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 島 書 城

纸书新书文集文学小说

娱乐青春社科玄幻网热


作品介绍

无门诀


作者:马鸣谦  日期:2016-01-30 11:51:20



比尔·波特用旅行笔记的形式探访了中国的隐士文化与禅宗脉流;艾柯以《玫瑰的名字》钩沉罗马教廷下的教派纷争和不为人知的异端秘史;马鸣谦实地遍访浙闽赣禅宗寺庙,用真实与虚构穿插拼贴,编织出中日两国禅僧前后绵延八百多年的古道履迹,重构并再现了被我们久已忘怀的山林桃源乡。
  架构巧思媲美《空谷幽兰》,悬疑布设比肩《玫瑰的名字》。难得一见的长河小说,历史、政治、宗教、犯罪、悬疑。实地遍访浙闽赣禅宗寺庙,沧海桑田,隐士安在?新桃花源安在?
  中国社会自古以来对山林隐士有一种自发的崇敬和追慕,无论是内容还是表现手法,《无门诀》都堪称是内地**部“寻隐小说”。结构庞杂,知识含量大,涉及历史、政治、宗教、犯罪、悬疑等多方面。 相关推荐:
  《隐僧》(亚洲版《失落的秘符》)
本书简介:
  《无门诀》是一部学术悬疑作品,结构庞杂,史料众多,真实与虚构穿插拼贴实现——东京根津美术馆发生蹊跷的闯入案,展品并无失窃,却在地下库房的工作台上出现了一件几可乱真的南宋禅僧画师牧溪的《江天暮雪图》摹本。这个无名“闯入者”目的为何?他有意留下的“蛛丝马迹”似是一个若有若无的暗示。宋汉城他们顺着这些线索遍访江浙闽赣各地,宋元动荡之下中日僧界的一段失忆往事浮出水面:八百多年前,情势紧迫到何种程度?面临元蒙入侵的威胁,宋末数代禅僧为保存法脉存续,如何开始了艰辛而伟大的救护行动?大批宋僧为何前仆后继入日传法?山外的乱局,山里的安宁,禅宗在中土的原貌渐次呈现,貌似无解的“无门关”如何才能破解?
  作者简介:
  马鸣谦,作家,佛学研究者,著有长篇小说《隐僧》,并专注于奥登文集的翻译,目前已翻译出版有《战地纪行》、《奥登诗选1927-1947》。
  目录:
  致读者
  楔子
  第1章幽灵事件
  第2章牧溪轴
  第3章初关
  第4章长泉寺
  第5章镰仓佛经纸
  第6章无名氏
  旅行记
  第一日(4月29日)
  第7章奇怪的组合
  第8章摩托骑士
  第9章入山
  第10章初到时的观察
  第11章不安的夜致读者
  楔子
  第1章幽灵事件
  第2章牧溪轴
  第3章初关
  第4章长泉寺
  第5章镰仓佛经纸
  第6章无名氏
  旅行记
  第一日(4月29日)
  第7章奇怪的组合
  第8章摩托骑士
  第9章入山
  第10章初到时的观察
  第11章不安的夜
  第二日(4月30日)
  第12章藏经阁
  第13章寻访梅福生
  第14章往事
  第15章一块残碑
  第16章默契
  第17章监院与大檀那
  第三日(5月1日)
  第18章平地起风波
  第19章意外的告白
  第20章居士们
  第21章火警
  第四日(5月2日)
  第22章大雨
  第23章内幕消息
  第24章明玄的困惑
  第25章隔离措施
  第26章纷争
  第27章破镜鸟
  第五日(5月3日)
  第28章调查的进展
  第29章断肠草
  第30章解药非药
  第31章信使
  第32章化身窑
  第33章入龛
  第六日(5月4日)
  第34章堪舆的功用
  第35章法会现场
  第36章荼毗
  第37章谁是方法如?
  第38章梅坞行
  第39章大事仍未明
  第七日(5月5日)
  第40章入祠
  第41章埋骨
  第42章天坪寨
  第43章此是龙华庵
  第44章访宗和不遇
  第45章夜话
  附录
  (一)《心文禅师行状》节录
  (二)两封来信
  第一封无名氏的回信
  第二封明玄寄自天坪寨,报告龙华庵情形和其他前言 人能弘道,非道弘人,从南宋五山禅僧的独立性格,到今日的山林隐士,灯灯相续,一脉相承,这部以山林佛教为特色的小说,在游戏文字间,揭开了中国禅僧隐修的神秘面纱,值得我们细细品味。
  ——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研究员、重庆市佛教协会副会长、重庆华岩寺方丈道坚法师 禅的魅力往往在于它介乎逻辑与非理性诗的思维之间的暧昧,《无门诀》小说本身的推理之表与诗性之里,恰好成为禅的神奇演绎。《无门诀》的神秘媲美《玫瑰之名》,也许还有过之,因为它的名字,是无名。
