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沈从文 林希 日期:2016-03-03 19:00:21
这些作家笔下的市井生活,不是历史学家眼中的历史,不是政治学家眼中的历史,也不是哲学家眼中的历史,而是一个文学家眼中的历史。这是一部带有个人体温具有文学特质的被浓缩了的二十世纪的中国民间史。这部民间史有着明确的历史观,那就是民间立场。为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小人物立传,以人物命运为纲的叙事策略,是这些作家“新笔记体小说”的美学风格。他们笔下城镇里的三教九流、各色人等无所不及,他们的喜怒哀乐、酸甜苦辣尽染纸上,可谓生生不息;作家绘就了中华民族一个世纪的波澜壮阔的历史,把我们民族的记忆和民族的情绪书写得淋漓尽致,可谓新时期文学生长史中一座独特的山峰。
本书简介:
《市井奇人》(贰)是清末民初都市小人物命运的“清明上河图”。《市井奇人》(贰)透过奇人奇事窥大千世界,市井生活看百态人生。三教九流、各色人等无所不及,他们的喜怒哀乐、酸甜苦辣尽染纸上,可谓生生不息孙方友绘就了中华民族一个世纪的波澜壮阔的历史,把我们民族的记忆和民族的情绪书写得淋漓尽致。《市井奇人》(贰) 《市井奇人》上下册精选了沈从文、汪曾祺、萧乾、林希、邓友梅、谈歌等9位著名作家的22个短篇小说,每篇作品都讲述了一个奇人奇事,或惊心动魄,或意味深长,故事虽短,可见大千世界。此书以清末民国百姓市井生活为舞台,社会各色人等或长袖善舞,或失魂落魄;篇篇故事精彩,个个人物传奇,文字精雕细刻,半文半白,写尽人生况味,读罢拍案叫绝!
作者简介:
沈从文,著名作家、历史文物研究家、文体家。他是具有特殊意义的乡村世界的主要表现者和反思者,创作风格趋向浪漫主义,充满了对人生的隐忧和对生生命的哲学思考,沈从文的一生是坎坷的一生,是奉献的一生。沈从文先生的文学作品《边城》、《湘西》、《从文自传》等,在国内外有重大的影响。他的作品被译成日本、美国、英国、前苏联等四十多个国家的文字出版,并被美国、日本、韩国、英国等十多个国家或地区选进大学课本,两度被提名为诺贝尔文学奖评选侯选人。林希,著名作家,出版有诗集4部,其中《无名河》获全国新诗奖。1989年后改写小说,已经出版有《买办之家》等长篇小说5部。发表中篇小说约40余篇,其中《丑末寅初》《高买》先后获《中国作家》优秀作品奖,中篇小说《小的儿》获第一届鲁迅文学奖。发表在人民日报上的一篇哲理性散文《石缝间的生命》已被编入初中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孙方友,著名作家,为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小人物立传,是孙方友“新笔记体小说”的美学根基;以人物命运为纲的叙事策略,是孙方友“新笔记体小说”的美学风格。到目前为止,“陈州笔记”已有三百二十余篇,“小镇人物”已有三百六十余篇,前前后后近七百个人物,这些微弱的像野草一样鲜活的生命,构成了颍河镇的血肉与灵魂,可谓气势磅礴,可谓新时期文学生长史中一座独特的山峰。
