的路灯,踩着开始腐烂的十月落叶,经过数十年结冰融雪的人行道,最后终于来到一个街角,那里有一排很容易被忽略的狭窄房屋,上面还有上次战争留下的破损痕迹,其中一间门口挂着铜质的标牌:“马克西米利安?斯坦恩医生”。安娜用后背撞开诊所的门,冲过接待区,来到检查室。
她发现医生正将听诊器压在一个胖女人的胸前,那女人身穿平纹细布的胸罩,胸部周围的肉像猪油一样涌动着。这个病人发现安娜站在医生后面,就指着她,小声尖叫了一下。医生受了惊吓,突然跳起来,直起身。女人抓着自己的胸,小声地抱怨起来。
“不管你是谁,先去候诊室坐一坐,”斯坦恩医生严厉地说,“我很快就来帮你看病。”
“求求您了,”安娜气喘吁吁地说,“我爸爸的狗……它吃了什么有毒的东西……我觉得它要死了……”
医生转过身,扬起一条眉毛。
“你可以穿好衣服了,罗森博格夫人,”他对眼前的病人说,“你的支气管炎很轻,不用太担心。我会给你开平常吃的药。现在,不好意思,我必须来照顾下这可怜的小动物了。”
“好吧!”女人一边穿上自己的女式衬衫一边气呼呼地说,“好吧!一只狗居然比我还重要。”
她抓起自己的大衣,推开安娜,发出戏剧性的喘气声,走了。
门“砰”的一声关上了,医生很快来到安娜身边,将狗接过来,减轻了她的负担。安娜想象着他可能会透过眼镜和她交换一个“同谋者”的微笑。她低下头,准备好迎接这一刻,想象着医生会给她一般男人都会给她的带着欣赏与喜爱的惊鸿一瞥。然而,她听到的是医生走开的脚步声,等她再抬起头来的时候,看到的只是他的背影,他正弯下腰检查桌上的腊肠犬。
“嗯,看看我们遇到什么麻烦了。”他小声说。
安娜焦急地看着这一切。医生将手伸进狗的嘴里,接着转过身准备一个注射器。他手上的动作敏捷而灵巧,薄薄的衬衫下肌肉颤动,这让她感到一些安慰。他是一个瘦高个儿,稍微有些憔悴。奇怪的是,他看起来有点儿眼熟,但安娜确定自己以前从没来过这里。
“虽然我很感激你将我从罗森博格夫人手上解救出来,但我还是必须指出,你这一趟来得可太不合适了。”医生一边工作一边说道,“你也许认为我是个兽医?还是觉得一个犹太医生即使为一只狗治病也该感激涕零?”
犹太人?安娜惊愕地看着医生金色的头发,那头发很直,但又乱蓬蓬地左突右翘。她这才迟钝地想起诊所门口画的大卫之星①。当然啦,她知道这是犹太人居住区,但刚才一慌神,根本没想到这一点。
“不,不,”安娜抗议似的说,“我带它来这儿,是因为这儿最近——”
她突然意识到这话更不好听,猛地打住了话头。
“对不起,”她说,“我不是有意冒犯您的。”
医生对着她露出微笑。
“不,该道歉的是我。”他说,“我本来想开个玩笑,但这个玩笑实在开得太笨。其实,现在这个世道,我的确应该感激任何病人的到访,不管他们是犹太朋友还是腊肠犬。你是雅利安人吧,小姐?你知道你来这里就已经违法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