  ——诗人、评论家廖伟棠 这是本艰难的书,溯时间而上寻找,忘路之远近。禅带你猜谜语,给你讲故事。
  ——民谣歌手、诗人周云蓬试读一
  不是窃案。因为没丢失任何贵重藏品。
  倒像是个恶作剧,一次预先设计的宣示。只是,一开始大家并不明白是怎么回事。
  那天是四月十三日,休馆日后的周二上午。一大早,馆长根津公一先生和我就被电话叫醒了。赶到馆里时,工作人员告知出了点状况。监控室的监视器荧幕播放了一段录像剪辑:时间标签显示是在十二日凌晨一点左右;起初是数分钟的空镜头,然后,画面中不知怎么就出现了一个模糊人影。从拍摄角度看,应是展馆一楼大厅玻璃楼梯附近的自动录像机所录。
  真是让人意外,本馆经过3年改建,前不久刚刚重新开放。我们请了知名建筑师隈研吾来设计,开放日的白天,这座由木材、玻璃、泥砖、石板和纸材构成的新展馆,着实吸引了不少游客;安保措施也不可谓不完备,国宝级藏品在闭馆后就从唯一的电梯入口,重新移入地下库房,展厅里也安装了先进的防盗自动警报装置。
  可是,让人不解的是,他是如何进入馆内的呢?每天闭馆前,工作人员照例会清场,难不成他一直躲在哪个犄角旮旯里,然后一直潜伏到凌晨时分?周二闭馆后,我们彻底检查了馆内设施,基本排除了展馆场地本身提供贼人隐蔽的可能性,隈研吾先生设计的这座自然主义风格的新馆非常开阔通透,没留下任何多余的隔间或死角。不过,在地下库房的出入通道里,倒是有一个储物间,平日里就堆放些印刷品、纸箱、清洁用具等杂物,如果贼人曾躲在那里的话,工作人员在事后检查时已进去查看过一遍,所谓的“第一现场证据”已被破坏,对调查而言也没什么帮助了,是不是?
  值班人员?哦,我们晚上安排有3位工作人员,他们每两个小时轮换岗位,一人在监视室,一人例行巡视,还有一位可以休息。神秘人物出现时为什么没有及时发现?凌晨一点恰好是是轮换时间,他们一般会在隔壁休息间里呆一会,吃点东西什么的。不过,据工作人员说,那晚他们并没有离开监视室。
  这个神秘人物一袭黑衣,虽然看不清脸,但从身形姿态看,可以判定是男性。五点闭馆后,展厅和过道都留有自动调节光照强度的夜间照明灯,惟独大厅靠近玻璃幕墙的这片场地光线比较暗,到晚上就关闭了照明,只借着室外石灯笼透过来的光亮。因此,那一片恰好落在了阴影区域里。
  录像中,神秘人物接下来的举动更出乎意料。
  一连串的动作不象是职业窃贼所为,那人出奇地从容镇定:有那么几分钟,他就站在落地玻璃窗前,好像是在欣赏夜间庭院的景致;从窗前回过身来时,他甚至还故意仰起头朝镜头的所在方位观看。
  接着,我们看见他慢慢腾出手,放下了身后背着的东西。
  是一个黑色的筒状物,类似设计人员携带大尺寸图纸用的那种便携式资料筒。还有一个小包裹。他先是扫视了一番面前的场地,似在寻找最合适的位置。然后,他往前跨出几步,就此席地而坐了。不,应该是跪坐在那里。只见他不急不慢地打开包袱,从中取出了几样对象:一尊小佛像,香炉,盛香的匣盒,三块方形布巾。包袱布折叠后就放在了膝腿下面。但见他双手合十,似在举行某种秘密祷念仪式。
  我和根津先生都觉得不可思议。手下的工作人员也在一旁窃窃私语。大家都很纳闷,那人究竟在干些什么?稍后来到的美术馆评议员岛尾教授在一边皱着眉,已惊讶得合不拢嘴了…… 试读二
  我们三人从露台回到室内,下楼后,高桥去厨房里找着了钥匙;他带着我们绕过客厅,沿内廊拐了个弯,来到了通道尽头的一扇小门,又从小门进了院子。这个院子和房屋本身并不在一条轴线上,而是偏向了右方下坡,步道两旁植了几棵姿态清奇的柏树,正这些树挡住了从露台观看的视线,因此刚才聊天时并没有看到院子下方的这泓水池。
  头顶明月朗照,脚边的池塘里,海风吹皱了水面,鱼鳞般的涟漪捣碎了月影。此情此景,也暗合了我们不平静的情绪。
  走过水池,是用方正岩石人工堆栈的台地,建于其上的书房是一栋独立的木构建筑。里面的灯打开后,发现高桥恒夫先生的这间书房很宽敞。这里不像一般日式房间铺了榻榻米,靠近窗台,放了张很大的案桌,桌前是一张古色古香的中式圈椅。室内家具陈设很简单,几个低矮的沙发和茶桌围合成一个会客空间。高桥拉开窗帘,打开了内锁的移动玻璃门,迎面吹来了一阵海风:外面又是一个小露台,围着木栏杆,比上面本宅的露台要小一些。探出栏杆望出去,下面是一大片砾石堆,视线内除此一无所见。前方,海涛声已依稀可闻。这里离海边只二、三百米路,过了砾石堆,就是向两边延展的海滩了。