绝 唱 谈歌总有戏看。班,后来就唱红了。也不在意。生意,便散了。小城人爱观戏,梆子戏,戏班也多。 戏班大多不长久。头牌角儿或唱不动了,或观众听腻了不再喝彩,戏班便散。小城人也不经意,反正总有戏班,也民国三年,宝立的戏班唱得正红。 宝立原在小城聚英茶楼当茶房,是票友。嗓子好,戏看多了,便下海。先是随别人沿河百里唱一年,回城就开了戏宝立唱武生。扮相俊俏,风流潇洒,上台亮相总能博来满堂彩。看得小城女人们心跳。但台下的宝立却脾气暴躁,常在街上与人斗殴。他武功好,力气蛮,无人敢惹。于是,女人们爱台上的宝立,厌恶台下的宝立。宝立就娶不上,却宝立越唱越红,沿河百里的戏迷见宝立不再沿河巡回演出,便坐船来小城看宝立的戏。挤得小城其他武生戏班没了。 这一年秋天,小城来了一个河南的武生戏班。班主是个女的,名叫李小童。李小童先到宝立的戏班拜码头。 宝立冷眼看李小童。见她二十几岁,杏眼桃腮,说话平和,礼节周到,宝立不好寻衅,就淡淡道:“客不压主。每晚我的戏散了,李老板方可开戏。” 李小童拱手笑道:“自然。” 第二天晚上,宝立散了场,便在台下看李小童开戏。李小童先唱《长坂坡》,手眼身法步,念唱跳做打,功夫十分到家。与她配戏的大花脸,功夫也极厚实。宝立问过,此人名叫张和。这场戏唱得一片喝彩声,宝立心中掠过几丝不快,戏没散,就起身走了。 再一天,宝立又在台下看戏。李小童演到精彩处,宝立戏班的几个人就失声叫好,宝立横大家一眼,大家便缄口。这日,李小童请宝立到聚英茶楼饮酒。宝立略加推辞,就去了。 宝立坐定。李小童起身深施一礼:“承蒙宝立老板盛情关照,今日备薄酒谢您的大德。” 李小童戏班子的人齐向宝立敬酒。 宝立爽然一笑,饮了,就道:“我有一言相告,诸位随李老板在小城已威风了几日,也该另寻码头了。” 李小童笑道:“我们再唱两晚,凑足十场,图个吉数,便上路。还求宝立老板宽容。” 宝立笑道:“如此最好。我敬李老板三杯。” 张和起身道:“我代李老板陪你三杯。” 李小童忙道:“小童今日不适,不胜酒力,还望宝立老 宝立沉下脸来:“李老板是看不起我了?” 宝立冷笑一声,起身就要退席。 李小童忙道:“宝立老板,小童饮了就是。” 宝立大笑:“爽快才对。”就给李小童斟酒。无意间碰了一下李小童的手,果然滚烫。宝立一怔,笑道:“李老板今日体力不佳,回戏就是了。” 李小童摇头:“不可,戏牌已挂出,小童怎敢砸自家牌子。宝立老板请了。”说罢,就连饮了三杯。 这天夜里,宝立唱罢,李小童开场。李小童唱《战华山》,开场不久就要从五张八仙桌上翻下来,站稳亮相。是叫好的绝活。宝立在台下看,见李小童爬上那五张桌子,似有些腿软,这场鼓多敲了两趟,李小童才猛地翻下来,竟仰张和几个人从后台冲上来,要扶李小童下去。 李小童一时窘住。 面摔倒在台上。 台下大哗。 宝立冷笑:“真是无用。” “什么武生戏?退票。”有人起哄。 “给我当小算了。”有人尖声坏笑。 李小童站起,朝台下施一礼。然后挥手退去张和等人, 重新爬上那五张桌子。 台下死静,宝立提起了心。 李小童猛地翻下来,晃了晃,就站定,亮相。盯住台下宝立,嘴角溢出血来。 宝立迎住李小童的目光,心头一震,就站起身,大吼一声:“好!”率先鼓掌,又对周围的人吼:“叫好啊,叫好啊。” 李小童一张口,一口血就喷到台上。 宝立不忍再看,颓然坐下,埋下头,泪就淌下来…… 散了戏,宝立来看李小童。 李小童躺在后台,面如白纸。见了宝立,李小童愧道:“今日砸了牌子。” 宝立道:“你总算扳回了面子,不易。” 李小童叹口气,就不再说。 宝立问:“你们离开小城,要去何处唱?” 张和在一旁叹道:“浪迹江湖,走一处说一处吧。” 宝立说:“李老板这样,你们如何再唱?” 李小童苦笑:“若几日不唱,一班人就没饭吃了。” 宝立想了想:“你们就留在小城唱吧。” 李小童摇头:“我们怎能再抢您的生意?” 宝立道:“我也闷得很,带班子沿河闯些日子,这里的 李小童含了泪,挣下床,跪倒:“谢了。” 戏班子的人就一齐给宝立跪倒。 第二天,宝立就带着自己的戏班走了。 宝立沿河唱了半年,才又回小城。 