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徐德义 日期:2015-06-13 21:49:56
徐德义主编的《那年90后的我们16岁》由北京市第八十中学“80影像”社新老社员历时一年全力打造,以摄影这一学生共同的兴趣爱好为主线,通过中学生自己写自己的故事来反映当今中学生学习和生活的真实面貌,以及少年爱好者学习摄影的成长过程。
《那年90后的我们16岁》将正处在16岁花季的90后学生的学习、生活、友情、亲情、理想、困惑以图文的形式展现。摄影作品精挑细选,写作角度新颖,形式灵活多样,文字风趣、真实,文风朴实真诚,将学生的所思所想、所感、所悟通过图文一一呈现,内容丰富,个性十足,充分展现了中学生一代优秀的创作水准和独特的视角,几乎涵盖了90后学生的所有。本书内容将学生的学习生活形象地分为两篇,上篇为“壳里”,寓意老师在教育和“孵化”我们,即讲述校内的学习生活;下篇为“壳外”,寓意我们跳出壳外,面对生活、面对家庭、走向社会。
本书是一本青春励志读物,非常适合中小学学生阅读,也适合大龄青年读来回忆青春,同时本书也是写给摄影爱好者品读的,在这里不仅有摄影,还有众人的快乐和思考。通过阅读本书,同龄人会产生强烈的心理共鸣,教师们会更加理解学生们对学习的认识,家长们会真正了解孩子们的内心世界。
作者简介:
徐德义,北京市第八十中学“80影像”学生社团指导教师。1999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师承袁运生、葛鹏仁、马路、王玉平、刘刚等艺术名家。现为北京市美术家协会会员,北京市朝阳区教师美协副秘书长,朝阳区教师影协会员,朝阳区美术骨干教师。
2009年创建“80影像”学生社团,创办《艺·视域》社刊。在摄影方面得到姚璐、赵大督、许喜占、陈小波、李岩、刘祺等各位摄影家和专家的指导和帮助,曾辅导学生多次获国际、国内、市区级摄影大奖。2011年10月在798艺术区举办北京市第八十中学学生摄影展,2014年3月在“央美原创”举办北京市第八十中学学生艺术作品展。
目录:
壳里
(一)笔尖上的时光
1.期待
2.学霸
3.奋斗
4.冥想
5.为了什么而学
6.高三党
(二)额外的小假
1.八十小景
2.激扬青春
3.镁光掠影
4.绿野仙踪
5.舌尖上的八十
(三)四个小鬼当家壳里
(一)笔尖上的时光
1. 期待
2. 学霸
3. 奋斗
4. 冥想
5. 为了什么而学
6. 高三党
(二)额外的小假
1. 八十小景
2. 激扬青春
3. 镁光掠影
4. 绿野仙踪
5. 舌尖上的八十
(三)四个小鬼当家
1. 再不疯狂我们就老了
2. 你看黑夜里的灯
3. 我就住在你的对面
4. 点滴温暖
壳外
(四)更年期很爱青春期
1. 跌宕起伏
2. 呦呦鹿鸣
我之于他
我之于她
3. 温暖我的胃
4. 感恩―感动
5. Miss我在外
(五)在路上
1. 欲望之都
决定性瞬间
等待与停顿
意外
2. 光影流年
3. 都市魅影
4. 外婆桥
5. 北京印象
6. 信仰之地
川藏线
牧区
7. 盛夏的果实
台湾
风言风语风吹沙
深深太平洋
一个岛锁住一个人
北回归线
记得那一段旅程
8. 梦幻殿堂
泥土之上,花卉殿堂
古城之中,历史殿堂
乱世之外,纯净殿堂
大藏之魂,自然殿堂
给这神圣的土地
9. 我说旅行
(六)我独一无二的青春
1. 地下铁
2. 袖手年华
3. Party time
明媚
忧伤
迷茫
4. 盛开―梦想
5. 出国党
不舍
憧憬
成长
6. 友情
男人帮
女人帮
7. 两面人生
8. Cosgirl
9. 丁香花开
(七)90后的“80影像”
1. “80影像”是什么
2. 我的影像社我的家
3. 入社
苦
辣
酸
甜
4. 影像生活
5. 大光圈
6. 石榴裙下
7. 洗澡
8. 爱摄影
9. 未来摄影师(一)笔尖上的时光
16岁的我们再放纵、再轻狂、再懒散,还是逃不过“学习”二字。
1.期待
9月,不冷不热。不知为了什么,从6岁开始,每个9月都过着带有这种心情的日子:说它新鲜,它已老旧;说它兴奋,它已平凡。想了许久,我把这种感觉定义为“期待”。
刚上小学和初中的时候,对新阶段的生活那真是一片憧憬啊。但是升高中的时候似乎没有了那么多的期待。只是觉得“哦,上高中了,好厉害。”但每当开学,总是怀着与平时不一样的心情来面对新一天的晨光。就像你在网上购买一样东西,明明已经看过很多实物图,和卖家交涉得快把对方的家庭住址问出来了,了解得十分透彻,但当物品真正送到手的时候,你还是会满心期待地打开快递盒子。
新学期,新气象。或许还有新的同学,新的教室,新的老师……这些都是值得我们期待的未知数。不过这是一方面,还有令我们期待的另一方面是,老师要怎么处理没写完假期作业的我们……
于是这就把我们每个学期刚开学的时候立下的各种雄心壮志衬托得无限美好。比如这个学期要复习好当天学的,预习第二天的内容,详细规划一天24小时哪个小时干什么。为了映衬这个决心,在返校前一天买好新的笔、本,甚至书包,带着“崭新”开始“崭新”。其实你知道这种美好的气象不会坚持很久。你不仅知道,而且深深明白。但或许是因为太深了,它被压在内心深处不轻易显露。
不过这又怎样呢?