  左边隔出了一个小间,拉开移门一看,原来是高桥先生平时打谱的小棋室。除了对弈的棋手正位,入门处也放了三张蒲团,显然是留给观战者或比赛仲裁人的席位。棋盘上,甚至还留着一个刚开局不久的盘面。靠墙有两个书架,上面放满了各种版本的对战棋谱、棋手传记,此外还有《易经》、《论语》、《中庸》之类的中国古书。靠窗的读经架上合着一本看了一半的书,还是屋主离开时随手放下的模样。可是,除这间棋室以外,书房里其它地方并没见有其它藏书,与书房之名颇不吻合。倒是称作一间棋室更为恰当。
  我们正奇怪这里的藏书如此之少时,高桥忽在屋子一角蹲了下来。他将手指探进地板间的暗槽,指尖扣住,拉开,地面上出现了一个下行的梯道。
  “你们稍等,下面就是家父的私家藏书室,他把它叫做‘不售斋’,此前还从未让外人观看过。里面都是他自己喜欢而绝不出售的古书。因为是顺着海岬岩石缝往下挖出来的,所以入口处有些逼仄,待我先下去把灯开了,你们再依次下来。”
  这当然出乎我和宋汉城的意料,藏有如此奇怪机关的书斋,还是头一次见识呢。
  很快,下面出现了灯光,我和宋汉城一前一后走了下去。
  下面可一点不小。从梯级数目来推测,这间藏书室往下挖了有五、六米深,而且面积明显有上面木屋的数倍。高桥介绍说,他父亲为了建这个地下堡垒费了不少心思,为防止雨水、海水渗侵,特意做了双层的水泥隔墙,中间还砌有引水道,万一最外面的墙渗水,还可将水引到外面的漕沟里。四面厚实岩壁都被削平,帖上了漂亮的枫木护墙板。最可叹的是里面的书架样式,与颍川堂书店营业区里的丝毫无差;再想到“不售斋”这个名字,让人感觉真的很发噱。
  走到书架间,才发现书架侧面都贴着存架书目导引图。因为很多是珍品古书,所以定制了楠木匣或特制金属盒来存放。一眼看去,这里不象是藏书室,倒象是博物馆的文物贮藏间。
  每个书架约三米宽,两米半高,四个成一组,分列了六排。只能一个一个书架看过去。在存架导引图上读到的书名和版本文字,让我和宋汉城看了暗自惊叹:这里竟藏有那么多不为世人所知的珍本古书,其中,宋元刊刻和日本中世复刻的禅宗典籍占了约一半的比例。这些古书,之前在一些知名寺院、大学或国立图书馆或许能一窥真容,岂料今日竟出现在镰仓的这间私人书库里。
  这些藏书,高桥祖孙几代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搜集而达到今天这个规模的?各自又有怎样的传续来历?粗略推算,藏书和经卷写本约有数百部,单论藏品的财物价值,就已经难以估量。几次欲问高桥,又觉得难以启口,现在这个场合似乎并不合适探问究竟。
  在里间最后一个书架第三级搁架上,我找到了那个插着“大宋佛鉴禅师语录”标签的木盒。佛鉴禅师是无准师范的赐号,这正是我们要找的那本古书。他们两人马上围拢了过来。
  高桥将盒面上那张标签取下,放在原位,然后将木匣捧在了手中。
  楼梯口的墙壁一角,放着另一张乌木案桌。高桥小心翼翼地将木匣放在了桌上。他似乎不很确定此中会有什么发现,转头看看站在他左右的我和宋汉城,似乎希望再次确认我们的判断。
  桌上本就铺着绒布,为防止翻阅造成不必要的污损,高桥从抽屉里取出了三副手套,自己先戴上了一副,然后又从另一抽屉里取出一块方正布巾垫在了木匣下面,这才开启匣盖。
  我们都屏住了呼吸。
  匣子里,又见一个精致的锦函,函盖上贴有墨色素淡的书名题签;这个锦函显然是为保护书品而后装的。全本共三卷,面上一本的扉页上附有宋淳佑十一年的刊记。是书每半页十一行,每行二十字,白口双边,版心记有页数,刊刻质量实属精良,字迹遒劲清晰。
  此书在国内已无宋元刊本,世人所知的惟有现今京都东福寺所藏的宋刊本,“不售斋”这本当是目前存世的第二珍本,堪称国宝级的文物……







阅读提示:无门诀的作者是马鸣谦,全书语言优美,行文流畅,内容丰富生动引人入胜。为表示对作者的支持,建议在阅读电子书的同时,购买纸质书。

无门诀下载地址

上一本:梅问题
下一本:江户川乱步推理探案集:诅咒的指纹

经典文集

历届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作品
21世纪年度最佳外国小说
阎连科作品集
世界文学经典名篇
中国现代诗人诗集精选集
经典言情小说作家作品集
历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
中国经典文学作品精选
莫言作品全集
金庸武侠小说全集
世界十大文学名著
中国古典十大名著
死活读不下去的十本书
世界短篇小说精华作品
刘震云作品集

孤岛书城 ◎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