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曼娟 日期:2014-08-24 10:33:07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张曼娟以王维的《相思》开篇,利用二十首诗,二十个爱情故事,将古代与当今的爱情体验相结合,给了爱情一个全新的诠释——爱情没有指导原则,只有谦卑的体会。
明明相爱却选择以朋友方式相处的双双,告诉我们在爱情中节制也是一种选择;对于时下令人关注的焦点“剩女”“北大荒”,张曼娟老师的观点是,明白自己想要的爱情方式更重要,没有爱的心灵才是荒凉的。摄影师与小鱼儿的忘年恋、李后主与小周后的不伦爱情、遭到情郎负心的薄命红颜霍小玉……一场场或平实或可歌可泣的爱情故事,令人神往,令人唏嘘,更引人无数遐思,幡然醒悟。
作者简介:
张曼娟,东吴大学中国文学博士,具文学作家与大学教授身份。二十余年创作约四十种,出版发行扩及中国大陆、港澳、星马地区。近年投入“文普书”写作,致力推广少儿经典阅读,2005年成立“张曼娟小学堂”对语文教育推广颇有贡献。教学、创作之余,从事电视、广播等媒体工作。
其作品细腻纯净,深情感人,透露很深的人文关怀。主要作品有《海水正蓝》《缘起不灭》《爱情,诗流域》《人间好时节》《此物最相思》等。
目录:
[
目录:
]
因为隐秘,所以炙烈
奴为出来难,教郎恣意怜
细微又巨大,爱的超感应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不相爱,才能一直爱下去
相见争如不见,有情何似无情
距离是美感,也是智慧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无爱的心灵多荒凉
从此无心爱良夜,任它明月下西楼
此时此地,正好遇见你
今日何日兮,得与王子同舟
一无所有,依然相信爱
相思已是不曾闲,又那得、工夫咒你[
目录:
]
因为隐秘,所以炙烈
奴为出来难,教郎恣意怜
细微又巨大,爱的超感应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不相爱,才能一直爱下去
相见争如不见,有情何似无情
距离是美感,也是智慧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无爱的心灵多荒凉
从此无心爱良夜,任它明月下西楼
此时此地,正好遇见你
今日何日兮,得与王子同舟
一无所有,依然相信爱
相思已是不曾闲,又那得、工夫咒你
难以抗拒的诱惑分明一见怕销魂,却愁不到销魂处
爱到深处愈惶恐欲别牵郎衣,郎今到何处
因为被爱,才有任性的权利
婉伸郎膝上,何处不可怜不能忍受的也包容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爱,没有任何事物可以取代
长门尽日无梳洗,何必珍珠慰寂寥
恶质的分手,毁坏一切美好
江已东流、那肯更西流
一直在那里,只等你回头认取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便是死亡也不会消逝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心中长存,初见的美好悸动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当成末世一样,深深相爱
只愁歌舞散,化作彩云飞
情书是最恒久的抒情相思意已深,白纸书难足
持之以恒的浪漫,最珍贵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爱的出发,最奇幻的旅程
鸳鸯自是多情甚,雨雨风风一处栖无爱的心灵多荒凉
从此无心爱良夜,任它明月下西楼
爱情,是每个人内心的渴望吧,不管是什么样的年纪。当一个人的内心仍为了爱恋的感觉而澎湃,而苦恼,而焦烦,而寂寞,都是一种来自上天的祝福。在北京大学演讲的时候,有听众问我对于杨振宁与年轻妻子的感情,有什么看法?我发自内心地说:“不管年龄有多大,还有爱的渴盼,还能有爱的追求与实践,都是一件了不起的事。”
然而,我确实发现,男人追求爱情比女人更容易些。女人的年纪愈大,经历愈丰富,似乎愈容易把爱情“看破”了。我去北京做新书发行的宣传,想不到媒体几乎都把焦点放在我的“单身”上,我确实是个资深的单身女人了,而我的单身理直气壮,并且神清气爽,这显然与他们所想象的不太相同。长久单身的女人,仿佛错过了青春,错过了婚姻,错过了幸福,多少应该有些失意或是自怨自艾,才符合大家的想象。
有个男记者,与我聊了半天,有点嗫嚅地说:“是这样啊,在咱们北京,就有那么一群文化水平高,收入高,年龄也比较高的‘三高’单身女性,常常聚在一起,她们自称为‘北大荒’。”
