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沐莲 日期:2014-08-24 10:48:15
本书以传统的写实手法、讲述了一个母子亲情故事,抒发的亲情非比寻常。
作品中的“娘”是一位勤劳、善良、智慧、宽厚的女性。她以博大的母爱.历经灾荒、病魔、匪患,夺子等天灾人祸,在死亡线上养育了十个儿女。“娘”虽饮尽千辛万苦,却为此深感自豪。
年轻时,“娘”说:俺没钱,可俺有人,俺这些孩子金子、银子都不换。
年迈时,“娘”说:十个儿女不嫌多,现在都已成家立业,我完成任备了。
临终时,“娘”说岁数大了伤子,我这病虽热治晚了,可我不后悔。
“娘”无怨无悔地付出,从不索取回报,不给儿女添乱,坦然面对病魔,平静离去。为了儿女健康,“娘”宁愿付出自已的生命。
可是,“娘”生十子,十子九心,只缺一颗仁孝心。“娘”生十子,十子几心?可有哪颗像娘亲?“娘”的心里只有儿女,唯独没有她自己。因为在“娘”的天平上,儿女比金子还贵重。可是在儿女的天平上,金钱却比“娘”的生命贵重,为了钱斤斤计较,关键时候孝心荡然无存,竟对“娘”临危不救,令人触目惊心!
小说以全新的视角,在母爱与儿女不孝的多次撞击中,彰显了母爱的博大,痛斥了儿女的薄情。既反映了儿女之问互相攀比、互相推诿、“三个和尚没水吃”所造成的“娘”的人生悲剧,也揭示出儿女只疼下辈.不疼上辈这一伦理亲情上的缺憾和不足,令人深思。
作者通过一系列典型事件,描写博大母爱的同时,也给后人以警示。一方面,“娘”对儿女过分迁就,甚至把生命交给儿女安排,直至临危都不提任何要求,反倒促使儿女的私心不断膨胀,只记得为人夫、为人父的责任,而忘记了为人子的义务。男一方面,“娘”的迁就也给儿女留下了莫大的遗憾和悔睫。书中的“我”是一名奋斗型知识女性,一味追求事业而忽视了孝道与亲情,结果“子欲养而亲不待”。作者对这方面情节进行了淋漓尽致的描写,极具感染力。尤其是“我”对母爱的那种渴望和珍惜、对未及尽孝的那种追思和痛悔,读之痛彻肺腑,催人泪下。
作品中,对“我”的描写虽然只是粗线条、虚形象、画外音,但在“悔恨”情感的抒发上却虚中见实.字字千钧,令人痛心疾首。那“后悔”之残酷,不仅伴随“我”度过了中年,甚至影响了“我”的后半生,几十年辛酸度日,一路上洒满了悔恨而又愧疚的泪水。直至晚年,“我”仍然是一个人,“孤独地住在一栋空房子里,过年、过节过了冬天,过春天。”后来,“我”偶然聆听了《金刚经》,心绪渐趋平静。又在敦煌直面了长河落日的壮观景象,对母爱有了新的领悟:落日余晖那圆圆的光华,就是那满满的母爱,她不应该是悲哀!于,“我终于从伤痛中醒来,重新打开孤独的电脑,写下这孤独的文字。孤独地思念娘,在无尽的痛悔中问着孤独的心!”
小说叙述语气亲切,情节凄婉动人,情感细腻。作者思辨深邃,文字简洁流畅、耐人寻味。
作者塑造的几个主要人物都没有姓氏,并非特指某一家庭,而是希望读者都能扪心自问,引以为戒,尽享良知。
目录:
缘起
第一章危难伊始
第二章保家护子
第三章呕心沥血
第四章情系诸孙
第五章慈爱如炬
第六章孝心何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