无论如何,开学是美好的。我总是怀着一种期待的心情迎接新的学期,期待着新学期的人和事。就像无聊时打开一个装着很久前拍的作品的文件夹,哪怕是有些不走心地翻看着,不,准确地说应该是漫不经心地按着“一”键,我也只是尽情地享受着这个过程。因为这个过程让我感觉到,生活如此多娇。
无论如何,它就是来了。而且你必须接受它。即便是开学一周之后,桌斗从整整齐齐变成被垃圾车车轮碾过一样,即便是被废纸、废料、鼻涕纸塞满,即便是笔记本的笔迹已经成功从电脑打印版转向了常人看不懂的字体,我们大可“一蓑烟雨任平生”地对待它。何必跑,前面也是雨啊。挥尽文艺,对话自然,对话人生――即便自己三十而立时回忆起来觉得当初的自己很二,但这也是青春最真实的色彩。
2.学霸
我一直让自己相信开学一周之后就暴露常态――如刚才所讲的那样――是普遍现象。所以,这句话的潜台词是,我们身边总有特例。那种人叫“学霸”。努力学习是他们的常态。他们会抓紧所有的课间来搞定当天的作业。上午最后一节课一下,他们就以3×108m/s的速度向食堂奔去,几乎是在我们刚买完饭坐下的时候,他们就已经吃完了,放好餐盘后捧着一摞书扬长而去。他们觉得洗澡的时间都是奢侈的,在浴室的时候脑子里还在背化学方程式吧。
有一次开班会,主题就是“学霸”。作为影像社一员的我义不容辞地接了班会中拍摄采访视频的任务。其中一个采访的问题是“什么是学霸”。我总结了一下大家的答案,归结出学霸的特点有三个:一、刻苦(此刻苦指用尽一切时间学习,几乎没有其他课余活动);二、爱学习;三、成绩好。这与在网上查的学霸的释义差不多。我们以这个定义采访了老师对学霸现象的看法。所有老师的答案都高度一致(这是在我们意料之中的):以学为主是值得鼓励的,同时要注意全面发展。这个答案很官方。但是比起“大家普遍对学霸的定义太片面,学霸应该是努力学习的同时综合能力也很强的人”这种冠冕堂皇的话,你不可否认它的正确性和意义所在。
有一天一个和大“学霸”住在同宿舍的“落后生”在自己数学作业没写,并且也没打算写的状态下看见另一个“学霸”在预习下一课书,“落后生”不禁大声感叹。于是“学霸”说:“你和大‘学霸’那么近难道没有受到她的感染么?”“落后生”说:“我们没有很近啊!”“学霸”说:“你们的距离很近,但是心的距离很远。”
所以我想说的是,“学霸”不是一种人,是一种精神。一种我不知道该说它有用还是没用的精神。这种精神,就像是――男生在踢足球的时候,不小心把球踢出了球场,这时正好有一个女生路过,男生便大喊:“美女,帮忙给一脚!”多数摊上这种破事的女生,心情好的时候就帮他们把球停在那儿,否则就任着那个球多在沾满灰尘的大地上滚动一番。原因很简单,若是把球踢回去,踢的姿势不好,踢歪了,或是压根没踢到,那多丢人啊!但还是会有女生选择把球踢回去,勇敢地、果断地,像个小英雄一样。所以我只能说:更多选择,更多欢笑。那些顶着流言蜚语,勇敢地选择了这种你或许是不屑,或许是可望不可即的精神的人,值得我们每个人去膜拜和敬仰。我是认真的。
当你熟悉了周围的环境,无论是适应一个新的班集体,还是适应一个新学期的班级氛围,你都会像温水煮青蛙一样,慢慢变得懒散、顺从。用你奢华的青春调侃着匆匆来去的人和事。
混过一个多月后,突然发现,时间过得真――快。P1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