“北大荒?”我惊奇又兴奋地大笑起来,真是太有创意的说法了啊。带着自嘲与谐趣,北,当然是北京;大,年龄大的“大”女人;荒,是一种没有男人与爱情的荒凉状态吧。如果我住在北京,一定要设法认识这群“北大荒”。虽然我并不觉得年纪大又单身的女性,没有爱情,就一定是“荒”的。
当我回到台北,和我的“北大荒”朋友分享了这次的见闻。
“有人说啊,工作比较投入,发展较好的女人,都受了爱情的诅咒。”一位年近四十岁,最近刚刚升职的女性朋友自暴自弃地说。
“也许,对于爱情的态度,决定了我们的单身生活吧?”另一个朋友提出不同看法,“你们难道没有发现,到了这个年纪,对爱情的看法和需求,与年轻时候,真的很不一样了吗?”近来有个年龄比她大几岁的男人,对她表达好感与追求,只是,这男人思考太多,行动太少,“光是想着要去哪里跨年,就足足想了一个多月,最后,哪里都去不了。”年轻时的冲动,已在岁月中磨成了深思熟虑,而爱情这件事,偏偏得多一点冲动与热情。
另一个朋友却说:“行动太多也是很麻烦的啊。”她的公司里来了一个年轻的男同事,比她小十岁,开始的时候只是在工作上互通有无,每当她加班,男人就会陪着她一起工作,还去买宵夜给她吃。在她过生日时,男人直接告白,接着,便热烈地陷入不可自拔的情火中。“问题是,我的感觉还没到啊,爱情不是他一个人的事吧?”年轻男人每天都送花给她,当着同事的面,做出很多不可思议的事,但是,她只觉得工作受到干扰,心里压力好大,真的一点都不觉得浪漫。
于是,我这两个有机会恋爱的朋友,都只想回到单身自在的生活。带着戒慎恐惧的心情,如履薄冰地行走在爱情道途中,自然是很容易退却或放弃的。曾经全心全意投入,又令人受伤痛苦的爱情啊,当女人在现实世界中拼搏许久,吃尽苦头,终于得以安身立命之后,爱情,似乎已不再重要了。“从此无心爱良夜,任它明月下西楼”,真的是对于爱情不再有憧憬与想象了吗?还是因为更清楚地明白,自己想要的是什么样的感情方式?
没有一颗心灵应该荒凉无爱。
我相信这些女人,只是需要更细腻的体贴,多点耐心,多点灌溉,了解她们需要的是怎样的对待。那看似荒凉的心灵土壤,依然孕育着种子,能开放出无比芳香鲜艳的奇花。
|诗人是情人|
写情
唐?李益
水纹珍簟思悠悠,千里佳期一夕休。
从此无心爱良夜,任他明月下西楼。
斜倚在花纹如水痕、华贵如珍宝的竹席上,止不住地思绪悠长。这一次突破万难,在遥远的地方相见,是期望已久的约会,没想到竟在一夜之间起了变化,就像是世间情感的不可依恃,说取消就取消,说不爱就不爱了。在这一整晚的孤单与绝望之后,就算再有美丽夜晚的诱惑出现,我也不会动心,就让皎洁明月如我澄澈的心,深深地,往西楼的方向沉没吧。
李益(公元748~829),陇西人,进士及第,因仕途失意,客游于燕赵之间。他年轻时的一段情事,被小说家记录下来,成为唐传奇中脍炙人口的爱情故事《霍小玉传》。霍小玉是王爷府中庶出的女儿,曾经倍受宠爱,却在王爷过世后,与母亲一起离开了王府,潜居在市井之中,只想找一个心灵相通的灵魂伴侣,谈一场令生命燃烧的恋爱。陇西李益以他的诗,打动了情窦初开的少女小玉,成了她想要仰望终身的那个“良人”。
这场身份悬殊、没有婚姻作为保障的情感关系,当然是不稳固的,小玉心里很明白,她曾在两情绸缪的缱绻之夜,对李益提出了极卑微的请求:“你是个读书人,而我只是出身低下的女子,自知不可能成为良配。我只求你给我八年的欢爱时光。八年之后,你才三十岁,还可以追求大好前程,而我也准备好遁入空门,以半生的寂寥,来换取这八年的真爱岁月。”这样真挚又哀伤,爱的请愿书,便是铁石心肠也要动容的啊。李益不断向小玉保证,绝不会辜负她的深情。
然而,八年还不到,李益返家探望母亲,母亲已经为他订下了门第之女卢家表妹,而且要筹措一大笔聘金。因为母命难违,李益再也不回小玉身边,四处游走,为聘金奔波。痴情的小玉苦苦寻问,求神卜卦,荡尽资产,总没有李益的踪迹,却辗转听说他已经另有婚配了。小玉满怀忧愤,卧病在床,奄奄一息。李益后来重回长安,被一位黄衫侠客挟持到小玉面前,小玉看见负心的情人,掩面痛哭道:“我为女子,薄命如斯;君是丈夫,负心若此。”这也成为她的绝命辞。
小玉死后,李益性情大变,对妻妾猜忌刻薄,有人说是因为小玉对他的诅咒,或是因果报应。在我看来,一生再无单纯爱悦,应该是李益对这段负情之爱的永恒忏悔与自责吧。
姑且不论这个故事是否属实,还是文人的穿凿附会,李益确实是个善于写情的诗人。这首《问情》诗,正是霍小玉这样的,成千上万的痴情男女,共同的写照。
曼话情诗
江南曲
唐?李益嫁得瞿塘贾,朝朝误妾期。
早知潮有信,嫁与弄潮儿。曼弄潮儿确实有优势啊,起码是喜爱户外运动的健康宝宝。
鹧鸪词
唐?李益
湘江斑竹枝,锦翅鹧鸪飞。处处湘云合,郎从何处归。曼重要的是,郎到底想不想归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