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徐讦 日期:2014-08-26 11:34:12
徐讦《风萧萧》曾居“畅销书之首”,解放后却被视为“特务文学”。小说将白苹等放入抗战的间谍斗争中,通过她们对国家与道德的忠贞选择,塑造出理想的女性形象。本文将重读这部小说,由白苹之死分析出在救国与道德之间纠缠着的女性困境,这种理想的女性形象其实符合了传统父权制对女性的期待。
徐讦《风萧萧》于1943年3月起在重庆《扫荡报》副刊连载,引起巨大轰动,居当年“畅销书之首”。《风萧萧》在50年代曾被作为资产阶级反动文艺受到严厉批判,甚至被视为“特务文学”而被打入文学的另册。八十年代后,《风萧萧》调和雅俗的倾向、浪漫主义特征、生命哲学意蕴等多重价值开始得到重视。本文将重读这部小说,由白苹之死分析出在救国与道德之间纠缠着的女性困境,这种理想的女性形象其实符合了传统父权制对女性的期待。
目录:
重读徐讦的《风萧萧》
风萧萧
后记
重读徐讦的《风萧萧》
王蒙
在我上中学的时候曾经受到徐讦的小说的诱惑。我读起《鬼恋》、《吉普赛的诱惑》等就放不下。我所以说是诱惑,是因为当时我从政治上意识形态上与文学观念上否定徐的作品。我当时一心革命,一心批判现实主义和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后来在拙作《青春万岁》里,“资产阶级”出身的苏宁因为读徐讦的作品还受到杨蔷云的批评。
但同时我又放不下徐小说,哪怕是读完了心里不满意,咕咕哝哝地将他在心里“批判”一回。
然而徐讦是非常会写小说的人,小说喜欢的东西,也就是人们小说中读到的东西,他用得得心应手。
小说喜欢什么呢?小说喜欢悬念,小说喜欢情节里套着情节,故事后面还有故事。小说喜欢爱情,特别是三角、四角、多角的爱情,如果不是爱情便是准爱情反爱情(比如宋太祖当年“千里送京娘”的故事,便是利用人们的喜爱情的心理构筑的反爱情故事)。小说喜欢真真假假,真假莫辨,读者急于找出答案,作者就是不痛痛快快地给你答案。小说喜欢人的突出的有时候是反常的性格,如侠义、勇敢、忠诚、多情、慈善、决断或者恰恰相反的自私、懦弱、狡诈、冷酷、狠毒……小说喜欢功败垂成或者九九八十一难后方才成功。小说又喜欢人们熟悉的生活经验的展示或者一般人们不可能有的生活经验的卖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