刚刚进城,就有相熟的人迎住宝立,说李小童已成了新任县长的相好,并把小城的戏园子包下,不许别的戏班在小城唱戏。 宝立听了一怔,安顿下戏班,就去找李小童。 李小童在城东街买了一处宅子,挂了李小童戏班的牌子。宝立寻到这里,求见李小童。 宝立在门外候了好一刻,张和出来答话,说李老板今日不见客,请宝立老板明日再来。 宝立心中不快,却发作不得,就到戏园子去包戏。戏园子老板十分为难,对宝立说:“戏园子已包给李老板,没有她的吩咐,是不能让人包戏的。请您再找李老板商量。” 宝立大怒,掉头再去东街找李小童。这回并不敲门通报,径直破门而入。 半年不见,李小童变了,再无卑微谦恭的样子。见宝立进来,淡淡笑道:“宝立老板,请坐。” 宝立不坐,拱一拱手:“李老板,为何不许戏园子包戏给别人?” 李小童道:“我已包了戏园子,怎能让别人唱戏。不过宝立老板曾捧过我的场,我也不能知恩不报。这样吧,每晚我唱完,你再开场。十日之后,你另寻码头。如何?” 宝立紫了脸,恶笑一声,也不告辞,转身就走。李小童也不送他。 第二天晚上,李小童唱罢,宝立开场,竟无几个人来看戏。李小童坐在台下笑:“宝立老板,今非昔比了。” 宝立血往上涌。草草唱完。回到住处,恨恨地饮酒。就有了要杀李小童的心肠。这时,戏班有人来告,说张和来找宝立老板。 宝立见了张和,冷笑:“你来作甚?” 张和笑道:“宝立老板,你知为何无人看你的戏?”“不知。”“李老板不让卖票,自然无人来看。”“我何曾得罪她,敢这样坏我?”“当初若不是你让出码头给她,她怎有今日?真是以怨报德,人心难测。”张和叹息。宝立咬牙切齿:“我要杀了这个贱人。”张和忙摆手:“不可不可。现在李老板已买通了县长,你与她作对,并无便宜。天下之大,你何必在这里苦争三寸闲气。我有个亲戚在京城,我愿引线,请你到京城去唱。”宝立苦笑:“莫说笑话,京城名角如云,我如何唱张和笑道:“你若去,我定保你唱红。”宝立道:“如此最好。不知张先生为何要成全宝立?”张和叹道:“路见不平,拔刀相助。李小童恩将仇报,宝立听罢,就深施一礼,谢过张和。宝立就随张和去了京城,由张和的亲戚引线打点,宝立拜了几个名角为师,发愤苦练,两年之后,真唱红了京城。那天,张和向宝立告辞:“宝立老板功成名就,我也该宝立道:“宝立唱得正红,张兄理应同我共享,怎的要张和笑道:“宝立老板不要乱想。我要回河南老家。”宝立就湿了眼:“我有今日,全仗张兄周全。不知怎样得动。””我也是看不公正。”“告辞了。”“走?莫非是怠慢了。”“如何谢你才好。”张和叹一声:“你要谢李老板才对。”“李老板?”“李小童。”“李小童?”宝立诧异。张和道:“当年李老板看你功底好,不想让你在小城荒废,才想出激将法逼你来京城。我在京城并无相识,皆是李老板派人在此花钱打点。”宝立就呆了。张和长叹:“可惜她没能见你功成名就。”“怎的?”“她那年摔在台上,受了内伤。求医问药,终未治愈。去年病故了。”“你为何早不说?”“我一直在京城,也是刚刚知道。”“她坟在哪里?”“听说就在小城。”宝立仰天大笑:“我好糊涂。”泪如雨下。那天,宝立回到小城。小城轰动,各戏班子来请酒,戏园子来求戏。宝立一概回绝。只是打听李小童的坟在何处。人们竟不知晓,李小童的戏班子有几个人还在小城,来告诉宝立,说李老板死前,只暗中嘱咐两个戏班的人要将她的尸骨埋进河对岸的山里。那两个人给李小童下葬后,就回了河南。宝立就到河对岸的山中寻坟。苦苦寻了十几日,竟寻那天夜里,宝立就在河边闷坐,后来就唱开了戏文:白水茫茫无影踪,眼见得生生死死恨煞人,青山绿水何处寻?戏文唱得高亢、凄绝,听得一城人心中酸楚.就拥到河边。那戏文却不再唱,也不见宝立。暗夜中,一条船缓缓远不见。我的官人啊去了。只有余音袅袅……